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长江上游鱼类河湾河滩生境的三角台鱼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46035阅读:9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善长江上游鱼类河湾河滩生境的三角台鱼礁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渔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对长江上游鱼类河湾河滩生境修复和渔业资源养护的钢筋混凝土镶嵌、堆积型鱼礁技术,用于长江上游人工鱼礁建设的三角台型礁体。



背景技术:

三峡大坝等水利、水电工程使得长江流域的水位落差增加,年际流量变化更加显著,导致一些土著鱼类的重要生境受到破坏。例如河湾和河滩的干露时间延长,资源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人为捕捞强度增大,这都严重影响了在此处的土著鱼类。为了减缓三峡大坝等水利、水电工程对资源、环境所造成的影响,通过适当的生境营造,限制非法网具的使用,当地土著渔业资源的增殖与养护,丰富物种多样性,以期达到改善其生态环境的目的。

长江上游包含鳅科在内的土著鱼类大部分具有钻洞习性,喜欢在水流较缓,水质较清澈,具有隐蔽场所的卵石底质环境下生存。

人工鱼礁是人工置于天然水域环境中用于修复和优化水域生态环境的构造物。它通过适当地制作和放置,来增殖和诱集各类生物,达到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的目的。

传统的人工鱼礁在拼接时无法完成精细化操作;传统人工鱼礁无法和长江弯曲的江道很好的契合;传统的人工鱼礁布置于长江流域中容易对航道内的船只造成影响。

因此,我们有必要建设一种栖息地养护手段,以满足对长江上游土著渔业资源养护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善长江上游鱼类河湾河滩生境的三角台鱼礁。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改善长江上游鱼类河湾河滩生境的三角台鱼礁,包括人工鱼礁主体,所述人工鱼礁主体采用混凝土一次浇筑而成,所述人工鱼礁主体呈中空结构,其侧面具有三个开口,所述人工鱼礁主体包括上台面和下台面,所述上台面与所述下台面均为三角形结构;

所述上台面的三个角处均切割形成有装配面一,于所述上台面的中间部位穿设有第一圆形通孔,于所述上台面的表面凹设有三个半球形凹槽一,三个半球形凹槽一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一圆形通孔的外侧,于所述半球形凹槽一的底部贯穿有第一通孔;

所述下台面的三个角处也切割形成有装配面二,于所述下台面的中间部位均匀穿设有十六个第二圆形通孔,于所述下台面的表面还凹设有三个半球形凹槽二,于所述半球形凹槽二的底部贯穿有第二通孔;

所述半球形凹槽一与所述半球形凹槽二相适应。

进一步的,所述人工鱼礁主体的侧面呈阶梯形结构,阶梯处每边各设置有一公扣和一母扣,所述公扣处插接有固定钢筋,所述母扣处开设有一穿孔。

进一步的,于所述半球形凹槽一或所述半球形凹槽二内嵌设有钢球,沿着所述钢球的径向于其内穿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适应。

进一步的,倒置的人工鱼礁主体的下台面处第二圆形通孔内插接有植物丛。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通过单个礁体内部中空,下大上小的结构,具有很大的强度,抗流稳定性强,节省礁体施工用料,减少制作成本,可以和长江弯曲的江道有很好地契合。针对包含鳅科在内的土著鱼类喜欢钻洞的习性,礁体顶部和四周都开了比较大的孔,这些孔在礁体组合时也互相连通,使水流能顺利通过,提高礁体内部和周围水体的交换。倒置的礁体底部插入的植物丛,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鱼巢,植物丛的根系在礁体中空的内部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结构,是鱼类非常好的栖息、庇护所;鱼巢结构的存在形成了自上而下立体式结构,给鱼类营造种类多样的生境,不同的生境类型可以给处于不同生长阶段的鱼类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有利于渔业资源的养护和增殖。

由于是在长江流域投放人工鱼礁,可以做到礁体拼接时的一些精细化操作,是海里投放人工鱼礁所不具有的优势;礁体的布放不会对长江河道通航船只造成影响;钢筋混凝土的材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抗倾覆性强,具有很长的使用年限。

嵌设于人工鱼礁主体的半球形凹槽一内的钢球或者嵌设于倒置人工鱼礁主体的半球形凹槽二内的钢球可以在礁体表面形成凸起结构,也起到了卵石结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改善长江上游鱼类河湾河滩生境的三角台鱼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改善长江上游鱼类河湾河滩生境的三角台鱼礁的仰视图。

图3是若干人工鱼礁主体的单层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4是若干人工鱼礁主体的多层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其中:1-人工鱼礁主体;2-上台面;3-下台面;4-公扣;5-母扣;21-装配面一;22-第一圆形通孔;23-半球形凹槽一;31-装配面二;32-第二圆形通孔;33-半球形凹槽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图示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改善长江上游鱼类河湾河滩生境的三角台鱼礁,包括人工鱼礁主体1,所述人工鱼礁主体1采用混凝土一次浇筑而成,所述人工鱼礁主体1呈中空结构,其侧面具有三个开口,所述人工鱼礁主体1包括上台面2和下台面3,所述上台面2与所述下台面3均为三角形结构;

所述上台面2的三个角处均切割形成有装配面一21,于所述上台面2的中间部位穿设有第一圆形通孔22,于所述上台面2的表面凹设有三个半球形凹槽一23,三个半球形凹槽一23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一圆形通孔22的外侧,于所述半球形凹槽一23的底部贯穿有第一通孔;

所述下台面3的三个角处也切割形成有装配面二31,于所述下台面3的中间部位均匀穿设有十六个第二圆形通孔32,于所述下台面3的表面还凹设有三个半球形凹槽二33,于所述半球形凹槽二33的底部贯穿有第二通孔;

所述半球形凹槽一23与所述半球形凹槽二33相适应。

进一步的,所述人工鱼礁主体1的侧面呈阶梯形结构,阶梯处每边各设置有一公扣4和一母扣5,所述公扣4处插接有固定钢筋,所述母扣5处开设有一穿孔。

进一步的,于所述半球形凹槽一23或所述半球形凹槽二33内嵌设有钢球,沿着所述钢球的径向于其内穿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适应。

进一步的,倒置的人工鱼礁主体1的下台面3处第二圆形通孔内插接有植物丛。

本发明通过单个礁体内部中空,下大上小的结构,具有很大的强度,抗流稳定性强,节省礁体施工用料,减少制作成本。倒置的礁体底部插入的植物丛,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鱼巢,植物丛的根系在礁体中空的内部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结构,是鱼类非常好的栖息、庇护所。

实施例2:

结合图3所示,图3为若干人工鱼礁主体镶嵌连接的单层组合结构示意图,其可以置于河湾、河滩水较浅的地方;相邻的两个人工鱼礁主体之间上下颠倒,礁体的公扣4与另一块礁体的母扣5相互对应镶嵌联接,互相镶嵌连接好的礁体,下台面3朝上的礁体在其第二圆形通孔32内插入植物丛,形成具有一定规模效应的鱼巢;在顶部的半球形凹槽内嵌设钢球可以起到卵石结构效果。

实施例3:

结合图4,图4是若干人工鱼礁主体镶嵌、堆积形成的多层组合结构示意图,考虑到在长江丰水期和上游大坝放水时,水位会出现暴涨的情况,单层鱼礁在这些情况下高度不够,因此,设计多层组合结构可以有效改善这种情况。

在进行多层组合拼接结构中,水平方向:相邻的两个人工鱼礁主体之间上下颠倒并且公母扣进行镶嵌连接;竖直方向:两个上下设置的人工鱼礁主体接触面的两个半球形凹槽内嵌设有钢球,位于上端的半球形凹槽内嵌设有钢球,两个钢球之间通过钢筋来进行稳固,位于上端的钢球起到了卵石结构的下锅,位于上端的钢球和接触面的钢球通过钢筋可以起到卡扣固定作用。

由主轴长度不同的两种礁体来组合形成的互相交错的组合型礁体,两种礁体,除了三根主轴长度不同外,其他结构全都一样。因此,礁体的三根主轴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设置成不同的长度,通过高度不同的礁体,在堆放双(多)层礁体时,层与层之间也形成了阶梯型的结构,提高了礁体的抗流稳定性和整体的强度。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