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循环自净化生态种养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55196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循环自净化生态种养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鱼菜共生耕作系统中循环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循环自净化生态种养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鱼菜共生耕作体系模式有开放模式和封闭循环模式,开放模式中种养池排放的废水作为一次性灌溉用水直接供应蔬菜种植系统而不形成返还回流,每次只对种养池补充新水,新水含有的毒气基本没有,对鱼类生长好,但该方式比较浪费水资源,成本高,并且种植系统中的水没能充分利用,在水源充足的地方可以采用该模式;封闭循环模式中种养池排放的水经由硝化床微生物处理后,以循环的方式进入鱼生共生系统的种养池,水在种养池、滤液床、畜水池三者之间形成一个闭路循环。现有的封闭循环水处理系统采用的是统一建造净化站,即所有种养池的废水都集中到一个畜水池,然后统一进行沉淀、过滤和消毒后再回到各个种养池使用。这样就不能满足不同种类和不同生长期的鱼类对水质的要求,不利于鱼类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也不能保证鱼肉的品质,还容易发生病害的交叉感染。

cn200910015889.x公开一种水产养殖循环水处理系统,其特征为:采用养殖池与循环水处理池一体化结构,养殖池内的养殖池中心排水管连有排污插管和清排水兼拦沫管,养殖池通过清排水兼拦沫管与循环水处理池连通,循环水处理池包括循序贯通的生化处理池、调温消毒池与循环水泵池,循环水泵通过出水管与养殖池连通。此发明虽然采用养殖池、生化处理、控温和消毒于一体的方法,达到了养殖不同种类和不同生长期的鱼类可以分别调控水流量、水温等运行参数和避免病害交叉感染的问题。但是,该循环水处理系统中的生化处理池内只装有用于降解氨氮的弹性生物滤料,这样只可以降解氨氮和除去大颗粒杂质的沉淀和泡沫浮渣,水质处理不彻底,效果不好,长期使用同样会影响鱼类生长和鱼肉品质,并且难于实现高密度养殖。因此,研制一种水质处理彻底、净化效果好,能有效地促进鱼类生长发育,提高鱼肉品质,并能实现高密度养殖的内循环自净化生态种养系统是客观需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质处理彻底、净化效果好,能有效地促进鱼类生长发育,提高鱼肉品质,并能实现高密度养殖的内循环自净化生态种养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种养池和循环水处理池,种养池和循环水处理池采用一体化结构,循环水处理池设置在种养池的后方,池子的一侧设置有贯穿种养池和循环水处理池的水槽,循环水处理池包括生物滤床、磁能过滤床和紫外线杀菌床;生物滤床的上部设置有过滤毛刷,底部种植有水草,生物滤床的底平面低于种养池的底平面;磁能过滤床包括依次连接的沉淀箱、活性炭过滤器、麦饭石过滤器、生物能量过滤器;生物滤床的出水口通过轴流泵与沉淀箱的进水口连接,生物能量过滤器的出水口与紫外线杀菌床的进水口连接,紫外线杀菌床的出水口连接水槽进口,水槽出口连接种养池的前端。

进一步地,生物能量过滤器至少串联设置两台,生物能量过滤器的中部设置有竖直的钢网管,钢网管与生物能量过滤器的内管壁之间从下至上填充有远红外线能量球、托玛琳球、富氢水陶粒和微孔抗菌球。

进一步地,种养池的前端设置有射流增氧机。

进一步地,种养池和循环水处理池之间设置有导流墙,导流墙的底部离种养池的底部留有15-20cm的间隙,导流墙的顶部低于种养池的顶部20-25cm。

进一步地,生物滤床的底平面比种养池的底平面低30-40cm。

进一步地,生物滤床和沉淀箱的底部均设置有排污管。

进一步地,排污管和各种连接管上均配套设置有阀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分别在每个种养池后单独设置循环水处理池,能够根据不同种类和不同生长期的鱼类对水质的要求进行单独调控,促进鱼类的生长发育,防止病害的交叉感染;循环水处理池包括生物滤床、磁能过滤床和紫外线杀菌床,种养废水经过以上装置沉淀、过滤、杀菌后,水质可以达到饮用水标准,水质处理彻底、净化效果好,提高了鱼肉的品质和口感,并能实现高密度养殖,促进养殖户经济效益的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中b向视图。

图中:1-种养池,2-射流增氧机,3-水槽,4-导流墙,5-生物滤床,51-过滤毛刷,52-水草,6-紫外线杀菌床,7-磁能过滤床,71-生物能量过滤器,711-钢网管,712-微孔抗菌球,713-富氢水陶粒,714-托玛琳球,715-远红外线能量球,72-麦饭石过滤器,73-活性炭过滤器,74-沉淀箱,8-排污管,9-轴流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发明加以限制,基于本发明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3示,本发明包括种养池1和循环水处理池,种养池1和循环水处理池采用一体化结构,循环水处理池设置在种养池1的后方,池子的一侧设置有贯穿种养池1和循环水处理池的水槽3,循环水处理池包括生物滤床5和磁能过滤床7和紫外线杀菌床6;生物滤床5的上部设置有过滤毛刷51,底部种植有水草52,生物滤床5的底平面低于种养池1的底平面;磁能过滤床7包括依次连接的沉淀箱74、活性炭过滤器73、麦饭石过滤器72、生物能量过滤器71;生物滤床5的出水口通过轴流泵9与沉淀箱74的进水口连接,生物能量过滤器71的出水口与紫外线杀菌床6的进水口连接,紫外线杀菌床6的出水口连接水槽3进口,水槽3出口连接种养池1的前端。

生物能量过滤器71至少串联设置两台,生物能量过滤器71的中部设置有竖直的钢网管711,钢网管711与生物能量过滤器71的内管壁之间从下至上填充有远红外线能量球715、托玛琳球714、富氢水陶粒713和微孔抗菌球712。远红外线能量球715能够能效增加水中的溶氧量,去除水中有害的物质,为有益硝化细菌提供最大的居所,平衡水中的酸碱度。托玛琳球714会产生两种负离子(羟离子与水合氢离子),利用此作用,可将自来水管中红色铁锈变成黑色铁锈,黑色铁锈不会继续生锈。富氢水陶粒713具有吸附、过滤、降解、除氟、除氨氮的作用。微孔抗菌球712比表面积大,能吸附极性较高的分子,有害细菌杀抑率达到95%以上,具有抗菌、净水和活水的功能。

种养池1的前端设置有射流增氧机2。一方面可以增加水体的溶氧量,另一方面冲击水体流动,人工制造“流水养鱼”的状态,模拟鱼类生长的生态环境,提高鱼肉的品质。

种养池1和循环水处理池之间设置有导流墙4,导流墙4的底部离种养池1的底部留有15-20cm的间隙,导流墙4的顶部低于种养池1的顶部20-25cm。

生物滤床5的底平面比种养池1的底平面低30-40cm。以便于种养池1的水体靠高度差能自行流入生物滤床5内,减小动力消耗,在生物滤床5底部种植水草52能起到吸附杂质、净化水体的作用。

生物滤床5和沉淀箱74的底部均设置有排污管8。以便及时排除污水,提高水体质量。

为了便于控制水流水量,排污管8和各种连接管上均配套设置有阀门。

本发明可以在温室大棚内或露天环境下建造,也可以采用地上式或地下式结构,还可以建造一套或多套,每套的规格为10~30m×3~8m×1~1.2m,其中种养池1的长度占整个池子的4/5。地上式结构采用镀锌管作结构框架,内敷设防水布,灵活性强,便于搬迁或拆卸。建造时应因地制宜,尽量不要改变土地的原来的使用性质,避免破坏生态环境。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