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饮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32585阅读:1332来源:国知局
牛饮水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牛饮水装置。



背景技术:

水无论对于奶牛的生命活动还是生产性能都是一种最重要、最关键的营养元素。在奶牛体内,水参与很多重要的生理生化反应,如消化吸收过程、能量和各种营养元素的代谢过程、各种营养成本和代谢产物通过血液细胞转运的过程、代谢产物的排泄过程。瘤胃是奶牛最重要的消化器官,水在瘤胃当中通常要占到85%-90%的比例,饮水的温度虽然对瘤胃发酵本身没有重大影响,但水温过低会使瘤胃内下部、中部和上部的温度均大幅降低,瘤胃内各位置的温度需较长时间才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虽然对奶牛生理功能本身没有影响,但会影响耐久饮水量,从而影响干物质采食量和消化率,导致消化变慢,产奶量下降。

奶牛在需要饮水时,即可要饮用到充足和干净的水。但奶牛习惯交替地采食和饮水,饮水槽与采食位置不能距离太远,因此水槽内经常会带进饲料,因此日常的水槽管理非常关键,要随时清除水槽中的黏液和残渣剩料,定时清理水槽,保证饮水槽的洁净度,保证奶牛的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冬季仍可为奶牛提供合适温度饮水的牛饮水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槽体,其特征是所述槽体包括由保温材料制成的外壳体和安装在外壳体内的内槽体,所述外壳体和内槽体顶部均敞口,所述内槽体顶部与外壳体顶部平齐设置,所述内槽体底部固装有多根其下端支撑在外壳体底壁上的支撑杆,所述内槽体在长度方向的中部安装有水箱从而将内槽体分隔为两个饮水腔,所述外壳体顶部安装有将外壳体顶部封闭且由保温材料制成的封盖,所述封盖上对应饮水腔间隔设有多个饮水口,所述水箱的侧部对应饮水腔开设有出水口,所述水箱上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在靠近水箱处的管段上缠绕有加热管,所述水箱内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有温控开关,所述温控开关电连接在加热管的供电回路上,所述外壳体的底部固装有与加热管的供电回路电连接的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进水管上安装有控制管路的进水阀,所述进水阀为电动阀,所述进水阀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内槽体长度方向两端的底部分别开设有放水口,所述放水口上连接有放水管,所述放水管上安装有控制放水管通断的蝶阀,所述蝶阀为电动阀,所述蝶阀与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外壳体内在底壁上对应放水管的出口设有接水槽,所述接水槽的顶部设有过滤网,所述放水管端部与过滤网之间间隔设定距离设置,所述外壳体侧部开设有可供过滤网抽出的开口,所述接水槽的底部开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上连接有排水管。

所述进水管在缠绕加热管的管段上包覆有绝热层。

所述内槽体的横截面呈倒梯形,所述进水管连接在水箱的侧壁上,所述加热管缠绕在位于水箱下方的进水管的管段上。

所述封盖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下伸设置的连接耳,所述连接耳与外壳体上对应设有穿设孔并在穿设孔内穿设限位杆实现封盖与外壳体的相对固定。

所述水箱内安装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电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槽体由内槽体和外壳体组成,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在冬季本实用新型中的外壳体和封盖可防冻保温,加热管可将饮水加热至适宜的温度,在夏季外壳体和封盖可隔热,防止内槽体内温度过高,夏季还可在水箱内放置冰块对饮水降温,使用时内槽体内的残渣剩料可随水流直接流至放水口并从放水管排至过滤网,可有效保证内槽体的洁净度,减少动物因水源染病、提高奶牛产奶量,提升原奶品质,大大提高养殖场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沿A-A线剖视的断面图;

图4为图1沿B-B线剖视的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牛饮水装置包括沿左右方向设置的槽体,槽体包括由保温材料制成且呈长方体状的外壳体1和安装在外壳体1内的内槽体2,本实用新型中外壳体1可采用聚氨酯材料整体发泡成型,聚氨酯材料制成的外壳体1具有抑菌性、抗紫外线、耐腐蚀、抗冲击的优点。外壳体1和内槽体2顶部均敞口,内槽体2顶部与外壳体1顶部平齐设置,内槽体2顶部的周缘与外壳体1的内表面相互贴合,防止使用时在奶牛的拱动下内槽体2在外壳体1内晃动,本实施例中内槽体2横截面的上部呈矩形、中下部呈倒等腰梯形,即内槽体2上部的长度和宽度与外壳体1的长度和宽度相适应、内槽体2中下部的宽度小于外壳体1的宽度。内槽体2底部固装有多根其下端支撑在外壳体1底壁上的支撑杆21,内槽体2与外壳体1组装时,直接将内槽体2放置在外壳体1即可,组装方便,支撑杆21的设置使内槽体2下部与外壳体1之间形成安装空间。内槽体2在长度方向的中部安装有水箱从而将内槽体2分隔为左右两个饮水腔,本实用新型可直接在内槽体2中部间隔设置两块隔板22,两块隔板之间形成水箱,水箱的侧部对应饮水腔开设有出水口即每块隔板上开设有出水口23,出水口23靠近水箱底部设置,水箱上连接有进水管4,进水管4在靠近水箱处的管段上缠绕有加热管8,缠绕加热管的管段可选用导热性能好的铜管,其他管段选用导热性能差的塑料管即可,这样加热好的水也可降低在管内输送时热量的散失,同时降低本实用新型的生产、使用成本。本实施例中进水管4连接在水箱的后侧壁上、加热管缠绕在位于水箱下方的进水管4的管段上,进水管4在缠绕加热管的管段上包覆有绝热层9,绝热层可选用现有的隔热材料,如石棉、岩棉等,防止热量散失。进水管4加热段设置在安装空间内,既可降低加热时热量的散失,也可防止奶牛在活动过程中碰到加热装置等零部件,发生安全事故。水箱内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电连接有温控开关,温控开关电连接在加热管的供电回路上,外壳体1的底部固装有与加热管的供电回路电连接的控制开关,控制开关与控制器电连接;水箱内还安装有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电连接。进水管4上安装有控制管路的进水阀,进水阀为电动阀,进水阀与控制器电连接。

内槽体2长度方向两端的底部分别开设有放水口,放水口上连接有竖向设置的放水管5,放水管5上安装有控制放水管5通断的蝶阀51,蝶阀的有效流通面积较大,使用蝶阀可防止残渣剩料将放水管5堵塞,蝶阀为电动阀,蝶阀与控制器电连接。外壳体1内在底壁上对应放水管5的出口设有接水槽6,接水槽6的顶部设有过滤网7,外壳体1侧部开设有可供过滤网7抽出的开口,放水管5端部与过滤网7之间间隔设定距离设置,保证过滤网7上堆积一定量的残渣剩料时仍可顺利抽出,接水槽6的底部开设有排水口,排水口上连接有排水管61。为便于过滤网7的安装定位,接水槽6的后侧壁设置卡入缺口,接水槽6的左侧壁、右侧壁和前侧壁顶面靠近内侧设置沉台,过滤网7从接水槽6后侧壁卡入、沿左右侧壁的沉台向前推动,直至将过滤网7的前端推至前侧壁的沉台并使过滤网7的前端抵靠在接水槽6的前侧壁上,即实现过滤网7的安装定位,在过滤过程中接水槽6的沉台可对过滤网7进行有效支撑,过滤网7抽出过程中接水槽6也始终对过滤网7进行支撑,防止残渣剩料过重使过滤网7发生倾斜,进而使残渣剩料掉入外壳体1内,影响整个饮水装置的洁净度。

外壳体1顶部安装有将外壳体1顶部封闭的封盖3,封盖3也采用聚氨酯材料整体发泡成型,封盖3上对应饮水腔间隔设有多个饮水口32,间隔设置多个饮水口可以避免强壮的牛独占饮水装置,封盖3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下伸设置的连接耳31,连接耳31与外壳体1上对应设有穿设孔并在穿设孔内穿设限位杆33实现封盖3与外壳体1的相对固定。封盖3与外壳体1连接结构简单,便于打开封盖3对内槽体2进行清洁。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可直接固装在靠近奶牛采食区的区域,在靠近饮水装置的前后两侧由近及远依次间隔设置多个称重传感器,多个称重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远处的称重传感器采集到质量信息时将信号输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进水阀和蝶阀同时开启对饮水腔进行冲洗、开启控制开关、加热管开始加热,一是对内槽体2进行冲洗、二是对内槽体2进行适当升温,冲洗设定时间后控制器控制蝶阀关闭,饮水腔内开始储水,近处的称重传感器采集信号输出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靠近饮水装置的奶牛的质量调整进水阀的开启度,保证奶牛有足够的饮水,此时液位传感器也对水箱液位进行监测,当水箱内液位超过设定值时,液位传感器输出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关闭进水阀以及控制开关,停止进水、加热管停止加热。为保证加热管有效对饮水进行升温,可将位于安装空间内的进水管4螺旋盘绕,增加加热段的长度,从而保证对饮水进行有效升温。当水箱内的水温达到设定温度时,温控开关切断加热管的供电电路加热管停止加热,当水箱内水温低于设定温度时,温控开关连通加热管的供电电路加热管继续加热。当近处的称重传感器采集的质量信息逐渐减少至消失时,控制器关闭进水阀以及控制开关、打开蝶阀,此时停止进水、加热管停止加热、内槽体2内水和杂物全部放出,具体电路设计时可对进水阀的关闭时间进行延时,从而对内槽体2进行有效冲洗,为下一次的饮水做好准备。本实用新型中对于控制电路的具体电路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常规电路即可简单实现。关于控制器对各传感信号的采集电路和对阀门的开关控制电路以及对进水阀的开度控制电路均为现有技术电路,关于各电器件之间的连接也为常规的电路连接结构,不是本实用新型的重点,在此不再赘述。

在冬季本实用新型中的外壳体1可防冻保温,加热管可将饮水加热至适宜的温度,在夏季外壳体1可隔热,防止内槽体2内温度过高,夏季还可在水箱内放置冰块对饮水降温,使用时内槽体2内的残渣剩料可随水流直接流至放水口并从放水管5排至过滤网7,可有效保证内槽体2的洁净度,减少动物因水源染病、提高奶牛产奶量,提升原奶品质,大大提高养殖场的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范围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