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零农药的生态循环果树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455138阅读:599来源:国知局
一种零农药的生态循环果树种植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果树种植领域,尤指一种零农药的生态循环果树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所谓生态循环,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保护生物多样性与稳定性,合理利用多种资源,以取得最佳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而目前果树种植的方法多用到农药以进行虫害及病害的防治,并且比较粗放,难以循环利用各种资源从而节约资源。农药的使用爆发出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生物多样性日益减少,土壤板结、粘性化,遇雨成灾、遇晒则旱,良田沃土在退化,一些未经很好转化的农药废弃物与污染物进入果树种植业水陆两系循环系统,导致整个果树种植业的生物链出现了一种不良性循环,甚至还影响人类的健康,与目前的绿色经济理念相悖。

基于上述的情况,提供一种零农药的果树种植方法,并且该方法能大规模种植果树形成生态多样性,已成为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零农药的生态循环果树种植方法,以求能有效解决上述难题。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主要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零农药的生态循环果树种植方法,包括以下环节:

(1)进行生态系统修复:选择土层深厚、灌溉方便的土地为果园地,在该果园地上种植果树并于果树周围培育多种种类的花草,形成植物多样性环境以吸引多类昆虫入驻,形成生物多样性。

(2)进行虫害防治:针对所种植的果树和该果树虫害的食物链规律有意地对害虫进行防治以降低害虫数量、提高益虫数量。进行害虫防治的方法有多种,如:①最简单直接的方法为人工利用捕虫网进行捕捉;②根据所要捕捉的害虫的喜好光的习性设置灯光及捕虫笼进行捕捉;③根据所要捕捉的害虫的对某种颜色比较敏感的习性设置该颜色的粘虫板进行捕捉;④根据害虫繁殖时求偶散发出特殊气味的习性伪造气味进行捕捉,从根源上防治下一代的产生;⑤引入害虫的天敌进行捕捉等方法。

(3)进行病害防治:病害防治从两方面进行:①通过改良土壤使得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群多样化从而提高果树的抗病能力;②另外,对已染病的果树进行物理隔离杜绝病害传播。

改良土壤所用到的方法为在土壤中注入生物酵素肥料和/或生物有机肥料,使土壤的有益菌种群增强,使土壤的微量元素保持丰富多样性,使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增加,使得土壤更适合种植果树并且抗病能力增强。

对已染病的果树进行物理隔离的方法为对染病的果树进行切除,并将切除的部分远离果园进行填埋处理或投水处理或晒干后进行焚烧处理。

上述病害防治的环节既包括从根源上增强抗病性的措施也包括果树遇到病害后的处理措施。该两种措施双管齐下能有效提高果树的抗病能力,杜绝病害的产生及传播。

(4)进行果下养禽:根据所种植的果树的天敌选择合适的家禽放置于果树下散养。家禽于果园中走动,捕食果园中的昆虫,能对果园中的害虫起到一定的治理作用,并且家禽排泄的粪便能作为肥料用到果园的土壤上。另外,虫害防治环节中诱捕到的害虫可用于喂养家禽。

(5)进行生态养鱼:在果园里开设鱼塘,将果树结下的次果及修剪废弃的花草投入鱼塘喂鱼,鱼吃剩的次果和花草会沉于池塘底部与淤泥共同作用形成有机肥,定期回收鱼塘中形成的淤泥用作果树的肥料。

另外,可定期修剪在果园地上培育的多种种类的花草及摘除果树的次果,将次果及将修剪废弃的花草铺设在果树底下作为有机肥料或通过发酵池发酵形成生物酵素肥料;或将其投入鱼塘喂鱼或将其深加工做成饲料喂养家禽、鱼。

本发明的果树种植方法通过生态系统修复环节、虫害防治环节、病害防治环节能够有效地实现零农药大规模果树种植,并且通过长时间的种植更利于改善土壤,形成土壤微生物种群多样性,从而达到大面积果树种植的效果。加入了果下养禽和生态养鱼的环节与前面三个环节相结合,能够更有效地利用果园的产物,实现生态循环,取得最佳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实现零农药大规模、大面积果树种植,利于生态环境建设,形成绿色经济效益。

(2)果园中的产物能够循环利用,节约资源,取得最佳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图1为本发明的种植方法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种植方法的生态循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1、2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零农药的生态循环果树种植方法,包括以下环节:

(1)进行生态系统修复:选择土层深厚、灌溉方便的土地为果园地,在该果园地上种植果树并于果树周围培育多种种类的花草,形成植物多样性环境以吸引多类昆虫入驻,形成生物多样性。

所种植的花草可为大琉璃草、三叶草、含羞草、大花草、狗尾巴草、薰衣草、鸢尾、香水白掌,红烛、萱草、酢浆草、白车轴草、兰草洽草、紫羊茅、草地早熟禾、结缕草、丛生毛草、冰草、高羊茅、匍匐剪股颖、狼尾草、昆士兰马唐、一年生早熟禾、雀稗、狗牙根、林地早熟禾、地毯草、细弱剪股颖、多年生黑麦草、马蹄金、钝叶草、洋狗尾草、假碱草、粗茎早熟禾、猫尾草、满天星、蔓萝花、飞廉、蒲公英、紫海葱、银莲花、莲雾等常见花草。

(2)进行虫害防治:针对所种植的果树和该果树虫害的食物链规律有意地对害虫进行防治以降低害虫数量、提高益虫数量。进行害虫防治的方法有多种,如:①最简单直接的方法为人工利用捕虫网进行捕捉;②根据所要捕捉的害虫的喜好光的习性设置灯光及捕虫笼进行捕捉;③根据所要捕捉的害虫的对某种颜色比较敏感的习性设置该颜色的粘虫板进行捕捉;④根据害虫繁殖时求偶散发出特殊气味的习性伪造气味进行捕捉,从根源上防治下一代的产生;⑤引入害虫的天敌进行捕捉等方法。

(3)进行病害防治:病害防治从两方面进行:①通过改良土壤使得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群多样化从而提高果树的抗病能力;②另外,对已染病的果树进行物理隔离杜绝病害传播。

改良土壤所用到的方法为在土壤中注入生物酵素肥料和/或生物有机肥料,使土壤的有益菌种群增强,使土壤的微量元素保持丰富多样性,使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增加,使得土壤更适合种植果树并且抗病能力增强。

对已染病的果树进行物理隔离的方法为对染病的果树进行切除,并将切除的部分远离果园进行填埋处理或投水处理或晒干后进行焚烧处理。

上述病害防治的环节既包括从根源上增强抗病性的措施也包括果树遇到病害后的处理措施。该两种措施双管齐下能有效提高果树的抗病能力,杜绝病害的产生及传播。

(4)进行果下养禽:根据所种植的果树的天敌选择合适的家禽放置于果树下散养。家禽于果园中走动,捕食果园中的昆虫,能对果园中的害虫起到一定的治理作用,并且家禽排泄的粪便能作为肥料用到果园的土壤上。另外,虫害防治环节中所述诱捕到的害虫可用于喂养家禽。

散养的家禽可为鸡、鸭、鹅等常见家禽。

(5)进行生态养鱼:在果园里开设鱼塘,将果树结下的次果及修剪废弃的花草投入鱼塘喂鱼,鱼吃剩的次果和花草会沉于池塘底部与淤泥共同作用形成有机肥,定期回收鱼塘中形成的淤泥用作果树的肥料。

鱼塘中养的鱼可为草鱼、鲩鱼、鳊鱼、鳙鱼、鲢鱼、鲤鱼、鲫鱼等常见塘鱼。

另外,可定期修剪在果园地上培育的多种种类的花草及摘除果树的次果,将次果及将修剪废弃的花草铺设在果树底下作为有机肥料或通过发酵池发酵形成生物酵素肥料;或将其投入鱼塘喂鱼或将其深加工做成饲料喂养家禽、鱼。

结合说明书附图2可知,本发明的生态循环体现如下:

通过种植果树并于果树周围培育多种种类的花草形成植物多样性,从而吸引更多的昆虫入驻。果园的昆虫以及人工诱捕的害虫都能作为家禽的饲料喂养家禽。修剪及收割的花草和次果,(1)可直接铺设于果树底下作为果树的有机肥;(2)可通过发酵池发酵形成生物酵素肥料;(3)可投入鱼塘喂鱼,鱼吃剩的次果和花草会沉于池塘底部与淤泥共同作用形成有机肥;(4)可深加工做成饲料喂养家禽,家禽形成粪便。以上(1)、(2)、(3)、(4)的产物能够作为肥料用于土壤治理,使得土壤更加肥沃更利于种植果树及培育更多种类的花草。由此不断地循环能够实现零农药种植,形成生物的多样性,取得最佳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发明的果树种植方法通过生态系统修复环节、虫害防治环节、病害防治环节能够有效地实现零农药大规模果树种植,并且通过长时间的种植更利于改善土壤,形成土壤微生物种群多样性,从而达到大面积果树种植的效果。加入了果下养禽和生态养鱼的环节与前面三个环节相结合,能够更有效地利用果园的产物,实现生态循环,取得最佳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实现零农药大规模、大面积果树种植,利于生态环境建设,形成绿色经济效益。

(2)果园中的产物能够循环利用,节约资源,取得最佳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和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