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西藏河谷地区麦类作物抗旱节水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428124阅读:56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灌溉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西藏河谷地区麦类作物抗旱节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西藏河谷农区是西藏青稞种植的主要区域地,该地区具有昼夜温差大、海拔较高、太阳辐射强、农田干旱严重、春季大风周期长、农作物产量效益低等特点,面临缺水的局部环境和干旱的自然条件,西藏农牧民针对青稞的灌溉逐年不断地增加,但是在如何合理灌溉上面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和改变,受到传统思想影响的制约,西藏青稞种植主要是以干旱季节大水大灌为主,没有采取任何节水、保水措施,针对水资源造成极大浪费,水分利用率较低,水分通过太阳辐射、雨淋、日晒等自然环境重新再循环,造成了人力、财力等成本的增加,在根本上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远远没有达到合理灌溉对农作物的全、温、均、久的高效栽培技术的需求。

伴随农业科研工作的进步—节水农业的研究,西藏地区农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地增加,如何充分利用水资源高效利用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与普及,致使在广大农牧民的使用当中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同时也没有推广到农牧民手中,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很低,农牧民不知道根据什么方法去有效地灌溉,对农业生产与建设产生了很大的阻碍作用。基于上述情况研究一种基于西藏河谷农区自然环境条件下麦类作物抗旱节水的方法,希望在西藏青稞生产当中能解决局部面临严重缺水的环境,如何将科研实力与农牧民生产建设有效的结合发挥优势是我们目前科研团队的科研方向。

总而言之,基于西藏海拔较高、昼夜温差较大、水分蒸发快、干旱严重的特点,青稞种植、生长、收获过程中也会因特别极端天气因素水分难以持续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西藏河谷地区麦类作物抗旱节水的方法,主要目的是解决西藏河谷农区自然环境条件下麦类作物抗旱节水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主要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西藏河谷地区麦类作物抗旱节水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播种麦类作物前15-20天内,根据土质特性对种植地由下至上分为砂石层、混合层及土质层;

所述砂石层的层高为0.6m-0.9m,所述砂石层的底部铺设塑料隔水板,所述隔水板上填充砂石;

所述混合层的层高为0.3m-0.6m,所述混合层填充原有的混合层土壤与土壤调节剂;

所述土质层的层高为0m-0.3m,所述土质层填充原有的土质层土壤、农作物秸秆及土壤保水剂;

在所述土质层的上面覆盖黑色地膜。

作为优选,所述方法适用于冬季、春季种植在西藏河谷弄去的麦类作物,所述麦类作物为藏青2000、藏青320及冬青小麦。

作为优选,所述原有的混合层土壤与所述土壤调节剂的质量比为100:10。通过混合土壤调节剂可显著达到保水、透气、增肥的土壤调节功能效果,特别是保水与透气的功能,改变了原有土壤板结,疏松土壤、减低容量、回复土壤天然风貌。本发明选用的土壤调节剂专门是针对西藏河谷特殊干旱地区的优质菌剂。

作为优选,所述农作物秸秆为长度是1cm-3cm的麦类作物秸秆。其中,粉碎秸秆具有增加薄层土壤有机质、引导地表水渗入、提高土壤含水量、增加土壤蓄水能力的功能,减少太阳辐射,调解土壤温度,减少水分流失;保水剂具有添加土壤缝隙增加土壤密度,将浇灌以及自然雨水凝聚具有很好的吸水效果,同时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农作物对水分的充分吸收与利用。

作为优选,所述原有的土质层土壤质量、所述农作物秸秆的质量及所述土壤保水剂的质量的比例为100:20:10。

作为优选,所述隔水板的厚度为2cm。通过设计隔水板阻断和减缓水分下流的目的,并保持了原有土层的土质结构的原始性。

本发明方法中在地面表面覆盖地膜的主要目的是基于土质层、混合层、砂石层的整体环境的均匀性、调节性、区域性的整合,促使该地块处于合理运行状态,对于局部地区的保肥、保水、增温以及防止病虫害、杂草滋生以及放置外界环境对局部的改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针对西藏河谷农区的麦类作物种植与生长而言,根据土壤属性进行层次划分并进行合理布局,砂石层实现了最大化的阻止水分的流失,中间层实现了最大化的保水与透气,土质层实现了最大化的吸水性以及秸秆的引水性与地膜的防止蒸发性。

本发明有效的结合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将土层进行层次性分析,对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充分有效地结合,保证了各个部分对其他部分的相互作用,层次之间有效地集合对于青稞种植的抗旱节水具有良好的效果。土层合理配比比例最佳以及土壤调节剂、保水剂、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的有效结合决定了麦类作物对水资源充分利用的完全性;通过加配筛选优质的土壤调节剂、土壤保水剂,非常符合改善西藏当地土壤水分干旱环境状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麦类作物种植地的分层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以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下述说明中的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实施例1

准备材料:土壤调节剂、土壤保水剂(调节剂、保水剂均由上海美稼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单独提供),往年干燥的粉碎长度为1cm的麦类秸秆,黑色地膜,厚度为2cm的塑料隔水板;

试验区域:设计12个单元小区,每个单元小区的尺寸为3m和5m;

试验时间:当年3月1日至3月20日处理试验地层土壤,4月初种植直至9月中旬收割;

在播种麦类作物前根据土质特性对种植地由下至上分为砂石层2、混合层3及土质层4;砂石层2的层高为0.6m,砂石层2的底部铺设塑料隔水板1,隔水板1上填充砂石;混合层的层高为0.3m,混合层填充原有的混合层土壤与土壤调节剂,填充质量比例为100:10;土质层的层高为0.1m,土质层填充原有的土质层土壤、农作物秸秆及土壤保水剂,填充质量比例为100:20:10;在农作物种植之前在土质层的上面覆盖黑色地膜,如图1所示,(1-表示防水隔水板;2-表示0.6m-0.9m砂石层;3-表示0.3m-0.6m混合层;4-表示0m-0.3m土质层);

试验方式:1个基本按照本实验设计区域与对应的1个t1量土壤保水剂种植方式、1个增加t1+t2的土壤保水剂种植方式、1个增加t1+t2+t3的土壤保水剂种植方式、1个土壤改良剂与保水剂混合方式、1个未使用粉碎秸秆方式;(其中t1,t1+t2,t1+t2+t3主要在土壤的土质层进行实验,t1,t2,t3分别等量,主要是测试该土质层保水剂的的最佳施用量,通过常用规定的基准t1量的基础上层次性增加,增加t1+t2量,在增加t1+t2+t3量,探讨出最佳的土壤保水剂的施用量);通过边际效应递减规律试验来看t1+t2量保水效果最佳;

以藏青2000与藏青320为主栽品种进行种植研究,种植青稞2000和藏青320深度为地面以下4—8厘米为宜,均匀施肥并铺盖好土层;其中,青稞的播种量为14—15千克/亩,间行距为15厘米,基本苗在18—20万株之间,折合亩产种植量。

对比例1

本对比例1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本对比例1是采用常规方法种植青稞(藏青2000与藏青320),未对种植地进行分层处理。

采用本发明方法种植的青稞与采用常规方法种植的青稞种植相比,处于同一块土地、同一管理、同一播量、同一施肥方法、不同处理方式,发现以下现象:使用本发明方法种植的青稞分蘖较多较快,出苗率较高,烂根腐根的减少,生长迅速;青稞拔节期青稞生长旺盛、种群密度较大、青稞叶片面积较宽、青稞的根茎叶粗壮;青稞孕穗期明显提前,长势良好,青稞穗大且长,明显产量较其他高。

本发明方法采用的土壤调节剂是由农用调整剂为主及富含有机质、腐殖酸的天然泥炭或其他有机物为主要原料,经特殊科学工艺加工而成的产品,有极其显著的“保水、增肥、透气”三大土壤调理性能。主要面临土壤板结、增加土壤透气性,促进微生物以及水肥渗透性等问题而生产。无公害,无污染,无生物激素,不同于国际、国内市场上各种化肥、农药、叶面肥和生物激素,是符合高原种植的新型绿色生产基础资料。

土壤保水剂主要是采取高度饱和吸水方式锁定土壤水分,供给需要的麦类作物的根部的吸收,该保水剂既具有吸水特性也具有供植物吸收放水的特性,既可以降温也可以保温,形成农作物地表的微型水库,ph为中性,在释放的水分中没有不良物质,对环境和植物无毒无害,不随雨水流失,多年后自然降解,还原为氨态氮、水和少量钾离子,有效改良土壤。

本发明将上述化学方法与物理方法有效结合,针对三层土壤层次性划分与科学布局与规划,决定了在雨水较多时间土壤保持锁定大量水分,在干旱蒸发时间有底层的水分作基础、中层水分做保证,保持麦类作物对水分的吸收与利用,通过日常的科研管理工作观察,针对日常天气进行统计与分析,在保持河谷农区日常温度的相对恒定干旱的情况之下,尽量避免温度的极其温差反常的特点,促使麦类作物抗旱节水条件之下发挥最佳效果。通过上述合理试验对麦类作物的种植促进了农作物的高产、高效。

本发明按照上述方法种植麦类作物同常规的麦类种植相比,处于同一块土地、同一管理、同一播量、同一施肥量、不同抗旱节水方式下得出以下结论:使用该方法的同一麦类作物分蘖较多较快,出苗率提前且较高,烂根腐根的减少,生长迅速;作物拔节期青稞生长旺盛、种群密度较大、作物叶片面积较宽、作物的根茎叶粗壮;作物孕穗期明显提前,长势良好,穗大且长,明显产量增加。

通过近3年的数据显示,针对同一块土地、同一管理、同一播量、同一施肥量、不同抗旱节水方式下表现的各不相同,其中一般常规条件种植之下的效果对麦类作物出苗、拔节、各项指标的长势、千粒重、产量、收获期等效果不明显;通过对日常麦类作物的生长周期土壤水分的测定与分析,本发明方法条件之下的日常水分均比其他方案之下的水分含量要明显含量高,能够完全满足麦类作物的生长需求,特别在持续干旱的自然条件之下,麦类作物能够更好保持良好的长势状态,其他试验设计则作物生长出现严重的缺水烧苗现象。

本发明实施例中未尽之处,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从现有技术中选用。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上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