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造林地蟋蟀和地老虎的物理防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02279阅读:65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植物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造林地蟋蟀和地老虎的物理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据统计,中国森林害虫5020种,经常造成灾害的种类有200多种,年均减少林木生长量1700多万m3,直接经济损失145亿元,生态服务价值损失735亿元,对中国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已成为制约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中国人工林面积的不断扩大,森林病虫害的种类和发生面积也随之增加,历史性重大病虫害仍在猖獗,一些次要性病虫害逐步演化成主要威胁。地下害虫是植物苗期为害最重的一个类群,新造林地普遍发生,尤以蟋蟀和地老虎最为严重。成虫、若虫栖息于土中,为害植物的根系,食害幼苗,咬断近地表主茎,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毁种。

生产上对蟋蟀和地老虎的防治目前仍然以化学防治为主,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已经引起了一系列问题,如(1)造成土壤、水体及大气等生态环境污染,威胁人体健康;(2)杀死害虫天敌,破坏生态系统多样性,助长害虫再增猖獗和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3)反复使用化学农药,导致害虫对农药的抗药性增强;(4)化学农药的更新换代,研制代价越来越高,加之有害生物的抗药性,使得生物灾害的防治费用也越来越高。上述问题日趋严重,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造林地蟋蟀和地老虎的物理防治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造林地蟋蟀和地老虎的物理防治方法,包括林地清理、穴状整地、基肥施放与回土、植苗造林、套杯护苗、查苗补植和抚育管理工序,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林地清理:以栽植点为中心,对半径80cm~100cm范围内的杂草、灌木进行清理,以改善林地卫生条件,同时尽可能保留造林地上的苗木和幼树;栽植密度为1650株/hm2~4500株/hm2

(2)穴状整地:上年秋、冬季进行整地,植穴规格长50cm~60cm×宽50cm~60cm×深40cm~50cm;

(3)基肥施放与回土:植苗前1个月,基肥施放与回土结合进行,将穴两侧或穴上方的表土回填入穴,土块敲碎,捡净石块和草根,当回土至穴深1/3时,每穴施基肥0.15kg~0.20kg,基肥与表土充分拌匀,然后继续回填表土至满穴,让基肥发酵后再植苗;

(4)植苗造林:1月~3月,选择雨后土壤湿润深度≥30cm或连续阴雨天进行植苗;栽植时,容器苗要去掉不易分解的育苗袋,保持基质完整、不松散,将苗木置于穴中央,保持苗干竖直,覆土踏实,栽植深度较苗木原土痕深2.0cm~2.5cm,最后覆盖一层松土和杂草;

(5)套杯护苗:抹平苗木为中心直径15cm~20cm范围内的地面,纸杯上口径朝下套住苗木,沿纸杯内壁任意直径方向插2根长25cm~30cm×粗0.2cm~0.3cm的竹签,深度5cm~10cm,纸杯上口径壁覆细土1.0cm~2.0cm压实,理顺枝叶;

(6)查苗补植:植苗后1个月内及时检查苗木成活情况,发现缺株、死苗及时选择同龄苗木进行补植;

(7)抚育管理:造林后前3年,每年5月~6月和8月~9月各除草、松土、追肥1次。

以上所述的穴状整地,穴土要全部清理出穴坑,表土置于穴的两侧,心土置于穴的下坡方向;土壤深翻,将土中的虫卵、幼虫翻到地表,使之冻死,可降低翌年害虫发生的基数,减少虫源。

以上所述的基肥为市售复合肥,复合肥氮、磷、钾有效成分分别为16%、16%、16%,总养分≥48%。

以上所述的植苗造林,造林时间以苗木新芽尚未萌动前进行。

以上所述的纸杯为市售一次性双面聚乙烯树脂淋膜纸杯,容量700ml,规格为:上口直径8.8cm×下口直径6.1cm×高16.8cm,所述纸杯先用利刀裁去纸杯底。

以上所述的抚育管理,采用人工除草割灌,并挖出草根、灌木根桩;松土时要求里浅外深,不伤苗木根系,松土深度为5cm~10cm;追肥结合松土在树冠滴水线外缘开环状沟施肥,每次施复合肥0.1kg/株~0.2kg/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采用一次性纸杯套杯护苗,纸杯坚挺不易变形,构建人工隔离屏障,克服了已有套高压聚乙烯透明平口袋容易被风吹雨打损坏的技术不足,将蟋蟀和地老虎“拒之门外”,阻隔其侵入为害,防虫效果100%。

2、本发明所使用的纸杯和竹签可自然降解,不污染环境,不杀伤害虫和天敌,保护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3、本发明在穴状整地时将穴土全部清理出穴坑,表土置于穴的两侧,心土置于穴的下坡方向,回填表土植苗,利于贮水贮肥,促进幼苗生长。

4、本发明在植苗前1个月施放基肥,让基肥发酵后再植苗,以防基肥发酵伤根,充分发挥基肥的作用,促进幼苗迅速生长,加快主茎木质化,增强抵抗能力。

5、本发明选用一次性双面聚乙烯树脂淋膜纸杯保温、保湿效果好,创造了一个有利于幼苗恢复生长的小环境;选择1月~3月植苗造林,避开4月~6月蟋蟀和地老虎的取食高峰期,减轻危害。

6、本发明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操作简便、快捷,易于推广普及,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它们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对照例1:

2016年在广西平果县太平镇旺里村弃耕地营建台湾桤木试验林。

2016年10月,造林地准备。采用团块清理方式,以栽植点为中心,对半径80cm~100cm范围内的杂草、灌木进行清理,同时尽可能保留造林地上的苗木和幼树。栽植密度4500株/hm2,植穴规格长50cm×宽50cm×深40cm,穴土全部清理出穴坑,表土置于穴的两侧,心土置于穴的下坡方向。

2017年1月,基肥施放与回土结合进行,将穴两侧或穴上方的表土回填入穴,土块敲碎,捡净石块和草根,当回土至穴深1/3时,每穴施复合肥0.2kg,复合肥与表土充分拌匀,然后继续回填表土至满穴,待植苗。

2017年2月,选择雨后土壤湿润深度≥30cm进行植苗造林。栽植时,容器苗要去掉不易分解的育苗袋,保持基质完整、不松散,将苗木置于穴中央,根系舒展,保持苗干竖直,覆土踏实,栽植深度较苗木原土痕深2.0cm~2.5cm,最后覆盖一层松土和杂草。

2017年3月,检查苗木成活情况,部分苗木枯萎死亡,检查发现苗木根系或近地表主茎被害虫咬断,及时组织同龄苗木进行补植。

2017年5月,进行抚育时发现大部分苗木根系或近地表主茎被害虫咬断,苗木枯萎死亡,造林成活率10%。

实施例1:

2016年在广西平果县太平镇旺里村弃耕地营建台湾桤木试验林。

2016年10月,造林地准备。采用团块清理方式,以栽植点为中心,对半径50cm~100cm范围内的杂草、灌木进行清理,同时尽可能保留造林地上的苗木和幼树。栽植密度4500株/hm2,植穴规格长50cm×宽50cm×深40cm,穴土全部清理出穴坑,表土置于穴的两侧,心土置于穴的下坡方向,将土中的虫卵、幼虫翻到地表,使之冻死,可降低翌年害虫发生的基数,减少虫源。

2017年1月,基肥施放与回土结合进行,将穴两侧或穴上方的表土回填入穴,土块敲碎,捡净石块和草根,当回土至穴深1/3时,每穴施复合肥0.2kg,所述的基肥为市售复合肥,复合肥氮、磷、钾有效成分分别为16%、16%、16%,总养分≥48%,复合肥与表土充分拌匀,然后继续回填表土至满穴,待植苗。

2017年2月,选择雨后土壤湿润深度≥30cm进行植苗造林。栽植时,选用新芽尚未萌动的苗木,容器苗要去掉不易分解的育苗袋,保持基质完整、不松散,将苗木置于穴中央,根系舒展,保持苗干竖直,覆土踏实,栽植深度较苗木原土痕深2.0cm~2.5cm,最后覆盖一层松土和杂草。

植苗结束后进行套杯护苗。先用利刀裁去纸杯底,然后抹平苗木为中心直径15cm~20cm范围内的地面,纸杯上口径朝下套住苗木,沿纸杯内壁任意直径方向插2根长30cm×粗0.3cm的竹签,深度5cm~10cm,纸杯口外壁覆细土1.0cm~2.0cm压实,理顺枝叶。

2017年3月,检查苗木成活情况,苗木长势良好,无缺株、死苗。

2017年5月,进行除草、松土及追肥等抚育管理。人工除草割灌,并挖出草根、灌木根桩;松土要求里浅外深,不伤苗木根系,松土深度为5cm~10cm;追肥结合松土在树冠滴水线外缘开环状沟施肥,每次施复合肥0.1kg/株。

目前,台湾桤木长势喜人,造林成活率99%。

实施例2:

2016年在广西平果县太平镇旺里村弃耕地营建台湾桤木试验林。

2016年11月,造林地准备。采用团块清理方式,以栽植点为中心,对半径8cm~100cm范围内的杂草、灌木进行清理,同时尽可能保留造林地上的苗木和幼树。栽植密度1650株/hm2,相当于株行距2m×3m,植穴规格长60cm×宽60cm×深50cm,穴土全部清理出穴坑,表土置于穴的两侧,心土置于穴的下坡方向,将土中的虫卵、幼虫翻到地表,使之冻死,可降低翌年害虫发生的基数,减少虫源。

2017年2月,基肥施放与回土结合进行,将穴两侧或穴上方的表土回填入穴,土块敲碎,捡净石块和草根,当回土至穴深1/3时,每穴施复合肥0.15kg,所述的基肥为市售复合肥,复合肥氮、磷、钾有效成分分别为16%、16%、16%,总养分≥48%,复合肥与表土充分拌匀,然后继续回填表土至满穴,让基肥发酵后再植苗。

2017年3月,选择雨后土壤湿润深度≥30cm进行植苗造林。栽植时,选用新芽尚未萌动的苗木,容器苗要去掉不易分解的育苗袋,保持基质完整、不松散,将苗木置于穴中央,根系舒展,保持苗干竖直,覆土踏实,栽植深度较苗木原土痕深2.0cm~2.5cm,最后覆盖一层松土和杂草。

植苗结束后进行套杯护苗。先用利刀裁去纸杯底,然后抹平苗木为中心直径15cm~20cm范围内的地面,纸杯上口径朝下套住苗木,沿纸杯内壁任意直径方向插2根长30cm×粗0.3cm的竹签,深度5cm~10cm,纸杯口外壁覆细土1.0cm~2.0cm压实,理顺枝叶。

2017年4月,检查苗木成活情况,苗木长势良好,无缺株、死苗。

2017年5月,进行除草、松土及追肥等抚育管理。人工除草割灌,并挖出草根、灌木根桩;松土要求里浅外深,不伤苗木根系,松土深度为5cm~10cm;追肥结合松土在树冠滴水线外缘开环状沟施肥,每次施复合肥0.2kg/株。

目前,台湾桤木长势喜人,造林成活率99.5%。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