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褐菖鲉室内人工繁殖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82725阅读:59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鱼类的繁殖技术,尤其是褐菖鲉室内人工繁殖的方法。



背景技术:

褐菖鲉sebastisucusmarmoratus(cuvieretvalenciennes)在分类学上隶属于辐鳍鱼纲actinopterygii,鲉形目scorpaeniformes,鲉科scorpaenidae,菖鲉属sebastiscus,俗称石头鲈、石虎、石九公和虎头鱼;褐菖鲉栖息于近海岩礁海区,我国沿海均有分布,在东海南部、南海海域分布较多;是一种暖温性底层卵胎生鱼类;褐菖鲉的头部背面具棱棘,眼间隔凹深,较窄,眼眶骨下缘无棘,眶前骨下缘有一钝棘;上下颌、犁骨及腭骨均有细齿带;背鳍鳍棘12根;胸鳍鳍条常为18根;体侧有5条暗色不规则横纹;成鱼体长为10-20cm,体重为50-200g;褐菖鲉一般2-3龄成熟,繁殖季在每年的12月-翌年5月份。

褐菖鲉肉质细腻、味道鲜美富有弹性,营养价值丰富,经济价值高,是一种颇受欢迎的经济性小型鱼类,在高档的宾馆和酒店热销;自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许多科研、生产单位对褐菖鲉进行了一些生物学和生态学的研究,2006年高明良研究了盐度、ph及温度生态因子对褐菖鲉胚胎发育和仔鱼生长影响的试验,2013年邱成功等研究了饵料和温度对褐菖鲉早期生长发育与人工繁育的影响;现阶段人工养殖苗种主要还是依靠钓捕天然鱼种,难以满足养殖的需求,过度捕捞导致其天然资源急剧下降,破坏自然资源。因此有必要对该鱼进行室内人工繁殖技术的进一步研究,以期达到规模化繁殖生产,既满足了广大养殖户对苗种的需求,又为垂钓爱好者增添了一个好品种;同时通过增殖放流,能修复和保护自然资源,以弥补过度捕捞带来的负面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褐菖鲉室内人工繁殖技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野生褐菖鲉的收集运输、室内驯化、亲鱼的越冬强化培育、人工催熟促产和孵化产苗步骤,其特征是每年6-8月份,从海区收集野生的褐菖鲉,挑选体表无檫伤、无病害的个体体重为50-60g,体长为8-12cm的成鱼,采用箱式保温车运输,车厢内放置水族箱的规格为长1m×宽1m×深1m,每个水族箱水深70-80cm,配备车载充气泵,连续不断充气,保持水中溶解氧>5mg/l,温度控制在23-25℃,盐度为22-25,褐菖鲉分装在带盖子聚乙烯网片的鱼阁中,每个水族箱放置8-10个鱼阁,在最底下用架子托起或用空鱼阁垫底,增强鱼阁水交换;每个鱼阁暂养2000-3000g,鱼阁放置完成后,用尼龙绳捆住,上面压住固定,保证鱼阁浸没在水体下15-20cm;长途运输期间每隔1-1.5h测量海水温度、观察充气和鱼的成活情况,及时调节水温;褐菖鲉驯化,驯化池为室内水泥池,水泥池规格长5.5m、宽为2.5m,池子深度为1.3m,有效水深为1.1-1.2m,驯化池配备罗氏鼓风机连续不断充气,保持水中溶解氧>5mg/l,充气头密度为0.5-1个/m2;将褐菖鲉放养在预先准备好的驯化池中,驯化池水温和盐度与运输过程中的保持一致,温差≦±0.5℃,盐度差≦±0.5,驯化池上方覆盖70-80%遮阴率的单层遮阴膜;待褐菖鲉适应小水体环境8-12h后,用鲜活小虾进行引食,驯化成功10-15d后,逐级降低海水盐度,每3-4d降1个盐度,直至天然海水10-12;稳定饲养10-15d后,逐步转口投喂全价鳗鱼配合饲料,手工做成直径为4-6mm的软颗粒,投喂方式为抛食投喂;驯化期间,每天投喂2次,上午为1天投饲量的40%,下午为60%,鲜活饲料投喂量以鱼体重的5-8%,配合饵料投喂量以鱼体重的1-2%;每天吸污1次,检查鱼的摄食,排除粪便和剩饵,减少污染水体;每7-10d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为70-80%,每30-40d倒池一次,换水和倒池时,控制温差≤±0.5℃,盐度≤±0.5;亲鱼越冬强化培育,饲料以鳗鱼料和新鲜的小鱼小虾搭配,上午投喂鳗鱼饲料,投喂量为亲鱼体重的1-2%,下午投喂新鲜的小鱼小虾,投喂量为鱼体重的5-8%,观察亲鱼的摄食情况,及时调整投喂量;盐度逐级提高,从养殖时盐度10-12,每3-4d提高1个盐度,直至稳定在盐度16-18;水温随着天气温度的下降而降低,越冬强化期间温度控制在10.5-14.5℃;每天吸污1次,观察亲鱼的摄食和活动情况,排除残饵和粪便,保持良好水体环境,每5-6d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为60-70%,注意新鲜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控制温差≤±0.5℃,盐度差≤±0.5,减少因换水造成温度和盐度的突变对亲鱼培育的影响;亲鱼培育池上面覆盖一层70-80%遮阴率的遮阴膜,创造安静幽暗的环境,减少干扰;人工催熟促产,从每年12月开始亲鱼性腺逐渐成熟、翌年3-4月是褐菖鲉性腺成熟娩出卵黄苗的高峰期,期间选取性腺发育良好的亲鱼,按雌雄比为1:1.5-2配对,放养在亲鱼交配池中催熟和体内受精、胚胎发育直至孵化出苗;亲鱼放养密度为8-10尾/m2,温度控制在11.5-13.5℃,盐度控制在16-17,溶解氧>5mg/l,充气头密度为1-2个/m2,连续不断充气;增加换水频率,刺激褐菖鲉性腺发育成熟,2-3d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为60-70%,换水时保持温度和盐度的稳定,温差≤±0.2℃,盐度差≤±0.2;性腺发育和胚胎孵化期间,饲料以新鲜的小鱼小虾,投喂量为亲鱼体重的5-8%,上午投喂为1天饲料量的40%,下午为投喂60%,观察亲鱼的摄食情况,及时调整投喂量;亲鱼交配池上面覆盖一层70-80%遮阴率的遮阴膜,保持安静幽暗的环境,减少应急反应影响胚胎发育;定期观察亲鱼性腺成熟情况,检查母鱼体内的胚胎发育,捉出母鱼肚子膨大厉害,手感柔软轻压腹部,肛门口见到卵黄苗的母鱼放养到15-18m3育苗池的专用聚乙烯网片产苗框中待产,诱导母鱼集中顺利产苗,产出的卵黄苗经产苗框的网眼自由游到育苗池中;孵化产苗,用一种专门的母鱼与卵黄苗分离的长方体产苗框,产苗框由直径6mm不锈钢圆钢制作成框架,长为70-80cm,宽为35-45cm,高为40-50cm,聚乙烯网片网眼为1-1.2cm,将产苗框放在室内育苗池浮在水面露出1/3;育苗池放苗密度控制在1-2万尾/m3,根据不同褐菖鲉个体大小和怀卵量来控制暂养产苗框中待产母鱼数量,每个产苗框暂养6-10尾,待育苗池鱼苗密度达到后,捉出母鱼拿出产苗框,分拣母鱼产空与否,产空的放回到亲鱼培育池,进行产后强化培育;未产空的母鱼换池待产;产苗池上面覆盖一层70-80%遮阴率的遮阴膜,保持安静幽暗环境;产苗池水温控制在14.5-16.5℃,盐度为16-17,溶解氧>5mg/l;待产母鱼暂养到产苗框后,定期观察母鱼产苗情况,随机多点取样测量鱼苗密度,密度达到后转移产苗框换池布苗。刚产出的良好的卵黄苗能正常游泳,鱼苗体长为3.5-4.5mm,8-10h后喜趋光和在静水区集群,历时50-60d的培育,长成体长2.5-3.5cm褐菖鲉幼鱼。

本发明的褐菖鲉室内人工繁殖的方法经2015年和2016年实验,运输成活率达98.88%以上,驯化成活率达97.07%以上,分别获得长成体长2.5-3.5cm褐菖鲉幼鱼2.1万尾和2.5万尾。达到规模化繁殖生产苗种的需求,同时通过增殖放流,为修复和保护自然资源作贡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褐菖鲉室内全人工繁殖的方法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野生褐菖鲉的收集运输:2013年7月21日和2014年7月18日,两次从浙江省六横市活水渔船上收集野生的褐菖鲉,挑选体表无檫伤、无病害的个体体重为50-60g,体长为8-12cm的成鱼2000尾,运输方法采用箱式保温汽车,车厢内放置长×宽×深分别为1m的塑料水族箱4个,每个水族箱水深为70-80cm,配备车载充气泵,连续不断充气,水体呈翻滚状态,保持水中溶解氧>5mg/l,温度控制在23-25℃,盐度为22-25,根据褐菖鲉集群堆积伏底的特点,为减少汽车颠簸引起鱼体间接触擦伤的目的,将鱼分装在带盖子聚乙烯网片的鱼阁中,鱼阁用直径为6mm的不锈钢制成长为70-80cm,宽为35-45cm,高为10-15cm骨架,聚乙烯网片网眼为1-1.2cm,通过充气作用能有效的进行水体交换,保证鱼阁内水体的溶解氧;每个水族箱放置8-10个鱼阁,在最底下用10cm厚的不锈钢架子托起或用空鱼阁垫底,增强底下的鱼阁水交换通畅,每个鱼阁暂养2000-3000g,放置完成后用尼龙绳捆住,鱼阁上面压住固定,保证鱼阁浸没在水体下15-20cm;长途运输需要6-8h,期间每隔1-1.5h测量海水温度、观察充气和鱼的成活情况,可及时补充冰块来调节水温,能安全地到达目的地,及时放养到预先准备好的褐菖鲉驯化池,48小时后清点2013和2014年两年的褐菖鲉成活数分别为791尾和1193尾,运输成活率分别为98.88%和99.42%。

室内驯化培育:驯化池为室内水泥池,水泥池规格长5.5m、宽为2.5m,池子深度为1.3m,有效水深为1.1-1.2m,驯化池配备罗氏鼓风机进行连续不断充气,保持水中溶解氧>5mg/l,充气头密度为0.5-1个/m2;将刚运达的褐菖鲉放养在预先准备好的驯化池中,驯化池水温和盐度与运输过程中的保持一致,温差≦±0.5℃,盐度差≦±0.5,驯化池上方覆盖70-80%遮阴率的单层遮阴膜;待褐菖鲉适应小水体环境8-12h后,用鲜活小虾进行引食,便于加快适应室内环境正常摄食,驯化成功10-15d后,逐级降低海水盐度,每3-4d降1个盐度,直至天然海水10-12;稳定饲养10-15d后,逐步转口投喂全价鳗鱼配合饲料(粉状),手工做成直径为4-6mm的软颗粒,现做现用,投喂方式为抛食投喂;驯化期间,每天投喂2次,上午为1天投饲量的40%,下午为60%,鲜活饲料投喂量以鱼体重的5-8%为宜,配合饵料投喂量以鱼体重的1-2%为宜,观察鱼的抢食情况来判断投喂数量;投喂地点在褐菖鲉喜集群堆积伏底的驯化池四个角;每天吸污1次,检查鱼的摄食,排除粪便和剩饵,减少污染水体;每7-10d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为70-80%,每30-40d倒池一次,换水和倒池时,注意新鲜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控制温差≤±0.5℃,盐度≤±0.5,2013和2014年两年分别历时3-4个月的驯养,进入亲鱼越冬前清点褐菖鲉成活数分别为773尾和1158尾,获得驯化成活率分别为97.72%和97.07%。亲鱼的越冬强化培育:随着温度的降低,褐菖鲉进入越冬强化培育和性腺成熟的过程,越冬期间亲鱼摄食量随水温降低而减少,性腺发育随时间推移而加快,为满足亲鱼的性腺成熟,需要更好的营养需求;饲料以鳗鱼料(粉状)和新鲜的小鱼小虾搭配,上午投喂鳗鱼饲料,投喂量为亲鱼体重的1-2%,下午投喂新鲜的小鱼小虾,投喂量为鱼体重的5-8%,观察亲鱼的摄食情况,及时调整投喂量;盐度逐级提高,从养殖时盐度10-12,每3-4d提高1个盐度,直至稳定在盐度16-18,提高盐度采用浙江舟山盐场的盐卤,波美度11-12;水温随着天气温度的下降而降低,越冬强化期间温度控制在10.5-14.5℃;每天吸污1次,观察亲鱼的摄食和活动情况,排除残饵和粪便,保持良好水体环境,每5-6d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为60-70%,注意新鲜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控制温差≤±0.5℃,盐度差≤±0.5,减少因换水造成温度和盐度的突变对亲鱼培育的影响;亲鱼培育池上面覆盖遮阴膜,创造安静幽暗的环境,减少干扰。人工催熟促产:从每年12月开始亲鱼性腺逐渐成熟、竖年3-4月是褐菖鲉性腺成熟娩出卵黄苗的高峰期;2015年3月16日和2016年3月19日,分别选取性腺发育良好的亲鱼,按雌雄比为1:1.5-2配对,放养在亲鱼交配池中催熟和体内受精、胚胎发育直至孵化出苗;亲鱼放养密度为8-10尾/m2,温度控制在11.5-13.5℃,盐度控制在16-18,溶解氧>5mg/l,充气头密度为1-2个/m2,连续不断充气;增加换水频率,刺激褐菖鲉性腺发育成熟,2-3d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为60-70%,换水时保持温度和盐度的稳定,温差≤±0.2℃,盐度差≤±0.2;性腺发育和胚胎孵化期间,充足的饲料、丰富的营养,满足褐菖鲉性腺发育与孵化所需的能量,饲料以新鲜的小鱼小虾,投喂量为鱼体重的5-8%,上午投喂1天饲料量的40%,下午投喂60%,观察亲鱼的摄食情况,及时调整投喂量;亲鱼交配池上面覆盖一层70-80%遮阴率的遮阴膜,保持安静幽暗的环境,减少应急反应影响胚胎发育;定期观察亲鱼性腺成熟情况,检查母鱼体内的胚胎发育,捉出母鱼肚子膨大厉害,手感柔软轻压腹部,肛门口见到卵黄苗的母鱼放养到15-18m3育苗池的专用产苗框中待产,诱导母鱼集中顺利产苗,产出的卵黄苗经产苗框的网眼自由游到育苗池中。孵化产苗:用一种专门的母鱼与卵黄苗分离的长方体产苗框,产苗框由直径6mm不锈钢圆钢制作成框架,长为70-80cm,宽为35-45cm,高为40-50cm,聚乙烯网片网眼为1-1.2cm,将产苗框放在室内育苗池浮在水面露出1/3;育苗池放苗密度控制在1-2万尾/m3,根据不同褐菖鲉个体大小和怀卵量来控制暂养产苗框中待产母鱼数量,每个产苗框暂养6-10尾,一般每尾母鱼产卵黄苗2-5万尾,待育苗池鱼苗密度达到后,捉出母鱼拿出产苗框,分拣母鱼产空与否,产空的放回到亲鱼培育池,进行产后强化培育;未产空的母鱼换池待产;产苗池上面覆盖一层70-80%遮阴率的遮阴膜,保持安静幽暗环境;产苗池水温控制在14.5-16.5℃,盐度为16-17,溶解氧>5mg/l;待产母鱼暂养到产苗框后,定期观察母鱼产苗情况,一般母鱼产苗时间在凌晨的2-6点,随机多点取样测量鱼苗密度,密度达到后转移产苗框换池布苗;刚产出的良好的卵黄苗能正常游泳,鱼苗体长为3.5-4.5mm,8-10h后喜趋光和在静水区集群,历时50-60d的培育,2015年和2016年分别获得长成体长2.5-3.5cm褐菖鲉幼鱼2.1万尾和2.5万尾。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