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种植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46101阅读:345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态种植槽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生态种植槽。



背景技术:

种植槽是无土栽培或基质栽培植物的场地,可砖砌,土垒,还可用塑料等材料制成;人工制作的种植槽其规格可大可小,搬运方便,随放随栽,在园林绿化中广泛使用,常见于广场、道路、街边绿地等,用来栽种花草作点缀。目前,常见种植槽花草的灌溉多从上自下浇灌,这对花草的根系生长不利,海绵城市的提出,增强了人们建设生态城市的意识,种植槽绿化作为城市绿化的一员,改善其保水蓄水的功能也刻不容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占地面积小,实用性强,利于植物根系生长,充分利用水资源的生态种植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态种植槽,其包括种植部和设置在种植部一侧与种植部连通的坐凳部,种植部为双层壁结构;坐凳部的坐凳面宽度大于坐凳部底面的宽度,且由坐凳面至底面为圆滑曲面过渡连接,坐凳面与坐凳部底面之间形成有一用于储水的蓄水室;坐凳面由若干个圆弧凸块间隔排列而成,蓄水室内设有若干根吸水棒,吸水棒的一端穿过种植部的内壁和外壁,并伸入至种植部内;种植部上设置有用于将位于内壁与外壁之间的水运送至蓄水室内的运水道。

进一步地,种植部的底部均匀分布有若干个排水孔。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圆弧凸块之间间隔0.4~1mm。

进一步地,若干个吸水棒水平排列成上下两排,且位于上排的吸水棒与位于下排的吸水棒相互交错。

进一步地,运水道设置在种植部的内壁与外壁之间,且由远离蓄水室的一侧向临近蓄水室的一侧倾斜。

进一步地,种植部和坐凳部的材质均为铝合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生态种植槽结构新颖,占地面积小,在雨天可以收集多余的雨水,并在需水时合理利用,减少了水资源浪费;将蓄水室与座凳相连接,增强其实用功能,既能蓄水又能供人歇息;同时,水分通过吸水棒进入种植部内,再由下而上被植物根系吸收,利于植物根系生长;且通过吸水棒的合理布局设置,提高了吸水棒的吸水效率,保证了土壤中水份的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生态种植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生态种植槽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生态种植槽的仰视图。

其中:1、种植部;2、坐凳部;3、内壁;4、外壁;5、蓄水室;6、圆弧凸块;7、吸水棒;8、运水道;9、排水孔;10、坐凳面;11、底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在以下描述中,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示例”等等的引用表明如此描述的实施例或示例可以包括特定特征、结构、特性、性质、元素或限度,但并非每个实施例或示例都必然包括特定特征、结构、特性、性质、元素或限度。另外,重复使用短语“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虽然有可能是指代相同实施例,但并非必然指代相同的实施例。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生态种植槽,如图1~图3所示,该生态种植槽包括种植部1和设置在种植部1一侧与种植部1连通的坐凳部2,种植部1为双层壁结构;坐凳部2的坐凳面10宽度大于坐凳部2的底面11的宽度,且由坐凳面10至底面11为圆滑曲面过渡连接,坐凳面10与坐凳部2的底面11之间形成有一用于储水的蓄水室5,坐凳面10由若干个圆弧凸块6间隔排列而成。

在下雨天时,在圆弧凸块6的作用下,可将滴落在坐凳面10上的雨水引入蓄水室5内进行存储;蓄水室5内设有若干根吸水棒7,吸水棒7的一端穿过种植部1的内壁3和外壁4,并伸入至种植部1内;水分通过吸水棒7从蓄水室5引入至种植部1内,再由下而上被植物根系吸收,便于植物根系生长;种植部1上设置有用于将位于内壁3与外壁4之间的水运送至蓄水室5内的运水道8,进一步对雨水进行了收集利用。

在具体实施中,将该生态种植槽放于室外,下雨时,水通过外壁4与内壁3之间的运水道8及相邻两个圆弧凸块6间隔形成的孔隙处流入蓄水室5,对雨水进行收集;在晴天,植物需要水份时,存储在蓄水室5内的水通过吸水棒7进入种植部1内,供植物根系吸收,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

当蓄水室5内无水,需要浇灌花时,可向外壁4与内壁3之间浇水,在运水道8的作用下,将水引流至蓄水室5内,再通过吸水棒7实现植物所需水份的传递;水分通过吸水棒7由下而上被植物根系吸收,既避免了浇水过多的现象,又解决了从上自下浇灌,对花草的根系生长不利的问题。

该生态种植槽结构新颖,占地面积小,在雨天可以收集多余的雨水,并在需水时合理利用,减少了水资源浪费;将蓄水室5与座凳相连接,增强其实用功能,既能蓄水又能供人歇息;同时,水分通过吸水棒7由下而上被植物根系吸收,便于植物根系生长。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种植部1的底部均匀分布有若干个排水孔9,蓄水室5中蓄满水后,多余的水分通过吸水棒7引入至种植部1内,渗透土层并通过排水孔9排出。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相邻两个圆弧凸块6之间间隔0.4~1mm,既避免掉落在坐凳面10上的枯枝、落叶和砂砾等杂质进入蓄水室5内,又保证了水的顺利流下;在具体实施中,可在相邻两个圆弧凸块6之间的间隙处设一滤网,过滤杂质,防止杂质堵塞间隙。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若干个吸水棒7水平排列成上下两排,且位于上排的吸水棒7与位于下排的吸水棒7相互交错,提高了吸水棒7的吸水效率,保证了土壤水份的均匀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运水道8设置在种植部1的内壁3与外壁4之间,且由远离蓄水室5的一侧向临近蓄水室5的一侧倾斜,能够高效地将位于内壁3与外壁4之间的水运送至蓄水室5内。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种植部1和坐凳部2的材质均为铝合金,便于蓄水。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使显而易见的,本文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