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粘黏性鱼卵孵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0916阅读:550来源:国知局
一种粘黏性鱼卵孵化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鱼类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粘黏性鱼卵孵化装置。



背景技术:

鱼类养殖,即为鱼的繁殖、饲养以及放养,也称作水产养殖、养鱼和养鱼业,对于维持食物的供应、垂钓以及扩大捕鱼区这些方面的作用是重要的,通过鱼类养殖,许多种类被成功地引进新的区域。

鱼是卵生生物,其孵化过程中要保持水体中有丰富的氧气,胚胎发育过程中要呼吸氧,尾芽出现后需要大量的氧,仔鱼期更需要氧气,无论室内干孵或室外池孵都要注意供给充足的氧气。

现有鱼卵孵化装置价格高昂,每个小孵化装置至少几百元,而对于大型鱼类养殖场所而言,需求的孵化装置多,总体价格高昂不实用,部分鱼类养殖场所采取孵化池孵化,在池中孵化时,最好增加微流水,冲动鱼巢,流水增氧,但由于鱼卵比较脆弱,其采用的现有进水管的水流冲击力大,容易冲伤鱼卵,造成孵化成功率不高的问题,同时水中的溶氧量往往也达不到孵化要求。

对于高原冷水性鱼类鱼卵,其粘黏性高于一般鱼卵,也不再适用于普通的孵化池孵化,需要注意的是,该种粘黏性高的鱼卵孵化除了要注意溶氧量、水流冲击力道外,还要防止鱼卵粘黏,一旦鱼卵粘黏在一起,一定时间后容易发生霉变坏死现象,从而造成孵化成功率低的情况,若采用现有专用孵化装置,其单个孵化装置成本高达两千元以上,成本高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粘黏性鱼卵孵化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成本高昂以及孵化成功率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

一种粘黏性鱼卵孵化装置,包括上端开口的孵化本体,所述孵化本体的上端设有进水龙头,所述进水龙头的出水口连有延伸至孵化本体内的橡胶管,所述橡胶管的一侧与孵化本体内壁相贴,橡胶管的端部密封,且橡胶管靠近孵化本体内壁的一侧设有进水孔;孵化本体的底部设有固定台,所述固定台上设有柔性鱼卵筛网;孵化本体侧壁距离孵化本体底部1/3-2/3的位置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内设有防逃逸出水装置了;进水时,打开进水龙头实现进水,水流经橡胶管的进水孔沿孵化本体内壁射入孵化本体中,进水水压带动孵化本体内的水旋转,从而带动水中的鱼卵旋转,鱼卵旋转过程中,被柔性鱼卵筛网分散开,从而避免鱼卵粘黏成团,进而避免鱼卵发生霉变坏死的现象,提高了孵化成活率;整个装置成本低,在现有小型容器的基础上即可加工,每个孵化装置的制作成本能控制在50-70元以内,将装置成本缩减了20倍不止,提高了经济效益;进水旋转过程中,水与空气能够充分接触,足够保证孵化过程中需要的溶氧量。

优选地,所述孵化本体为直径72cm、高度35cm的钢化塑料盆,管理方便,大小适中,便与采购,成本仅40-50元以内;所述橡胶管的长度为10cm,保证入水角度和压力,使得进水水压能够带动孵化本体内的水旋转。

优选地,所述进水孔由上下设置的两个小孔组成,两个进水孔的孔径为2-3mm,水压适中且不会堵塞进水孔。

优选地,所述排水孔的孔径为4cm,满足出水与进水平衡的要求。

优选地,所防逃逸出水装置包括固定在排水孔内的出水固定端头,所述出水固定端头的里端罩有防逃逸网筛,出水固定端头的外端连有出水管,防止鱼卵或孵化的小鱼苗逃逸。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进水时,打开进水龙头实现进水,水流经橡胶管的进水孔沿孵化本体内壁射入孵化本体中,进水水压带动孵化本体内的水旋转,从而带动水中的鱼卵旋转,鱼卵旋转过程中,被柔性鱼卵筛网分散开,从而避免鱼卵粘黏成团,进而避免鱼卵发生霉变坏死的现象,提高了孵化成活率;

2、整个装置成本低,在现有小型容器的基础上即可加工,每个孵化装置的制作成本能控制在50-70元以内,将装置成本缩减了20倍不止,提高了经济效益;

3、进水旋转过程中,水与空气能够充分接触,足够保证孵化过程中需要的溶氧量;

4、本实用新型改造成本低,实用效果好,适用于绝大多数的高原冷水性粘黏性鱼卵孵化。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防逃逸出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分别为:1、孵化本体;2、固定台;3、柔性鱼卵筛网;4、进水龙头;5、橡胶管;51、进水孔;6、防逃逸出水装置;61、出水管;62、出水固定端头;63、防逃逸网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粘黏性鱼卵孵化装置,包括上端开口的孵化本体1,所述孵化本体1的上端设有进水龙头4,所述进水龙头4的出水口连有延伸至孵化本体1内的橡胶管5,所述橡胶管5的一侧与孵化本体1内壁相贴,橡胶管5的端部密封,且橡胶管5靠近孵化本体1内壁的一侧设有进水孔51;孵化本体1的底部设有固定台2,所述固定台2上设有柔性鱼卵筛网3;孵化本体1侧壁距离孵化本体1底部1/3-2/3的位置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内设有防逃逸出水装置6。

本实施例打开进水龙头4即可实现进水,操作简单。

本实施例中,水流经橡胶管的进水孔51沿孵化本体1内壁射入孵化本体1中,进水水压带动孵化本体1内的水旋转,从而带动水中的鱼卵旋转,鱼卵旋转过程中,被柔性鱼卵筛网分散开,从而避免鱼卵粘黏成团,进而避免鱼卵发生霉变坏死的现象,提高了孵化成活率;整个装置成本低,在现有小型容器的基础上即可加工,每个孵化装置的制作成本能控制在50-70元以内,将装置成本缩减了20倍不止,提高了经济效益;进水旋转过程中,水与空气能够充分接触,足够保证孵化过程中需要的溶氧量。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粘黏性鱼卵孵化装置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所述孵化本体1为直径72cm、高度35cm的钢化塑料盆,管理方便,大小适中,便与采购,成本仅40-50元以内;所述橡胶管5的长度为10cm,保证入水角度和压力,使得进水水压能够带动孵化本体内的水旋转。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粘黏性鱼卵孵化装置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所述进水孔51由上下设置的两个小孔组成,两个进水孔51的孔径为2-3mm,水压适中,刚好能够使得进水水压能够带动孵化本体内的水旋转,且不会堵塞进水孔。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或2或3所述的一种粘黏性鱼卵孵化装置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所述排水孔的孔径为4cm,满足出水与进水平衡的要求。

实施例5

在实施例4所述的一种粘黏性鱼卵孵化装置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如图2所示,所防逃逸出水装置6包括固定在排水孔内的出水固定端头62,所述出水固定端头62的里端罩有防逃逸网筛63,出水固定端头62的外端连有出水管61,本实施例的设置能有效防止鱼卵或孵化的小鱼苗逃逸。

如上所述即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