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色颖壳大麦品种的培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49620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是一种白色颖壳大麦品种的培育方法,属于植物育种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专用于筛选特异大麦品种。

二、

背景技术:

大麦是世界第四大禾谷类作物,种植范围广,集酿造、饲用和食用于一身,近几十年来,世界大麦播种面积和总产量是谷类作物中增长最快的,平均增长率达80%以上。我国大麦品种改良工作尽管起步晚,种质资源缺乏、仪器设备和育种手段落后,但通过大量引进国外高产优质种质资源和育种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大麦育种水平已逐步接近国外上世纪九十年代水平。江苏是我国啤酒大麦的主产区之一,“十一五”以来,江苏省大麦育种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大麦育种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先后选育出一批高产、优质、抗病的大麦新品种,为我国大麦产量的提高,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上个世纪末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丰富和提高,我国的啤酒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一啤酒生产和消费大国,啤酒大麦原料60%以上依靠进口。同时,畜牧业的迅速发展,也对饲料需求量增加,大麦也是较好的饲料原料。这就要求国内大麦育种及生产工作必须符合实际需求,并逐步满足啤酒及饲料生产的缺口。然而,混乱的市场经营严重影响和扰乱了正常的种子市场,导致正规种子企业和育种者蒙受巨大损失。如若在品种外观特性特征上有明显及典型的区别,将有助于真假种子的快速鉴定,保护种子企业及育种者的合法权益,从而保护农民不受假冒伪劣种子的坑害,整体提高大麦生产水平。

三、发明技术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针对现有大麦品种选育中,大麦品种生长期外观性状不显著,区分鉴别困难,种子市场假冒套牌品种较多严重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销售,给育种者、农民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等问题,提供一种白色颖壳大麦品种的培育方法,培育并筛选鉴定出适应在黄淮地区生长的,白色颖壳大麦品种。

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白色颖壳大麦品种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用盐麦3号作父本,苏啤3号作母本,进行有性杂交,有性杂交F1进行花培及EMS处理后获得保藏号为CGMCC No.12660的M2代白色颖壳的大麦M20080805,将其进行自交繁殖,选择:株型紧凑,株高67-80cm,全生育期208-213天,基部茎杆直径0.25-0.35cm,穗下节长13.5-15.0cm,穗长6.0-7.0cm,抽穗至成熟前颖壳及叶耳均为白色,通过在选种圃中种植鉴定,获得M3代的白色颖壳优良单株。

将所得述M3代的优良单株再自交,2行区/株系,行距30cm,株距2cm,在选种圃中进行选M4代产量与对照苏啤3号相近,农艺性状要求株高67-80cm、株型紧凑、抽穗至成熟前颖壳及叶耳均为白色、亩有效穗52-62万个的白色颖壳单株。

在所述选种圃中进行选择单株后,再在室内考种时选留千粒重36g以上的单株,直到M4代育成了白色颖壳大麦品种。

所述一种白色颖壳大麦品种的培育方法,育成白色颖壳大麦新品种定名为盐08036,该品种特征在于:该品种半冬性,幼苗半直立,最低位叶叶鞘无茸毛,叶色绿,抽穗至成熟前颖壳及叶耳均为白色,亩有效穗52-62万个,抽穗期与苏啤3号相近,全生痛期207-212天;穗姿直立,麦穗呈二棱,穗塔形,穗长6.0-7.0cm,每穗实粒数24-30粒,千粒重36-40g。

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花药培养及EMS处理连续多代自交选育的白色颖壳大麦品种盐08036,该品种半冬性,幼苗半直立,最低位叶叶鞘无茸毛,叶色绿,抽穗至成熟前颖壳及叶耳均为白色,旗叶披垂,分蘖性较强,成穗率高,一般亩有效穗52-62万个,抽穗期与苏啤3号相近,全生痛期208-213天;芒较长且有刺,芒尖端颜色很浅,闭颖开花,穗姿直立,麦穗呈二棱,穗塔形,穗长6.0-7.0cm,每穗实粒数24-30粒,千粒重36-40g。

本发明培育的白色颖壳大麦品种盐08036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产量高、稳定,增产潜力大

盐08036 2013~2014参加本所大麦新品系鉴定试验,平均产量478.4公斤/亩,比对照苏啤3号低1.2%,2014~2015年参加本所大麦新品系比较试验,平均产量492.3公斤/亩,比对照苏啤3号增产0.8%。该品种产量与苏啤3号基本相近,产量水平较为稳定,示范试验及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盐08036的平均亩产水平为450~500公斤,产量潜力可达亩产500~530公斤。大面积推广,不仅能有效缓解国内啤用及饲用的缺口压力,同时也可增加农民收入,创造社会效益。

2、品种特异性明显

盐08036是通过用盐麦3号作父本,苏啤3号作母本,进行有性杂交,在其F1代进行花药培养及EMS处理,后经多代选择并稳定,培育的特异大麦品种。该品种的外观特性显著,表现为抽穗期至成熟前,颖壳及叶耳为白色,明显有别于其他的大麦品种。该特征是该品种的身份名片,能有效起到防伪防假的作用。

3、具有较好的观赏价值

该品种在抽穗至成熟转色前,颖壳及叶耳部位由于叶绿素的缺失,表现出有别于其他大麦品种的白色,观赏性较好。可作为一种观赏植物,有着较好的观赏价值。

四、生物保藏

白色颖壳大麦M20080805,分类命名为二棱皮大麦(Hordeum distichon),于2016年8月22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号为:CGMCC No.12660。

五、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白色颖壳大麦品种培育方法。

A)用盐麦3号作父本,苏啤3号作母本,进行有性杂交,获得F0代种子。

B)上述获得的F0代种子,进行种植得F1代植株,取F1代花粉发育处于单核中晚期的穗子进行花药培养,将花药培养的愈伤组织在0.4%的EMS溶液中浸泡3小时后,无菌冲洗,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中,5天后转入分化培养基培养。经过EMS处理后获得M1代绿苗21株。

C)将获得的M1代21株诱变绿苗种植于大田,自交收获M1代种子,将M1代种子种植穗行,行长2m,行距30cm,选育过程中,在M2代中发现抽穗至孕穗期间发现颖壳及叶耳均为白色的单株1株,将其标记,成熟收获M2代单株种子。收获后,将白色的单株M2代种子保藏,保藏号为:CGMCC No.12660。

D)将收获的白色颖壳M2代种子进行自交繁殖,选择性状稳定的株行进一步鉴定。选择:白色颖壳及叶耳,株型紧凑,株高67~80cm,全生育期208~213天,基部茎杆直径0.25-0.35cm,穗下节长13.5-15.0cm,抽穗至成熟前颖壳及叶耳均为白色的M3白色颖壳优良单株。

E)然后边自交边选择,2行区/株系,行距30cm,株距2cm,从M3代开始,逐代在选种圃中进行颖壳及叶耳颜色、株型、穗色、叶色比较鉴定、产量比较、农艺性状及收获后单株性状的选择。产量与苏啤3号(对照)相仿,农艺性状要求株高67-80cm、株型紧凑、亩有效穗52~62万,抽穗至成熟前颖壳及叶耳均为白色;收获后再在室内再进行人工脱粒,考种时选留籽粒饱满度好;千粒重36克以上的单株;保留符合育种目标的优良单株进入下一个育种世代进行培育工作。从M1代开始,自交4代后育成了白色颖壳大麦品种盐08036。

附表:本发明白色颖壳大麦品种盐08036的育选经过

白色颖壳大麦品种盐08036栽培技术要点:

(1)精选种子:播种前要进行种子精选,保证纯度99%以上,净度95%以上,精选过程中严格控制,防止机械混杂,种子发芽率须达到85%以上。

(2)整理田块、适时播种:在江苏沿海盐渍化地区,种植大麦前,必须进行田块整理,保持田面平整。种植后,开挖排水渠道,该渠道深度要在30~40cm左右,排水渠道网路要密,以保证降雨对土壤的淋盐排盐作用,减轻土壤盐分对大麦生长的胁迫。盐渍化土壤上播种时间应该在10月23日至11月5日之间,脱盐土上播种时间选择在10月28日至11月15日为宜。

(3)合理密植:在盐城沿海地区,在适期播种的条件下,盐渍化土壤上基本苗以18万左右为宜,适期早播或肥力水平较高,土壤盐分含量较低的田块,播种量可降低10~20%。脱盐土田块基本苗以16万为宜,播种迟或肥力较差的可视具体情况适当增加基本苗,保证有一定的群体。

(4)优化施肥:根据大麦生长发育规律和盐08036的特征特性,施肥的原则应是前促、中控、后补,基肥足有利于促进麦苗早分蘖,使冬前茎蘖数达到50~55万,最高茎蘖控制在110万以下,拔节后适当少量补充氮肥,延长叶片的功能期,增加产量。在400公斤的产量水平下,适宜施氮量为25~30个纯氮,其中基肥占70%左右,追肥占30%,在2~3‰的盐渍化土壤上,氮肥30kg/亩、磷肥20kg/亩,脱盐土壤上,氮肥35kg/亩、磷肥25kg/亩是最适宜大麦的生长。

(5)适时收获:当盐08036有30%穗子弯曲时,即可收获,早收影响其发芽率。并及时脱粒,摊晒入仓,切不可堆捂,影响麦粒的发芽率及其籽粒色泽,保证籽粒具有较高的发芽率,提高其商品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