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454811阅读:477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果树栽培方法,具体涉及吴茱萸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吴茱萸为传统常用中药,《本草纲目》中记载,吴茱萸能“开郁化滞,治吞酸,厥阴痰涎头痛,阴毒腹痛,疝气血痢,喉舌口疮”。药理研究表明具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降血压、改善微循环、溶栓、抗溃疡等广泛作用,在临床上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同时吴茱萸还是传统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居重要地位,主要销往港、澳地区及出口东南亚,由于野生分布零星,不易采集,加上群众的乱采滥挖,野生资源急剧减少,生产上供不应求,发展人工种植研究刻不容缓,势在必行。但是现在人们栽培吴茱萸普遍存在繁育率低,坐果率低,有效成分含量少,栽培工序繁杂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吴茱萸的种植方法,该方法克服现有技术缺陷,具有防淹跟、坐果率高的特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吴茱萸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与整地:选取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每亩施农家肥1000-2000千克作基肥,深翻暴晒5-10天后作成畦,畦宽5-10米,畦间及四周作排水沟;

(2)培育:选4-6年生、根系发达、生长旺盛且粗壮优良的单株作母株,截取筷子粗的侧根并切成15厘米长的小段;在备好的畦面上,按行距15-20厘米开沟,按株距10-15厘米,将根斜插入土中,上端稍露出土面,覆土稍加压实,浇粪水;

(3)移植:对高度为1-1.2米的苗进行移植,株距与行距分别为2米与3米,挖出深50-60厘米、直径50-60厘米的种植穴,施基肥10-15千克;每个种植穴栽1株苗,填土压实浇水;

(4)田间管理:适时中耕除草并保持土壤湿润,春萌发前施一次粪水,每株施粪水10~25千克;7月开花结果前,施一次磷钾肥;冬季追施一次堆肥、草木灰;

(5)整枝修剪:幼树株高80~100厘米剪去主杆顶梢,在向四面生长的侧枝中选留3~4个健壮的枝条,培育成为主枝;第2年夏季,在主枝叶腋间选留3~4个生长发育充实的分枝,培育成为副主枝,之后在主枝上放出侧枝;

(6)采摘:8~11月份采收,在果实由绿转为赤橙色即为成熟果实。

优选地,还包括以下管理步骤:在盛花期至幼果期喷施激素溶液,所述的激素溶液包括浓度为30毫克/升的赤霉素溶液、浓度为30毫克/升的d-萘乙酸溶液或浓度为0.1%~0.2%硼酸溶液;每隔10-15天交替喷施上述激素溶液。

本发明种植方法针对吴茱萸不耐水淹的特性,通过挖畦及排水沟相结合,增强排水性,避免吴茱萸根部被淹;采用整枝修剪,使其长成为外圆内空,心形的丰产树型,增加了结果率同时降低了采摘的难度;在盛花期至幼果期特有的激素交替喷施可以使得吴茱萸大大提高坐果率,提高产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吴茱萸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与整地:选取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每亩施农家肥1000千克作基肥,深翻暴晒5天后作成畦,畦宽5米,畦间及四周作排水沟;

(2)培育:选4-6年生、根系发达、生长旺盛且粗壮优良的单株作母株,截取筷子粗的侧根并切成15厘米长的小段;在备好的畦面上,按行距15厘米开沟,按株距10厘米,将根斜插入土中,上端稍露出土面,覆土稍加压实,浇粪水;

(3)移植:对高度为0.8米的苗进行移植,株距与行距分别为2米与3米,挖出深50厘米、直径50厘米的种植穴,施基肥10千克;每个种植穴栽1株苗,填土压实浇水;

(4)田间管理:适时中耕除草并保持土壤湿润,春萌发前施一次粪水,每株施粪水10千克;7月开花结果前,施一次磷钾肥;冬季追施一次堆肥、草木灰;

(5)整枝修剪:幼树株高0.8米剪去主杆顶梢,在向四面生长的侧枝中选留3~4个健壮的枝条,培育成为主枝;第2年夏季,在主枝叶腋间选留3~4个生长发育充实的分枝,培育成为副主枝,之后在主枝上放出侧枝;

(6)采摘:8~11月份采收,在果实由绿转为赤橙色即为成熟果实;

还包括以下管理步骤:在盛花期至幼果期喷施激素溶液,所述的激素溶液包括浓度为30毫克/升的赤霉素溶液、浓度为30毫克/升的d-萘乙酸溶液或浓度为0.1%~0.2%硼酸溶液;每隔10天交替喷施上述激素溶液。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的吴茱萸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与整地:选取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每亩施农家肥2000千克作基肥,深翻暴晒10天后作成畦,畦宽10米,畦间及四周作排水沟;

(2)培育:选4-6年生、根系发达、生长旺盛且粗壮优良的单株作母株,截取筷子粗的侧根并切成15厘米长的小段;在备好的畦面上,按行距20厘米开沟,按株距15厘米,将根斜插入土中,上端稍露出土面,覆土稍加压实,浇粪水;

(3)移植:对高度为1米的苗进行移植,株距与行距分别为2米与3米,挖出深60厘米、直径60厘米的种植穴,施基肥15千克;每个种植穴栽1株苗,填土压实浇水;

(4)田间管理:适时中耕除草并保持土壤湿润,春萌发前施一次粪水,每株施粪水25千克;7月开花结果前,施一次磷钾肥;冬季追施一次堆肥、草木灰;

(5)整枝修剪:幼树株高100厘米剪去主杆顶梢,在向四面生长的侧枝中选留3~4个健壮的枝条,培育成为主枝;第2年夏季,在主枝叶腋间选留3~4个生长发育充实的分枝,培育成为副主枝,之后在主枝上放出侧枝;

(6)采摘:8~11月份采收,在果实由绿转为赤橙色即为成熟果实;

还包括以下管理步骤:

在盛花期至幼果期喷施激素溶液,所述的激素溶液包括浓度为30毫克/升的赤霉素溶液、浓度为30毫克/升的d-萘乙酸溶液或浓度为0.1%~0.2%硼酸溶液;每隔15天交替喷施上述激素溶液。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吴茱萸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地与整地;(2)培育;(3)移植;(4)田间管理;(5)整枝修剪;(6)采摘。该方法克服现有技术繁育率低,坐果率低,有效成分含量少,栽培工序繁杂的缺陷,具有防淹跟、坐果率高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张恩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博白县乾福真家庭农场
技术研发日:2017.11.14
技术公布日:2018.05.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