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易卡位的刀片结构及绿篱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0678阅读:541来源:国知局
不易卡位的刀片结构及绿篱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实用新型属于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不易卡位的刀片结构。



背景技术:

绿篱机通常用于绿化带的修剪工作。中国专利CN202112076U公开了一种《具简化装配的绿篱机》,其刀头包括上刀片、下刀片、上偏心轮、下偏心轮以及位于下偏心轮下方下挡片,通过销钉进行固装之后形成切割刀组。但该种结构的绿篱机,挡片与偏心轮之间的连接性能较差,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刀片不停的往复运动,挡片与偏心轮之间容易产生间隙,使得刀片卡入至间隙内,从而造成刀片卡死,维修率高。并且该凸轮组件也无法再继续使用,需要整体进行更换,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挡片与偏心轮连接牢固的不易卡位的刀片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不易卡位的刀片结构,包括上刀片、下刀片及用于带动上下刀片往复运动的凸轮组件及用于驱动该凸轮组件动作的驱动组件;所述凸轮组件包括上偏心轮、下偏心轮及设于该下偏心轮下方的下挡片,下挡片设有可包覆该下偏心轮部分外侧壁的弯折部。本实用新型通过该弯折部的设置,使得挡片与偏心轮之间的连接更为牢固,有效防止两者间形成间隙,刀片运动时不易卡入,有效防止刀片卡死,减少维修率,延长使用寿命;无需增设其他零部件,减少材料的使用,更为节能环保,零部件较少,不易损坏。

进一步的,还包括一设于所述上偏心轮上方的上挡片,该上挡片设有可包覆上偏心轮部分外侧壁的第二弯折部;上下刀片均不宜出现卡死状况。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弯折部由所述上挡片两端分别向内弯曲形成,所述第二弯折部由下挡片两端分别向内弯曲形成。

进一步的,还包括一设于所述上偏心轮和下偏心轮之间的隔离结构;使得上下刀片在运动的过程中被分隔开,不会发生相互干涉,不会出现两刀片卡在一起的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隔离结构包括一隔片。

进一步的,所述凸轮组件包括一连接件,所述上挡片、上偏心轮、隔片、下偏心轮及下挡片由该连接件依次连接;凸轮组件可直接成型后再与刀片相连接进行组装,进而当刀片或凸轮组件发生损坏时,单独对凸轮组件或对应的刀片进行更换即可,无需将这个切割组件进行更换,更为节省维修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上刀片和下刀片上均设有滑槽,所述上挡板和下挡板的宽度a小于或等于所述滑槽的宽度b,所述上挡板和下挡板的长度c大于所述滑槽的长度d;保证凸轮在组装成型后依旧能够与刀片相连接进行组装。

进一步的,还包括一下导轨,该下导轨一端形成一底板,该底板上设有一活动腔;进而凸轮组件在转动时,穿出下挡片下表面的连接件不会与底板发生摩擦,有效减小磨损。

更进一步的,还包括一种绿篱机,包括握持柄和连接于握持柄的杆体;所述杆体上设有上述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刀片结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保证挡片与偏心轮之间的牢固连接,有效防止两者间形成间隙,刀片运动时不易卡入,有效防止刀片卡死,减少维修率,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2为凸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凸轮组件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示意图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示意图二。

图9为图5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示意图三。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示意图四。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如图1-11所示,一种不易卡位的刀片结构,包括刀头1和握持柄2;所述刀头包括塑料壳体11、金属上刀片12、金属下刀片13、金属凸轮组件、驱动组件以及电源模块,该驱动组件和电源模块均设置在壳体11内;所述电源模块用于向驱动组件供电,所述驱动组件则用于驱动该凸轮组件动作的;所述壳体11上设有一开口111,所述驱动组件对应于该开口111的位置设置,凸轮组件通过该开口111与驱动组件传动连接;具体的,该凸轮组件包括上挡片31、下挡片32及设于该上下挡片之间的上偏心轮33和下偏心轮34,所述上挡片31设置在上偏心轮33上方,上偏心轮33的上表面与所述上挡片31的下表面相接触;所述下挡片32设置在下偏心轮34下方,下偏心轮34的下表面与下隔片32的上表面相接触;所述上刀片12包括上切割部121和上安装部122,该上切割部121设置为条形的主切割部1211和间隙分布在主切割部左右两侧的切割刀1212,该切割刀的横截面为三角形,其包括固连于主切割部的连接端和尖利的切割端,更好的对植物进行切割;所述下刀片13包括下切割部131和下安装部132,该下切割部131同样设置为条形的主切割部1311和间隙分布在主切割部左右两侧的切割刀1312,该切割刀的横截面为三角形,其包括固连于主切割部的连接端和尖利的切割端,更好的对植物进行切割;所述上安装部122上设有一椭圆形的滑槽16,所述下安装部132上设有一椭圆形的滑槽16,安装时,所述上安装部122置于所述上挡片和下挡片之间,所述上偏心轮33置于上刀片的滑槽16内;所述下安装部132置于所述上挡片和下挡片之间,所述下偏心轮34置于下刀片的滑槽16内;当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凸轮组件动作时,凸轮组件转动,偏心轮在滑槽内转动,驱动上下刀片交错的进行往复运动,对枝叶进行切割。

如图2所示,我们在所述下挡片32上设置了第一弯折部41,在所述上挡片31上设置了第二弯折部42;该第一弯折部41可包覆所述下偏心轮34的部分外侧壁,第二弯折部42则可包覆所述上偏心轮33的部分外侧壁;具体的,即上挡片31在与上偏心轮33相连接时,不仅与上偏心轮33的上表面相连,其还会在对应上偏心轮33外侧一圈形成一包边,该包边可将上偏心轮33外侧壁的上部包住,进而使得上挡片31与上偏心轮33的上表面及靠近上表面的侧壁相连,进而两者之间不易存在间隙;同样的,下挡片32在与下偏心轮34相连接时,不仅与下偏心轮34的下表面相连,其还会在对应下偏心轮34外侧一圈形成一包边,该包边可将下偏心轮34外侧壁的下部包住,进而使得下挡片32与下偏心轮34的上表面及靠近下表面的侧壁相连,进而两者之间不易存在间隙,有效增强挡片与偏心轮之间连接的牢固性,长期使用时连接处也不易出现间隙,刀片不易卡入。

作为优选的,所述上挡片31和下挡片32均设置为椭圆形,所述上偏心轮33和下偏心轮34设置为圆形,上挡片31和下挡片32的宽度小于所述偏心轮的直径,进而挡片与偏心轮相连时,挡片的两侧不会伸出偏心轮,仅两端部伸出偏心轮外表面;故而,所述下挡片32两端分别向内弯曲即可形成所述第一弯折部41,上挡片31两端分别向内弯曲即可形成所述第二弯折部;当上挡片与上偏心轮33连接时,第二弯折部4可将上偏心轮33与上挡片31可能或产生间隙的部分包覆住;在下挡片与下偏心轮34连接时,第一弯折部41可将下偏心轮34与上挡片31可能或产生间隙的部分包覆住;成型时,可按照顺序将上挡片31、上偏心轮33、下挡片32、下偏心轮34放好后,通过压机进行加压,挡片在压力的作用下,下挡片即可根据偏心轮的形状发生一定的弯曲,形成第二弯折部41;上挡片即可根据偏心轮的形状发生一定的弯曲,形成第二弯折部42。

作为优选的,所述凸轮组件还可以包括一隔离结构,该隔离结构设于上偏心轮33和下偏心轮34之间,采用一隔片;进而在安装时,隔片刚好隔在上刀片12和下刀片13之间,使得上下刀片在运动的过程中被分隔开,不会发生相互干涉,不会出现两刀片卡在一起的情况;减少维修率和报废率;并且通过隔片的设置,使得上偏心轮33和下偏心轮34也被有效的隔离开,上下刀片不会出现脱轨移动至同一偏心轮上的情况,刀片移动顺畅,保障工作的稳定性;作为优选的,还设置有一连接件5,该连接件5设置为两对称设置的销钉;所述上挡片31、上偏心轮33、隔片35、下偏心轮34及下挡片32上均设有供两销钉通过的通孔,通过两销钉可将上述的部件由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在一起,形成整体的凸轮组件;销钉的上端伸出上挡片31的上表面,下端则伸出下挡片32的下表面,有效防止凸轮组件散开;在组装时,凸轮组件直接成型后再与刀片相连接进行组装,进而当刀片或凸轮组件发生损坏时,单独对凸轮组件或对应的刀片进行更换即可,无需将这个切割组件进行更换,更为节省维修成本;具体的,为了保证凸轮组件组装后刀片能够与凸轮组件相组装,我们将所述上挡片31和下挡片32的宽度a设置成小于或等于所述滑槽16的宽度b;将所述上挡片31和下挡片32的长度c设置成大于所述滑槽16的长度d;进而当凸轮组件成型后,上刀片22还可置入至上挡片31和隔片35之间,下刀片23能够进入至下挡片32和隔片35之间,完成装配。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61、第一齿件以及第二齿件62,所述驱动件61设置为电机,该电机的电机轴外表面沿圆周方向设置有条形齿63;所述第一齿件传动连接于该驱动件61,具体的,该第一齿件包括两个固定连接在一起的上齿轮64和下齿轮65,上齿轮64和下齿轮65中心部的位置均设置有一通孔,一转轴穿设在该通孔内,使得上齿轮64和下齿轮65可相对转轴转动;优选的,该上齿轮64的直径小于下齿轮65的直径,下齿轮65与电机轴的条形齿63相接触,可在电机轴的带动下转动;所述第二齿件62包括一齿轮,该齿轮中心部也设有一通孔,一转轴穿过该通孔,使得齿轮可相对转轴转动,该第二齿件62与所述上齿轮64相接触,进而上齿轮64转动时可带动第二齿件62转动;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齿件62上设有两对称设置的连接孔621,装配时,所述销钉可穿入至该连接孔621内,进而使得第二齿件62转动时可带动销钉跟随第二齿件62绕其圆形转动,进而实现凸轮组件的转动;优选的,所述上挡片31、隔片35及下挡片32上中部位置设有通孔,所述上偏心轮33、下偏心轮34上均设有偏心轴孔,装配时,该第二齿件62的转轴可依次穿入至通孔和偏心轴孔中。

作为优选的,如图5所示,所述还包括一上导轨14和下导轨15,该上导轨14位于上刀片12上方,下导轨15位于下导轨13的下方,该上导轨14、上刀片12、下刀片13及下导轨15由多个螺栓件由上而下依次串装连接而成;所述上导轨14能够加强上刀片12的强度,防止上刀片在修剪枝条时弯曲;所述下导轨15能够加强下刀片13的强度,防止下刀片在修剪枝条时弯曲;具体的,所述螺栓件包括一螺栓71、两对称设置的垫片72、一螺母73以及一助动的圆环74;所述的上刀片的上切割部121和下刀片的下切割部131上均设有多个供螺栓穿过的滑孔75,每个滑孔75均呈长圆形,既能作为螺栓的连接孔,也能减轻刀片重量;而滑孔75的长度也是上、下刀片修剪枝条时作相对直线往复运动的行程距离;装配时,两垫片72分别置于上导轨14的上表面和下导轨15的下表面上,有效防止运动过程中,上下导轨发生磨损;所述圆环74可转动的套设在螺栓71上,并且该圆环74的高度大于所述两刀片的厚度设置;装配时,该圆环74位于两垫片72之间,处于上下刀片的滑孔75内,进而在上下刀片往复运动的时候,滑孔内壁将与圆环74的外表面相接触,圆环发生转动进而有效对上下刀片进行助动,使得刀片移动更为顺畅;作为优选的,所述下导轨15一端形成一底板151,该底板151的形状大小与所述开口的形状大小相配适,也可设置为略大于开口,装配时,该底板通过若干螺钉连接在壳体11上,对开口111进行封闭;进一步的,该底板151上设有一圆形的活动腔152,该活动腔152由底板向下凹形成;进而凸轮组件在转动时,穿出挡片下表面的销钉不会与底板相摩擦,有效减小磨损。

所述握持柄2包括一握持把21和两组伸缩杆件,该伸缩杆件设置在所述刀头和握持把21之间;具体的,每组伸缩杆件均包括内杆22、外杆23以及锁位组件,所述外杆23套设于所述内杆22外,两者之间可进行相互活动;所述锁位组件用于定位内杆22和外杆23间相对位置,进而可控制杆件调整至指定长度,即调节所述刀头1相对握持把的相对高度,方便对较高的植物进行修剪操作;并且通过锁位组件的定位,使得在修剪过程中,内外杆之间不会发生相对移动,稳定性更强。

具体的,如图7所示,所述锁位组件包括连接套81、止动件及压接件;所述连接套81活动套设在所述外杆23外,所述止动件设置为一垫块82,所述连接套81和外杆23上均设置有一开口槽,该开口槽的形状大小与所述垫块相等,进而垫块82可卡入至开口槽内;具体的,所述垫块82的厚度大于所述连接套81和外杆23的厚度,进而在安装时,垫块82的一部分可置于外杆23的开口槽内,另一部分可置于连接套81的开口槽内,从而连接套与外杆的位置可通过垫块进行定位,防止连接套81在内杆移动时相对外杆进行移动;优选的,所述垫块82的内表面设置为与内杆22外表面弧度相配合的弧形面,可在定位时更好的贴合在内杆的外表面上,增大接触面积,进而增强定位效果;所述压接件包括把手84和按压部85,所述把手84设置在所述垫块82的上方位置,把手包括连接端841和活动端842,该连接端841通过一销钉活动连接在所述连接套上,进而使得把手84可相对连接套81进行翻转;所述按压部85设置在把手上,可在把手翻转时按压在所述垫块82上,进而使得垫块82的内表面抵触至内杆22的外表面上,从而两者之间产生摩擦力,进而内杆22无法相对外杆进行移动;优选的,所述按压部85设置为偏心轮结构,固设在把手的连接端841上,按压垫块82的效果更好,定位更为牢固;该连接套上设有一阻挡边86,当把手翻转时,可以抵制该阻挡边上,防止把手翻转过头,保证按压部刚好抵触至垫块上。

进一步的,还设置有一保护结构,该保护结构设置为由塑料制成的薄形垫片87,该薄形垫片87的横截面为U形结构设置,可罩设在所述内杆22的外表面上;从而当内杆22置于外杆23内时,薄形垫片87刚好位于两杆体之间,从而两者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隙,内杆的外表面不会与外杆的内壁相接触,进而内杆相对外杆移动时,内杆不会产生磨损,无需更换,整体外形也更为美观;长期使用后,只需对薄形垫片87进行更换即可,操作简便;优选的,所述薄形垫片87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圆柱形的限位凸部88,所述内杆22上则对称设有两圆形的限位槽89,当薄形垫片与内杆相连时,所述限位凸部88即可卡入至限位槽89内,从而对薄形垫片87的位置进行定位,有效防止薄形垫片87在内杆22相对外杆23伸缩的过程中掉落下来,始终跟随内杆一同动作,减小内外杆之间的磨损。

作为优选,还包括一止转结构,该止转结构包括凹槽221和凸部821,具体的,该凹槽221设置在所述内杆22上,凹槽221的其中一端连通至杆体的端部;优选的,所述凹槽221的横截面设置为半圆形结构;优选的,所述凸部821设置在所述垫块82的内表面上,便于制造;当内杆置于外杆内时,该凸部821可卡入至凹槽221内,与该凹槽止转配合,又由于垫块82与外杆23之间为止转配合,进而即可实现内杆22与外杆23之间的止转配合,有效防止内外杆体在定位后发生转动;于其他实施例中,该凸起也可设置在外杆内壁或连接套上,均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

调节长度时,向上扳动把手,使得偏心轮按压部随着把手一同翻转,垫块上的作用力消失,此时内杆即可相对外杆进行移动;之后一手握持内杆,一手握持外杆,拉动内杆至合适的位置;之后再向下扳动把手,按压部随着把手一起翻转,重新按压至垫块上,垫块在压力的作用下压紧至内杆的外表面上,两者之间的摩擦力增大,进而内杆被定位在该位置上。

具体的,如图8、9所示,还包括一用于控制所述驱动件61开启或关闭的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包括一按压开关,该按压开关设于所述握持柄2上,包括方形的外壳91和可伸缩的设于外壳侧壁上的按钮开关92;该按压开关分别通过电线电连于所述驱动件和电源模块,当按钮开关92下压时,可使得两组电线相连接,进而实现电源模块与驱动件电连接,驱动件即通电开始启动;进一步的,还包括一保险开关,该保险开关可将所述控制开关限制于关闭所述驱动件状态,进而该状态下控制开关始终不会将驱动件开启,有效避免不小心打开绿篱机的情况发生,防止割伤。

具体的,该保险开关包括开关把手93和限位组件,该开关把手93设置在所述握持柄2上,握持柄2上设有容置该开关把手的容纳腔,该开关把手93包括与该容纳腔相连接的连接端931和可相对连接端进行翻动的按压端932,所述连接端931两侧对称设有一转轴933,所述容纳腔内设有与该转轴933配合的柱槽,转轴可转动的置于该柱槽内,使得开关把手93可相对容纳槽翻转;所述按压开关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开关把手93的按压端932的位置设置,由于按压端932可相对连接端进行翻转,进而该按压端932即可相对按压开关进行伸缩动作以按压或离开所述按压开关;优选的,所述按压端932上设有一按压凸起934,该按压凸起934可在按压端翻转下压时,按压至按钮开关92上,进而使得驱动件启动;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按压件94、第一抵触件95以及第二抵触件96,该第一抵触件95设置在所述按压件94的下端位置,所述第二抵触件96设置在所述开关把手93的按压端上部,该第一抵触件95和第二抵触件96均设置为块状的抵触块,绿篱机未使用时,两抵触件始终相互抵触在一起,使得按压凸起934无法和按钮开关92相接触,进而有效使得开关把手93离开所述按压开关,驱动件始终处于关闭状态;此时的开关把手93无法通过外力按压而向按压开关移动,不会出现不小心打开开关的现象;所述按压件94设置为一中空的圆柱形按压块,所述握持柄2上设有供该按压件94穿过的通孔,按压件94可在该通孔内上下伸缩动作;当按压件94向下运动时,该第一抵触件95跟随按压件一起下移,进而不再对第二抵触件96进行抵触,此时按压开关把手93,按压端即可向下移动,按压凸起934按压控制开关上的按钮开关92,使得驱动件通电启动。

进一步的,还包括一弹性件97,该弹性件设置为弹簧,该弹性件97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抵触件95,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握持柄2;还包括一复位件98,该复位件采用弹簧,该复位件98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开关把手的按压端932,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按压开关的外壳91;具体操作如下,向下按压按压件94,第一抵触件95随着按压件下移,弹性件97被压缩,第一抵触件95不再对第二抵触件96进行抵触;之后向下按压开关把手93,按压端即可向下移动,复位件98可在按压端下压时进行压缩;按压凸起934按压控制开关上的按钮开关92,使得驱动件通电启动,切割刀组开始动作;当绿篱机无需使用时,松开对按压开关的按压,按压端上的按压作用力消失,复位件98复位至原始状态,控制按压端932快速复位至离开按钮开关92的位置,使得驱动件断电;同时,弹性件97也恢复至原始状态,控制第一抵触件95快速恢复至与第二抵触件96相抵触的位置,此时开关把手即无法再进行下压。

作为优选的,所述电源模块包括一蓄电池10,所述握持柄2上设有与该蓄电池10相配合的安装腔25,该蓄电池10可拆卸的连接在该安装腔25内,进而充电更为方便;握持柄2底部还可拆卸连接有一端盖26,该端盖26可对该安装腔25进行闭合;进一步的,该安装腔25内设有一插接头101,该插接头101上设有可与蓄电池的正负极相连接的两个插片102,两个插片均通过电线连接于按压开关,实现蓄电池10与按压开关的电连接;作为优选的,该蓄电池10和安装腔25的横截面均为三角形结构设置,通过蓄电池10和安装腔25的三角形设置,可有效防止正负极连接错误,不会发生无法正常供电的现象。

进一步的,如图10所示,所述刀头下端形成两连接臂27,两连接臂27之间形成一卡槽;所述内杆上端设有一连接部28,该连接部28置于该卡槽内,使得连接臂27可相对连接部28进行转动,进而刀头1即可相对连接部28转动;还设置有一角度调节件,用于定位所述刀头1翻转角度;具体的,该角度调节件包括一伸缩件和止转组件,所述伸缩件包括一调节按钮201和一弹性伸缩件202,所述连接部28上设置有一圆形的连接槽203,连接槽203的一端为开口,一端为闭合设置;所述刀头1的两连接臂27的其中一连接臂27上设有圆形的一通腔204,该通腔204的大小与所述调节按钮201的大小相配合;另一连接臂27上设置有一转轴205,所述连接部28对应于该转轴205一侧上设置有一柱槽,该柱槽的位置对应于所述转轴205设置,当刀头1与连接部28相连接时,该转轴205即可穿入至所述柱槽内,并可相对该柱槽进行转动;所述弹性伸缩件202设置为弹簧,该弹性伸缩件20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调节按钮201的底部,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连接槽203的底部,弹性伸缩件202可进行缩短和伸长,进而使得所述调节按钮201可在所述通腔204和连接槽203内伸缩动作,即所述弹性伸缩件202可伸缩的穿设在所述刀头1和连接部28内;所述止转组件包括设于所述调节按钮201上的若干凸齿2011及设于所述通腔204和连接槽203内表面的若干凹槽2031,所述凸齿2011沿着所述调节按钮201的外周向一圈间隙分布在其外表面上,所述凹槽2031沿着所述通腔204和连接槽203的外周向一圈分布在其内表面上;当凸齿2011卡入至所述凹槽2031内时,即可实现所述调节按钮201与所述通腔204和连接槽203之间的止转配合,进而使得刀头1无法相对连接部28进行转动,即可将刀头限制在制定的位置上了;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按钮201包括外端的光滑段2012和内端的止转段2013,所述凸齿2011仅设于该止转段2013上,光滑段2012的表面为光滑平整的表面,并且该止转段2013的长度应当设置为小于所述连接槽203的长度设置,进而当向下按压该调节按钮201时,所述弹性伸缩件202进行收缩,所述止转段2013进入至连接槽内,进而通腔204的内壁与光滑段2012进行接触,进而通腔204与调节按钮201之间并非止转配合,此时,刀头1即可相对连接部进行转动,进而进行角度调节了,当松开对调节按钮201的按压时,该弹性伸缩件202复位至原始状态,给调节按钮201一个向外的作用力,使得按钮向外移动,止转段2013重新与所述通腔和连接槽内的凹槽止转配合,将刀头限制在该翻转角度上,完成角度的调节。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