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坡面灌溉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坡面绿化地自灌结构。
背景技术:
坡面绿化是一种新兴的能有效防护裸露坡面的生态护坡方式,它与传统的土木工程护坡(钢筋锚杆支护、挂网、格构等)相结合,可有效实现坡面的生态植被恢复与防护。不仅具有保持水土的功能,还可以改善环境和景观。边坡绿化的环保意义十分明显,边坡绿化可美化环境,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和滑坡,净化空气。
在实际坡面绿化维护中,所谓“三分种,七分养”。为了维持坡面绿化保持最好的状态,常常需要在施工后根据天气情况适时雾状浇水,保持植物的健康生长。这种采用人工灌溉的方式,常常费时费力,若能开发一种坡面绿化地自灌的结构将极大的提高绿化养护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坡面绿化地自灌结构,它不仅具有结构简单、修建方便,而且收集的雨水可以长期为自动灌溉植物,减少人工取用自来水浇灌植物的水量,提高雨水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坡面绿化地自灌结构,包括截留沟、蓄水槽、吸水棒和种植层,所述截留沟设置在坡面顶部,截留沟内填充卵石,截留沟顶部设置有排水管;所述蓄水槽为混凝土挡板隔成,所述混凝土挡板顶部设置有溢水孔;所述种植层设置在蓄水槽顶部,所述种植层与蓄水槽之间设置有带孔隔板;所述吸水棒插入带孔隔板的小孔内,并延伸到蓄水槽底部和种植层。
所述排水管呈“L”型,并延伸到坡面顶部的蓄水槽内。
所述吸水棒为硅砂滤水石材制成。
所述蓄水槽的最低处的溢水孔与市政管网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利用坡面的天然条件,水分自然汇集到地势较低的地方,实现雨水的自动收集;
2、充分利用了天然降水,大大降低了人工灌溉绿化成本;
3、该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可根据绿化面积的规模大小灵活掌握,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坡面;2-截水沟;3-卵石;4-排水管;5-混凝土挡板;6-带孔隔板;7-种植层;8-蓄水槽;9-吸水棒;10 –溢水孔;11-市政管网;12-植物;13 –道路;14–坡面雨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一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坡面绿化地自灌结构,包括截留沟2、蓄水槽8、吸水棒9和种植层7,所述截留沟2设置在坡面1顶部,截留沟2内填充卵石3,截留沟2顶部设置有排水管4;所述排水管4呈“L”型,并延伸到坡面顶部的蓄水槽8内;所述蓄水槽8为混凝土挡板5隔成,所述混凝土挡板5顶部设置有溢水孔10;所述种植层7设置在蓄水槽8顶部,所述种植层7与蓄水槽8之间设置有带孔隔板6;所述吸水棒9插入带孔隔板6的小孔内,并延伸到蓄水槽8底部和种植层7;所述吸水棒9为硅砂滤水石材制成;所述蓄水槽8的最低处的溢水孔10与市政管网11连接,所述截水沟两侧可以修建人工道路13。
当大气降雨时,坡面雨水14通过坡面进入截水沟2,随后通过排水管4进入蓄水槽8,当第一个蓄水槽蓄满水后,多余的水经过混凝土挡板5上的溢水孔10,流入下一个蓄水槽,直到所有蓄水槽蓄满水,多余的水通过溢水孔10,流入市政管网11,达到防洪排水的目的。在吸水棒9的吸力作用下水分沿着吸水棒9不断的输送到植物12根部,供植物12吸收利用,提高雨水利用效率,节约人工灌溉绿化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