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型高仿真人造鱼饵衣膜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99640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垂钓产品新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鱼饵,具体是一种环保型高仿真人造鱼饵衣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塑料工业规模也得到迅速扩大,塑料产品应用于越来越多的行业。塑料产品为工业、农业及日常生活提供了方便,同时也产生了大量废弃物。目前,很多企业利用聚乙烯塑料来生产塑料膜,然后制成各种规格的包装袋,这种塑料膜不易降解,对环境已经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

现在我国生产的可降解塑料膜多为通用树脂填充淀粉型塑料膜,如低密度聚乙烯(LDPE)/淀粉、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淀粉等,制得的淀粉基塑料膜含有部分不可降解成分,如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此外,被填充的淀粉和通用树脂又不能完全互溶,部分淀粉颗粒仅起到填充作用。除了可降解性能较低外,很多可降解塑料膜的柔韧性和力学性能较低,易撕裂,热稳定性不好,不便于热塑加工。

在人工仿生鱼饵的生产过程中,为使模拟鱼饵能够更加接近仿生对象,通常在鱼饵表面加饰一层表层衣膜,该表层衣膜目前常用的是塑料膜来进行加工生产的;由于塑料膜存在上述不易降解等问题,现提供一种方案。

授权公告号CN 2850901 Y公开一种人工鱼饵表层衣膜,该衣膜的基层为着色透明PP基薄膜、薄膜上画有彩色图案;中层为粘胶、表层为超薄透明激光膜,该超薄透明激光层的厚度为0.03mm-0.05mm,而且具有很好的反光性。将两种薄膜粘合后,滚压上仿生花纹。使用时,将此表层衣膜附着(粘合、套装、绑扎等)于人工鱼饵的表面,就使人工鱼饵附着了一层有凹凸花纹的表层衣膜,花纹的款式由模压决定,如鱼鳞纹、鱼鳍纹、虾皮纹、昆虫翅纹等。

上述公开人工鱼饵表层衣膜是通过复合结构粘合形成,其不足之处有:各层结构均不具有生物降解功能,对环境的污染较大;复合结构生产制备工序较多,不便于流水线生产;原材料投入成本较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然降解、环保型高仿真人造鱼饵衣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环保型高仿真人造鱼饵衣膜,按重量份计,该鱼饵衣膜由下述原料制成:玉米朊32.75-38.25份、芦荟凝胶10.85-12.35份、聚乙烯醇树脂15.55-17.45份、鱼腥草提取物3.35-5.15份、鱼粉2.35-3.85份、诱食剂6.65-8.15份、明胶1.45-2.25份、光敏剂1.05-1.25份、增塑剂1.45-2.25份、稳定剂1.15-1.25份;

所述人造鱼饵衣膜制备方法如下:

按规定重量份取各原材料,充分混合后,将混合料物料放入电热炉内进行加热,将电热炉的温度调整到100-160℃,使各组分原料聚合共混反应,30-45分钟后,待混合料溶解后,打开电热炉出料阀门,物料通过管道输送至喷枪中,通过喷枪的喷嘴喷镀到鱼饵体的外表面,冷却至常温后形成人造鱼饵衣膜。

所述鱼饵衣膜由下述原料制成:玉米朊35份、芦荟凝胶11份、聚乙烯醇树脂17份、鱼腥草提取物4份、鱼粉3份、诱食剂7份、明胶2份、光敏剂1.2份、增塑剂2份、稳定剂1.2份。

所述鱼腥草提取物制取方法为:将鱼腥草浸泡在热水中,利用超声波提取法提取,将提取液用层析柱分离,再用膜分离法去除溶剂,最后经低温干燥后得到所述鱼腥草提取物。

所述增塑剂选用柠檬酸三丁酯,环保安全,被欧美市场广泛接受。

所述诱食剂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米酒糟2.5-3份、甘草粉0.6-0.8份、山楂3-3.5份、虫粉0.5-0.9份、动物内脏粉12-15份、酸枣仁6-8份、蚯蚓粉4-5份、动物香精0.5-0.8份、水适量;制备方法是:将山楂、虫粉、酸枣仁混合,粉碎成粉末,再将甘草粉、动物内脏粉、蚯蚓粉、动物香精加入,并加入适量水,加热搅成糊状,将米酒糟加入面糊中,搅拌均匀,制粒烘干,膨化,即得。

所述诱食剂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米酒糟2.8份、甘草粉0.7份、山楂3.3份、虫粉0.7份、动物内脏粉13份、酸枣仁7份、蚯蚓粉4.5份、动物香精0.6份。

一种环保型高仿真人造鱼饵衣膜的制备方法,该人造鱼饵衣膜制备方法如下:

按规定重量份取各原材料,充分混合后,将混合料物料放入电热炉内进行加热,将电热炉的温度调整到100-160℃,使各组分原料聚合共混反应,30-45分钟后,待混合料溶解后,打开电热炉出料阀门,物料通过管道输送至喷枪中,通过喷枪的喷嘴喷镀到鱼饵体的外表面,冷却至常温后形成人造鱼饵衣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利用玉米朊、芦荟凝胶、聚乙烯醇树脂等可降解材料添加增塑剂、稳定剂制成鱼饵衣膜,喷涂到鱼饵体上。

本发明仿真效果极强,而且使用方便,可以任意向基体外延伸,可以满足各种形状仿生鱼饵的装饰需要;

本发明代替传统塑料膜,在自然环境中能完全生物降解,对环境的污染小,所使用的聚乙烯醇树脂及增塑剂与诱鱼成分的相容性良好,对鱼的视觉感官、味觉感官诱惑力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环保型高仿真人造鱼饵衣膜:按重量份计,由下述原料:玉米朊32.75份、芦荟凝胶12.35份、聚乙烯醇树脂15.55份、鱼腥草提取物3.35份、鱼粉3.85份、诱食剂6.65份、明胶2.25份、光敏剂1.05份、增塑剂2.25份、稳定剂1.15份制成鱼饵衣膜;

鱼腥草提取物:将鱼腥草浸泡在热水中,利用超声波提取法提取,将提取液用层析柱分离,再用膜分离法去除溶剂,最后经低温干燥后得到所述鱼腥草提取物;

增塑剂选用柠檬酸三丁酯,环保安全,被欧美市场广泛接受。

诱食剂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米酒糟3份、甘草粉0.6份、山楂3.5份、虫粉0.5份、动物内脏粉15份、酸枣仁6份、蚯蚓粉5份、动物香精0.5份、水适量;制备方法是将山楂、虫粉、酸枣仁混合,粉碎成粉末,再将甘草粉、动物内脏粉、蚯蚓粉、动物香精加入,并加入适量水,加热搅成糊状,将米酒糟加入面糊中,搅拌均匀,制粒烘干,膨化,即得;

本发明提供的人造鱼饵衣膜制备方法如下:按规定重量份取各原材料,充分混合后,将混合料物料放入电热炉内进行加热,将电热炉的温度调整到160℃,使各组分原料聚合共混反应,大约30分钟后,等混合料溶解后,打开电热炉出料阀门,物料通过管道输送至喷枪中,通过喷枪的喷嘴喷镀到鱼饵体的外表面,冷却至常温后形成人造鱼饵衣膜。

本产品利用玉米朊、芦荟凝胶、聚乙烯醇树脂等可降解材料添加增塑剂、稳定剂制成鱼饵衣膜,喷涂到鱼饵体上。

本产品仿真效果极强,而且使用方便,可以任意向基体外延伸,可以满足各种形状仿生鱼饵的装饰需要;

本发明代替传统塑料膜,在自然环境中能完全生物降解,对环境的污染小,所使用的聚乙烯醇树脂及增塑剂与诱鱼成分的相容性良好,对鱼的味觉感官、味觉感官诱惑力大。

实施例2

按重量份计,由下述原料:玉米朊38.25份、芦荟凝胶10.85份、聚乙烯醇树脂17.45份、鱼腥草提取物5.15份、鱼粉2.35份、诱食剂8.15份、明胶1.45份、光敏剂1.25份、增塑剂1.45份、稳定剂1.25份制成鱼饵衣膜;

鱼腥草提取物:将鱼腥草浸泡在热水中,利用超声波提取法提取,将提取液用层析柱分离,再用膜分离法去除溶剂,最后经低温干燥后得到所述鱼腥草提取物;

增塑剂选用柠檬酸三丁酯,环保安全,被欧美市场广泛接受。

诱食剂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米酒糟2.5份、甘草粉0.8份、山楂3份、虫粉0.9份、动物内脏粉12份、酸枣仁8份、蚯蚓粉4份、动物香精0.8份、水适量;制备方法是将山楂、虫粉、酸枣仁混合,粉碎成粉末,再将甘草粉、动物内脏粉、蚯蚓粉、动物香精加入,并加入适量水,加热搅成糊状,将米酒糟加入面糊中,搅拌均匀,制粒烘干,膨化,即得;

本发明提供的人造鱼饵衣膜制备方法如下:按规定重量份取各原材料,充分混合后,将混合料物料放入电热炉内进行加热,将电热炉的温度调整到100℃,使各组分原料聚合共混反应,大约45分钟后,等混合料溶解后,打开电热炉出料阀门,物料通过管道输送至喷枪中,通过喷枪的喷嘴喷镀到鱼饵体的外表面,冷却至常温后形成人造鱼饵衣膜。

实施例3

鱼饵衣膜由下述原料制成:玉米朊35份、芦荟凝胶11份、聚乙烯醇树脂17份、鱼腥草提取物4份、鱼粉3份、诱食剂7份、明胶2份、光敏剂1.2份、增塑剂2份、稳定剂1.2份。

诱食剂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米酒糟2.8份、甘草粉0.7份、山楂3.3份、虫粉0.7份、动物内脏粉13份、酸枣仁7份、蚯蚓粉4.5份、动物香精0.6份。

其他步骤同实施例1、2。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