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养鱼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64854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养鱼缸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功能养鱼缸。



背景技术:

养鱼缸是一种装活鱼或其他水生生物的水缸,水缸缸体采用透明材质,可直观观察到养鱼缸内的鱼或其他水生生物,传统的养鱼缸仅具有观察功能,功能十分单一,使用人员长期透过缸体观赏养鱼缸内的鱼或其他水生生物,会出现视觉疲劳,感觉到乏味,且喜欢养鱼或其他水生生物的人员,一般都会喜欢养花草,而花草则需要花盆进行放置,导致家里摆放物件过多,致使人们室内的活动空间反而变小了,造成室内的拥挤感。

在使用养鱼缸时,需要不定时的对养鱼缸内的水进行更换,以保证养鱼缸内水质的洁净,从而保证鱼或其他水生生物的健康,由于传统的养鱼缸大多为玻璃材质,因此易碎,不易通过搬动养鱼缸来倾倒缸体内的水,而为了保证养鱼缸的强度,玻璃材质较厚,导致缸体较重,再加上养鱼缸内的水的重量,养鱼缸整体重量极重,力气较小者根本无法轻松搬动,极易在搬动过程中出现掉落的情况,存在安全隐患,有的也会利用虹吸式原理通过吸管对养鱼缸内的污水进行吸取,但是这种排水方式,除了吸管,还要准备一个用于接取污水的器皿,通过该器皿来最终对污水进行倾倒,操作十分麻烦,排水效率较低,在水量只到养鱼缸底部时,吸管则无法对该部分水进行吸取,导致无法清理干净,只能将该部分水残留,影响新水的质量。

当养鱼缸缸体内的水变成污水时,缸体内壁会沾染上或粘附上脏物,特别是缸体底部,然而缸体内壁底部难以清洗,将缸体内的水排放完全后,可通过擦拭工具将脏物从缸体内壁上擦离,但是脏物依旧会堆积于缸体底部,因此需要通过清水进行清洗,将清水灌入缸体内,然后通过倾倒这些水来带走脏物,此时又会涉及到对养鱼缸的搬动,导致清洗过程极难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功能养鱼缸,它在饲养鱼或其他水生生物的同时,能够培育植物,实现多功能化,且无需搬动养鱼缸或是通过吸管对污水进行吸取,便能将养鱼缸内的污水排放干净,更能轻松对养鱼缸内壁以及底部进行清洗。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功能养鱼缸,包括缸体,缸体为透明材料,缸体上端开有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设于一保护罩内;所述保护罩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透视孔,缸体通过透视孔裸露于外界;所述缸体内壁上设有一安装管;所述安装管上端开有一安装口,安装管底部设有与其内部空间相贯通的进水接头;所述安装管内安装有与其相匹配的过滤泵;所述缸体内安装有提拉装置,提拉装置上端设有位于安装口上方的出水口;所述提拉装置与缸体之间围合形成饲养空间;所述提拉装置底部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通水孔;所述缸体底部设有与其内部空间相贯通的排水接头;所述保护罩底部固定有三通接头;所述三通接头的其中两个端口分别与进水接头、排水接头相连接,另一个端口连接有排污软管;所述保护罩底部设有底座,底座一侧开有缺口,缺口位置安装有与其相吸的磁吸件,磁吸件将排污软管一端端口堵塞;所述保护罩上端架设有储水皿;所述储水皿上设有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喂食口;所述储水皿上架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培育皿。

所述提拉装置由提拉板、卡板与去污板组成,卡板设于提拉板上端一侧,去污板设于提拉板下端一侧,卡板与去污板分别位于提拉板两侧,卡板、去污板与提拉板之间形成z型结构;所述卡板卡于保护罩上端,出水口设于卡板上;所述提拉板、卡板与去污板将缸体内部空间隔成饲养空间、过滤空间,安装管位于过滤空间内;所述通水孔设于去污板上;所述排水接头与过滤空间相贯通。

所述吸水结构包括均匀设于培育皿底部的吸水篮,吸水篮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吸水孔;所述储水皿底部与培育皿底部之间形成储水空间,吸水篮位于储水空间内;所述培育皿内部空间通过吸水篮上的吸水孔与储水空间相贯通;所述吸水篮内置放有吸水海绵。

所述保护罩内壁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限位条;所述缸体外表面设有若干与限位条位置相对应的限位轨道;所述限位轨道上端设有限位台阶,限位台阶卡于限位条上端。

所述储水皿底部设有投射灯;所述保护罩与底座之间设有底盘,三通接头固定于底盘上;所述底盘上方设有调节灯;所述底盘与底座之间设有与过滤泵相连接的氛围灯,氛围灯环设于底座上端外圈;所述底座外表面设有若干功能开关;所述底座一侧设有usb接口。

所述储水皿一侧设有与投射灯相连接的触点开关;所述保护罩上端设有与触点开关位置相对应的触片。

所述提拉板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装饰孔、辅助孔,装饰孔位于提拉板中部位置,辅助孔分别分布于装饰孔两侧。

所述底座下方置放有无线供电座,无线供电座连接有电源线;所述底盘下方设有可接收无线供电座发射的信号的电接收器。

所述底座由设于底盘下方的上盖与设于上盖下方的下盖组成;所述缺口设于上盖上;所述磁吸件一端铰接于缺口一侧;所述下盖内设有与缺口相贯通的布管轨道;所述排污软管分布于布管轨道内,排污软管一端端口位于布管轨道与缺口相贯穿的端口,磁吸件将排污软管该端端口堵塞。

所述缸体上端端口外侧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引线孔,引线孔与安装管位置相对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发明结构的多功能养鱼缸的培育皿能够养花草,无需另外购买其他器皿用来装花草,减少了培养花草所需的器皿,从而起到减少占有空间的效果,令使用人员在室内具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在养鱼缸上养花草后,使用人员在观察鱼或水生生物的同时,可同时观赏花草,增加趣味,二者之间的观赏性互相辅助,避免单调,实现多功能的效果,可同时培育植物以及养殖水生生物。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发明结构的多功能养鱼缸可通过打开磁吸件将缸体内的所有污水通过排污软管排出,起到彻底排水的效果,无需通过倾倒的方式来对养鱼缸内的水进行排放,避免在对养鱼缸进行倾倒时由于力气不足导致摔破的情况,杜绝安全隐患,更无需通过软管利用虹吸式原理对鱼缸内的水进行清洗,避免缸体内水量不足的时候无法进行吸取导致污水排放不彻底的情况,更减少了对软管进行操作的麻烦,提高了污水排放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发明结构的多功能养鱼缸可通过提拉装置快速将积存于饲养空间底部的脏物取出并进行清洗,降低缸体底部脏物的清理难度,且可通过提拉装置直接将鱼或水生生物从缸体内取出,便于清理工作的进行,无需通过其他工具将鱼或水生生物从缸体内取出,显得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多功能养鱼缸的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多功能养鱼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储水皿与培育皿的装配示意图;

图4是缸体、提拉装置与储水皿的装配示意图;

图5是缸体、保护罩、底盘与底座的装配示意图;

图6是缸体、保护罩与底盘的装配示意图;

图7是缸体、底盘与底座的装配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多功能养鱼缸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8,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养鱼缸,包括缸体1,缸体1为透明材料,缸体1上端开有开口2,所述缸体1设于一保护罩3内;所述保护罩3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透视孔4,缸体1通过透视孔4裸露于外界;所述缸体1内壁上设有一安装管5;所述安装管5上端开有一安装口6,安装管5底部设有与其内部空间相贯通的进水接头7;所述安装管5内安装有与其相匹配的过滤泵8;所述缸体1内安装有提拉装置9,提拉装置9上端设有位于安装口6上方的出水口10;所述提拉装置9与缸体1之间围合形成饲养空间11;所述提拉装置9底部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通水孔12;所述缸体1底部设有与其内部空间相贯通的排水接头13;所述保护罩3底部固定有三通接头14;所述三通接头14的其中两个端口分别与进水接头7、排水接头13相连接,另一个端口连接有排污软管;所述保护罩3底部设有底座15,底座15一侧开有缺口16,缺口16位置安装有与其相吸的磁吸件17,磁吸件17将排污软管一端端口堵塞;所述保护罩3上端架设有储水皿18;所述储水皿18上设有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喂食口19;所述储水皿18上架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培育皿20。

所述提拉装置9由提拉板901、卡板902与去污板903组成,卡板902设于提拉板901上端一侧,去污板903设于提拉板901下端一侧,卡板902与去污板903分别位于提拉板901两侧,卡板902、去污板903与提拉板901之间形成z型结构;所述卡板902卡于保护罩3上端,出水口10设于卡板902上;所述提拉板901、卡板902与去污板903将缸体1内部空间隔成饲养空间11、过滤空间21,安装管5位于过滤空间21内;所述通水孔12设于去污板903上;所述排水接头13与过滤空间21相贯通。

所述吸水结构包括均匀设于培育皿20底部的吸水篮22,吸水篮22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吸水孔23;所述储水皿18底部与培育皿20底部之间形成储水空间24,吸水篮22位于储水空间24内;所述培育皿20内部空间通过吸水篮22上的吸水孔23与储水空间24相贯通;所述吸水篮22内置放有吸水海绵。

所述保护罩3内壁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限位条25;所述缸体1外表面设有若干与限位条25位置相对应的限位轨道26;所述限位轨道26上端设有限位台阶27,限位台阶27卡于限位条25上端。

所述储水皿18底部设有投射灯28;所述保护罩3与底座15之间设有底盘29,三通接头14固定于底盘29上;所述底盘29上方设有调节灯30;所述底盘29与底座15之间设有与过滤泵8相连接的氛围灯31,氛围灯31环设于底座15上端外圈;所述底座15外表面设有若干功能开关32;所述底座15一侧设有usb接口151。

所述储水皿18一侧设有与投射灯28相连接的触点开关33;所述保护罩3上端设有与触点开关33位置相对应的触片34。

所述提拉板901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装饰孔35、辅助孔36,装饰孔35位于提拉板901中部位置,辅助孔36分别分布于装饰孔35两侧。

所述底座15下方置放有无线供电座37,无线供电座37连接有电源线38;所述底盘29下方设有可接收无线供电座37发射的信号的电接收器39。

所述底座15由设于底盘29下方的上盖1501与设于上盖1501下方的下盖1502组成;所述缺口16设于上盖1501上;所述磁吸件17一端铰接于缺口16一侧;所述下盖1502内设有与缺口16相贯通的布管轨道40;所述排污软管分布于布管轨道40内,排污软管一端端口位于布管轨道40与缺口16相贯穿的端口,磁吸件17将排污软管该端端口堵塞。

所述缸体1上端端口外侧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引线孔41,引线孔41与安装管5位置相对应。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如下:

储水皿18通过上下叠放的方式卡于保护罩3上端,培育皿20通过上下叠放的方式卡于储水皿18的上侧,因此使用人员能够轻松对储水皿18与培育皿20进行提动使缸体1的开口2敞开,再无任何事物的遮盖,此时使用人员可将清水通过开口2灌入到缸体1内,使鱼或水生生物具有足够的水在饲养空间11内进行生存,然后通过开口2将鱼或水生生物放入缸体1内,鱼或水生生物便能在水环境中游动以及生活,为了保证缸体1内的水质量以及延长换水时间,可开启过滤泵8对缸体1内的水进行过滤,当过滤泵8开启时,饲养空间11内的水会顺着去污板903上的通水孔12进入到过滤空间21,有一部分水则会积蓄在过滤空间21内,从而保证安装管5内的水量充足,剩下一部分水则会通过排水接头13进入三通接头14内,在排污软管被磁吸件17堵塞的情况下,进入到三通接头14内的水流只能通过进水接头7流入安装管5内,过滤泵8则会不断对进入安装管5内的水流进行过滤,在过滤之后,将过滤水从出水口10排出,再次回到缸体1内,如此形成水循环,保证水质量的同时,保证水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若想提高过滤效果,可自行将一些吸附材料放置在安装管5或是过滤空间21内,起到辅助过滤的效果。

接着便可再将储水皿18架设于保护罩3上端,同时将缸体1上端开口2覆盖,起到保护的效果,避免杂物掉入缸体1内,保证缸体1内的水质量以及保证鱼或水生生物不会受到伤害,储水皿18置放好后,便可往储水皿18内添加所需的水量,然后将培育皿20叠放于储水皿18上,在培育皿20叠放之前,可先将培育所需的泥土铺于培育皿20内,并将所需的花草栽于泥土上,在培育皿20叠放完成后,起先添加至储水皿18内的水充满于由培育皿20与储水皿18围合形成的储水空间24,由于吸水篮22位于储水空间24内,因此吸水篮22被水包裹,吸水海绵通过吸水孔23不断对储水空间24内的水进行吸取,并提供给培育皿20内的泥土,无需使用人员天天进行浇水,便能保证土壤所需的水分,使花草能够健康成长,需要对饲养空间11内的鱼或水生生物进行喂食时,无需对培育皿20与储水皿18进行搬离,可直接从储水皿18上的喂食口19进行投放食物,且喂食口19能够起到通气的效果,保证饲养空间11内的空气与外界空气互为流通,保证空气的充足性以及空气的清新。

综上所述可知,本发明的养鱼缸在饲养鱼或水生生物的同时,能够养花草,无需另外购买其他器皿用来装花草,减少了培养花草所需的器皿,从而起到减少占有空间的效果,令使用人员在室内具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在养鱼缸上养花草后,使用人员在观察鱼或水生生物的同时,可同时观赏花草,增加趣味,二者之间的观赏性互相辅助,避免单调,实现多功能的效果,可同时培育植物以及养殖水生生物。

需要对缸体1内的污水进行排放前,先将过滤泵8关闭,接着将养鱼缸搬至污水排放处,然后对磁吸件17进行扳动,将磁吸件17从缺口16扳出后,缺口16处于敞开状态,排污软管端口不再被磁吸件17堵塞,饲养空间11内与过滤空间21内以及安装管5内的水都会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三通接头14进入到排污软管内,最后从排污软管的端口排出,使缸体1内所有的污水在缺口16处流入污水排放处,起到彻底排水的效果,无需通过倾倒的方式来对养鱼缸内的水进行排放,避免在对养鱼缸进行倾倒时由于力气不足导致摔破的情况,杜绝安全隐患,更无需通过软管利用虹吸式原理对养鱼缸内的水进行清洗,避免缸体1内水量不足时无法对手进行吸取导致污水排放不彻底的情况,更减少了对软管进行操作的麻烦,提高了污水排放效率。

去污板903位于饲养空间11底部,因此脏物多积存于去污板903上,此时使用人员可将储水皿18与培育皿20从缸体1上侧搬离,然后使用人员便可通过提拉装置9的卡板902将提拉装置9从缸体1内提出,卡板902、去污板903与提拉板901之间形成z型结构,z形结构更利于使用人员对提拉装置9进行提动,在提拉装置9从缸体1内提出后,对提拉装置9的去污板903进行冲洗,将脏物清洗干净,同时可对整个提拉装置9进行清洗,在底部脏物清理完成后,缸体1内壁上沾染的脏物只需通过擦拭工具对其进行擦拭即可,若想保证缸体1的干净程度,可直接灌入清水,利用排污软管将擦拭出来的脏物排出至缸体1外,清洗完成后,再将磁吸件17压回缺口16,磁吸件17通过吸力紧紧吸附于缺口16上并将排污软管完全堵塞,在排污软管堵塞的情况下,使用人员便可往缸体1内倒入新的水,且在提拉装置9被提拉出来时,能够使鱼或水生生物位于去污板903上被拿出缸体1外,无需通过其他工具将鱼或水生生物从缸体内取出,显得十分方便。

保护罩3内壁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限位条25,缸体1外表面设有若干与限位条25位置相对应的限位轨道26,在缸体1装配至保护罩3内时,限位条25与限位轨道26互为限位,使缸体1快速滑入保护罩3内并完成装配,使缸体1底部的排水接头13能够准确插入三通接头14的其中一个端口内,保证装配精度,且限位轨道26上端设有限位台阶27,限位台阶27卡于限位条25上端,因此缸体1通过限位台阶27卡于保护罩3内,可快速进行分离,能够将缸体1拆卸出来直接清洗,而缸体1更可采用轻质材料进行制造,使缸体1变得轻盈,降低清洗难度。

储水皿18底部设有投射灯28,投射灯28能够起到暖光的效果,在寒冬季节可开启投射灯28,从而提高水温,使鱼或水生生物能够生存于温暖的环境,在需要开启投射灯28时,可按动触点开关33,使其与触片34发生碰触,从而开启投射灯28,再次按动触点开关33,便会与触片34发生分离,从而关闭投射灯28;底盘29上方设有调节灯30,调节灯30可发出多种光色的柔光,柔光透过缸体1对水进行渲染,比如在饲养水母时,发出水母所需的光色;底盘29与底座15之间设有与过滤泵8相连接的氛围灯31,氛围灯31能够有效显示过滤泵8的工作情况,在过滤泵8工作的情况下亮起,在过滤泵8停止工作时,氛围灯熄灭,避免在使用人员以为过滤泵8运行时由于故障导致过滤泵8自行关闭却不知的情况,而养鱼缸内的电器设备可通过相应的功能开关32进行开启或关闭,调节灯30的色调也可通过相应的功能开关32进行调节。

提拉板901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装饰孔35、辅助孔36,辅助孔36分别分布于装饰孔35两侧,装饰孔35处可安装海草,完善水环境,而装饰孔35位于提拉板901中部位置,不会占据饲养空间11的底部,不会对鱼或水生生物的游动造成影响,也不会对鱼或水生生物进行缠绕,辅助孔36的存在能够使饲养空间11与过滤空间21贯通,保证过滤空间21的水量,从而保证安装管5内的水量,使过滤泵8能够正常进行运行。

底座15下方置放有无线供电座37,无线供电座37连接有电源线38,将电源线38连接于插座上,从而获得电力,底盘29下方内设有可接收无线供电座37发射的信号的电接收器39,电接收器39的存在能够作为一个导电介质,将无线供电座37上的电力作用于养鱼缸的电器设备上,这种供电模式使养鱼缸自身不存在电源,能够有效避免由于某些原因导致电源烧坏的情况,一旦在使用时出现故障,只需将养鱼缸从无线供电座37上搬离即可,杜绝安全隐患,具有极高的安全性,且底座15上设有usb接口151,在不使用无线供电座37进行供电时,可通过usb接口151连接数据线,利用充电宝进行供电,在这种供电模式下,养鱼缸的位置随时可发生改变,不会受到供电位置的限制,而在停电的情况下,同样可以通过usb接口保证养鱼缸的电器设备正常运行。

无线供电座37在单独使用时,可用于液体的加热,只需将自身所需的饮品放于金属器皿内或本身带有金属材质包装的饮品置放于无线供电座上,无线供电座便会发出电磁波对其进行加热,起到加热的效果。

底座15由设于底盘29下方的上盖1501与设于上盖1501下方的下盖1502组成,能够快速对底座15进行拆卸,若是排污软管老化导致无法使用,便可进行快速更换,且排污软管分布于布管轨道40内,在布管轨道40的排布作用下,排污软管不会出现缠绕的情况,保证排污软管输水的流畅性,从而保证排污效率。

保护罩3可采用铝材料,在铝材料的作用下,保护罩3能够更好的对缸体进行保护,在保护罩3对缸体1进行保护的同时,不会影响养鱼缸的观赏性,使用人员可通过透视孔4直观观察到缸体1内的情况。

缸体1上端端口外侧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引线孔41,引线孔41与安装管5位置相对应,而安装管5的内部空间较为巨大,因此可在安装管5内另外增加增氧泵或是加热棒,而增氧泵连接的输氧管则可用过引线孔41引至安装管5外并引入至缸体1内,对鱼或水生生物进行供养,而加热棒的电线同样可通过引线孔41引至缸体1外,无论增氧泵的输氧管或加热泵的电线,都会被隐藏在预留空间内,不会占据鱼或水生生物的生存空间,且这种另增加配件的模式,使养鱼缸的配件可根据使用人员实际所需进行购买以及增设,不会受到原有装配方式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