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园林绿化植物攀爬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99579阅读:7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园林绿化植物攀爬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园林绿化植物攀爬架。



背景技术:

在园林绿化中,藤蔓植物属于园林绿化植物中比较重要的物种之一。这类植物的生长需要相应的攀爬架进行引导。传统的攀爬架是非常简单的支架,不能满足多棵藤蔓植株在同一攀爬架上生长。其原因在于,传统的攀爬架中设置的引导植株进行生长攀爬的导向杆的数量过少或者只是存在一个攀爬架框体。这样多棵藤蔓植株会同时缠绕在这一攀爬架框体上,使得藤蔓植株无法吸收足够的光照,而影响其茁壮生长。现有的藤类植物攀爬架其结构较为单一,与地面的固定不牢靠,当植物生长过大时,其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因此需要在后期定期给攀爬架进行维护,较为麻烦;长度不能够调整,部分藤类植物在生长过盛时,部分枝叶由于支撑高度不够会垂地,影响美观。鉴于上述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园林绿化植物攀爬架,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园林绿化植物攀爬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藤类植物攀爬架其结构较为单一,与地面的固定不牢靠,当植物生长过大时,其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因此需要在后期定期给攀爬架进行维护,较为麻烦;长度不能够调整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园林绿化植物攀爬架,包括顶板,所述顶板的内腔左右两侧设置有伸缩板,两组所述伸缩板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顶板的底部四角均设置有支腿,所述支腿的底部套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外壁设置有长槽,所述长槽的外壁设置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通过长槽与支腿连接,所述顶板的底部设置有折叠杆,所述折叠杆的底部两端分别设置在两组套筒的内壁,所述顶板的内腔横向均匀设置有横架,所述顶板的内腔纵向设置有纵架,所述顶板的底部设置有底框,所述底框的内腔左右侧壁均设置有滑槽,所述伸缩板设置在底框的内腔,所述底框的左右侧壁均设置有与滑槽相配合的滑块。

优选的,所述支腿的外壁底部均匀设置有螺孔,所述调节螺栓通过螺孔与支腿连接。

优选的,所述横架和纵架为相互垂直设置。

优选的,所述横架和纵架均设置有结构相同的三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园林绿化植物攀爬架,通过设置折叠架增强了攀爬架的稳定性,避免倾倒,设置调整组件,可以根据不同植物自主调节攀爬架的高度,让植物能够更加健康的成长,结构简单,使用、安装方便,让藤蔓植株能够享有更大的生长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顶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顶板侧视图。

图中:1顶板、2隔板、3伸缩板、4支腿、5套筒、6长槽、7调节螺栓、8折叠杆、9横架、10纵架、11底框、12滑槽、13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园林绿化植物攀爬架,包括顶板1,所述顶板1的内腔左右两侧设置有伸缩板3,两组所述伸缩板3之间设置有隔板2,所述顶板1的底部四角均设置有支腿4,所述支腿4的底部套接有套筒5,所述套筒5的外壁设置有长槽6,所述长槽6的外壁设置有调节螺栓7,所述调节螺栓7通过长槽6与支腿4连接,所述顶板1的底部设置有折叠杆8,所述折叠杆8的底部两端分别设置在两组套筒5的内壁,所述顶板1的内腔横向均匀设置有横架9,所述顶板1的内腔纵向设置有纵架10,所述顶板1的底部设置有底框11,所述底框11的内腔左右侧壁均设置有滑槽12,所述伸缩板3设置在底框11的内腔,所述底框11的左右侧壁均设置有与滑槽12相配合的滑块13。

其中,所述支腿4的外壁底部均匀设置有螺孔,所述调节螺栓7通过螺孔与支腿4连接,通过调节螺栓7与螺孔配合,实现支腿4的伸长和缩短,所述横架9和纵架10为相互垂直设置,对顶板1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所述横架9和纵架10均设置有结构相同的三组,便于绿化植物的攀爬。

工作原理:顶板1设置在支腿4上,支腿4对顶板1起到支撑的作用,通过调节螺栓7在长槽6内与支腿4连接,支腿4外壁的螺孔与调节螺栓7配合,实现支腿4的伸缩,便于绿色植物能够更好的接收光照,当支腿4伸缩时,折叠杆8的设置对地板1的升降起到缓冲的作用,并且对顶板1起到支撑的作用,防止顶板1的倒塌,顶板1内设置横架9和纵架10便于植物的攀爬,且对顶板1起到固定的作用,底框11设置在顶板1内,通过底框11外壁的滑块13和滑槽12配合,底框11可伸出,增加植物攀爬的面积,当底框11不使用时,也可收纳在顶板1内。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