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厂化养虾双排式弧形筛污清分离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6563阅读:52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厂化养虾双排式弧形筛污清分离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增长,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健康意识逐渐增强,从而对优质动物蛋白的需求不断扩大。而海洋动物作为优质蛋白的主要提供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应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的需要,作为主要海产动物之一的虾类的养殖规模自上世纪80年代的养殖浪潮之后迅速扩大,遍布全国沿海各大城市。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虾类的养殖模式从初始的粗放式养殖向现代化的集约式工厂化养殖模式发展。而虾类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也得到了大幅提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但是,在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大量的优质水资源,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急剧升高。而养殖废水大多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极易造成海水的富营养化,对近海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威胁,影响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养殖废水的有效处理与循环再利用成为对现有水资源高效科学利用的关键。在工厂化高密度养殖过程中单位水体的生物量较多,产生的固体废弃物量较大,主要是养殖对象的粪便和残饵。其颗粒大小分布范围较广,有机物含量占80%左右,成为养殖水体的主要污染源。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养殖废水的处理也逐渐备受关注,各种净化装置应运而生。

水处理装置需要先要将养殖废水中的固体颗粒物及时清除,以减轻后续工艺环节的负荷,防止堵塞,进一步提高水处理装置的效率,尽可能的提高处理水的质量,以达到循环使用的目的。弧形筛是目前海水养殖过程中应用比较普遍的养殖废水处理装置之一。但是,现有的装置在生产高峰期水流量大的情况下,大颗粒物质容易直接冲出弧形筛,使养殖废水处理不彻底,降低处理效率;并且,处理装置的集水池中没有分水板,杂质容易贴壁沉降,严重影响养殖废水的净化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工厂化养虾双排式弧形筛污清分离系统,通过在排水集中池内设置分水板,两侧设置弧形筛,使其能够及时清除养殖废水中的固体颗粒物,避免水中的杂质贴壁沉降堵塞过滤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经济环保,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工厂化养虾双排式弧形筛污清分离系统,包括:

工厂化养殖区;

排水集中池,数量为2个,其设置于工厂化养殖区一侧并与工厂化养殖区相连通,所述每个排水集中池的两侧由内向外依次设置回收池和集污池,所述集污池与回收池之间的池壁高度低于排水集中池与回收池之间的池壁高度,所述排水集中池的前、后方横向布置有集污管道和回收管道,所述回收池与回收管道连接,所述集污池与集污管道连接;

弧形筛,其分布于每个排水集中池的两侧,总共4排,每排倾斜设置于回收池上方,所述弧形筛较高的一侧与排水集中池连接,较低的一侧与集污池连接,所述回收池与回收管道的连接处位于弧形筛下方;

人工湿地净化区,其入口处与回收管道连接,所述人工湿地净化区的出口处与工厂化养殖区连接;

晾晒池,其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筛网与集污管道连接,下层为集水区与回收管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集中池中央设有弧形分水板。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筛与排水集中池连接处设有溢流坝。

进一步地,所述人工湿地净化区与工厂化养殖区之间设置砂滤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厂化养虾双排式弧形筛污清分离系统,将养殖废水导入排水集中池,并在弧形分水板的作用下水流呈涡流式旋转,可最大程度的使杂质悬浮在水中,为下一步的清污分流提高回收率。

(2)排水集中池水量到达设计高度的时候,开始向两边分流,弧形筛对养殖废水进行有效的清污分离,残饵、粪便、浮游生物等在离心力作用下透过弧形筛的筛眼,流入下方的回收池,没有通过的虾壳等大颗粒进入斜下方的集污池。

(3)回收池的水和晾晒池滤出的水直接排到人工湿地净化区,经过含有大型藻类的人工湿地净化区净化,这些藻类作为营养缓冲器,能吸收水中的N、P营养物质,平衡养殖所带来的额外营养负荷,有效降低水体N、P浓度,从净化区过来的水再经砂滤或反冲式砂滤器过滤,杀菌、消毒后用于工厂化养殖。整个养殖过程基本达到养殖用水循环利用和养殖废水零排放,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4)集污池中的虾壳等大颗粒排放物通过集污管道进入晾晒池,晾晒完成后制成饲料用于饲养其他养殖品种,充分利用了资源,降低成本,避免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厂化养虾双排式弧形筛污清分离池,设置有2个排水集中池,每个排水集中池两侧分别设有一排弧形筛,双排系统的设计加倍提高养殖废水的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图1:本实用新型工厂化养虾双排式弧形筛污清分离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工厂化养殖区,2为集污管道,3为集污池,4为回收池,5为弧形筛,6为分水板,7为排水集中池,8为回收管道,9为人工湿地净化区,10为晾晒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的方位术语“前方”和“后方”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位置关系,“前方”为靠近工厂化养殖区的一侧,“后方”为远离工厂化养殖区的一侧,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厂化养虾双排式弧形筛污清分离系统,如图1所示,其包括:

工厂化养殖区1;

排水集中池7,数量为2个,其设置于工厂化养殖区1一侧并与工厂化养殖区1相连通,所述每个排水集中池7的两侧由内向外依次设置回收池4和集污池3,所述集污池3与回收池4之间的池壁高度低于排水集中池7与回收池4之间的池壁高度;所述排水集中池7的前方横向布置有集污管道2,后方横向布置有回收管道8,所述回收池4与回收管道8连接,所述集污池3与集污管道2连接。排水集中池7的水量到达设计高度的时候,能够向两边分流。回收管道8和集污管道2的布置方式也可以是排水集中池7的前方布置回收管道8,后方布置集污管道2。

弧形筛5,其分布于每个排水集中池7的两侧,总共4排,每排倾斜设置于回收池4上方,所述弧形筛5较高的一侧与排水集中池7连接,较低的一侧与集污池3连接,所述回收池4与回收管道8的连接处位于弧形筛5下方。弧形筛能够将虾壳等大颗粒物质阻拦,使其被导入集污池,而残饵、粪便、浮游生物等物质可透过弧形筛的筛眼,流入下方的回收池。

人工湿地净化区9,其入口处与回收管道8连接,所述人工湿地净化区9的出口处与工厂化养殖区1连接。回收管道将回收后的水汇总后导入人工湿地净化区9。人工湿地净化区9是在一定长宽比及底面有坡度的洼地中,由土壤和填料(如卵石等)混合组成填料床,污水可以在床体的填料缝隙中曲折地流动,或在床体表面流动。在床体的表面种植具有处理性能好、成活率高的水生植物(大型藻类),形成一个独特的动植物生态环境,来对污水进行处理,比如种植藻类可吸收回收池4中水中的N、P营养物质。

晾晒池10,其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筛网与集污管道2连接,下层为集水区与回收管道8连接,集污管道2将集污池3中的杂质汇总后通入晾晒池10,上层筛网将虾壳等大颗粒物隔离并晾晒,下层集水区将上层滤出的水通过回收管道导入人工湿地净化区。大颗粒物质晾晒完成后可制成饲料,用于饲养其他养殖品种。

为了防止养殖废水中的杂质贴池壁下沉,所述排水集中池7中央设有弧形分水板6,分水板6为具有一定弧度,能够使水流呈涡流式旋转的板状机构,可最大程度地让杂质悬浮在水中,为下一步的清污分流提高回收率。

优选地,所述弧形筛5与排水集中池7连接处设有溢流坝。

为了利用人工湿地净化区9净化后的水,所述人工湿地净化区9与工厂化养殖区1之间设置砂滤器,例如反冲式砂滤器,其工作原理是水由入口进入,首先经过粗滤网滤掉较大颗粒的杂质,然后到达细滤网。在过滤过程中,细滤网逐渐累积水中的脏物、杂质,形成过滤杂质层,由于杂质层堆积在细滤网的内侧,因此在细滤网的内、外两侧就形成了一个压差。当过滤器的压差达到预设值时,将开始自动清洗过程,此间净水供应不断流,清洗阀打开,清洗室及吸污器内水压大幅度下降,通过滤筒与吸污管的压力差,吸污管与清洗室之间通过吸嘴产生一个吸力,形成一个吸污过程。同时,电力马达带动吸污管沿轴向做螺旋运动。吸污器轴向运动与旋转运动的结合将整个滤网内表面完全清洗干净。整个冲洗过程只需数十秒钟。排污阀在清洗结束时关闭。过滤器开始准备下一个冲洗周期。反冲式砂滤器在现有的产品中选择使用,只要能够实现本申请需要的技术效果即可。更进一步地,在人工湿地净化区9和工厂化养殖区1之间设置杀菌、消毒装置,将水进行杀菌、消毒然后排放至工厂化养殖区,实现养殖用水的循环利用和养殖废水零排放。

在使用工厂化养虾双排式弧形筛污清分离系统时,工厂化养殖区1将养殖废水排入两侧低位的排水集中池7,在分水板6的作用下,水流呈旋涡状高速转动,使的海水中的虾壳、排泄物等杂质充分悬浮,提高后续工艺环节的处理效率。当排水集中池7的液面达到一定高度后,分别向两侧的弧形筛5倾泻,弧形筛5将虾壳等大于弧形筛筛眼的固体物质导入集污池3,剩下的细小颗粒和液体流入回收池4。回收池4的水经回收管道8流入人工湿地净化区9,在大型藻类的作用下吸收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后,又进入到工厂化养殖区1进行循环利用。集污池3的虾壳等大颗粒杂质经集污管道2导入晾晒池10,晾晒池10的筛网将大颗粒物质过滤,过滤后的物质经晾晒后进行饲料的加工,最大程度的进行资源回收利用,晾晒池10过滤出的水进入集水区并通入回收管道8,最终流入人工湿地净化区9。

上面以举例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凡基于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任何改动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