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果树害虫梨小食心虫的性诱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1513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果树害虫梨小食心虫的性诱芯,属于果树害虫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梨小食心虫英文学名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简称梨小,又名东方果蠹蛾,属鳞翅目卷叶蛾科。近年来,梨小食心虫已经成为危害我国梨和桃主产区的主要害虫。梨小食心虫发生世代多,生活史复杂,在长江以南地区一年发生5代,其他地区一年发生4代。越冬幼虫于第二年春季3月中下旬开始化蛹并羽化,8月中下旬是为害梨果和晚桃最多的时期。第4代成虫约在8月上旬至9月上旬出现,但9月下旬虫口密度明显降低。梨小在各地果园均有发生,是梨树和桃树的重要害虫,在梨、桃树混栽的果园为害尤为严重。梨小除为害梨、桃树外,也为害李、杏、苹果、山楂等,严重影响果品质量及梨果产量。

长期以来,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以化学农药为主,但其耐药性发展很快,使防治效果大打折扣。近年来,性信息素技术在监测和防控梨小食心虫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应用效果。昆虫性信息素是由昆虫产生,释放体外,能够引诱或激起同种异性昆虫进行交尾活动的化学物质。随着研究的日益深入,目前,性信息素被广泛应用于害虫的测报和防治。信息素迷向技术就是利用特制的释放器在田间释放雌虫信息素,迷惑雄性害虫,使其找不到交配对象,从而干扰和阻碍了雌雄的交配行为,最终抑制了害虫的种群增长。信息素迷向产品特别适宜于大面积连片种植的农作物,防治效果明显,又节省劳动力成本和降低劳动强度,是欧美日发达国家信息素产品的主流。

目前,文献报道梨小食心虫的性信息素的主要组分是(顺8)-十二碳烯-1-乙酸酯和(反8)-十二碳烯-1-乙酸酯。利用这两种组分配制的梨小食心虫的性信息素产品已经在国内用于梨小食心虫的测报和防治。例如,王红托等人将(顺8)-十二碳烯-1-乙酸酯和(反8)-十二碳烯-1-乙酸酯以94:6配比,所得性诱芯用于梨小食心虫的测报(王红托,等人.砀山县桃园梨小食心虫性诱剂3种芯田间诱蛾效果.植物保护,2010,36(3):166-168)。张国辉等人利用这两种主要组分配置的性诱芯进行梨小食心虫的迷向处理(张国辉,等人.迷向处理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0(3):232-234),防治效果在64%以上。但是,不到70%的防治效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需要研究和开发更高效的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更有效的性诱剂,对果树害虫梨小食心虫具有更强的诱捕能力,可以准确测报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趋势,并可以有效干扰雌雄虫的交配行为,用于梨园和桃园防治梨小食心虫,取得良好的在田间试验效果。该技术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过量使用杀虫剂而产生残留超标的缺点,为有机果园的发展提供绿色环保的防治方法。

现有技术中,梨小食心虫的性信息素的主要组分是(顺8)-十二碳烯-1-乙酸酯和(反8)-十二碳烯-1-乙酸酯。有文献报道,添加(顺8)-十二碳烯-1-醇和十二碳-1-醇后,该四组分配制的性诱剂对梨小食心虫具有好的诱捕效果。本发明发现,(反8,反10)-十二碳二烯-1-醇和十四碳-1-醇具有很强的增效作用,此六组分的性诱剂可以显著提高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梨小食心虫性诱剂,其有效成分包括(顺8)-十二碳烯-1-乙酸酯(Z8-12Ac),(反8)-十二碳烯-1-乙酸酯(E8-12Ac),(顺8)-十二碳烯-1-醇(Z8-12OH),(反8,反10)-十二碳二烯-1-醇(E8E10-12OH),十二碳-1-醇(12OH)和十四碳-1-醇(14OH),六种信息素成分的重量组成比例是Z8-12Ac:E8-12Ac:Z8-12OH:E8E10-12OH:12OH:14OH=10-50:1-12:1-15:15-60:10-25:1-10,优选20-40:2-8:5-12:25-40:15-25:2-8。

所述性诱剂用于诱捕梨小食心虫时,其所用释放载体是橡胶翻口塞。将上述信息素成分与正己烷混合后得到性信息素溶液。然后,将橡胶翻口塞浸泡于性信息素溶液中过夜,再晾干,即得到梨小食心虫诱芯。一种梨小食心虫的性诱剂,其特征在于:在田间用于诱捕果树害虫梨小食心虫,并进行测报。

所述性诱剂用于干扰梨小食心虫交配时,其所用释放载体是塑料管,包括聚氯乙烯塑料管,聚乙烯塑料管,聚丙烯塑料管。塑料管的内径在2-10毫米,优选3毫米。塑料管的长度在200-500毫米,优选300毫米。将上述信息素成分与缓释液混合后得到性信息素溶液。所述缓释液是液体石蜡和市售食用油,包括花生油,菜籽油,大豆油,玉米油,橄榄油。所述信息素成分和释释液的重量比例是1:1-10,优选1:3。将所述信息素溶液加入到释放载体塑料管中,且塑料管的两端是密闭的,即可得到梨小食心虫迷向管。一种梨小食心虫的信息素迷向管,其特征在于:在桃园和梨园用于干扰果树害虫梨小食心虫的雌虫与雄虫交配活动。

本发明所述的梨小食心虫迷向管在果园应用时,释放载体塑料管的两端是密闭的,信息素溶液不会洒落在果实上。信息素迷向管在果园应用时,悬挂在上部果树干上,是按照每10-16平方米一根迷向管均匀放置,即每亩悬挂40-60根迷向管。迷向管的持效期在120天左右。

具体使用本发明所述的梨小食心虫信息素迷向管时,要在梨小食心虫发生早期,即成虫羽化之前,开始在果园使用,可达到很好的防治效果。所述梨小食心虫信息素迷向管的使用方法简单易行,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工成本。

本发明的优点:所述的梨小食心虫诱芯表现出了极佳的诱捕效果,所述的梨小食心虫迷向管用于果园防治梨小食心虫,干扰交配效果十分显著,大大减少了果园中梨小食心虫的幼虫基数。本发明中的梨小食心虫迷向管受自然条件影响小,干扰梨小食心虫雌雄交配的能力强,持效期长,尤其是不会产生抗药性。具有无毒性、无污染、高效性、选择性强,对桃梨果品、环境和害虫天敌安全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迷向试验设计:

江苏常州市某一桃树和梨树混合栽种的果园,平均每亩栽种48棵果树,树龄9年。选择50亩作为信息素迷向处理区,另外10亩作为常规治理对照区。在迷向区内,将所述梨小食心虫迷向丝按照每10-16平方米一根迷向管布置,并基于“外围密,中间疏”的原则,尽量保证性信息素在果园中的均匀覆盖,消除不同位置释放不均匀造成的误差。在对照区和迷向区内分别随机放置五套梨小食心虫诱捕器监测,每天上午9点观察记载诱获成虫,统计诱虫数量,从而计算迷向率。并在梨桃成熟期,随机调查果园中成熟果实的虫果率,计算相对防治效果。

结果分析:

迷向率是信息素迷向技术对梨小食心虫种群干扰作用的评价指标,其计算方法如下公式。迷向率越高,迷向处理区内梨小食心虫的种群密度越低,说明信息素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越好。

迷向率(%)=[(对照区诱蛾量-处理区诱蛾量)/对照区诱蛾量]×100%

测试结果显示,对照区的虫量明显多于迷向区,经过计算,迷向率基本都在90%以上。通过果园调查,计算防治效果,迷向区内虫果率相比对照区下降了80%左右。

实施例1:

将(顺8)-十二碳烯-1-乙酸酯,(反8)-十二碳烯-1-乙酸酯,(顺8)-十二碳烯-1-醇,(反8,反10)-十二碳二烯-1-醇,十二碳-1-醇和十四碳-1-醇的重量组成比例按照20:8:10:35:15:5混合,并加入正己烷中配成性信息素溶液。其中,信息素组分与正己烷的重量组成比例是1:50。然后,将天然橡胶翻口塞浸泡于性信息素溶液中过夜,再晾干,即得到梨小食心虫诱芯(即六组分诱芯)。在一个5亩桃梨混栽的果园中,随机放置五套船型诱捕器(每套带一枚诱芯),每天上午8点观察记载诱获梨小食心虫雄虫的数量。统计数据在表1中。

表1三种性诱芯对梨小食心虫的诱蛾量*

*试验地点:江苏常州市某一果园(桃梨混栽)

试验时间:2013年3月30日-5月20日

实施例2:

其他条件同实施例1,将信息素有效成分改变为(顺8)-十二碳烯-1-乙酸酯,(反8)-十二碳烯-1-乙酸酯,(顺8)-十二碳烯-1-醇和十二碳-1-醇,该四组分的重量组成比是70:8:22:4,即得到梨小食心虫四组分诱芯,作为对照1。统计数据在表1中。

实施例3:

其他条件同实施例1,将信息素有效成分改变为(顺8)-十二碳烯-1-乙酸酯和(反8)-十二碳烯-1-乙酸酯,该两组分的重量组成比是90:10,即得到梨小食心虫两组分诱芯,作为对照2。统计数据在表1中。

实施例4:

其他条件同实施例1,将正己烷改变成花生油配制性信息素溶液。所述性信息素组分与花生油的重量组成比例是1:20。用注射器将所述性信息素溶液定量加入聚氯乙烯毛细管中,并用封口机进行封口,制成梨小食心虫诱芯。所述聚氯乙烯毛细管内径是0.2毫米,长度是80毫米。果园诱捕效果表明,此诱芯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与实施例1相近。

实施例5:

其他条件同实施例4,将花生油改变成橄榄油配制性信息素溶液。所述性信息素组分与橄榄油的重量组成比例是1:40。用注射器将所述性信息素溶液定量加入聚乙烯毛细管中,并用封口机进行封口,制成梨小食心虫诱芯。果园诱捕效果表明,此诱芯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与实施例4相近。

实施例6:

将(顺8)-十二碳烯-1-乙酸酯,(反8)-十二碳烯-1-乙酸酯,(顺8)-十二碳烯-1-醇,(反8,反10)-十二碳二烯-1-醇,十二碳-1-醇和十四碳-1-醇的重量组成比例按照10:1:1:15:10:2混合,并加入橄榄油中配成溶液。其中,信息素组分与橄榄油的重量组成比例是1:1。然后,选择内径为2毫米,且长度为200毫米的聚氯乙烯塑料管,用注射器将信息素溶液定量加入塑料管中,并用封口机进行封口,即制成梨小食心虫迷向管。按照“迷向试验设计”中所述,将所述信息素迷向管在果园应用时,悬挂在果树上部树干上,按每16平方米一根迷向管放置。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迷向管的有效期在120天左右,梨小食心虫的迷向率保持在95%;通过果园调查虫果率,计算防治效果,经对照区与迷向区对比,迷向区内虫果率下降了82%,桃树和梨树的长势也较好。

实施例7:

其他条件同实施例6,将信息素组分与橄榄油的重量组成比例是1:10。所制备的迷向管用于果园试验,迷向率为90%。经对照区与迷向区对比,迷向区内虫果率下降了74%。

实施例8:

其他条件同实施例6,将聚氯乙烯塑料管内径改为10毫米,所制备的迷向管用于果园试验,迷向率为99%。经对照区与迷向区对比,迷向区内虫果率下降了87%。

实施例9:

其他条件同实施例6,将橄榄油改为液体石蜡,所制备的迷向管用于果园试验,迷向率为96%。经对照区与迷向区对比,迷向区内虫果率下降了80%。

实施例10:

其他条件同实施例6,将缓释液改变为油菜籽油。所制备的迷向管用于果园试验,迷向率为97%。经对照区与迷向区对比,迷向区内虫果率下降了83%。

实施例11:

其他条件同实施例6,将释放器载体改变为聚丙烯塑料管。所制备的迷向管用于果园试验,迷向率为94%。经对照区与迷向区对比,迷向区内虫果率下降了80%。

实施例12:

其他条件同实施例6,将聚氯乙烯塑料管改为聚丙烯塑料管,所制备的迷向管用于果园试验,迷向率为99%。经对照区与迷向区对比,迷向区内虫果率下降了87%。

实施例13:

其他条件同实施例6,将(顺8)-十二碳烯-1-乙酸酯,(反8)-十二碳烯-1-乙酸酯,(顺8)-十二碳烯-1-醇,(反8,反10)-十二碳二烯-1-醇,十二碳-1-醇和十四碳-1-醇的重量组成比例按照50:1:15:60:25:10混合。所制备的迷向管用于果园试验,迷向率为92%。经对照区与迷向区对比,迷向区内虫果率下降了79%。

实施例14:

其他条件同实施例6,将(顺8)-十二碳烯-1-乙酸酯,(反8)-十二碳烯-1-乙酸酯,(顺8)-十二碳烯-1-醇,(反8,反10)-十二碳二烯-1-醇,十二碳-1-醇和十四碳-1-醇的重量组成比例按照40:12:9:40:18:8混合。所制备的迷向管用于果园试验,迷向率为94%。经对照区与迷向区对比,迷向区内虫果率下降了73%。

实施例15:

其他条件同实施例6,将(顺8)-十二碳烯-1-乙酸酯,(反8)-十二碳烯-1-乙酸酯,(顺8)-十二碳烯-1-醇,(反8,反10)-十二碳二烯-1-醇,十二碳-1-醇和十四碳-1-醇的重量组成比例按照30:3:9:30:18:2混合。所制备的迷向管用于果园试验,迷向率为94%。经对照区与迷向区对比,迷向区内虫果率下降了79%。

实施例16:

其他条件同实施例6,将(顺8)-十二碳烯-1-乙酸酯,(反8)-十二碳烯-1-乙酸酯,(顺8)-十二碳烯-1-醇,(反8,反10)-十二碳二烯-1-醇,十二碳-1-醇和十四碳-1-醇的重量组成比例按照20:8:10:35:15:5混合。所制备的迷向管用于果园试验,迷向率为98%。经对照区与迷向区对比,迷向区内虫果率下降了91%。

实施例17:

其他条件同实施例6,将信息素有效成分改变为(顺8)-十二碳烯-1-乙酸酯,(反8)-十二碳烯-1-乙酸酯,(顺8)-十二碳烯-1-醇和十二碳-1-醇,该四组分的重量组成比是70:8:22:4。所制备的迷向管用于果园试验,迷向率为87%。经对照区与迷向区对比,迷向区内虫果率下降了58%,

实施例18:

其他条件同实施例6,将信息素有效成分改变为(顺8)-十二碳烯-1-乙酸酯和(反8)-十二碳烯-1-乙酸酯,该两组分的重量组成比是90:10。所制备的迷向管用于果园试验,迷向率为80%。经对照区与迷向区对比,迷向区内虫果率下降了46%。

实施例19:

其他条件同实施例6,将信息素有效成分改变为(顺8)-十二碳烯-1-乙酸酯,(反8)-十二碳烯-1-乙酸酯,(顺8)-十二碳烯-1-醇,(反8,反10)-十二碳二烯-1-醇和十二碳-1-醇,重量组成比例按照20:8:10:35:15。所制备的迷向管用于果园试验,迷向率为88%。经对照区与迷向区对比,迷向区内虫果率下降了67%。

实施例20:

其他条件同实施例6,将信息素有效成分改变为(顺8)-十二碳烯-1-乙酸酯,(反8)-十二碳烯-1-乙酸酯,(顺8)-十二碳烯-1-醇,十二碳-1-醇和十四碳-1-醇,重量组成比例按照20:8:10:15:5。所制备的迷向管用于果园试验,平均迷向率为62%。经对照区与迷向区对比,迷向区内虫果率下降了15%。

实施例21:

其他条件同实施例6,将信息素有效成分改变为(顺8)-十二碳烯-1-乙酸酯,(反8)-十二碳烯-1-乙酸酯,(反8,反10)-十二碳二烯-1-醇和(顺8)-十二碳烯-1-醇,重量组成比例按照24:3:35:1。所制备的迷向管用于果园试验,平均迷向率为85%。经对照区与迷向区对比,迷向区内虫果率下降了62%。

实施例22:

其他条件同实施例6,将迷向管在果园的使用密度改变为每10平方米一根。迷向区内迷向率为99%。经对照区与迷向区对比,迷向区内虫果率下降了92%。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