一种筏钓饵料自动投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3454阅读:1057来源:国知局
一种筏钓饵料自动投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垂钓设备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筏钓饵料自动投喂装置。



背景技术:

筏钓是一种深水水库或江河水面垂钓方式,钓钩通常在水深几米至几十米的钓点垂钓,需断续向水底钓点投放少量饵料以形成立体窝区进行诱鱼。传统阀钓时,通过人工向水中丢撒饵料来完成诱鱼的目的,然而,钓鱼时垂钓者一只手拿鱼竿,另一只手向水中丢撒饵料很难协调好,一方面,垂钓者看鱼是否上钩,是通过观察杆稍是否有抖动和弯曲,在投料过程中,因垂钓者在运动当中,故很难兼顾观察杆稍的变化,也因此往往会错过鱼上钩时的讯号,另一方面持续几个小时重复这一动作,垂钓者极易疲劳,无法长时间坚持;再一方面,人工丢撒饵料无法保证饵料抛洒的均匀,造成饵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筏钓饵料自动投喂装置,以解决人工投饵费时、费力的问题,避免垂钓者疲劳的问题,同时提高中鱼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筏钓饵料自动投喂装置,包括箱体和箱盖,所述箱体内设有控制盒和饵料仓,所述控制盒内设有电源、减速电机及控制电路板,所述饵料仓内设有饵料投送机构,所述饵料投送机构包括绞龙和饵料投送管,所述绞龙通过联轴器与所述减速电机连接,所述饵料投送管套设于所述绞龙的外侧且一端设置在饵料仓内,另一端穿过所述饵料仓置于所述箱体的外侧;所述饵料投送管位于所述饵料仓内的部分设有饵料进口,位于所述箱体外侧的部分设有饵料出口。

优选的,所述绞龙41的相邻两螺旋叶片间距为25~35mm,螺旋叶片突起绞龙杆的高度为10~12mm。

优选的,所述饵料投送管的内径大于所述绞龙的直径1~2mm。

优选的,所述控制盒上设置有用于照明的LED灯和USB接口。

优选的,所述电源、减速电机、LED灯及USB接口均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有时间控制器,所述时间控制器的控制范围为0.1~999S。

优选的,所述箱盖上还设置有提手,所述提手与所述箱盖铰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饵料投送管与所述绞龙采用不锈钢材质,所述联轴器采用铝合金材质。

优选的,所述电源为锂电充电池。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筏钓饵料自动投喂装置,在箱体内设置减速电机和饵料投送机构,减速电机定时带动绞龙转动而将饵料仓内的饵料从饵料出口中推出,从而达到间断性投放饵料的作用;同时,钓鱼者还可根据不同饵料调整投放饵料的时间间隔。本实用新型的筏钓饵料自动投喂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实用范围广,能完成筏钓自动投送饵料,极大的节省了体力,与人工投料相比中鱼率有较大幅度提升,是钓鱼爱好者的好帮手。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筏钓饵料自动投喂装置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箱体内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箱体,2、箱盖,21、提手,3、控制盒,31、减速电机,4、饵料仓,41、绞龙,411、螺旋叶片,412、绞龙杆,42、饵料投送管,43、联轴器,44、饵料进口,45、饵料出口,5、LED灯,6、USB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参见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筏钓饵料自动投喂装置,包括箱体1和箱盖2,箱体内设有控制盒3和饵料仓4,控制盒内设有电源(图中未示出)、减速电机31及控制电路板(图中未示出),饵料仓内设有饵料投送机构,饵料投送机构包括绞龙41和饵料投送管42,绞龙通过联轴器43与减速电机31连接,饵料投送管42套设于绞龙41的外侧且一端设置在饵料仓内,另一端穿过饵料仓4置于箱体的外侧;饵料投送管42位于饵料仓内的部分设有饵料进口44,位于箱体外侧的部分设有饵料出口45。在该结构设置中,减速电机31在控制电路板的控制下定时转动,并带动绞龙42转动,饵料从饵料进口44进入饵料投送管42,由绞龙输送至饵料出口45推出,实现投放饵料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中,绞龙41的相邻两螺旋叶片411间距为25~35mm,螺旋叶片突起绞龙杆412的高度为10~12mm。进一步的,饵料投送管的内径大于绞龙的直径1~2mm。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饵料投送管42采用壁厚1mm,直径为32mm,长度为190mm的圆管,可投送小到芝麻、大至玉米的饵料;绞龙41的直径为29mm,长度165mm,相邻两螺旋叶片间距28.8mm,螺旋叶片突起绞龙杆412的高度为10.2mm。该结构设置可避免饵料投送机构卡料、无法投送极小饵料、混合料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中,混合料为大颗粒饵料(一般为玉米)、与粉末饵料混合物,因玉米经过水浸泡,含较多水分,易与粉末状饵料粘合成坨,若螺旋叶片间距≤20mm时,就容易发生卡料;螺旋叶片突起高度越大,叶片与饵料投送管间隙越小,投送饵料颗粒越小,极小饵料的作用可诱小鱼小虾,以小鱼小虾为食的大型肉食鱼类可被诱至投饵区域,提高中鱼率;螺旋叶片的表面为光滑面且斜面坡度越小,则投送饵料时,饵料间摩擦力越小,避免卡料。本装置的螺旋叶片间距为28.8mm,则完全解决了混合料无法投送问题,诱鱼率提高30-40%。

在本实用新型中,饵料进口44为设置于饵料仓内且于饵料投送管上的开口。

在本实用新型中,控制盒3上设置有用于照明的LED灯5和USB接口6。在该结构设置中LED灯可用于夜间照明;USB接口可输出电源5V,可为手机等充电。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减速电机31、LED灯5及USB接口6均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控制电路板上设有时间控制器,时间控制器的控制范围为0.1~999S。在该结构中,通过设定时间控制器的控制时间,使用者可按需设置电机转动时间及停顿时间。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箱盖2上还设置有提手21,提手21与箱盖2铰接连接。提手21的设置方便本实用新型的筏钓饵料自动投喂装置的搬运。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饵料投送管42与绞龙41采用不锈钢材质,联轴器43采用铝合金材质。该结构设置防止饵料投送机构长时间与饵料接触而产生锈蚀等,延长筏钓饵料自动投喂装置的使用寿命。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电源为锂电充电池。优选的,充电电池先由5个锂2.75~4.25V的锂电池串联形成电池组,再由3个上述电池组并联形成8.25~12.75V的直流电源,再将该直流电源接入锂电池保护板,确保电源输出12V的稳定电压。在本实用新型中,电源采用锂电充电池,电力充沛,与普通铅蓄电池相比,可长时间持续供电,并可通过USB接口为其它电器供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