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丝量、抗血液型脓病家蚕的育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989764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家蚕育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丝量、抗血液型脓病家蚕的育种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家蚕育种对推动整个国家蚕丝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家蚕的育种也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少到多,逐步发展壮大的过程;由饲养地方品种—引进国外品种—育成自行品种这三个阶段,循序前进,不断发展。然而面对目前产业的大发展,优良蚕品种为蚕业科技中的最直接、最经济、最有效获得优质高产蚕茧的重要物质基础。

目前家蚕品种的选育通常都采用杂交技术,可以把一种品种的特定基因导入另一品种中,使综合经济性状达到实用化水平。但由于品种材料的雷同,即使用杂交方法育成的品种也难也达到综合经济性状更好的水平,尤其是同时兼具丝量高和抗病性特征的家蚕新品种;为此,育种学者都在寻求各种方法来解决育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丝量、抗血液型脓病(npv)家蚕的育种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丝量、抗血液型脓病家蚕的育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用携带抗血液型脓病基因的基础材料rb与中系纯种881杂交,获得(881×rb)f1881×rb杂交种;2)用携带抗血液型脓病基因的基础材料rb与日系纯种882杂交,得(882×rb)f1882×rb杂交种;3)用步骤1)获得的(881×rb)f1881×rb杂交种和步骤2)获得的(882×rb)f1882×rb杂交种分别与携带抗血液型脓病基因的基础材料rb连续回交若干次,获得对血液型脓病抗性强的品种,分别记为881rb和882rb;4)在春蚕期饲养881rb和882rb至5龄第5天后进行饥饿处理,建立多个备选品系;5)将步骤4)所获得的多个备选品系在秋季进行饲养鉴定,选择多丝量并且抗血液型脓病的家蚕品系进行定向培育,获得多个定向品系;6)对步骤5)获得的多个定向品系进行日×中、日·日×中·中,日×中·中,日·日×中形式组配成杂交组合,进行杂交;通过鉴定杂交后代的抗病性、检测丝量,选择获得多丝量、抗血液型脓病强的家蚕品种;所述步骤1)和步骤2)之间无时间顺序限定。

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的连续回交的次数为4~20次。

优选的,步骤4)中所述的饥饿处理为将家蚕给桑质量降为原来70~90%。

优选的,步骤4)中所述的饥饿处理为提前1~2天上蔟。

优选的,步骤6)中所述的杂交组合包括881rbn×881rbn、881rbn×882rb1·882rbn、881rbn·881rbn×882rb1、881rbn·881rbn×882rb1·882rbn。

优选的,步骤6)获得多丝量、抗血液型脓病强的家蚕品种后,还包括对获得的家蚕品种进行农村试养、品种品质鉴定、品种审定或登记,育成目标品种。

优选的,所述农村试养为将步骤6)获得的家蚕品种与对照家蚕品种发放到农户进行试养,并测定以下参数:大蚕期发育经过、死笼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一级茧率、张种产茧量和公斤茧粒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在家蚕育种过程中,将回交选育与饥饿处理结合,回交选育家蚕多元杂种的是对杂交育种方法进行改进,杂交与回交导入抗病基因rb,确保成对的多丝量品种881×882携带抗病基因;饥饿处理则是通过控制给桑量或者提前上蔟的办法,选择出叶丝转化率高的品系;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在春季进行饥饿处理,建立备选品系,在秋季高温及叶质较差的条件下选择抗病性强、多丝量的定向品系;能够快速、准确的获得目标品种。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丝量、抗血液型脓病家蚕的育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用携带抗血液型脓病基因的基础材料rb与中系纯种881杂交,获得(881×rb)f1881×rb杂交种;2)用携带抗血液型脓病基因的基础材料rb与日系纯种882杂交,得(882×rb)f1882×rb杂交种;3)用步骤1)获得的(881×rb)f1881×rb杂交种和步骤2)获得的(882×rb)f1882×rb杂交种分别与携带抗血型脓病基因的基础材料rb连续回交若干次,获得对血液型脓病抗性强的品种,分别记为881rb和882rb;4)在春蚕期饲养881rb和882rb至5龄第5天后进行饥饿处理,建立多个备选品系;5)将步骤4)所获得的多个备选品系在秋季进行饲养鉴定,选择多丝量并且抗血液型脓病的家蚕品系进行定向培育,获得多个定向品系;6)对步骤5)获得的多个定向品系进行日×中、日·日×中·中,日×中·中,日·日×中形式组配成杂交组合,进行杂交;通过鉴定杂交后代的抗病性、检测丝量,选择获得多丝量、抗血液型脓病强的家蚕品种。

在本发明中,所述“中·中”为中国系统品种与中国系统品种杂交成为中国系统的原种;所述“日·日”为日本系统品种与日本系统品种杂交成为日本系统的原种;所述“中·中×日·日”为中国系统原种与日本系统原种杂交,得到四个亲本杂交的四元杂交种。家蚕的杂交形式“中×日”是二元杂交种;“中·中×日”、“中×日·日”为三元杂交种;“中·中×日·日”是四元杂交种,也有中×欧,即中国品种与欧洲品种杂交的形式。

在本发明中,选择具有多丝量特性的二元杂交组合881×882为载体品种,881是二元杂交中的中系品种,882是二元杂交种中的日本系统品种。本发明以这个杂交组合的两个品种为载体品种,即以中系品种881和日系品种882分别为中系和日系的杂交受体品种。在本发明中,用携带抗血液型脓病基因的基础材料rb与中系纯种881杂交,获得(881×rb)f1881×rb杂交种;用携带抗血液型脓病基因的基础材料rb与日系纯种882杂交,得(882×rb)f1882×rb杂交种。在本发明中,所述携带抗血液型脓病基因的基础材料rb为带有抗血液型脓病基因的品种编号。本发明对所述杂交方法无特殊限定,采用本领域常规的杂交方法即可。

本发明在分别获得(881×rb)f1881×rb杂交种和(882×rb)f1882×rb杂交种后,将所述的(881×rb)f1881×rb杂交种和(882×rb)f1882×rb杂交种分别与携带抗血液型脓病基因的基础材料rb连续回交若干次,获得对血液型脓病抗性强的品种,分别记为881rb和882rb。本发明中所述连续回交的次数优选为4~20次,更优选为8~16次。

本发明在获得881rb和882rb后,在春蚕期饲养881rb和882rb至5龄第5天后进行饥饿处理,建立多个备选品系。本发明中所述的春蚕期为春季,所述春蚕期的气候和叶质条件好,病原少,家蚕蚕丝产量高并且稳定。本发明中所述的饥饿处理优选为将家蚕给桑质量降为原来70~90%,更优选为80%;所述的饥饿处理还可以为提前1~2天上蔟,例如在某品种标准温湿度下大蚕5龄蚕应在第7天老熟上簇结茧,饥饿处理为在第5天或第6天让大蚕上簇,提前上蔟的大蚕在5龄8~9天,开始吐丝结茧。本发明所述的饥饿处理的目的是通过饥饿处理影响家蚕抗菌肽、丝腺细胞周期相关基因mrna等的表达,从而影响家蚕的吐丝量和抗性。本发明在饥饿处理后优选选择茧型正、中等大小、缩皱中偏细,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与原载体品种881、882接近的雌雄个体作为目标个体,建立多个备选品系。所述目标个体优选的标记为:881r0601、881r0602、881r0603、881r0604……,882r0601、882r0602、882r0603、882r0604……。

本发明在获得多个备选品系后,将获得的多个备选品系在秋季进行饲养鉴定,选择多丝量并且抗血液型脓病的家蚕品系进行定向培育,获得多个定向品系。在本发明中所述饲养鉴定为家蚕育种过程进入杂交组配阶段后,采取对多个备选品系组合进行饲养观察,调查记录产量、质量和抗病性指标。本发明在秋季高温及叶质较差的条件下选择抗病性强、多丝量的定向品系;能够快速、准确的获得目标品种。本发明中所述定向培养,是指针对某一个特定的性状不断进行传代培养,不断加强特定性状。例如从多个备选品系中挑选多丝量的品系,不断培养加强多丝量的这一特性获得多丝量性状明显提高的品系。

本发明在获得多个定向品系后,对获得的多个定向品系进行日×中、日·日×中·中,日×中·中,日·日×中形式组配成杂交组合,进行杂交;通过鉴定杂交后代的抗病性、检测丝量,选择获得多丝量、抗血液型脓病强的家蚕品种。本发明在杂交后代中优选选择多丝量、抗血液型脓病强并且配合力好的家蚕品种。本发明中所述的配合力为两个杂交亲本之间相对结合的能力。本发明在多元种的杂交选育中优选的既测验多元种中同系原种的配合力,同时也要测验多元种对交原种的配合力。本发明中所述配合力的测验采用本领域常规的配合力测验方法即可,无其他特殊要求。

本发明在获得多丝量、抗血液型脓病强的家蚕品种后,优选的对获得的家蚕品种进行农村试养、品种品质鉴定、品种审定或登记,育成目标品种。在本发明中所述农村试养为将获得的家蚕品种与对照家蚕品种发放到农户进行试养,并测定以下参数:大蚕期发育经过、死笼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一级茧率、张种产茧量和公斤茧粒数。所述农村试养的目的在于检验获得的家蚕品种的各方面性能是否稳定,能否禁得住实际生产的检验。本发明中所述家蚕品种的上述性状应优于对照家蚕品种或至少与对照家蚕品种相同。本发明中所述的品种品质鉴定、品种审定或登记为本领域常规的确定家蚕新种的程序,无其他特殊要求。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的多丝量、抗血液型脓病(npv)家蚕的育种方法做进一步详细的介绍,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用携带抗血液型脓病基因的基础材料rb与中系纯种881杂交,获得(881×rb)f1881×rb杂交种;用携带抗血液型脓病基因的基础材料rb与日系纯种882杂交,得(882×rb)f1882×rb杂交种;3)用(881×rb)f1881×rb杂交种和(882×rb)f1882×rb杂交种分别与携带抗血液型脓病基因的基础材料rb连续回交16次,获得对血液型脓病抗性强的品种,分别记为881rb和882rb;4)在春蚕期饲养881rb和882rb至5龄第5天后进行饥饿处理,大蚕5龄蚕在标准温湿度下应在第7天老熟上簇结茧,但在第5天或第6天让其上簇(在簇上加盖覆簇网防此外跳),待8~9天,被迫上簇的蚕子也会开始吐丝结茧;建立多个备选品系,选择茧型正、中等大小、缩皱中偏细,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与原载体品种881、882接近的雌雄个体作为目标个体,标记为:881r0601、881r0602、881r0603、881r0604、…、…、…,882r0601、882r0602、882r0603、882r0604、…、…、…,;将所获得的多个备选品系在秋季进行饲养鉴定,选择多丝量并且抗血液型脓病的家蚕品系进行定向培育,获得多个定向品系;对多个定向品系进行日×中、日·日×中·中,日×中·中,日·日×中形式组配成杂交组合,进行杂交;通过鉴定杂交后代的抗病性、检测丝量,选择获得多丝量、抗血液型脓病强的家蚕品种,为881r0601·881r0603(贵蚕16号中系原种)、882r0601·882r0603(贵蚕16号日系原种)。

实施例2实施例1中方法获得的新品种原蚕性状研究。

对照品种:菁松(菁松×皓月中系原种)、皓月(菁松×皓月日系原种),新品种:881r0601·881r0603(贵蚕16号中系原种)、882r0601·882r0603(贵蚕16号日系原种)为对照。

2016年秋蚕期,当品种性状基本稳定后,为了掌握新品种杂交组合两个对交原种的性状,对该品种的华系原种881r0601·881r0603,日系原种882r0601·882r0603进行饲育,对10蛾产卵量、死卵量、不受精卵量等作试验调查,对照品种为菁松(中系)、皓月(日系)、881r0601·881r0603(中系)、882r0601·882r0603(日系)以相同方法饲养及调查。

原蚕饲养

原蚕种出库时间与鉴定种及品保等同时出库催青,催青标准按渐进式催青标准进行。每个品种收蚁0.5g,以普通四回育方法饲育至四龄起蚕后定蚕数。每个品种设两个重复小区,每个小区400头蚕,饲育至老熟结茧,上蔟时每小区分上两蔟,每蔟加盖覆蔟网,6足天采茧,剥净茧衣,7足天调查茧质、茧形、茧色等各项成绩。剖茧鉴蛹后发蛾制种,对交品种随机交配后单蛾产卵,用作下一代蚕茧产质量成绩鉴定,同时调查单蛾产卵量及良卵率。同时选羽化正常母蛾与对交品种交配4h后,随机选择10蛾于普通种连纸上产卵,用木框框住四边,并注意巡蛾,不让其将蚕卵产于木框边上或连纸外,华系母蛾与日系母蛾各重复4次。调查总产卵量,不受精卵,死卵等成绩。

制种试验

每品种收蚁2克,按普通育饲育结茧,结茧3d采毛脚茧平铺于蚕箔内,七足天时调查饲育成绩,选出同宫及次茧,剖茧鉴蛹,发蛾制种,每张连纸投蛾120蛾左右,注意巡蛾,产满后换移连纸。

选择蛾体色

在捉蛾、交配投蛾、拟对、折对、制种投蛾全过程中,881r0601·881r0603按常规品种选择;882r0601·882r0603选择蛾色灰白色,蛾翅充分展开、鳞毛整齐的蚕蛾为制种蛾,陶汰非黑色蛾和不良蛾。

上述各项产卵性状试验,均按80%湿度,产卵温度25℃,湿度75%左右,明光交配,黑暗保护产卵。

结果分析

原蚕饲养发育经过与发蛾时间

原蚕饲养发育经过与发蛾时间见表1,从表1可见,新品种原蚕,其龄期经过较菁松、皓月短,与881r0601·881r0603、882r0601·882r0603相当。发蛾时间均在上午6时至9时左右,集中发蛾时间均在上午7:30左右,这有利于常规方法制种,节省时间与劳动力投入。

表1贵蚕16号原蚕饲养与发蛾成绩表

原蚕饲养健康性及制种成绩

健康性方面,从表2可见,贵蚕16号华系品种881r0601·881r0603虫蛹率达99.89%,比菁松高1.73个百分点、比881r0601·881r0603高1.00百分点;日系品种882r0601·882r0603虫蛹率为99.93%,比皓月高2.04个百分点,比882r0601·882r0603高1.80个百分点。普茧率也较高,华系的881r0601·881r0603的普茧率达98.59%,比菁松小0.18个百分点,比881r0601·881r0603小0.39个百分点;日系的882r0601·882r0603达98.70%,比皓月高1.02个百分点,比882r0601·882r0603小0.03个百分点。茧质方面,华系881r0601·881r0603的全茧量达1.68g、茧层量达0.40g、茧层率23.81%,分别比菁松高0.03g,0.0g和小0.14个百分点,与881r0601·881r0603的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完全相等;日系882r0601·882r0603的全茧量1.69g,茧层量0.39g,茧层率23.67%,分别比皓月高0.02g、0.0g和小0.21个百分点,分别比882r0601·882r0603高0.02g、0.0g和小0.28个百分点。

蛾色选择结果,882r0601·882r0603黑蛾率高,蛾体正常,健康性好。

表2贵蚕16号品种制种成绩表

从表2还可看出,贵蚕16号与菁松、皓月及881r0601·881r0603、882r0601·882r0603比,公斤茧制种量华系的菁松为3.81张,881r0601·881r0603为4.1张,881r0601·881r0603为3.74张,新品种成绩接近两对照种;日系的皓月为3.65张,882r0601·882r0603为4.2张,882r0601·882r0603为3.83张,新品种成绩高于皓月,接近882r0601·882r0603。克蚁制种华系的菁松为15.5张,881r0601·881r0603为16.0张,881r0601·881r0603为15.5张,新品种制种成绩接近两对照种;日系的皓月为15.25张,882r0601·882r0603为16.5张,882r0601·882r0603为15.7张,可见新品种高于皓月,接近882r0601·882r0603。

为了进一步分析各品种间成绩的差异显著性,对饲育中抗逆性的主要性状虫蛹率,产茧量主要性状收茧量及茧质中最具代表性的全茧量进行方差分析(表略)和多重比较于表3、表4。从表3可看出,虫蛹率的大小顺序是882r0601·882r0603>881r0601·881r0603>881r0601·881r0603>菁松>882r0601·882r0603>皓月,新组合原种881r0601·881r0603、882r0601·882r0603均与菁松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原蚕全茧量比较见表4,大小顺序为882r0601·882r0603>881r0601·881r0603>881r0601·881r0603>882r0601·882r0603>皓月>菁松,新组合2个原种全茧量均与皓月存在差异但不显著(p<0.05)。

可见,贵蚕16号品种原蚕性状较稳定,各性状接近或超过对照品种,已达实用化水平。

表3原种881r0601·881r0603、882r0601·882r0603饲育虫蛹率多重比较

注:表中*表示显著差异,**表示极显著差异,下同。

表4原种881r0601·881r0603、882r0601·882r0603全茧量多重比较

原蚕产卵成绩

10蛾产卵量及卵质调查结果见表5,可看出,881r0601·881r0603产卵量平均达486粒,良卵率达97.03%;882r0601·882r0603总产卵量达445粒,良卵率97.51%。可见,无论是华系或日系原种,产卵量较多,10蛾产卵量较平均,表明品种性状较稳定,这与常规品种产卵量研究相关结果吻合。

表5原种881r0601·881r0603、882r0601·882r0603母蛾产卵调查

家蚕实用品种育种目标要求蚕种易繁,即原蚕的抗性要比较强,普茧率要高,克蚁制种量才高。茧质要求优良,不仅直接关系到制种量的高低,也影响杂交后代(普种)的茧丝质量,特别是茧层率要高,下代才有较高茧层率。

从上述原蚕饲育的结果分析中看出,贵蚕16号品种原种881r0601·881r0603、882r0601·882r0603表现出抗性较强,普茧率较高,茧质较优的特点,因此不仅可达到蚕种易繁的要求,下代成绩也可达到综合性状较好的水平。

带抗病基因的新品种贵蚕16号(881r0601·881r0603、882r0601·882r0603),其原蚕饲育成绩表现为发育整齐、健康性好、抗逆性较强、产茧量较高、茧质较优。发蛾较早,发蛾齐,882r0601·882r0603的雌雄蛾色均表现灰白色,蛾色一致;母蛾与对交品种交配后,其产卵较早,较集中,产卵量较多,卵质优良。与对照品种正反交进行制种试验比较,其克蚁制种量接近对照种。综合各项成绩可得出,贵蚕16号是一对综性状优良的对交原种,除了带黑色蛾标的性状外,其原种性状保持了原始品种贵蚕16号亲本(881r0601·881r0603、882r0601·882r0603)的优良生产性能,产卵量多、产附好、卵色一致,是一对带抗病基因的实用化多元杂交新品种。

实施例3实施例1中方法获得的新品种的农村试养试验。

农村试养试验

1.1供试材料

从鉴定的抗病材料中筛选出供试蚕品种为新组合贵蚕16号(区试编号),对照蚕品种两广2号。

1.2试验方法

供试蚕品种与对照品种统一出库,统一在各示范地共育点催青、收蚁及小蚕共育。试验种和对照种每箔2g蚁量,共育至3龄饷食后一天分发到每个试验户。试验户选择技术水平,栽植桑树品种一致、栽植时间一致,设施设备相对一致的3户农户进行。大蚕饲养各试验户尽量采取相同的技术处理,全龄采用每日3回育饲养。为了比较提高数据准确性,在蚕儿盛上蔟后第6天采蔟,第7天从集中采茧的一批中随机抽取3个样,每个样3公斤,将9公斤蚕茧充分混合后再从中抽取3个样,每个样1公斤蚕茧作调查样茧。全期调查项目:大蚕期发育经过、死笼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一级茧率(一级茧按公司收购标准确定标准)、张种产茧量、公斤茧粒数。对照蚕品种各项成绩调查与试验种相同。

2.2.1结果与分析

2.2.1农村试养成绩

2.2.1.1威宁县金斗镇黑坭村

从表6看,贵蚕16号春季在贵州海拔最高的县份威宁县(海拔2200m),贵州海拔最高的养蚕区威宁县金斗镇(海拔1700m)农村饲养,死笼率比对照降低10.17个百分点,全茧量1.91g、茧层量0.44g、茧层率23.17%,分别比对照提高11.05%、15.99%和0.93个百分点;一级茧率98.50%,比对照提高1.18个百分点;平均张种产茧量42.47kg,比对照提高11.04%。张种产值1756.71元,较对照增长13.12%。

表6贵蚕16号与对照两广2号贵州不蚕区域饲养比较

(2015、2016年春蚕期平均成绩-威宁),海拔:1700m

从表7看,贵蚕16号夏季在威宁县金斗镇农村饲养,死笼率比对照降低9.77个百分点,全茧量1.90g、茧层量0.43g、茧层率22.66%,分别比对照提高10.16%、11.69%和0.31个百分点;一级茧率97.22%,比对照提高0.91个百分点;平均张种产茧量42.15kg,比对照提高10.48%。张种产值1741.66元,较对照增长11.54%。

表7贵蚕16号与对照两广2号贵州不蚕区域饲养比较

(2015、2016年夏蚕期平均成绩-威宁),海拔:1700m

从表6、表7成绩看,在高海拔蚕区,贵蚕16号的适应性仍然很好,产量高、茧质成绩优良,表现出丰产性能。在海拔1700米以上的蚕区,贵蚕16号具有很好的适应性,表现出丰产性能。极少发生脓病、发育整齐、好养,老熟上簇整齐。茧质成绩优良,张种产茧量、张种产值明显比对照品种提高。而且是各试验区中茧质、产量最高的蚕区。说明该品种在高原蚕区,饲养贵蚕16号是一个适应性好,丰产而健康的蚕品种。

高原蚕区饲养抗病的品种技术要点:①春蚕期注重晚上保温,减少昼夜温差;②蚕户严格蚕前、蚕中、蚕后环境消毒,注重蚕具消毒。③严格洗手给桑、换鞋入室制度,严格蚕具分区使用制度。

2.2.1.2黄平县

从表2看,贵蚕16号春季在贵州海拔640左右的蚕区饲养,死笼率比对照降低11.82%,全茧量1.90g、茧层量0.43g、茧层率22.79%,分别比对照提高13.96%、9.31%和1.02个百分点;一级茧率97.13%,比对照提高1.04个百分点;平均张种产茧量41.54kg,比对照提高15.20%。张种产值1694.71元,较对照增长16.44%。

表8贵蚕16号与对照两广2号贵州不蚕区域饲养比较

(2015、2016年春蚕期平均成绩-黄平),海拔:640m

从表8看,贵蚕16号夏蚕期在黄平县农村饲养,死笼率比对照降低12.32个百分比,全茧量1.88g、茧层量0.43g、茧层率22.93%,分别比对照提高12.61%、18.62%和1.16个百分点;一级茧率96.39%,比对照提高0.30个百分点;平均张种产茧量40.73kg,比对照提高12.96%。张种产值1668.97元,较对照增长13.31%。

表9贵蚕16号与对照两广2号贵州不蚕区域饲养比较(2015、2016年夏蚕期平均成绩-黄平),海拔:640m

从表8、表9成绩看,在贵州黔东南中度海拔蚕区,贵蚕16号产量高、茧质成绩优良,表现出丰产性能。极少发生脓病、发育整齐、好养,老熟上簇整齐。茧质成绩优良,张种产茧量、张种产值明显比对照品种提高。技术要点:合理使用防僵粉,严格蚕前、蚕中、蚕后消毒,要求,县相关部门配合县农牧局配合县发改委、县农牧局等多家部门,做好有偿服务。

2.2.1.3荔波县茂兰镇

从表10看,贵蚕16号春季在低海拔的荔波县茂兰镇瑶埃村和尧明村等农村饲养。死笼率比对照降低7.43个百分点,全茧量1.84g、茧层量0.43g、茧层率23.20%,分别比对照提高12.35%、22.85%、2.01个百分点;一级茧率98.20%,比对照提高1.39个百分点;平均张种产茧量40.78kg,比对照提高13.97%。张种产值1701.97元,较对照提高15.62.

表10贵蚕16号与对照两广2号贵州不蚕区域饲养比较

(2015、2016年春蚕期平均成绩-荔波),海拔:425m

从表11看,贵蚕16号夏季在荔波茂兰镇瑶埃村和尧明村等农村饲养,死笼率比对照降低11.22个百分点,全茧量1.87g、茧层量0.43g、茧层率23.03%,分别比对照提高13.33%、19.44%和1.18个百分点;一级茧率96.39%,比对照提高0.30个百分点;平均张种产茧量40.57kg,比对照提高13.74%。张种产值1662.47元,较对照增长14.06%。

表11贵蚕16号与对照两广2号贵州不蚕区域饲养比较

(2015、2016年夏蚕期平均成绩-荔波),海拔:425m

从表10、表11成绩看,在贵州低海拔蚕区海拔400米左右的蚕区,贵蚕16号也具有很好的适应性,表现出丰产性能,产量高、茧质成绩优良。极少发生脓病、僵病等,发育整齐度好、好养,老熟上簇整齐。茧质成绩优良,张种产茧量、张种产值明显比对照品种提高。说明该品种在贵州低海拔蚕区,饲养贵蚕16号是一个适应性好,丰产而健康的蚕品种。

在低海拔蚕区应用,技术要点是充分用好防僵粉,遇雨天第日对蚕体蚕座用一次防僵粉。注重蚕房通风透气,严格各环节消毒。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所述的家蚕育种方法获得的家蚕新品种贵蚕16号在贵州1700m海拔、600m海拔、400m海拔蚕区以两广二号为对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贵蚕16号在春、夏两季各蚕区无明明差异。死笼率方面则在春夏两季均极少发展脓病、僵病等蚕病,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品种,适应性强。各蚕区饲养,贵蚕16号产量高、发育整齐,茧质优良,成绩优于对照种,适合于贵州不同海拔蚕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