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盆栽试验隔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91167阅读:6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植物盆栽试验隔热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生理研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盆栽植物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植物生理等学科领域的诸多试验研究中,盆栽试验方法是科研人员时常应用的方法。依据新近的研究发现,在这类试验中如果盆栽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势必会使植物栽培盆受到太阳的热辐射照射,从而引起栽培盆土温度过高,尤其是在炎热的夏秋季节,这种高温往往会干扰乃至掩盖试验设计原始处理的差异,从而使科研人员得到有偏差的或者错误的试验数据和研究结果。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可以考虑将植物栽培盆埋在地下。但是这种处理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可操作性较低,一方面是由于过于费工费时,而且入地后无法监测盆栽重量和倒换盆的位置,并且很多研究单位周边多为绿化或硬化地面,没有埋盆条件。

基于上述技术现状,有必要研发一种便用辅助试验装置,以期能够较好的解决上述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植物盆栽试验隔热装置,能够避免环境热量要素对盆栽试验植物的不良影响,确保试验数据和结果分析的正确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植物盆栽试验隔热装置,其结构中包括上端设置开口的容置筒体,此容置筒体的侧壁和底壁由支承外壁和泡沫塑料内衬壁复合构成,在容置筒体内部底端的泡沫塑料内衬壁之上活动设置有若干层泡沫塑料垫层,在容置筒体的上端内侧活动设置有泡沫塑料组合套环,此组合套环由多组泡沫塑料圆环依次套接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泡沫塑料垫层活动放置在所述容置筒体的内部底端,根据植物盆体的高低确定泡沫塑料垫层的使用数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组合套环活动放置在所述容置筒体的内部上端,根据植物盆体的外径确定组合套环的使用数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容置筒体的支承外壁与其泡沫塑料内衬壁之间粘接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泡沫塑料内衬壁的厚度为2-5cm,所述每层泡沫塑料垫层的厚度为1-3cm,所述组合套环的厚度为1-3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容置筒体的底壁及位于容置筒体底部的泡沫塑料内衬壁及泡沫塑料垫层上均设置有渗流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承外壁的外侧还喷涂设置有反光油漆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承外壁上还设置有一组把手。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植物生理盆栽试验研究中,将盆栽植物容置于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内,能够有效避免环境热量要素对盆栽试验植物的不良影响,解决栽培盆土温过高的问题,确保试验数据和结果分析的正确性。本实用新型能够配合多数尺寸的栽培盆使用,且能够方便的倒换盆栽位置和监测盆土重量,在地域上对于实验室人工光照平台、实验室自然光阳台、楼顶栽培平台、室外硬质平台等环境均可兼容适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是组合套环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其整体示意图和装配示意图。

图3是泡沫塑料垫层的示意图。

图中:容置筒体1、支承外壁2、泡沫塑料内衬壁3、组合套环4、泡沫塑料垫层5、渗流孔6、把手7。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附图,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中包括容置筒体1,此容置筒体1的侧壁和底壁由支承外壁2和泡沫塑料内衬壁3粘接复合构成;其中支承外壁2的外侧喷涂设置有反光油漆层用以减少光照热辐射的吸收,支承外壁2上还设置有一组把手7,泡沫塑料内衬壁3构成厚度2-5cm的保温层;在容置筒体1的上端内侧活动设置有泡沫塑料组合套环4,此组合套环4由多组泡沫塑料圆环依次套接构成,使用时根据植物盆体的外径确定组合套环4的使用数量,以覆盖住栽培盆外沿与容置筒体内壁之间的空隙为宜;在容置筒体1内部底端的泡沫塑料内衬壁3之上活动放置有若干层泡沫塑料垫层5,使用时根据植物盆体的高低确定泡沫塑料垫层5的使用数量,以栽培盆上端位于容置筒体开口部位为宜。

参看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容置筒体1内侧设置有泡沫塑料内衬壁3,并在支承外壁2的外侧喷涂设置反光油漆层,可有效的减少光照和热辐射的影响,起到很好的隔热作用,避免盆栽植物的土壤随外界光照的变化大幅波动;本实用新型在容置筒体1内部底端设置有泡沫塑料垫层5,并根据盆栽植物盆体的高低选用0-N层垫层,从而使得盆体上沿基本位于容置筒体上开口部位;本实用新型在容置筒体1的上端设置多组泡沫塑料圆环依次套接构成的组合套环4,当将植物试验盆体置入容置筒体内部后,根据盆体的外径大小选用0-N组套环,将盆体上沿与容置筒体内壁之间的开口封闭,能够进一步的提升隔热效果;本实用新型在容置筒体的底部及垫层上设置有渗流孔6,还能够避免植物渍水现象的发生。

上述描述仅作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技术方案提出,不作为对其技术方案本身的单一限制条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