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栗蘑和木耳的套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64402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业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栗蘑和木耳的套种方法。
背景技术
:栗蘑学名灰树花,又名贝叶多孔菌、莲花菌、是食、药兼用菌种,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非褶菌目多孔科树花菌属。栗蘑口感脆嫩可口,味如鸡丝,营养丰富,富含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尤其富含维生素b和维生素e,同时还具有很强的抗肿瘤活性,有“野山参”之美称,因此市场开发前景十分广阔。木耳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木耳目木耳科木耳属,同属于中高温菌类。又名木蛾、树鸡、云耳、耳子等,是生长在朽木上的一种食用菌,因其颜色淡褐、形似人耳,而得名。木耳脆嫩可口,味道鲜美,是城乡人民喜爱的食品。黑木耳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约10%,脂肪、纤维素、铁、钙、磷、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和c等有效的营养物质。据化验分析,每百克黑木耳中含钙375毫克,相当于鲫鱼的7倍;含铁185毫克,相当于鲫鱼的70倍。木耳还是一种珍贵的药材,明代著名医药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木耳“性甘平,主治益气不饥”等,近代医学工作者对木耳的药用价值又有新的发现,认为木耳还具有清肺、润津、取淤生新的功效,木耳中还含有抗癌物质,是一种抗癌药用食品。黑木耳还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治疗冠心病等。栗磨和木耳不论是干品还是鲜品,在市场上都备受消费者青睐。随着人们对食用菌营养价值认识的提高,市场对栗磨和木耳的消费需求会不断提高。因此,提高栗蘑和木耳的产量不仅能增加种植户的经济收入还能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的营养健康食品。技术实现要素:为了提高设施大棚的利用率,有效利用设施大棚的面积,提高栗蘑栽培的经济效益,增加种植者的经济收入,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栗蘑和木耳的套种方法。发明人经研究发现,在设施大棚中,栗蘑的栽培时间较长,一般需要55-75天,而木耳的栽培时间较短,一般只需要40-60天,同时由于栗蘑和木耳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相似以及二者栽培方式的区别,因此可以有效利用栗蘑和木耳的栽培时间差和生长周期不同的特点,以及栗蘑栽培的时间和空间的闲置期来栽培木耳,不仅有效利用了设施大棚,增加了经济收入,还提升了栗蘑的品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栗蘑和木耳的套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栗蘑定植后、出菇前的时间段内,将木耳种植于栗蘑定植的间隙中的操作。优选地,所述方法包括在栗蘑栽培时,在设施大棚的土壤中挖沟做栽培畦,所述栽培畦的规格为:长200-240cm,优选220cm;宽40-44cm,优选42cm;深22-28cm,优选25cm;所述沟之间的间隔宽900-120cm,优选100cm。优选地,栗蘑栽培的时机为土壤中5cm以下的温度达到8-15℃,优选12℃时进行定植,土壤ph为5.2-6.7,优选5.7-6.3。优选地,栗蘑菌棒的规格为:长38-42cm,优选40cm;直径16-20cm,优选18cm。优选地,所述栗蘑菌棒中含有栗蘑培养料,所述栗蘑培养料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算的如下成分:阔叶树木屑35-45重量份,优选40重量份;棉籽壳40-44重量份,优选42重量份;麸皮14-18重量份,优选16重量份;蔗糖0.5-1.5重量份,优选1重量份;促生素0.8-1.2重量份,优选1重量份。优选地,每个沟内放置栗蘑菌棒75-85个,优选80个;在沟内放置的栗蘑菌棒上覆土,覆土的厚度为0.8-1.2cm,优选1cm。优选地,将木耳菌棒摆放到栗蘑的栽培畦之间的间隔空间中;木耳菌棒之间的间隔为8-12cm,优选10cm,竖立摆放在栗蘑栽培畦的垄间。优选地,所述木耳菌棒的规格为:长50-58cm,优选54cm;直径12-18cm,优选15cm;所述木耳菌棒中含有木耳培养料,所述木耳培养料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算的如下成分:棉籽壳40-50重量份,优选45重量份;麸皮6-10重量份,优选8重量份;木屑40-50重量份,优选45重量份;石灰1.5-2.5重量份,优选2重量份。优选地,保持设施大棚内相对湿度保持在80%-95%之间,优选85%;温度保持在22-26℃之间,优选25℃。优选地,待木耳采收完毕后,将木耳菌棒清出设施大棚,将设施大棚内的温度提高至26-28℃,打破栗蘑菌丝体,促进栗蘑出菇;待栗蘑长出幼菇后,保持好设施大棚内的湿度≥90%,温度28-30℃。本发明提供的栗蘑和木耳的套种方法可以增加设施大棚的复种指数,提高栗蘑的产量和品质,既节约了土地,又增加了经济收益。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如下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详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栗蘑和木耳的套种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栗蘑定植后、出菇前的时间段内,将木耳种植于栗蘑定植的间隙中的操作。根据本发明,栗蘑栽培的时机最好为土壤中5cm以下的温度达到8-15℃,优选12℃时进行定植。例如,在北京平原地区可以选择在三月上中旬定植。土壤为弱酸性,ph为5.2-6.7,优选5.7-6.3,土质具有较好的持水性和团粒结构,并且腐殖质含量低。根据本发明,栗蘑栽培时,在设施大棚的土壤中挖沟做栽培畦,栽培畦的规格可以为:长200-240cm,优选220cm;宽40-44cm,优选42cm;深22-28cm,优选25cm。沟之间的间隔宽900-120cm,优选100cm。根据本发明,栗蘑菌棒(栗蘑栽培所使用的菌棒)的规格可以为长38-42cm,优选40cm,直径16-20cm,优选18cm。菌棒由塑料袋外壳和栗蘑培养料组成,栗蘑培养料可以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算的如下成分:阔叶树木屑35-45重量份,优选40重量份;棉籽壳40-44重量份,优选42重量份;麸皮14-18重量份,优选16重量份;蔗糖0.5-1.5重量份,优选1重量份;促生素0.8-1.2重量份,优选1重量份。其中,促生素为促进蘑菇膨大拉长所用的物料,其有效成分为液态磷酸二氢钾。使用促生素可以提高菌种的生命力,防止菌种早衰、老化,促进菌丝生长迅速、健壮,出菇早,提高抗逆性和耐寒力,减少杂菌污染和病害。促生素可以购自南宁博天科技有限公司,每瓶500ml,液态磷酸二氢钾的含量至少为92%,使用时,根据需要量取适量促生素加入栗蘑培养料中,搅拌均匀即可。配制栗蘑培养料时,首先除掉阔叶树木屑中的木块、木条、木片、霉料团等过硬和尖锐的物质,剔除棉籽壳和麸皮(辅料)中的团状霉块。将上述各种成分(包括阔叶树木屑、棉籽壳、麸皮、蔗糖和促生素)加水拌匀后装入栗蘑培养料包装袋(即,塑料袋外壳)中。包装袋的规格可以为18cm×40cm,一端封口。拌匀的标准为含水量约为60%左右。拌料要均匀,做到主、辅料均匀,干湿均匀,酸碱度均匀,无干料团。将菌棒灭菌处理后接种,灭菌的操作方式可以为:采用常压灭菌法。将装好料的包装袋放入高温蒸汽锅炉中,有一定压力时开始记时,约2小时灭菌即可完成。停火后再闷2-3小时,温度降至60℃左右,趁热移至接种室中,冷却接种。接种的操作方式可以为:当包装袋的温度降至30℃以下时,便可接种。在消毒后的接种室内进行接种。预先打开紫外线灯和臭氧发生器消毒2小时,挑选菌龄30-40天,活力强的菌种进行接种。将接种后的菌棒封口,并将封口处不平整的部分剔除掉,然后将菌棒整齐地码放在沟内,注意将菌棒挤紧,以免浇水时使得菌棒飘起来。每个沟内放置菌棒75-85个,优选80个。码放完毕后回少量土、适量浇水,把菌棒之间的缝隙填充,以防止菌棒漂浮。大量浇水使菌棒吸足水分,以满足菌丝生长的需要。栗蘑菌丝为厌氧型作物,菌丝体阶段不需要氧气,子实体生长阶段对氧气的需求量较大。因此需要给菌棒表面覆土。覆土太厚会影响出菇,形成畸形,覆土太薄透光太强不利于菌丝生长。等水充分渗透后再次覆土,覆土的厚度为0.8-1.2cm,优选1cm。以后大约8-10天浇一次透水,不要见干见湿浇水,要小水勤浇,保持土壤经常处在湿润的状态。在栽培畦的两侧做畦梗、在栽培畦上覆上地膜,避免出菇后粘上泥土,影响外观和品质。栗蘑在覆土后至出菇前,10天内不要浇大水(大量浇水),防止影响菌的呼吸作用引起烂菇。每天适当喷水,保持地表不干燥,棚内相对湿度保持在80%-95%之间,优选85%;温度保持在22-26℃之间,优选25℃。覆土完毕后,即可摆放木耳。将培养好的木耳菌棒摆放到栗蘑的栽培畦之间的间隔空间中。根据本发明,木耳菌棒(木耳栽培所使用的菌棒)的规格可以为:长50-58cm,优选54cm,直径12-18cm,优选15cm。菌棒由聚乙烯(塑料)外壳和木耳培养料组成,木耳培养料可以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算的如下成分:棉籽壳40-50重量份,优选45重量份;麸皮6-10重量份,优选8重量份;木屑40-50重量份,优选45重量份;石灰1.5-2.5重量份,优选2重量份。配制木耳培养料时,首先除掉木屑中的木块、木条、木片、霉料团等过硬和尖锐的物质,剔除棉籽壳和麸皮中的团状霉块。将上述各种成分(棉籽壳、麸皮、木屑和石灰)加水拌匀后装入木耳培养料包装袋中。包装袋的规格可以为15cm×54cm,一端封口。拌匀的标准为含水量约为60%左右。拌料要均匀,做到主、辅料均匀,干湿均匀,酸碱度均匀,无干料团。将菌棒灭菌处理后接种,灭菌的操作方式可以为:采用常压灭菌法。将装好料的包装袋放入高温蒸汽锅炉中,有一定压力时开始记时,约2小时即可灭好菌。停火后再闷2-4小时,温度降至60℃左右,趁热移至接种室中,冷却接种。接种的操作方式可以为:当包装袋温降至30℃以下时,便可接种。在消毒后的接种室内进行接种。预先打开紫外线灯和臭氧发生器消毒2小时,挑选菌龄30-40天,活力强的菌种进行接种。接种好后在培养室内进行发菌,培养室内温度20-25℃,空气相对湿度55%-60%,完全避光,用黑色布帘遮住窗户。45天左右菌丝会长满培养袋,此时即可将培养好的木耳移到棚室中用于生产。把培养好的木耳菌棒的顶部去掉,底部划十字口;侧面开三层刀口,呈倒三角形,每层开四个出菇口,共三层。然后把割开出菇口的木耳菌棒间隔8-12cm,优选10cm竖立摆放在栗蘑栽培畦的垄间(即,栗蘑栽培畦的两侧的畦的畦梗)。木耳菌棒之间的间隔控制在8-12cm,不至于摆放过密,而影响以后木耳的生长。每日喷水,对木耳菌棒表面进行加湿三至四次,加湿的时候注意不要让水灌进木耳菌棒,以免感染杂菌。然后,将设施大棚内相对湿度保持在80%-95%之间,优选85%;温度保持在22-26℃之间,优选25℃,这样能同时满足栗蘑和木耳两种菌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约两个星期后,木耳就出菇了,待木耳出菇后,增加喷水的次数,例如可以由每天四次增加到每天六次,以增加空气湿度到90%-98%。木耳定植两周后开始出菇,40天左右后,就可以采收了。每个木耳菌棒可以生产1-1.2斤的鲜木耳。木耳采收完毕后,将木耳菌棒清出设施大棚,把设施大棚的放风口关小,以提高设施大棚内的温度,例如,提高温度至26-28℃。然后打破栗蘑菌丝体,促进栗蘑出菇。例如,可以采用铁耙轻搂栗蘑栽培畦的畦面,从而打破栗蘑菌丝体,以促进栗蘑出菇。这样,再过15天左右,栗蘑就开始长出幼菇了,此时注意保持好设施大棚内的湿度≥90%,温度为28-30℃。如果设施大棚内的空气湿度过低会造成菇的表面结痂,结痂的部位以后就会停止生长,造成减产,影响整体美观;大约一个星期后就可以采摘栗蘑。出菇后早晚开通风口一次,可六面体接触,菌丝生长更密集。根据本发明,为了减少病害,尤其是土传病害,优选在栗蘑种植之前,从夏季开始(例如7月上旬开始)对设施大棚以及设施大棚内的土地进行封膜高温杀菌处理(即:使用地膜密封土壤)。具体方法可以为:清除棚室内废弃菌棒,多施有机肥料,然后把地翻平整好,在7-8月份,气温达35℃以上时,用透明吸热薄膜覆盖严,土温度可升至50-60℃,密闭15~20天,可杀死土壤中的各种病菌。通常情况下,木耳要搭架种植,这样不仅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和搭架材料成本,而且还需要占用土地资源成本。而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将木耳和栗蘑进行套种,将木耳菌棒直接摆放在栗蘑种植的垄间,不仅有效的利用了栗蘑生长期和木耳生长期的时间差以及二者生活习性的特点,而且方便了后期栗蘑的生长和采收,同时木耳出菇完毕后也有利于及时地将菌棒清出棚室。木耳摆放不要太紧实以免影响木耳生长。在栗蘑的栽培过程中,需要有地下菌丝体生长的时间,在此期间地面闲置,不能增加经济效益。同时在栗蘑出土前,需要每天喷水保持地面不干燥,以及维持空气相对湿度在80-95%之间。发明人发现,该空气湿度恰好与木耳生长所需湿度一致。因此,合理利用栗蘑地下菌丝体生长时间的阶段,在栗蘑的畦间摆放木耳进行套种,30至40天后,木耳采收期结束,而栗蘑也开始进入生长期,不会受到影响。栗蘑地下菌丝体需要的生长温度较高,菌丝生长需要24-28℃;同时栗蘑生长的空气湿度比较敏感,水分不足子实体难以形成,不易出菇,水分过高则会造成通气不良,造成死菇和烂菇;栗蘑生长需要较强的散射光,光线过强过弱都会造成品质降低甚至畸形。可见,栗蘑的生产对环境的具有很高的特殊要求,因此很难找到合适的套种作物。而木耳生长对温度、湿度、光照的要求几乎和栗蘑相同,完全可以同时进行调控。木耳出菇后需要增加浇水量,由每天4次增加为每天6次,此阶段是栗蘑的地下菌丝体快速生长期,也正好需要增加浇水量。并且木耳生长较快,在栗蘑出土前即可完成采收。因此栗蘑套种木耳可以更充分地利用温室的空间,提高复种指数,进行高效益栽培,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此外,发明人经研究发现,将栗蘑和木耳进行套种,不仅方便了栗蘑的管理,有效利用了栗蘑地下菌丝体生长期的时间,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产出,而且还可以提高栗蘑的品质和产量。本发明提供的栗蘑套种木耳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地利用设施大棚的温室面积,基于栗蘑和木耳两种菇对环境条件要求基本一致和生长周期不同的特点,巧妙地利用了出菇的时间差,能使种植户在种植栗蘑的同时多种植一茬木耳,充分利用的棚室的空闲时间,提高了复种指数。以现在市面的价格计算,木耳每斤80元左右,一个栗蘑设施大棚(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平均可产干木耳150斤左右,毛收入增加一万两千元左右。因此,从经济利益上来看,本发明提供的栗蘑套种木耳的技术在温室种植栗蘑的农户中很有推广的意义。采用本发明的栗蘑套种木耳的方法,一个设施大棚(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不仅可以多采收150斤的干木耳,而且栗蘑占地相当于只占棚室的一半,每亩栗蘑平均产量达到0.75-1万斤,而未套种木耳的栗蘑平均亩产量为0.65-0.70万斤,可见栗蘑的产量有明显的提升。此外,更为重要的是,发明人经过试验发现,将栗蘑和木耳套种可以提升栗蘑的品质,例如,部分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与矿物质的含量与不和木耳套种相比得到了提高。套种木耳前后营养成分含量差别如下表1-3所示。表1:套种木耳和未套种木耳的栗蘑中部分必需氨基酸含量对比(单位:重量百分含量)必需氨基酸苏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套种木耳%0.950.981.541.620.861.16未套种木耳%0.820.861.341.420.760.88表2:套种木耳和未套种木耳的栗蘑中部分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对比(单位:重量百分含量)非必需氨基酸门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脯氨酸酪氨酸套种木耳%1.802.661.021.100.501.250.820.77未套种木耳%1.532.030.860.960.421.010.700.68表3:套种木耳和未套种木耳的栗蘑中部分矿物质含量对比(单位:重量百分含量)矿物质(ppm)bmgcanaps套种木耳%14.271287800.0283.052832544未套种木耳%8.871063177.0257.048602093由表1-3的数据可以看出,本发明通过将木耳和栗蘑套种,使得栗蘑中的部分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矿物质都得到了提高。因此,采用本发明的方法,不仅能增加一茬木耳的收入,合理有效利用土地,而且能明显提高栗蘑的产量和品质,从而提高经济收入,并且节约了土地资源。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发明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发明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发明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发明包含。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