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养鱼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21842阅读:176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养鱼池。



背景技术:

工业化养鱼是指循环流水封闭式养鱼,目前,工业化养鱼系统包括养鱼池、沉淀池、过滤净化池、增氧池、调温池、杀菌池等,设备复杂,运转费用高,不能把鱼类的粪便、残饵等污染物收集到一起及时排出,容易造成养殖水体的严重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污染物自动收集、随时排出的一种养鱼池。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养鱼池,包括鱼池和沉淀池,鱼池分为若干个相互独立的鱼池单元,每个鱼池单元底部呈锥形状,每个鱼池单元最低处设置有收集坑,收集坑上端设置有滤网,收集坑底部通过排污管连通,所述鱼池旁设置有沉淀池,沉淀池底部与排污管连通,沉淀池上端设置有供水管,供水管与各个独立的鱼池单元连接,供水管中间设置有第一水泵,所述鱼池和鱼池单元之间设置有连通管,连通管上设置有第二水泵。

进一步的,所述供水管与沉淀池连接的一端设置有活性生物填料。

进一步的,所述活性生物填料是由圆形网片经过若干次折叠形成波折状捆扎而成,活性生物填料设置在供水管前端。

进一步的,鱼池单元内设置有增氧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构造简单,成本低,效率高,通过养鱼池与沉淀池内水压不一样的原理将养鱼池内的污染物排进收集坑,并将收集坑内的污染物通过排污管排到沉淀池进行处理,实现养鱼池内污染物随时排出,最大限度地减少养鱼池内的水体污染,通过供水管让养鱼池和沉淀池实现水循环,形成活水,保证水体中溶解氧含量高,提高养殖密度,增加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养鱼池、2-鱼池单元、3-收集坑、4-排污管、5-沉淀池、6-活性生物填料、7-供水管、8-第一水泵、9-增氧机、10-连通管、11-第二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养鱼池,包括鱼池1和沉淀池5,鱼池1分为若干个相互独立的鱼池单元2,每个鱼池单元2之间相互独立有利于污染物的沉淀,且相互之间不会影响,避免了某个鱼池单元2被污染了影响到其他鱼池单元2内鱼的生长,降低了风险率。每个鱼池单元2底部呈锥形状,每个鱼池单元2最低处设置有收集坑3,收集坑3上端设置有滤网,鱼池单元2底部呈锥形状便于池内污染物的沉淀和收集,设置的滤网的孔比鱼苗稍小,在收集坑3上端设置滤网可防止鱼苗进入收集坑3内。收集坑3底部通过排污管4连通,所述鱼池1旁设置有沉淀池5,沉淀池5底部与排污管4连通,将收集坑3底部通过排污管4连通,可将污染物随时排出,避免污染物沉积过久污染池内的水。沉淀池5上端设置有供水管7,供水管7与各个独立的鱼池单元2连接,供水管7中间设置有第一水泵8,所述鱼池1和鱼池单元2之间设置有连通管10,连通管10上设置有第二水泵11。供水管7和连通管10可一直向鱼池单元2内输送新鲜的水源,保持池水的活力,同时使鱼池1、鱼池单元2与沉淀池5形成压力差,将收集坑3的污染物尽快排出,第一水泵8和第二水泵11可分别为供水管7和连通管10提供动力。

虽然沉淀池5内的水经过处理后较为干净,但是还是可能存在一定的杂质,为了保证供水管7供给的水足够干净,优选的,所述供水管7与沉淀池5连接的一端设置有活性生物填料6,硝化细菌附着在活性生物填料6上,水流通过时和硝化细菌接触,硝化细菌将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处理掉,保证供给水的干净安全。

为了保证水能够得到足够的净化,优选的,所述活性生物填料6是由圆形网片经过若干次折叠形成波折状捆扎而成,可增加与水的接触次数和面积,活性生物填料6设置在供水管7前端。

由于鱼池单元2内喂养的鱼的密度较大,而池水中的含氧量是鱼苗生存的关键,为了保证鱼苗拥有良好的生存环境,优选的,在鱼池单元2内设置有增氧机9。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供水管7不断将沉淀池5内的水供给到鱼池1内,是鱼池1和沉淀池5产生水压差,形成水循环,鱼池单元2内的污染物通过重力以及水的流动沉淀到收集坑3内,并顺着水流的方向沿排污管4排到沉淀池5,在沉淀池内处理后的水又通过供给管7输送到鱼池1内,形成一种循环。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养鱼池,包括鱼池和沉淀池,鱼池分为若干个相互独立的鱼池单元,每个鱼池单元底部呈锥形状,每个鱼池单元最低处设置有收集坑,收集坑上端设置有滤网,收集坑底部通过排污管连通,所述养鱼池旁设置有沉淀池,沉淀池底部与排污管连通,沉淀池上端设置有供水管,供水管与各个独立的鱼池单元连接,供水管中央设置有第一水泵,鱼池和鱼池单元之间设置有连通管,连通管上设置有第二水泵。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效率高,将池内沉淀的污染物及时排出,最大限度地减少养鱼池内的水体污染,通过供水管、连通管让鱼池和沉淀池实现水循环,增加水体中的氧含量,提高养殖密度,增加经济效益。

技术研发人员:徐小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龙兴大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1.30
技术公布日:2018.04.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