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三疣梭子蟹的渔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64954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三疣梭子蟹的渔礁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适用于三疣梭子蟹的渔礁。



背景技术:

三疣梭子蟹是我国北方沿海水产养殖的主要养殖品种,三疣梭子蟹一般栖息于软泥、砂泥底石下或水草中,由于人工养殖环境与自然环境差异较大,为了模拟三疣梭子蟹和海参生活的天然环境,人们在养殖池塘中投放人工渔礁以增加隐蔽场所,改善栖息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三疣梭子蟹的渔礁,利用本发明渔礁进行池塘养殖,为养殖动物提供栖息场所,同时提高水体利用率,增加泥塘养殖经济效益。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适用于三疣梭子蟹的渔礁,所述渔礁包括1个以上的渔礁主体和自由插接在渔礁主体上的弧状翼,所述的渔礁主体为实心柱状,渔礁主体一端有圆柱形突出,另一端有与圆柱形突出相配合的圆柱形孔,渔礁主体侧面有半圆形凹槽,所述的弧状翼分为根部和翼部,所述的根部为圆弧形,根部正好插入渔礁主体的半圆形凹槽中,翼部呈贝壳状展开,多个渔礁主体通过突出与圆柱形孔首尾插接相连形成人工渔礁,所述的渔礁主体长度为0.6-2.1m,直径为6-9cm。

进一步,所述的凹槽深度为3-5cm。

进一步,所述的翼从根部末端到翼部顶端的最大长度为10-20cm。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渔礁为脊柱式结构,组装拆卸方便,便于在池塘中布置或移动,渔礁的翼部为三疣梭子蟹提供了隐蔽场所。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渔礁主体结构示意图:1、弧状翼,2、突出,3、孔,4、凹槽。

图2弧状翼侧视图;

图3弧状翼正视图;5、根部,6、翼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解释,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受实施例任何形式上的限制。

实施例1

一种适用于三疣梭子蟹的渔礁,如图1所示,所述渔礁包括1个以上的渔礁主体和自由插接在渔礁主体上的弧状翼1,所述的渔礁主体为实心柱状,渔礁主体一端有圆柱形突出2,另一端有与圆柱形突出相配合的圆柱形孔3,渔礁主体侧面有半圆形凹槽4,所述的弧状翼分为根部5和翼部6,所述的根部为圆弧形,根部正好插入渔礁主体的半圆形凹槽中,翼部呈贝壳状展开,如图2、3所示,多个渔礁主体通过突出与圆柱形孔首尾插接相连形成人工渔礁。

所述的渔礁主体长度为1.5m,直径为8cm。

所述的凹槽深度为4cm。

所述的翼从根部末端到翼部顶端的最大长度为15cm。

利用上述渔礁对三疣梭子蟹进行养殖,组装拆卸方便,便于在池塘中布置或移动,渔礁的翼部为三疣梭子蟹提供了隐蔽场所,减少了三疣梭子蟹之间的争斗,可以增加养殖密度,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适用于三疣梭子蟹的渔礁,所述渔礁包括1个以上的渔礁主体和自由插接在渔礁主体上的弧状翼,所述的渔礁主体为实心柱状,渔礁主体一端有圆柱形突出,另一端有与圆柱形突出相配合的圆柱形孔,渔礁主体侧面有半圆形凹槽,所述的弧状翼分为根部和翼部,所述的根部为圆弧形,根部正好插入渔礁主体的半圆形凹槽中,翼部呈贝壳状展开,多个渔礁主体通过突出与圆柱形孔首尾插接相连形成人工渔礁。本发明渔礁为脊柱式结构,组装拆卸方便,便于在池塘中布置或移动,渔礁的翼部为三疣梭子蟹提供了隐蔽场所。

技术研发人员:于飞;陆波;张天时;高焕;张德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连云港市渔业技术指导站
技术研发日:2017.05.23
技术公布日:2017.09.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