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华花龟工程化生态养殖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1629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龟类的养殖池,尤其涉及一种中华花龟工程化生态养殖池。



背景技术:

中华花龟(Dcadia sinensis)又名台湾草龟、六线草、珍珠龟等,隶属龟鳖目、淡水龟科、花龟属,自然界中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等地。中华花龟是一种高级的滋补品和贵重药材,其肉质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其甲壳加工成龟板,具有滋阴降火,补心肾、壮筋骨等功效。同时中华花龟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因此,目前的市场前景看好,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

中华花龟为杂食性动物,喜欢阳光充足、环境安静的环境,在高温季节,白天很少活动。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中华花龟白天隐蔽于洞内或水草较多的地方,傍晚活动频繁,晚上喜伏于浅水处,四肢伸展憩息。

目前,中华花龟的人工养殖多采用室外池塘高密度养殖,为满足其生活习性,池塘内多放置水浮莲等水生植物用以调节水质、苗种的附着和遮阴,因其喜欢摄食水浮莲等水生植物的特性,在饲养一段时间后养殖池中的水质不易控制,严重影响龟的正常摄食和成活率,甚至给龟病的发生创造条件。此外,高密度养殖还会产生大量养殖废水,排放后可导致养殖用水及邻近水域富营养化或水环境恶化,对水环境资源造成一定的压力。

基于以上缺陷,如果降低中华花龟人工养殖的放养密度,龟池又会因为不能得以充分利用而影响其经济效益。进一步地,因中华花龟为变温动物,每年11月至第二年的3月份为冬眠期,在冬季,珠三角地区的越冬期池塘自然水温经常维持在12-17℃,导致自然越冬的中华花龟既不冬眠,又不摄食,能量消耗更大,危险温度段持续时间长,使个体偏小的中华花龟自然越冬成活率偏低,增加了养殖的风险。

因此,有必要开发或提供一种更好的中华花龟工程化生态养殖池。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华花龟工程化生态养殖池,该养殖池环境安静清洁、减排且水质可控、便于饲养和越冬管理、且养殖效果明显。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案达到上述目的:

一种中华花龟工程化生态养殖池,包括依次设置的越冬产卵综合区、养殖区以及生态栖息区,越冬产卵综合区和养殖区相邻设置,养殖区和生态栖息区相邻设置,其中,所述越冬产卵综合区包括越冬产卵池和设置于池上方的遮盖棚,越冬产卵池中设置有沙土;所述养殖区包括弧形养殖池、进水管、排水管和排水渠以及水位控制管,养殖池中的养殖水体与水位控制管、进水管依次相连,养殖池中的养殖水体与排水管、排水渠依次相连;所述生态栖息区包括生态草坪和设置于生态草坪中的喷水装置。

优选的,所述越冬产卵池中设置的沙土为粗沙和黄沙土组成混合土,特别是粗沙和黄沙土的比例为1:3组成的混合土。

在产卵或越冬季节时,中华花龟在设置有沙土的越冬产卵池中进行产卵或越冬。

优选的,所述述越冬产卵池的池壁高为40-80厘米,优选为60厘米,所述越冬产卵池内设置的沙土的深度为30-70厘米,优选为50厘米。

优选的,所述遮盖棚上还设置有喷水管,所述喷水管用于保持越冬产卵池中的混合土湿润,以期符合成龟越冬和龟卵孵化所需湿度

优选的,所述遮盖棚上设置的喷水管每天喷水1-4次,例如1次或3次,每次5-15分钟,例如10分钟。

优选的,所述遮盖棚为锈钢架的遮盖棚。

优选的,所述遮盖棚的宽度为80-120厘米,例如100厘米。

优选的,所述弧形养殖池的深度为20-40厘米,优选为30厘米,所述弧形切线与地面夹角为10-20度,优选为15度,所述弧形养殖池内的养殖水体深度为养殖池深度的1/3-2/3,优选为1/2。

优选的,所述弧形养殖池内的养殖水体每隔10天通过水位控制管、进水管、排水管及排水渠来更换1/3-2/3,优选为1/2。

在一个具体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弧形养殖池中养殖水体的更换通过排水管及排水渠排放废水,通过进水管补充新水,并通过水位控制管控制更换水体的比例或量。

优选的,所述弧形养殖池为水泥池。

优选的,所述生态草坪为高度不超过20cm的植物组成。

优选的,生态草坪上每隔2-4米优选3米装1个喷水装置。

优选的,所述喷水装置为喷水管,优选含有喷雾头的立体喷水管,例如铜制喷雾头的立体喷水管。

优选的,所述喷水装置每天早、中、晚喷水3-5次,例如3次,每次5-15分钟,例如10分钟。

养殖过程中,中华花龟在弧形养殖池壁的水陆交界处及以上摄食,并且视情况通过水位控制管、进水管、排水管和排水渠实现弧形养殖池中水体的更换;非摄食期间中华花龟在弧形水泥池和态草坪上活动和栖息;产卵或越冬季节在铺置有沙土的越冬产卵池中进行进行产卵或越冬。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2月至6月成龟可以在越冬产卵综合区进行产卵,11月至翌年3月份的冬眠期可在越冬产卵综合区越冬,达到稚龟、成龟和亲本养殖三合一综合生态池。

本实用新型的中华花龟工程化生态养殖池,可以作为中华花龟的稚龟、成龟和亲本龟等养殖的三合一综合生态池,其提供的休息场所,接近自然条件,可以减少养殖废水排放,符合环保生态概念,同时,越冬产卵综合区除具备产卵、越冬场所的功能外,可显著提高养殖和越冬成活率率、产卵量和受精率,适合于中华花龟生长、繁殖和越冬,可以广泛应用于中华花龟或与中华花龟具有相似习性的其它龟品种的工程化生态养殖。

本实用新型的中华花龟工程化生态养殖池结构简化、生态环保、成本低廉、投入产出比高,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或避免污水排放、水体环境多变和室外自然越冬而带来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中华花龟工程化生态养殖池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越冬产卵综合区,2-养殖区,3-生态栖息区,4-越冬产卵池,5-遮盖棚,6-喷水管,7-弧形养殖水泥池,8-水位控制管,9-进水管,10-排水管,11-排水渠,12-生态草坪,13-喷水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中华花龟工程化生态养殖池,该养殖池由三个功能区相邻连接设置而成,依次分别为越冬产卵综合区1、养殖区2和生态栖息区3,其中,越冬产卵综合区1内包括越冬产卵池4和设置于池4上方的遮盖棚5以及设置在遮盖棚内的喷水管6,越冬产卵池4内设置有1:3体积比的粗沙和黄沙土组成混合沙土;养殖区2包括弧形养殖水泥池7、进水管9、排水管10和排水渠11以及水位控制管8,养殖池中的养殖水体与水位控制管8、进水管9依次相连,水位控制管8和进水管9用于进水,养殖池中的养殖水体与排水管10、排水渠11依次相连,排水管10及排水渠11用于排放废水,通过进水和排水实现养殖水体的更换;生态栖息区3包括生态草坪12和设置于生态草坪中的喷水装置13。

养殖过程中,中华花龟在弧形养殖水泥池7的池壁的水陆交界处及以上摄食,并且通过水位控制管、进水管、排水管和排水渠实现弧形养殖池中水体的更换;非摄食期间中华花龟在弧形养殖水泥池7和生态草坪12上活动和栖息;产卵或越冬季节在铺置有沙土的越冬产卵池4中进行进行产卵或越冬。

实施例2

实施例2的中华花龟工程化生态养殖池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的是,越冬产卵池4的池壁高为60cm,越冬产卵池内的沙土的深度为50cm,遮盖棚为锈钢架的宽度为100cm的遮盖棚,遮盖棚内设置的喷水管每天喷水3次,每次5分钟;弧形养殖水泥池7的深度为30厘米,弧形养殖水泥池7的切线与地面夹角为15℃,弧形养殖池7内的养殖水体深度为养殖池深度的1/2,所述弧形养殖池内的养殖水体每隔10天通过水位控制管、进水管、排水管及排水渠更换养殖水体的1/2;生态草坪为高度不超过20cm的植物组成,生态草坪上每隔3米装1个喷水装置,喷水装置为立体喷水管,喷水装置每天早、中、晚喷水3次,每次10分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