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道上邽半夏覆膜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60406阅读:71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半夏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道上邽半夏覆膜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半夏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平均地温在10℃时,半夏萌发出苗;平均气温达15~27℃时,生长最茂盛;最高温度超过35℃时,其生长受到严重的影响。适宜的生长温度在23~29℃。半夏不耐旱,喜爱在湿度较高的土壤中生长,但土壤湿度超出一定的限度时,反而生长不良,造成烂根、烂茎,倒苗死亡,块茎产量下降。半夏是耐阴而不是喜阴的植物,在适度遮光条件下,能生长繁茂,但若光照过强,半夏则难以生存。以半荫环境为宜,珠芽数和块茎增重可达最大值。半夏要求土壤湿润、肥沃、深厚,土壤含水量在20~30%、pH值6~7中性反应的沙质土壤较为适宜。当今农业技术的迅速发展,塑料薄膜地面覆盖栽培技术已成为一项简单而易行的新技术,是以护根为宗旨的农业栽培技术,它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具有增温、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防除杂草、减少病虫害,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早熟增产等作用。

半夏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平均地温在10℃时,半夏萌发出苗;平均气温达15~27℃时,生长最茂盛;最高温度超过35℃时,其生长受到严重的影响。适宜的生长温度在23~29℃。半夏不耐旱,喜爱在湿度较高的土壤中生长。但土壤湿度超出一定的限度时,反而生长不良,造成烂根、烂茎,倒苗死亡,块茎产量下降。半夏是耐阴而不是喜阴的植物,在适度遮光条件下,能生长繁茂,但若光照过强,半夏则难以生存。以半荫环境为宜,珠芽数和块茎增重可达最大值。要求土壤湿润、肥沃、深厚,土壤含水量在20~30%、PH值6~7中性反应的沙质土壤较为适宜。半夏是一味应用广泛,疗效确切的广谱止咳平喘的大宗传统中药材。现代医学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证明,半夏对咳嗽中枢有镇静作用,可解除支气管痉挛,并使支气管分泌减少而起到镇咳祛痰的作用;可抑制呕吐中枢而止呕;所含有葡萄糖醛酸的衍化物,有显著的解毒作用;对缓解心绞痛,改善心电图均有一定的疗效,此外,还用于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肿瘤等。外用则消肿止痛 。

塑料薄膜地面覆盖栽培技术是一项简单而易行的新技术,是以护根为宗旨的农业栽培技术,它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具有增温、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防除杂草、减少病虫害,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早熟增产等作用。多层覆盖技术即在以往塑料大棚只有一层棚膜的基础上,在棚内加覆2~3层薄膜,阻隔棚内空气对流,减缓棚内热量散失,达到增温保温效果。一般情况下,每增加一层薄膜,可增加棚内温度2~3℃,通过四层覆盖,棚内温度可提高10摄氏度左右。它为气候相对寒冷的西北地区早春栽培创造了适宜环境,有助于实现当地植物的四季栽培和均衡供应,提高土地收益和农民收入。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现有露地半夏生长中不能有效避免春寒、春旱、浇水后土壤板结、高温高湿导致的传染性病害大爆发、杂草难以防除、6~8月份雨水过多,造成半夏不能正常出苗、生育期短、病害发作率高、产量低、经济效益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道上邽半夏覆膜种植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地道上邽半夏覆膜种植方法,所述地道上邽半夏覆膜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选茬口:半夏与前茬谷子、麦类、玉米、高粱、大豆、大葱、大蒜等作物进行轮作换茬;

整地:选择土壤肥沃、具有排灌条件的沙质壤土,于年前深耕1次,封冻前灌水;立春解冻后施腐熟的有机肥,用旋耕机旋耕;

做畦:在整好的地上划线培土做畦,相邻两畦中间留小沟,用作走道和下雨后拱棚上流下的雨水的排水道;

选用品种:地道上邽半夏品种播种前将种用半夏块茎用草木灰浸种;捞出晾干后,移到温度为20℃~25℃的塑料大棚内进行催芽;

播种:催芽后,3月1日播种;第1小畦取出8cm厚的表层土,然后均匀撒施入种肥;种源选用中小种茎,良种繁育选用大种茎,按行距15cm,株距3cm 的品字形均匀摆放种粒;再用铁锨把第2小畦的表土移到第1 小畦盖匀、钯平,依次类推;播种后撒麦草进行防旱保墒;

搭建拱棚:播种后,3月30日覆盖地膜和搭建小拱棚;

田间管理:小拱棚半夏播种后不放风;在半夏出苗盛期,在膜面或小拱棚上间隔打洞以防烧苗;5月30日揭去小拱棚膜和地膜。

进一步,所述选用品种具体包括:品种为柳叶型地道上邽半夏,播种前将1.0cm≤φ≤2.0cm的种用半夏块茎用5%的草木灰浸种2h;捞出晾干后,移到温度为20℃~25℃的塑料大棚内进行催芽,催芽时间20d,催芽后及时播种。

进一步,搭建拱棚的方法具体包括:播种后,3月30日覆盖地膜和搭建小拱棚,地膜覆盖时让膜面和畦面高一致,地膜绷紧绷平,膜的四周用土压紧压实;小拱棚先用劈开的竹签搭建拱形支架;再用塑料薄膜盖严支架;然后用土压紧压实膜四周;盖膜前用有效成份48%的草楚乳油喷洒畦面,边喷边盖膜。

进一步,所述田间管理具体包括:小拱棚半夏播种后不放风;在半夏出苗盛期,日平均气温达到20℃时,在膜面或小拱棚上间隔2m打直径20cm的洞;日平均气温达到25℃时揭去小拱棚两头的薄膜,在膜面上继续打洞;当5月30日日平均气温达到30℃时揭去小拱棚膜和地膜。

进一步,所述田间管理后进行9月中旬收获或8月中下旬收获。

进一步,种用半夏块茎采用水培法生产无毒的半夏块茎并结合茎点脱毒和组织培养快速繁殖;对得到的种用半夏块茎进行包衣。

进一步,所述立春解冻后施腐熟的有机肥时,同时施入菌肥;施入菌肥量根据实际情况添加。

本发明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本发明小拱棚薄膜覆盖+地膜覆盖的处理比露地半夏增产244.87kg/667m2,增产率为54.75%;小拱棚薄膜覆盖+地膜覆盖的处理成本比露地增加514元/667m2,产值比露地增加6122.19元/667m2,纯收入比露地加4236.19元/667m2,投入产出比为1:3.93比露地1:2.79大,具有显著的直接技术经济效益。

本发明的方案新颖,实际操作性强,技术成果转化快,对全市半夏产业的可持续科学发展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围绕采用塑料大棚双层覆盖种植条件下,品种资源的筛选,施肥试验,密度和播种期等方面的成功研究,为蔬菜、油料、瓜类等其他经济作物的新品种引进和新技术推广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本发明通过两年来的宣传引导,半夏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川塬区面积达到480hm2,基本实现设施化无公害栽培,半夏疫病、叶斑病等病害近两年没有大面积发生,产品品质达到无公害标准。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366hm2,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在核心示范区,清水县农广校、经作站等技术单位通过举办农民田间学校的方式,组织半夏种植大户现场进行技术指导与观摩,掌握半夏规范化覆膜种植技术要点。和当地从事半夏种植的专家召开座谈会和项目推进会,吸收和借鉴成熟的技术,推广成果,鼓励广大农户积极参与到实施中来。并提供有价值的管理经验,一批较先进的技术,如播前种子贮藏、种子的无病处理、双层覆盖种植技术、物理生态防治病害等,推广步伐明显加快,创新种植模式的理念在清水半夏种植户中基本形成,使半夏双层覆盖种植技术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

本发明半夏双层覆盖种植比露地种植,5cm地温增加4.73℃,土壤含水量提高9.45%,出苗期提前24d,出苗率提高35%。

本发明确定了天水地区上邽半夏双层覆盖种植密度以行距15cm、株距3cm、播种深度8cm于3月1日左右播种产量最高;确定了天水地区上邽半夏双层覆盖种植以3月30日盖膜,5月30日揭膜产量最高;比较了上邽半夏双层覆盖种植催芽和露地种植不催芽对出苗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上邽半夏双层覆盖种植催芽比露地种植不催芽出苗期提前32d,增产138kg/667m2

本发明采用多层覆盖技术,即在以往塑料大棚只有1层棚膜的基础上,在棚内加覆2~3层薄膜,阻隔棚内空气对流,减缓棚内热量散失,达到增温保温效果,已经用于蔬菜试验推广。一般情况下,每增加一层薄膜,可增加棚内温度2~3℃,通过四层覆盖,棚内温度可提高10℃左右。采用覆膜和塑料大棚多层覆盖相结合的栽培技术能提高棚内温度,营造适宜的棚内温湿度和光照环境,从而改善半夏赖以生存的土壤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水、光、热、肥等的需要,使其早熟增产。它为气候相对寒冷的西北地区早春栽培创造了适宜环境,有助于实现当地植物的四季栽培和均衡供应,提高土地收益和农民收入。

本发明采用覆膜和塑料大棚多层覆盖相结合的栽培技术能提高棚内温度,营造适宜的棚内温湿度和光照环境,从而改善半夏赖以生存的土壤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水、光、热、肥等的需要,使其早熟增产。

本发明做好了疫病、病毒病的防治工作,开展了定期检查,严格执行无公害中药材半夏生产技术标准,保证了各项生产指标总体评价为合格。有力地带动了清水及周边地区中药材产业的快速发展,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

本发明的优势还在于:主要是北方春季气温回升漫,有时还遇到春寒,通过双层覆盖能够提高地温和小拱棚内的气温,能够使半夏提前出苗和正常生长,延长生育期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当气温逐渐升高时,半夏的各种病虫害也随之增加,尤其是风传和接触传染的病害就会加重,通过双层覆盖切断了气流的传播和雨水的冲溅,从而降低了病害的发作,解决了半夏的籽种退化问题,同时也提高了产量。半夏生长需要湿润的土壤环境,通过双层覆盖能够减少水分的蒸发,以及蒸发后土壤板结。双层覆盖有效的抑制了杂草的生长。双层覆盖防止了雨水过多造成烂根、烂茎,倒苗死亡现象。双层覆盖防止了高温高湿引发的病虫害。双层覆盖充分利用太阳能,具有增温、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防除杂草、减少病虫害等作用。

本发明对半夏野生种和优质种进行茎点脱毒,利用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种子。

为了解决土壤传毒,对半夏进行水培法生产无毒种子。为了解决有限的土地资源,通过施入菌肥(以菌克菌即这种微生物能够吃掉种植半夏传入土壤的病茵孢子)以达连作的目的。利用温室通过全自动化进行立体栽培半夏。通过半夏种子包衣,阻止土壤传毒。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道上邽半夏覆膜种植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道上邽半夏覆膜种植方法包括:

S101:选茬口: 半夏必须轮作换茬。尤其借土壤和残株传播的病虫及杂草,通过轮作换茬减轻危害。半夏不宜与茄科作物、块根、块茎类作物等进行轮作,适于半夏的前茬作物一般为谷子、麦类、玉米、高粱、大豆、大葱、大蒜等茬口。

S102:整地: 选择土壤肥沃,具有排灌条件的沙质壤土,于年前深耕一次,封冻前灌水1次,立春解冻后施腐熟的有机肥4500kg/hm2,用旋耕机旋耕2次。

S103:做畦: 在整好的地上划线培土做畦,畦长3m,宽1.5m,高20cm,相邻两畦中间留30cm宽小沟,用作走道和下雨后拱棚上流下的雨水的排水道。

S104:选用品种: 品种为柳叶型地道上邽半夏,播种前将种用半夏(1.0cm≤φ≤2.0cm)块茎用5%的草木灰浸种2h,捞出晾干后,移到温度为20~25℃的塑料大棚内进行催芽,催芽时间20d,催芽后及时播种。

S105:播种: 3月1日及时播种。第1 小畦取出8cm厚的表层土,然后均匀撒施入N、P205、K20分别为52.74 kg/667m2、16.70kg/667m2、28.72kg/667m2做种肥撒入。作为种源选用中小种茎,作为良种繁育选用大种茎,按行距15cm,株距3cm“品”字形均匀摆放种粒,再用铁锨把第2小畦的表土移到第1 小畦盖匀、钯平,依次类推。播后用1寸左右截断的麦草及时覆盖。

S106:搭建拱棚: 播后当气温开始回升时(当地3月30日)覆盖地膜和搭建小拱棚,地膜覆盖时让膜面和畦面高一致,膜要绷紧绷平,以防塌陷烧苗,膜的四周用土压紧压实,以防大风揭膜。小拱棚先用劈开的竹签搭建拱形支架(拱高60cm,拱宽150cm),再用宽250cm,厚0.0016mm的塑料薄膜盖严支架,然后用土压紧压实膜四周。盖膜前用有效成份48%的草楚乳油喷洒畦面,边喷边盖膜。

S107:田间管理:小拱棚半夏播种后不放风。在半夏出苗盛期,日平均气温达到20℃左右时,在膜面或小拱棚上间隔2m打直径20cm的洞以防烧苗。日平均气温达到25℃时揭去小拱棚两头的薄膜,在膜面上继续打洞。当日平均气温达到30℃时(即5月30日)揭去小拱棚膜和地膜,揭膜过早和过晚都会导致产量降低。其它栽培管理措施同大田。

S108:收获:天水地区半夏收获以9月中旬为宜,如果考虑到加工炮制后以自然晾干为主和主要成分的变化,也可提前到8月中下旬,因为此时温度较高,半夏晾干色泽亮白,商品价值高。

种用半夏块茎采用水培法生产无毒的半夏块茎并结合茎点脱毒和组织培养快速繁殖;对得到的种用半夏块茎进行包衣。

所述立春解冻后施腐熟的有机肥时,同时施入菌肥;施入菌肥量根据实际情况添加。

下面结合试验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的描述。

一、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道上邽半夏覆膜种植方法,技术路线方案论证:

(一)自然资源优越。天水地处北纬 34°05′~35°10′,东经 104°34′~106°43′。年平均降雨量480~610mm,年平均气温 10.2℃,≥0℃的积温 3200~4300℃,≥10℃的积温2500~3700℃,无霜期141~200d,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过度地带。境内沟豁纵横,山地占 90%以上,川地均在河谷地带,仅 2.67万hm2,属典型的丘陵地区。

天水市盛产半夏,尤其是清水县所产的半夏以其产量大、质量好而著名。早在 40年代就被药材界(见1958 年版高校教材《中药材》)列为全国年产逾 10t的十大半夏产地之一。清水县气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属陇东南温带半湿润区,年日照时数2076.9h,年平均气温8.8℃,年降雨量580mm,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无霜期长。近年来,实施退耕还林后,全县森林覆盖率较高,植被较好,项目区内工矿企业较少,没有污水、粉尘等废弃物。因此,环境保护良好,适宜半夏种质资源的繁育和保护。

(二)生产基础良好。半夏在天水市栽培历史悠久,野生资源丰富,群众有采挖半夏卖药的悠久历史。多年来半夏市场稳定,收购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进入上世纪 80年代以来,半夏的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价格逐年攀升。作为生财之路,全市范围内野生资源的年采挖量也急剧上升。由于长期人们掠夺式的无序采挖,使野生资源量近10a来急剧减少,迫使人们开始由采集野生逐步转为家种。

清水、西和人工栽培半夏,开始于上世纪 90年代中期。多年来受市场高价位的刺激,加上销路不愁,近年来人工栽培已由零星种植逐渐形成规模。尤其清水县,在牛头河两岸适宜区域主打无公害半夏品牌,主推小拱棚种植技术,半夏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比如2012年,半夏市场行情一路高涨,收购价格由往年的42元/kg(干)涨到130元/kg,最高收入4万元/667m2,清水县种植的0.07万hm2半夏,总产(干)780 t,产值达1.02亿元。由于半夏种植效益大幅度提高,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种植半夏的积极性,更多农民群众自发从四川、陇县和文县等地调运种子投入半夏生产,半夏生产已成为清水农民群众致富的“金蛋蛋”。到了2013年,清水县种植半夏已经发展到0.147万hm2,主要分布在红堡、永清、白沙3乡镇。人们在逐年的生产实践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随着2005年通过农业部和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的无公害认证后,清水县半夏种植的科学化、标准化程度不断得到提高。

(三) 技术优势突出。2013年以来,在天水师院、省农科院土肥研究所、天水农校和清水县农技部门的大力合作下,开展了一系列半夏种质资源保护和腹膜种植规范化栽培的实验研究,在种子的人工驯化繁育上和栽培技术的改进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研究表明,天水市尤其清水县适宜开展半夏的覆膜种植技术的试验示范。因此,开展此项目是可行的、必要的。

二、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道上邽半夏覆膜种植方法,主要的技术方案:

(一)进行了上邽半夏栽培技术比较试验:

结果表明:在半夏的丰产栽培中,对产量起着决定作用的栽培技术措施依次是:半夏播种后进行地膜覆盖,撒麦草进行防旱保墒,选用粒径介于1.0~2.0cm进行播种,3月1日播种。

(二)进行了上邽半夏地膜多层覆盖比较试验:

结果表明:地膜+拱棚半夏比露地半夏:5cm地温、土壤含水量、出苗率分别增加4.73℃、9.45%、35%;提前24d出苗;增产244.87kg/667m2,增产率为54.75%;处理成本增加514元/667m2,产值增加6122.19元/667m2,纯收入比露地增加4236.19元/667m2,投入产出比为1:3.93比露地1:2.79大;而产量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小拱棚薄膜覆盖+地膜覆盖>小拱棚薄膜覆盖>地膜覆盖>露地。

(三)进行了上邽半夏品种类型比较试验:

结果表明:地道上邽半夏以柳叶型抗病性最好、倒苗率最低、产量最高;其种茎成分,心叶型水分含量、有机酸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最高,柳叶型生物碱含量最高,桃叶型氨基酸含量最高,柳叶型灰分含量最高。

(四)进行了上邽半夏盖膜和揭膜期试验:

结果表明:(1)不同盖膜期出苗日期相差2~17d;猝倒病各盖膜期没有差异,叶斑灰霉病随着盖膜时间的推迟发病率上升,白点斑病和紫斑病与盖膜时间没有相关性;土温没有回升前盖膜对产量没有影响,随着土温的升高,盖膜越早产量越高。(2)不同揭膜期烧苗差异不大,但 6月20日揭膜已经大面积烧苗;随着揭膜时间的推迟,杂草数量呈现上升趋势;白点斑病、紫斑病和叶斑灰霉病随着揭膜时间的推迟都有下降趋势,猝倒病呈上升趋势;揭膜时间早和晚,小粒数都多,而5月30日揭膜中粒数和大粒数最多;揭膜期对产量有很大的影响,揭膜过早和过晚都会导致产量降低。

(五)进行了上邽半夏双层覆盖种植密度、播深和播期试验:

结果表明:播种期为影响半夏产量的主要因素,其次是行距,再次是株距,影响最小的是播种深度;半夏播种期以3月1日的平均产量最高;行距因素中以15cm的平均产量最高;株距因素中以3cm的平均产量最高;播种深度因素中以8cm的平均产量最高。

(六)进行了上邽半夏双层覆盖种植种粒级试验:

试验表明:出苗平均数大种茎出苗情况最好,其次为小种茎,中种茎出苗最差;平均珠芽产生数不同品种来源种茎均表现出大种茎的平均珠芽产生数大于中种茎的平均珠芽产生数,中种茎的平均珠芽产生数大于小种茎的平均珠芽产生数;抽苔平均数小种茎都极显著高于相同材料的大中种茎,大种茎都极显著高于中种茎;单株繁殖系数及净产量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大种茎种植的双层覆盖半夏繁殖系数较中小种茎高,而小种茎净产量极显著高于大、中种茎。

(七)进行了上邽半夏双层覆盖种植催芽试验:

结果表明:催芽20d增产效果明显,且经济效益最好;催芽双层覆盖播种比不催芽不盖膜提前32d出苗;在催芽棚栽的条件下,半夏产量比对照增产138kg/667m2,增产率达76.41%,投入产出比为1:4.18;催芽棚栽的半夏产值为18938元/667m2,比不催芽不棚栽的每667m2 8976元增加9962元。

(八)进行了上邽半夏双层覆盖种植病虫害试验:

结果表明:清水县双层覆盖半夏和露地半夏主要病害种类相同,有块茎腐烂病、汤叶病、叶斑灰霉病、病毒病、紫斑病和白点斑病,只是发病时期不一样,露地半夏早于双层覆盖半夏;块茎腐烂病、病毒病、叶斑灰霉病和汤叶病双层覆盖半夏均比露地发病率低,而紫斑病和白点斑病,双层覆盖半夏和露地半夏发病率差异不大。

(九)进行了上邽半夏双层覆盖种植采收期试验:

结果表明:天水地区半夏双层覆盖种植收获以9月中旬为宜,如果考虑到加工炮制后以自然晾干为主和主要成分的变化,也可提前到8月中下旬,因为此时温度较高,半夏晾干色泽亮白,商品价值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道上邽半夏覆膜种植方法;

比较了上邽半夏双层覆盖种植和露地种植对土壤5cm地温,土壤5cm含水量,出苗期,出苗率,产量和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夏双层覆盖种植比露地种植5cm地温增加4.73℃,土壤含水量提高9.45%,出苗期提前24d,出苗率提高35%,增产244.87kg/667m2,产值增加6122.19元/667m2

确定了天水地区上邽半夏双层覆盖种植密度以行距15cm、株距3cm、播种深度8cm于3月1日左右播种产量最高。

确定了天水地区上邽半夏双层覆盖种植以3月30日盖膜,5月30日揭膜产量最高。

比较了上邽半夏双层覆盖种植催芽和露地种植不催芽对出苗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上邽半夏双层覆盖种植催芽比露地种植不催芽出苗期提前32d,增产138kg/667m2

本发明紧紧围绕地道上邽半夏双层覆膜种植技术示范。结果表明,小拱棚薄膜覆盖+地膜覆盖的处理比露地半夏增产244.87kg/667m2,增产率为54.75%;小拱棚薄膜覆盖+地膜覆盖的处理成本比露地增加514元/667m2,产值比露地增加6122.19元/667m2,纯收入比露地加4236.19元/667m2,投入产出比为1:3.93比露地1:2.79大,具有显著的直接技术经济效益。随着栽培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经济效益还将不断提高。

本发明的方案新颖,实际操作性强,技术成果转化快,对全市半夏产业的可持续科学发展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围绕采用塑料大棚双层覆盖种植条件下,品种资源的筛选,施肥试验,密度和播种期等方面的成功分析,为蔬菜、油料、瓜类等其他经济作物的新品种引进和新技术推广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课题组通过两年来在项目区的宣传引导,半夏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川塬区面积达到480hm2,基本实现设施化无公害栽培,半夏疫病、叶斑病等病害近两年没有大面积发生,产品品质达到无公害标准。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366hm2,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在核心示范区,清水县农广校、经作站等技术单位通过举办农民田间学校的方式,组织半夏种植大户现场进行技术指导与观摩,掌握半夏规范化覆膜种植技术要点。和当地从事半夏种植的专家召开座谈会和项目推进会,吸收和借鉴成熟的技术,推广成果,鼓励广大农户积极参与到项目的实施中来。并提供有价值的管理经验,一批较先进的技术,如播前种子贮藏、种子的无病处理、双层覆盖种植技术、物理生态防治病害等,推广步伐明显加快,创新种植模式的理念在清水半夏种植户中基本形成,使半夏双层覆盖种植技术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

半夏属天南星科草本,药用地下块茎。有燥湿化痰、消痞散结的功能,对治疗湿痰冷饮、呕吐、反胃、咳嗽、痰多、头痛不眠等有很好的效果。是一味应用广泛、疗效确切的传统常用中药材,有两千多年的药用历史。为国内外市场所青睐,需求逐年增长,增幅很大。从国内市场看,半夏的种植前景根据十年来全国各大药市及产区行情调查统计分析,近年我国旱半夏野生与人工的产量之和约3000t左右,但国内外市场每年需求旱半夏在5500~6000t左右,市场缺口约在50%左右,缺口之大,在我国常用的500种中药材中名列前茅。从价格看,走势强劲,已从原来的40元/kg逐年上涨,2009年上涨稳定在为80~90元/kg,2010年秋产新后价格达150~160元/kg,选装半夏160~200元/kg,供不应求,几年来价格已经翻番。2011年9月价格为85~110元/kg。2013年11月价格为95~120元/kg,长期价格走势依然看高,2015年后可持续发展种植。从国际市场看,半夏外贸出口逐年增大,我国是半夏主要出口药材品种之一。随着国际社会对中药疗效的认可,东南亚等国的半夏订单日渐增多,其商品出口数量不断增大。据外贸部门统计,近两年来半夏出口量以20%的速度递增,2013年出口量在3800t以上。

综合各方面分析,半夏市场在3~5a内不可能饱和,价格将会稳中有升,市场看好,前景广阔。但是,就是因为半夏的特殊习性和种植技术的难度,才致使其市场前景看好。

另一方面,半夏产区规模小,产量低、品质差的问题十分严重,甘肃省内半夏目前没有遵循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的要求开展生产,生产管理比较粗放,没有形成较科学,较完整的管理体系。除核心示范区内,其余广大农户在播种、施肥、病害防治、采挖等技术细节上存在盲目性,产量、效益参差不齐,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半夏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上邽半夏双层覆膜种植技术研究示范项目的顺利推广,彻底解决种子短缺,品质差,栽培不规范的问题,并在立项和项目实施过程中,紧紧抓住当地气候地域特点和天水半夏生产实际,各项成果更加便于推广应用,便于让广大农户接受和学习。所以,本发明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