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菇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2434阅读:1159来源:国知局
包菇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包菇片。



背景技术:

金针菇是我国食用菌的栽培的主要品种,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同时还具有多种药理作用,深受人们的喜爱,金针菇主要以鲜货供应市场。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技术的出现,不仅提高了产量和质量,而且打破了季节限制,实现了周年生产,特别是改变了夏季市场的消费和需求。为了满足金针菇特定的生长环境和条件,既确保金针菇生长发育需要的空间,现有技术中通常在料瓶(袋)上套设包菇片,由于包菇片需要定期的清洗以及烘干,在清洗过程中由于包菇片层叠的套设或堆积于一起,由于各包菇片之间存在水层,因此分离起来比较困难,且在吹风烘干时烘干效率也较差。此外为了便于包菇片的运输,在运输时也经常将包菇片层叠的套设或堆积,同样存在不易分离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包菇片,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并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包菇片,包括包菇本体,于所述包菇本体的两相对端对应设置的、可相互连接的连接部,于所述包菇本体一侧端面上分布有多个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呈不规则排列。

进一步的,所述包菇本体的厚度为0.28mm~0.31mm。

进一步的,对应于所述凸起,在所述包菇本体的另一侧面形成有多个凹坑。

进一步的,所述凹坑的径向横截面为不规则形状。

进一步的,所述凹坑的开口截面的最大宽度为0.5mm~2mm。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构成所述包菇本体两端的不可拆卸连接,所述凸起形成于所述包菇本体外侧周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构成所述包菇本体两端的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包括分别设于所述包菇本体两端处的魔术贴。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靠近于所述包菇本体的一侧布置,在包菇本体的一端,相对于所述连接部、于所述包菇本体另一侧弯折形成有卡槽,因所述连接部的连接,所述包菇本体的另一端插装于所述卡槽内。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包菇片,通过在包菇本体侧面设置凸起,一方面可使得各包菇本体之间的水层及时排出,减少水层对包菇本体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可减少各包菇片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便于对各包菇片进行分离,其结构简单可靠,有很好的实用性。

(2)将凸起不规则排列可提高吹风烘干时的效率。

(3)设置凹坑一方面可便于包菇本体另一侧面的烘干,另一方面也可便于加工制造,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4)将凹坑横截面设置成不规则形状,可提高烘干效果。

(5)将开口的最大宽度设置成0.5mm~2mm可避免对金针菇的生长造成影响。

(6)将连接部构成不可拆卸连接,可便于包菇本体与料瓶(袋)的直接套装,便于操作。

(7)将连接吧构成可拆卸连接,便于拆装,灵活性较高。

(8)连接部采用魔术贴,结构简单可靠,成本较低,且具有较好的连接效果。

(9)将连接部设置在一侧边缘处,可保证金针菇的套设效果,而设置卡槽可防止包菇本体另一边缘外翻。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包菇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包菇片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连接部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所述的连接部位于包菇本体另一端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卡槽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包菇本体,101-通气孔,102-通气小孔,2-凸起,3-魔术贴,4-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包菇片,如图1和图2所示,其包括包菇本体1,该包菇本体1整体呈扇形以便于在使用时围构成喇叭状的腔体,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中将弧线较长的边缘称之为上边缘,将弧线较短的边缘称之为下边缘。在使用时为了便于腔体内的气体的流通,本实施例中在包菇本体1上设有多排通气孔101,各通气孔101横截面为圆形,且每排中各通气孔101的圆心连线与上边缘和下边缘弧度相同设置,并在通气孔101的下方设置有多排通气小孔102,该通气小孔102的布置与通气孔101的布置相同,但通气小孔102的直径小于通气孔101的直径。

本实施例中包菇本体1由高压聚乙烯制成,其包括中间的淡蓝色的色母片和贴设于色母片两侧面透明的保护片,设置保护片一方面可对色母片形成保护,另一方面也可防止色母对金针菇造成污染。为了防止各包菇本体1在堆积或套设时不便分离,同时也出于便于烘干的考虑,本实施例中在包菇本体1一侧端面上分布有多个凸起2,该凸起2可呈橄榄状或乳状。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凸起2密布于包菇本体1一侧面上,且为了进一步增加烘干效果,本实施例中凸起2呈不规则排列(本实施例中不规则排列相对于阵列式或嵌套的圆环式排列而言,凸起以混乱状排列)。一方面为了节省制造成本,另一方面也为了下文所述的凹坑的形成,本实施例中将包菇本体1的厚度设置为0.28mm~0.31mm,最优为0.30mm。同时,将凸起2的厚度也设置为0.28mm~0.31mm,最优为0.30mm。

为了包菇本体1另一侧面的烘干效果,本实施例中对应于凸起2、在包菇本体1的另一侧面形成有多个图中未示出的凹坑,由于上文中将包菇本体1的厚度设置成0.28mm~0.31mm,因此凹坑可随凸起2的形成而形成。为了提高该侧面的烘干效果,本实施例中将凹坑的径向横截面设置为不规则形状(本实施例中不规则形状相对于圆形、矩形、正方形、三角形而言,径向横截面为不规则的多边形及弯曲的环状),且在该凹坑的开口和底壁之间形成有连接面以使得开口的横截面积大于底壁的横截面积,本实施例中连接面可为斜面,或以波浪状或者弧状延伸。为了防止凹坑过大而对金针菇的生长造成影响,本实施例中凹坑的开口截面最大宽度为0.5mm~2mm,且凹坑3的深度0.03mm~0.08mm,最优为0.05mm。

为了便于包菇本体1两相对端的连接,以使得包菇本体1围构成上述的腔体,本实施例中在包菇本体1的两相对端设有连接部,该连接部可构成两端的不可拆卸连接,也可构成两端的可拆卸连接。当连接部构成不可拆卸连接时,凸起2形成于包菇本体1外侧周面上,而凹坑3则形成于包菇本体1内侧周面上。此时连接部可为设于两端处的胶水、或者设于两端处的穿孔以便于采用缝合线缝合。当然,也可采用熔接方式也可实现不可拆卸连接。

当连接部构成可拆卸连接时,在两端连接时也应保证凸起2位于外部,而凹坑位于内部。如图3和图4所示,此时连接部可包括分别设于包菇本体1两相对端处的魔术贴3,且为了使得包菇本体1围构成的腔体大小可调,可将包菇本体一端处的魔术贴3沿包菇本体1周向延伸一定的长度,从而在使用时可将另一端的魔术贴3与该端的魔术贴3不同位置配合。当然,当连接部构成可拆卸连接时除了可为魔术贴外,还可采用其它结构,如其可在包菇本体1两相对端分别设置图中未示出的公按扣和母按扣,此时也可将公按扣或母按扣沿包菇本体周向设置的多个,如可将公按扣设置多个,在连接时可将母按扣与不同位置的公按扣连接,也可实现对上述腔体大小的调节。

为了保证该包菇片在使用时与料瓶(袋)的连接效果,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连接部靠近于包菇本体1的一侧(即靠近包菇本体的下边缘)布置,在包菇本体1的一端,相对于连接部、于包菇本体另一侧(包菇本体的上边缘)弯折形成有卡槽4,因连接部的连接,包菇本体1的另一端插装于卡槽4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