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浇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58055阅读:574来源:国知局
全自动浇水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浇水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全自动浇水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浇水工具只能在短期内自动浇水,需要定期往装置里加水,且只能一次浇一盆花,不能对多盆花进行同时浇水,费工费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全自动浇水器,它能够长期自动为家中的盆花浇水,不用担心会忘记,也不用手动定期加水,且可以对多盆花进行同时浇水,省时省力,很方便。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它包括水箱、上端盖、透水膜、玻璃板、挡板、浮子、软管、出水口、缓冲管道、进气管、出水管、空槽、浇水器、洒水管;所述水箱的顶部设有上端盖,上端盖与水箱密封,水箱内设有透水膜,透水膜将水箱内部分为左右两个空间,左侧空间内设有浮子,左侧空间的上部分还设有一挡板,挡板的中间为入水口,软管通过入水口与水箱连通,水箱的右侧部分有一块为玻璃板,水箱右侧部分的底部设有出水口,出水口连接有缓冲管道,缓冲管道的上方连有进气管,缓冲管道的下方连有出水管,进气管和出水管都连通着浇水器,进气管的管口较短,出水管的管口较长,浇水器的上方设有上盖,上盖的中间为空槽,浇水器的底部连接有洒水管。

进一步的,所述水箱通过软管连接自来水龙头。

进一步的,所述浮子的大小小于水箱壁与透水膜围成的空间,浮子为塑料浮子,空心,浮子的顶端设有凸块,凸块的底部直径与挡板上的入水口直径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出水口与缓冲管道旋接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管道的外侧为螺纹,缓冲管道的左右两边可通过螺纹连接多个缓冲管道,每个缓冲管道之间通过螺纹旋接。

进一步的,所述洒水管为上款下窄式,底部为尖头状,底部出口处设有透水膜二。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它能够长期自动为家中的盆花浇水,不用担心会忘记,也不用手动定期加水,且可以对多盆花进行同时浇水,省时省力,很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洒水管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水箱1、上端盖2、透水膜3、玻璃板4、挡板5、浮子6、软管7、出水口8、缓冲管道9、进气管10、出水管11、空槽12、浇水器13、洒水管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括水箱1、上端盖2、透水膜3、玻璃板4、挡板5、浮子6、软管7、出水口8、缓冲管道9、进气管10、出水管11、空槽12、浇水器13、洒水管14;所述水箱1的顶部设有上端盖2,上端盖2与水箱1密封,水箱1内设有透水膜3,透水膜3将水箱1内部分为左右两个空间,左侧空间内设有浮子6,左侧空间的上部分还设有一挡板5,挡板5的中间为入水口,软管7通过入水口与水箱1连通,水箱1的右侧部分有一块为玻璃板4,水箱1右侧部分的底部设有出水口8,出水口8连接有缓冲管道9,缓冲管道9的上方连有进气管10,缓冲管道9的下方连有出水管11,进气管10和出水管11都连通着浇水器13,进气管10的管口较短,出水管11的管口较长,浇水器13的上方设有上盖,上盖的中间为空槽12,浇水器13的底部连接有洒水管14。

进一步的,所述水箱1通过软管7连接自来水龙头。

进一步的,所述浮子6的大小小于水箱1内壁与透水膜3围成的空间,浮子6为塑料浮子,空心,浮子6的顶端设有凸块,凸块的底部直径与挡板5上的入水口直径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出水口8与缓冲管道9旋接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管道9的外侧为螺纹,缓冲管道9的左右两边可通过螺纹连接多个缓冲管道9,每个缓冲管道9之间通过螺纹旋接。

进一步的,所述洒水管14为上款下窄式,底部为尖头状,底部出口处设有透水膜二。

水足够多时,利用浮力,浮子6上方的凸块可堵住水箱1内挡板5上的入水口,玻璃板4的作用是可以看到水箱内的情况,透水膜3主要是为了将浮子6围在固定的空间内,浇水器13的上端不密封,当浇水器13水位达到进气管10的管口处时,进气管10不再有气体进入缓冲管道9,不再产生压力使水从出水管11进入浇水器13内,出水管11不再出水,洒水管14的尖端插入花土中洒水,透水膜二防止花土被反吸入,多个缓冲管道9连接,可以对很多盆花进行一次性同时浇水,整个装置可以自动加水、自动浇水,方便使用。

本具体实施方式能够长期自动为家中的盆花浇水,不用担心会忘记,也不用手动定期加水,且可以对多盆花进行同时浇水,省时省力,很方便。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