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插吸入式灭蚊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4174阅读:1935来源:国知局
直插吸入式灭蚊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灭蚊器。



背景技术:

灭蚊器的种类繁多,其中有一种是直插吸入式的,它通过插头直接插到插座上来通电发光,并由风扇来吸入蚊虫来捕钉,它一般比较小型化。当前的这类直插吸入式灭蚊器,其紫外光都是从下往上射出来诱蚊的,这在使用时比较刺眼,导致诱蚊效果有所降低和容易让人感觉不太舒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更合理、灭蚊效果更好的直插吸入式灭蚊器。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直插吸入式灭蚊器,包括插头,以及从上往下排布的诱蚊光源、风扇、防逃逸装置和接蚊盒,所述诱蚊光源的光线向下朝向该风扇,并在所述诱蚊光源和风扇之间设有一段供光线外露的射光空间;在所述接蚊盒侧壁上设有出风孔。

在对上述直插吸入式灭蚊器的改进方案中,所述的诱蚊光源、风扇和防逃逸装置设在由U型外壳和外板组成的壳体中,所述接蚊盒连接在该壳体的底部。

在对上述直插吸入式灭蚊器的改进方案中,在所述外板的竖壁上设有插头安装凹槽,在所述插头的根部设有能落入到该插头安装凹槽中的插头安放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诱蚊光源是向下照射的,这样光线更加柔和、没那么刺眼,从而可以起到更好的诱蚊效果;与此同时,由于在接蚊盒上方设有防逃逸装置,这样可避免吸入到接蚊盒中的蚊虫逃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更合理,能提高灭蚊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2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二;

图3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拆分示意图;

图4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

图5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通电插头更换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直插吸入式灭蚊器,如图1至4所示,包括插头6,以及从上往下排布的诱蚊光源1、风扇2、防逃逸装置3和接蚊盒4,所述诱蚊光源1的光线向下朝向该风扇2,并在所述诱蚊光源1和风扇2之间设有一段供光线外露的射光空间5;在所述接蚊盒4侧壁上设有出风孔41,其目的利用风扇将蚊虫吸入到接蚊盒中的同时,让风从出风孔41中出去,为此,出风孔41的孔径或孔隙比较小,也可以是接蚊盒中铺设防虫窗纱之类的网罩盖在出风孔上,以防蚊虫从出风孔中逃逸。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诱蚊光源1的光线向下射到射光空间5中,这时就可以引诱蚊虫过来进入到射光空间中后被风扇吸进来,吸入的蚊虫从防逃逸装置3进入到接蚊盒4中,以此实现灭蚊器的吸入灭蚊功能。从上可以看出,由于诱蚊光源是向下照射的,这样光线更加柔和、没那么刺眼,从而可以起到更好的诱蚊效果;与此同时,由于在接蚊盒上方设有防逃逸装置3,这样可避免吸入到接蚊盒中的蚊虫逃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更合理,能提高灭蚊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诱蚊光源1、风扇2和防逃逸装置3设在由U型外壳71和外板72组成的壳体7中,所述接蚊盒4连接在该壳体7的底部,诱蚊光源、风扇分别装在外壳的上、下部的空间中。所述射光空间5刚好是外壳71的U型内壁所围成的空间,在U型内壁所围成的空间周边可以设置防护网,在本实施例中,在其周边没装上防护网。

如图5所示,在所述外板72的竖壁上设有插头安装凹槽721,在所述插头6的根部设有能落入到该插头安装凹槽721中的插头安放座61,这样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两脚、三脚插只要在其根部设置与插头安装凹槽721相区配的插头安放座61,就可以方便进行互换,以适应不同国家或地区用电规格的要求。

诱蚊光源1可以是光管式,也可以是灯带或由多粒LED灯珠组成的LED光源。

在本实施例中,防逃逸装置3是带螺旋网的带板,当然它也可以是其它结构。

尽管参照上面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但是通过本公开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而在不脱离所述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精神范围的情况下,可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因此,本公开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仅用来解释,而不是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而是由权利要求的内容限定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