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蚯蚓的林下条带式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056184阅读:2970来源:国知局
一种蚯蚓的林下条带式养殖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属于养殖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蚯蚓的林下条带式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蚯蚓是常见的一种陆生环节动物,生活在土壤中,昼伏夜出,以畜禽粪便和有机废物垃圾为食,连同泥土一同吞入,也摄食植物的茎叶等碎片。蚯蚓可使土壤疏松、改良土提高肥力,促进农业增产。蚯蚓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作用,亦可作为各种家禽、家畜、渔业水产品、水族宠物食品、动物性活食饵料、饲料添剂诱食剂。

现有技术的蚯蚓养殖通常采用露地堆沤的大田粗放养殖方法和大棚养殖方法。由于蚯蚓的生长需要潮湿阴暗的环境,因此,在阳光充足的季节需要采取遮阳措施,在少雨季节则需要频繁浇水,温湿度控制难度大,投资成本高,养殖操作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蚯蚓的林下条带式养殖方法,以降低蚯蚓养殖的投资成本,并提高土地利用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蚯蚓的林下条带式养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对养殖区进行异物清理,平整林下土地;在林间区域划定养殖条带,挖好排水沟,并确定操作车辆的进出道路;养殖食料准备,所述养殖食料为牛粪发酵物,或者为猪粪与农业废弃物的混合发酵物,所述农业废弃物包括水稻秸秆、木糠、甘蔗渣、蘑菇菌渣、废弃瓜果菜叶;养殖食料与蚯蚓种投放,将准备好的养殖食料用铲车投放在养殖条带上,投放厚度为30-40cm,初始宽度为50cm,待养殖食料投放2-3天后,投放蚯蚓种;养殖环境管理,在养殖条带上覆盖一层遮阳网,防止落叶与雨水冲刷,将湿度控制在60%~80%之间,将树林的遮阴度控制在80%以上;蚯蚓收取,蚯蚓的分离收集采取食物诱导法,用腐熟的水果制作成诱导剂,投放3天后,蚯蚓会聚集到诱导剂附近,即可集中收取,结合趋光法进一步彻底分离,即刮取表层蚯蚓粪,待蚯蚓见光往下钻后,再刮取表层蚯蚓粪,如此反复得到净蚯蚓活体。

如上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牛粪发酵物为自然堆放发酵至少30天的牛粪;所述猪粪与农业废弃物的混合发酵物,其中,猪粪与农业废弃物的比例为1:2,发酵时间至少为30天。

如上所述的方法,优选的,将养殖食料投放成弧形,以利于排水;蚯蚓种按每平米半斤进行投放。

如上所述的方法,优选的,所述在林间区域划定养殖条带,采用双条带交换养殖方式,即在每个林间区域划定两条养殖条带。

如上所述的方法,优选的,养殖食料的投放采用侧投法,当蚯蚓将养殖条带上的食料消耗至设定的比例后,立即开始在与现有的养殖条带接壤的一侧进行投料,40-50天投放一次,在侧投食料7天后,蚯蚓活体转移到新投放的食料中,即可清除原养殖条带中的蚯蚓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

1、充分利用树林间行,提高土地利用率;

2、由于蚯蚓的生长需要潮湿阴暗的环境,树林的合理遮阴度刚好可以满足蚯蚓的生长要求,节约了养殖成本;

3、蚯蚓养殖时,粪料中下渗的有机肥液体可以为树木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树木可以不用施肥,节约了种植的生产成本;

4、蚯蚓养殖的食料可利用多种农业废弃物,如水稻秸秆、木糠、甘蔗渣、蘑菇菌渣、废弃瓜果菜叶渣等,不但保护了环境,而且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

5、蚯蚓养殖不但可以解决粪料浪费为题,而且还改善了养殖户的养殖环境。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蚯蚓的林下条带式养殖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林间区域及养殖条带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申请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蚯蚓的林下养殖方法可以充分利用树林资源。例如,海南橡胶种植面积超过700万亩,拥有十分丰富的橡胶林下资源,开展林下养殖经济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一般的橡胶林地,行间距达7米,可利用的实际宽度为4米,遮阳率可达到90%以上,空气通透良好、具有一定的抗台风能力,十分适合进行蚯蚓养殖。因此,可以采取在橡胶林间行中套养的模式,充分利用土地和橡胶树进行遮阴。例如,可采取橡胶林段双条带轮换养殖方法,单条带宽1-1.5米,每条带长18米,食料投放厚度为25-30cm,投料方法为侧投法,使用三轮车等机械进行投放。在少雨季节,也不需要频繁浇水,视条带湿度,一般每隔2~5天浇一次水即可。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蚯蚓的林下条带式养殖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示,本实施例的蚯蚓的林下条带式养殖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s101:对养殖区进行异物清理,平整林下土地。

在进行蚯蚓养殖前需要对养殖区进行清理,捡去石头、较大的树枝等,平整林下土地。

s102:在林间区域划定养殖条带,挖好排水沟,并确定操作车辆的进出道路。

确定养殖食料及车辆进出的操作道路,挖好排水沟(例如,很多橡胶林已经具备),具体的,排水沟通常选择宽为60厘米,深为30厘米。划定好养殖条带,如果采用一个林间一条养殖带,每条养殖条带宽1.5米,长20米为宜。

s103:养殖食料准备,养殖食料为牛粪发酵物,或者为猪粪与农业废弃物的混合发酵物,农业废弃物包括水稻秸秆、木糠、甘蔗渣、麻渣。

具体的,所述牛粪发酵物为自然堆放发酵至少30天的牛粪;所述猪粪与农业废弃物的混合发酵物,优选地,猪粪与农业废弃物的比例为1:2,发酵时间至少为30天。

s104:养殖食料与蚯蚓种投放,将准备好的养殖食料用铲车投放在养殖条带上,投放厚度为30~40cm,初始宽度为50cm,待养殖食料投放2~3天后,投放蚯蚓种。

优选地,将养殖食料投放成弧形,以利于排水;食料投放后需等待2-3天,散去其中的有害气体,再投放蚯蚓种,蚯蚓种按每平米半斤进行投放。

s105:养殖环境管理,在养殖条带上覆盖一层遮阳网,防止落叶与雨水冲刷,将湿度控制在60%~80%之间,将树林的遮阴度控制在80%以上。

平时应在养殖带上覆盖一层遮阳网,防止落叶与雨水冲刷。下雨时注意排水,天气干燥时视湿度情况给粪料进行浇水。

s106:蚯蚓收取,蚯蚓的分离收集采取食物诱导法,用腐熟的水果制作成诱导剂,投放3天后,蚯蚓会聚集到诱导剂附近,即可集中收取。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林间区域及养殖条带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林间区域划定养殖条带,采用双条带轮换养殖方式,即在每个林间区域划定两条养殖条带。

优选地,如上所述的方法中,养殖食料的投放采用侧投法,当蚯蚓将养殖条带上的食料消耗至设定的比例后,立即开始在与现有的养殖条带接壤的一侧进行投料,40-50天投放一次,在侧投食料7天后,蚯蚓活体转移到新投放的食料中,即可清除原养殖条带中的蚯蚓粪。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蚯蚓的林下条带式养殖方法。方法包括对养殖区进行异物清理,平整林下土地;在林间区域划定养殖条带,挖好排水沟,并确定操作车辆的进出道路;养殖食料准备,养殖食料为牛粪发酵物,或者为猪粪与农业废弃物的混合发酵物,农业废弃物包括水稻秸秆、木糠、甘蔗渣、蘑菇菌渣、废弃瓜果菜叶;养殖食料与蚯蚓种投放,将准备好的养殖食料用三轮车投放在养殖条带上,投放厚度为30-40cm,初始宽度为50cm,待养殖食料投放2-3天后,投放蚯蚓种;养殖环境管理,在养殖条带上覆盖一层遮阳网,防止落叶与雨水冲刷,将湿度控制在60%~80%之间,将树林的遮阴度控制在80%以上;蚯蚓收取,蚯蚓的分离收集采取食物诱导法,用腐熟的水果制作成诱导剂,投放3天后,蚯蚓会聚集到诱导剂附近,即可集中收取。本申请公开的蚯蚓的林下条带式养殖方法,充分利用树林的间行空间和遮阴度,不但降低了蚯蚓养殖的投资成本,而且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另外,蚯蚓粪料中下渗的有机肥液体可以为树木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树木可以不用施肥,节约了种植的生产成本;由于蚯蚓养殖的食料可利用多种农业废弃物,如水稻秸秆、木糠、甘蔗渣、蘑菇菌渣、废弃瓜果菜叶等等,不但保护了环境,而且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申请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并能够在本申请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