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农害监控防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3730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基于物联网的农害监控防治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农害监控防治装置。



背景技术:

在农、林业生产中,由于各种病虫的危害,使农业经济遭受很大的损失。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世界粮食因虫害常年损失14%、因病害损失10%、因草害损失11%。据统计,每年我国每公顷土地病虫害发生24起左右,防治25起左右。但有些病虫害并不严重,也大面积进行了防治。这样的防治,仅10%的农药发挥了防治有害生物的作用,其余90%都释放到环境中,给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污染。与此类似,我国目前的牧、渔业也依然处于传统、落后的阶段。

在传统的农害治理中,往往都是巡查发现在进行农害的治理,这样往往农作物已经造成损害,随着信息技术以及机械技术的发展,通过远程监控以及机械设备的介入,不仅有效的提高发现虫害的及时性,也有效的减少了人力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对驱赶治理虫鸟对大棚果蔬以及实时监控的基于物联网的农害监控防治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农害监控防治装置,包括移动机架以及监控防治箱,所述的移动机架包括底座、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一滑杆、第一螺杆、第二螺杆以及第二滑杆,所述的底座分别设置有用于第一滑杆和第一螺杆固定的第一滑槽和第一螺孔,所述的第一滑杆和第一螺杆分别配合插设在第一滑槽和第一螺孔上,所述的第一螺杆的一端固定有第一齿轮,所述的第一驱动电机的转轴上固定有第二齿轮,所述的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的第二滑杆的一端固定在底座上,所述的第二螺杆的一端转动设置在底座上,所述的监控防治箱的外壁面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套筒以及第二套筒,所述的第二滑杆的另一端滑动套设在第一套筒内,所述的第二套筒内设置有与第二螺杆的螺纹配合的螺孔,所述的第二螺杆的另一端配合套设在第二套筒上,所述的底座的上端面固定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的第二驱动电机的转轴上固定第三齿轮,所述的第二螺杆固定第四齿轮,所述的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所述的监控防治箱包括外箱体、虫害诱杀组件以及高音炮扬声器、监控摄像头,所述的高音炮扬声器固定在外箱体的外壁面上,所述的虫害诱杀组件包括诱杀箱、诱杀光源、聚风斗、集虫槽以及负压风扇,所述的诱杀光源设置在诱杀箱的腔体内,所述的诱杀箱设置有用于虫害进入箱体的窗口,所述的诱杀箱的底部设置通孔,所述的诱杀箱的下侧依次设置有聚风斗以及集虫槽,所述的集虫槽的一侧设置有负压风扇,所述的外箱体内的腔体设置有提升机构,所述的提升机构包括驱动马达,第三螺杆以及第三滑杆,所述的诱杀箱两侧的外壁面分别设置有第一凸块与第二凸块,所述的第二凸块设置有槽孔,所述的第三滑杆的一端转动设置在外箱体上,所述的第三滑杆的另一端滑动插设设置在第二凸块的槽孔上,所述的第一凸块设置有用于配合设置第三螺杆的螺孔,所述的第三螺杆的一端与驱动马达的转轴固定,所述的第三螺杆的另一端配合插设在第一凸块的螺孔上,所述的监控摄像头设置在摄像头云台上,所述的摄像头云台固定在诱杀箱的上端面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控制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驱动马达、高音炮扬声器以及诱杀光源启停的控制器、用于传输监控摄像头视频影像以及传输控制指令的无线通讯模块以及用于监控农害以及发出控制指令的管理控制台,所述的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驱动马达、高音炮扬声器以及诱杀光源与控制器连接,所述的控制器通过无线通讯模块与管理控制台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诱杀光源为波长330-400纳米的紫外线。

进一步的:所述的集虫槽的壁面设置有用于粘合虫害的粘贴板。

进一步的:所述的负压风扇的前端设置有隔离网,所述的负压风扇的后端设置有透气袋。

进一步的:所述的外箱体设置有提把手。

进一步的:所述的监控摄像头为高清红外摄像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结构设计合理,通过移动机架对监控防治箱进行横向以及纵向移动,便于全方位对本实用新型设定区域的监控以及虫害的驱赶治理,通过本实用新型通过无线无线通信模块与管理控制台连接,所述的管理控制台接收监控摄像头视频影像,远程发送指令对移动机架以及诱杀箱进行控制,减少了人工巡查的人力成本以及工作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基于物联网的农害监控防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监控防治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参见图1-图2,本实施例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农害监控防治装置,包括移动机架以及监控防治箱,所述的移动机架包括底座11、第一驱动电机12、第二驱动电机13、第一齿轮121、第二齿轮122、第三齿轮131、第四齿轮132、第一滑杆123、第一螺杆124、第二螺杆133以及第二滑杆134,所述的底座11分别设置有用于第一滑杆123和第一螺杆124固定的第一滑槽和第一螺孔,所述的第一滑杆123和第一螺杆124分别配合插设在第一滑槽和第一螺孔上,所述的第一螺杆124的一端固定有第一齿轮121,所述的第一驱动电机12的转轴上固定有第二齿轮122,所述的第一齿轮121与第二齿轮122啮合,所述的第二滑杆134的一端固定在底座11上,所述的第二螺杆133的一端转动设置在底座11上,所述的监控防治箱的外壁面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套筒以及第二套筒,所述的第二滑杆134的另一端滑动套设在第一套筒内,所述的第二套筒内设置有与第二螺杆133的螺纹配合的螺孔,所述的第二螺杆133的另一端配合套设在第二套筒上,所述的底座11的上端面固定有第二驱动电机13,所述的第二驱动电机13的转轴上固定第三齿轮131,所述的第二螺杆133固定第四齿轮132,所述的第三齿轮131与第四齿轮132啮合,所述的监控防治箱包括外箱体21、虫害诱杀组件以及高音炮扬声器22、监控摄像头23,所述的高音炮扬声器22固定在外箱体21的外壁面上,所述的虫害诱杀组件包括诱杀箱241、诱杀光源242、聚风斗243、集虫槽244以及负压风扇245,所述的诱杀光源242设置在诱杀箱241的腔体内,所述的诱杀箱241设置有用于虫害进入箱体的窗口2411,所述的诱杀箱241的底部设置通孔,所述的诱杀箱241的下侧依次设置有聚风斗243以及集虫槽244,所述的集虫槽244的一侧设置有负压风扇245,所述的外箱体21内的腔体设置有提升机构,所述的提升机构包括驱动马达246,第三螺杆2471以及第三滑杆2472,所述的诱杀箱241两侧的外壁面分别设置有第一凸块2473与第二凸块2474,所述的第二凸块2474设置有槽孔,所述的第三滑杆2472的一端转动设置在外箱体21上,所述的第三滑杆2472的另一端滑动插设设置在第二凸块2474的槽孔上,所述的第一凸块2473设置有用于配合设置第三螺杆2471的螺孔,所述的第三螺杆2471的一端与驱动马达246的转轴固定,所述的第三螺杆2471的另一端配合插设在第一凸块2473的螺孔上,所述的监控摄像头23设置在摄像头云台上,所述的摄像头云台固定在诱杀箱241的上端面上,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农害监控防治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第一驱动电机12、第二驱动电机13、驱动马达246、高音炮扬声器22以及诱杀光源242启停的控制器、用于传输监控摄像头23视频影像以及传输控制指令的无线通讯模块以及用于监控农害以及发出控制指令的管理控制台,所述的第一驱动电机12、第二驱动电机13、驱动马达246、高音炮扬声器22以及诱杀光源242与控制器连接,所述的控制器通过无线通讯模块与管理控制台连接,所述的诱杀光源242为波长330-400纳米的紫外线,所述的集虫槽244的壁面设置有用于粘合虫害的粘贴板,所述的负压风扇245的前端设置有隔离网249,所述的负压风扇245的后端设置有透气袋248,所述的外箱体21设置有提把手211,所述的监控摄像头23为高清红外摄像头,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移动机架对监控防治箱进行横向以及纵向移动,便于全方位对本实用新型设定区域的监控以及虫害的驱赶治理,本实用新型虫害诱杀组件的诱杀箱241通过源为波长330-400纳米的紫外线吸引虫害进入箱内,通过负压风扇245产生负压风吸附止集虫槽244,集虫槽244设置有粘贴板,虫害吸附在粘贴板上,所述的高音炮扬声器22结合移动的监控防治箱吓走鸟害以及其他哺乳类对农作物的破坏,本实用新型可大面积的进行巡查以及虫害的防治,大大减少了人力巡逻以及驱害的成本,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移动机架对监控防治箱进行横向以及纵向移动,便于全方位对本实用新型设定区域的监控以及虫害的驱赶治理,通过本实用新型通过无线无线通信模块与管理控制台连接,所述的管理控制台接收监控摄像头23视频影像,远程发送指令对移动机架以及诱杀箱241进行控制,减少了人工巡查的人力成本以及工作强度。

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