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促进滇重楼种子萌发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969663阅读:102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种子生物学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促进滇重楼种子萌发的方法。



背景技术:

滇重楼[parispolyphyllasmithvar.yunnanensis(franch.)hand.–mzt.]为百合科重楼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粗壮且结节明显,具鳞状叶片,须根众多。茎高20-100cm,无毛,常带紫红色,基部有1-3片膜质叶鞘包茎。轮生叶片5-11枚,叶片倒卵状长圆形或倒披针形,尖端锐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至圆形,全缘,具3条明显的基出脉,叶片长7-17cm,宽2.2-6cm。花单生茎顶,两性,花被两轮,外轮被片4-7,绿色,内轮被片与外轮同数,黄色或黄绿色,线型,宽约2-5mm。雄蕊2-4轮,药隔明显,子房1室。果实近球形绿色,不规则开裂,种子多数,卵球形,具鲜红色外种皮。其药用部分为根状茎,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之功效,《神农本草经》中便有记载。云南白药、季德蛇药、宫血宁的主要药用成分便是滇重楼。另外其提取物在抗肿瘤、免疫调节、抑菌消炎等方面均有显著功效。

自然条件下,滇重楼的繁殖方式是种子繁殖和分割块茎繁殖,分割块茎繁殖成苗率有限,繁殖系数小,而种子繁殖由于具有二次休眠的生理特性,自然条件下需要2年时间方能成苗,资源再生周期长,大大制约了药材的利用。

长期以来,滇重楼的原料几乎全部依赖野生资源,随着国内外需求持续快速增加,乱采挖导致野生资源急剧下降,滇重楼的育苗技术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滇重楼种子属于形态生理形休眠类型,刚收获的种子种胚尚未发育完全,经过一段时间的形态后熟待发育成成熟的胚之后仍然不能萌发,需要一段时间的冷(0-10℃)或者暖(>15℃)层积,完成生理后熟之后,种子才能萌发。

关于滇重楼的育苗目前国内学者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李运昌认为滇重楼在自然条件下需要经过十五个月才能出苗且出苗率仅为46.2%。运用两次低温层积配合中期高温处理可以使滇重楼种子发芽率在12个月内达到60%以上。袁理春等人认为温度是滇重楼种子二次发育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且最适温度为18-20℃。18℃时,胚根初现时间为43天,发根率达到80%所用时间为61天。另外,袁理春等人推测赤霉素对滇重楼种子二次发育无显著促进作用,外源ga的加入反而可以破坏内部种子发育的激素平衡状态,抑制种子萌发。张琳等研究结果发现滇重楼种子首先在4℃湿沙层积120d,之后在无菌培养基中经过56-63d的培养胚根就能突破种皮萌发,其认为层积和赤霉素浸种协同作用既能解除滇重楼种子形态学休眠,也能解除种子生理休眠,促进种子萌发。另外,田梦良等用1-3%双氧水结合200-400mg/g赤霉素处理,在15-25℃条件下,重楼在1/2ms培养基上2个月即可萌发。王菊兴用100-200mg/l的赤霉素处理滇重楼之后用100-120mg/l腐殖酸处理,之后5-10℃湿沙贮藏60-80天可以使发芽率达90%以上。

结合以上研究结果,主要运用低温层积结合激素处理打破滇重楼种子休眠。滇重楼种子萌发基本在60天以上,且萌发率并不是很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滇重楼种子萌发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滇重楼种子用赤霉素和氟啶酮处理或用含有赤霉素和氟啶酮溶液处理,得到处理后种子;

2)将所述处理后种子萌发培养,实现滇重楼种子萌发。

上述方法中,

所述赤霉素和所述氟啶酮的质量比为50-200:1-10;

或所述赤霉素和所述氟啶酮的质量比为100:5或100:1。

上述方法中,

所述含有赤霉素和氟啶酮溶液中,所述赤霉素的浓度为50-200mg/l,所述氟啶酮的浓度为1-10mg/l;

或所述含有赤霉素和氟啶酮溶液中,所述赤霉素的浓度为100mg/l,所述氟啶酮的浓度为5mg/l或1mg/l;

或所述含有赤霉素和氟啶酮溶液中溶剂为水。

上述方法中,

所述处理为将所述滇重楼种子在含有赤霉素和氟啶酮溶液中浸泡。

上述方法中,

所述处理的时间为6-48h,

或,所述处理的时间具体为24h。

上述方法中,所述萌发培养的温度为20℃。

上述方法中,所述萌发培养的湿度为60%-80%,

或所述萌发培养的方式为每5-8天捣种一次。

上述萌发培养为将处理后种子置于含水河沙发芽盒,具体为:先在发芽盒底部平铺一层含水河沙,再将所述处理后种子与所述含水河沙混匀平铺;最后再铺一层所述含水河沙;所述处理后种子与所述含水河沙混匀平铺时的质量比为1:10。

上述处理前还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滇重楼种子依次经过去除外种皮和消毒。

赤霉素和氟啶酮在促进滇重楼种子萌发中的应用也是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上述应用中,所述赤霉素促进滇重楼种子萌发的使用浓度为50-200mg/l,且所述氟啶酮促进滇重楼种子萌发的使用浓度为1-10mg/l;

或,所述赤霉素促进滇重楼种子萌发的使用浓度为100mg/l,且所述氟啶酮促进滇重楼种子萌发的使用浓度为1mg/l或5mg/l。

本发明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滇重楼种子萌发产品。

本发明提供的产品,包括上述赤霉素和氟啶酮处理或所述含有赤霉素和氟啶酮溶液。

本发明针对滇重楼形态生理休眠的特点,并结合前人研究结果,通过用温度层积结合激素处理,在高温(20℃)条件下完成形态后熟过程,进而用赤霉素和氟啶酮打破生理休眠,使滇重楼的发芽率在60天达到95%以上;与现有滇重楼种子萌发方法相比较,种子萌发时间显著缩短,发芽率显著提高、具有操作简单、萌发迅速整齐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实施例1、滇重楼种子发芽方法

一、滇重楼种子发芽

1、选取种子大小、成熟度均一致的种子

成熟且发育良好的滇重楼种子外种皮呈现深红色且具有饱满的浆果状汁液。

将采集的成熟滇重楼种子,通过揉搓的方法去掉外种皮,用流动的水将外种皮以及种皮上的残留颜色彻底冲洗掉,使之呈现成熟种子的白色或者乳白色,并且阴干,选取大小、成熟度均一致的种子备用。

2、消毒

1%的次氯酸钠水溶液消毒上述1处理后的种子20min后无菌蒸馏水冲洗5次,得到消毒后种子。

3、打破种子生理休眠

将上述2得到的消毒后种子分别按照如下小组处理,期间搅拌数次,保证种子正常呼吸:

ck组:消毒后种子用蒸馏水(ck)常温浸泡24h;

flu1组:消毒后种子用1mg/l氟啶酮水溶液常温浸泡24h;

flu5组:消毒后种子用5mg/l氟啶酮水溶液常温浸泡24h;

flu10组:消毒后种子用10mg/l氟啶酮水溶液常温浸泡24h;

ga100组:消毒后种子用100mg/l赤霉素ga3水溶液常温浸泡24h;

flu1+ga100组:消毒后种子用由终浓度为100mg/l赤霉素ga3和终浓度为1mg/l氟啶酮组成的水溶液(将赤霉素ga3和氟啶酮溶于水中得到的水溶液,其中溶质含量为:100mg/l赤霉素ga3和1mg/l氟啶酮);常温浸泡24h;

flu5+ga100组:消毒后种子用由终浓度为100mg/l赤霉素ga3和终浓度为5mg/l氟啶酮组成的水溶液(将赤霉素ga3和氟啶酮溶于水中得到的水溶液,其中溶质含量为:100mg/l赤霉素ga3和5mg/l氟啶酮),常温浸泡24h;

flu10+ga100组:消毒后种子用由终浓度为100mg/l赤霉素ga3和终浓度为10mg/l氟啶酮组成的水溶液(将赤霉素ga3和氟啶酮溶于水中得到的水溶液,其中溶质含量为:100mg/l赤霉素ga3和10mg/l氟啶酮),常温浸泡24h。

种子的总体积应不大于溶液总体积的1/5。

各进行三个生物学重复,得到浸泡处理后种子。

3、萌发发芽

1)制备含水河沙发芽盒

将河沙经121℃烘干3h后,按照河沙与灭菌蒸馏水质量比5:1的比例制成含水河沙。

2)放有种子的发芽盒

在发芽盒底部平铺一层2cm左右厚度含水河沙,将上述2得到的各组浸泡处理后种子约300粒按照种子与上述含水河沙质量比1:10的比例混合后均匀后平铺在2cm左右厚度含水河沙上,最后再平铺一层2cm左右含水河沙,得到放有种子的发芽盒。

处理过程中,不要将含水河沙压实,保持沙子良好的通气状态保证种子正常的呼吸作用,盖上发芽盒盖。切记不能将发芽盒用封口膜封口,封口后会导致发芽盒内湿度迅速加大,不利于种子呼吸作用的进行。

3)萌发培养

将上述得到各组放有种子的发芽盒置于20℃的人工恒温培养箱中萌发培养。

上述培养中湿度保持在60%-80%,每五天捣种一次,保证正常的湿沙持水量与含氧量。

二、检测

1、检测滇重楼种子发芽率确定最佳激素处理方式

在上述一在人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5天和60天后,统计各组发芽率。

发芽率=(发芽种子数/总种子数)*100%

20℃条件下不同激素处理的发芽率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为滇重楼在20℃条件下不同激素处理的发芽率(%)

从上述可以看出,在处理之后45天,对照组发芽率仅为62%,而flu5+ga100中,发芽率达到85%,flu1+ga100中,发芽率达到83%,调节剂处理之后发芽率显著提升,且出现差异显著的特点,这说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之后对休眠具有明显的解除作用。处理60天之后,对照组发芽率约为81%,在flu5+ga100中发芽率高达97%,flu1+ga100中,发芽率达到96%。表明,最佳激素处理方式为flu5+ga100和flu1+ga100。

2、检测不同温度的发芽率摸索最佳萌发温度

将上述一的3的2)得到的ck组放有种子的发芽盒、flu5+ga100组放有种子的发芽盒和flu1+ga100组放有种子的发芽盒分别置于15℃12h/25℃12h、4℃、20℃的人工恒温培养箱中进行不同温度萌发培养。

检测不同温度下对照组的发芽率结果如表2所示。

表2为滇重楼在不同温度下发芽率

从发芽率可以看出,20℃条件下发芽率最高。

不同温度下对照组的胚率(胚率=胚测量长度/胚乳测量长度*100%)统计,均使用居中纵切开的滇重楼种子,并用体式显微镜观察拍照,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长度的测量,每个处理用40-50粒种子结果如表3所示。

表3在不同温度下滇重楼30天的胚率

上述结果表明,20℃培养胚率最高。

因此,表明20℃为滇重楼种子最佳萌发温度。

上述结果表明,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flu1+ga100或flu5+ga100后20℃培养,45天时发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生理休眠解除比较彻底,flu1+ga100与flu5+ga100处理后20℃培养,在60天时基本全部萌发,这两个条件为最佳萌发条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