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栽种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44185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植物栽种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栽种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植物栽种盆。



背景技术:

本发明人日前设计了水植物虹吸盆栽及培养液盒,主要是由培养盆和培养液盒所构成,该培养盆直接放置在培养液盒上。该培养盆内能维持良好的湿度让该植物根部获得适当的水分,该培养液盒则负责持续补充培养液至该培养盆内。故人们对桌上盆栽的照顾,只要随时注意培养液盒内液体是否足够即可,方便又容易。

该培养盆内包括有育植棉、覆盖物和吸水体,该育植棉能供植物的根系伸展至内外,并由吸水体与育植棉保持适当湿度供给水分给植物,该覆盖物得将该育植棉埋覆于该培养盆内,进而将植物固定于该培养盆内。

此该培养盆虽然能让使用者轻松方便地照顾植物,但制作上需要专业的从业人员。由专业人员依序地于该培养盆内放置吸水体、育植棉、覆盖体等,过程中必须维持适当的密实度,因为此会影响日后的吸水性。另外开放式的培养盆,病虫害容易经该覆盖物等介质传播,影响植物生长,而在运送过程中,该覆盖物如石英砂也容易洒出,影响固定植物的效果。当厂商大量生产,产品不断由产地运送至销售端,制作过程中的瑕疵,日趋频繁及严重,为了维持高品质的要求,本发明人思考设计了此一植物栽种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物栽种盆,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植物栽种盆,包括培养盆、封盖、育植棉、管束夹、填充物、吸水体、定位座 和辅助盖,所述培养盆内包括有底板,且底板具有至少一个底孔,所述育植棉安置于管束夹内,所述定位座具有至少一个座孔,且定位座固定于培养盆的底板上,所述底板上的底孔与定位座上的座孔相连通,所述管束夹固定于定位座上,所述吸水体被限制于管束夹与定位座相接处,所述吸水体与育植棉接触,且吸水体的部份区段延伸至座孔及底孔内,所述封盖套接于管束夹外围,所述填充物分布在培养盆、封盖和管束夹三者之间所形成的区域内。

优选的,所述管束夹具有至少一个孔槽,且孔槽供植物的须根延伸至管外。

优选的,所述管束夹为可开合式,且管束夹包括第一管壁及第二管壁,两者形状相对且能相互扣合或开启。

优选的,所述第一管壁对应侧内缘具有至少一个孔槽,第二管壁对应内缘具有至少一个卡钩,当第一管壁及第二管壁相互对合后,卡钩是卡制于孔槽。

优选的,所述定位座包括倒钩件,且倒钩件呈环状分布于定位座底面,定位座固定于培养盆内,倒钩件是经底孔卡制于培养盆底面。

优选的,所述定位座还包括扣合部,且扣合部呈轴向向上延伸,定位座是由扣合部扣接于管束夹底部,进而固定两者的位置,所述扣合部是的内缘形成至少一个凹槽,管束夹对应处的管外壁则具有定位块,管束夹固定于定位座上,定位块是卡制于凹槽内。

优选的,所述封盖具有贯穿的注入口,且封盖包括塞子安装于注入口。

优选的,所述封盖中央形成承接孔,承接孔形状是配合管束夹外形,封盖于承接孔的孔壁形成至少一个安装缺口,另外管束夹外壁不同高度分别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凸块及至少一个第二凸块,第一凸块所在位置较第二凸块高且不在同一轴线上,封盖套置于管束夹外,第一凸块及第二凸块分别处于封盖上下两侧。

优选的,所述辅助盖安装于管束夹的顶端,辅助盖中央形成著呈数个叶瓣,叶瓣合围后中央区域并未封闭。

优选的,所述管束夹位于承接孔中,封盖虽套置于管束夹外围但两者之间并不固定,封盖与培养盆两者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配合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植物栽种盆适于大量生产的植物栽种盆,盆内各构件在组装时能相互卡合,不管厂商在大量生产或消费者自行组装,皆能轻松正确地完成植物栽种作业。主要是采用封闭式的栽种盆,盆栽运送过程中,能避免介质流失,避免植物脱落死亡,日后照顾过程中,封闭式更能阻断介质曝露在外传播病虫害,延长植物的寿命。不管水耕植物或一般植物皆可适用,而且从种子的栽种、或是植物阡插繁植,皆能适用而轻松生长,照护上非常容易及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AA面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BB面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构件组装后的立体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植物固定于栽种盆上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中:1、培养盆,11、底板,12、底孔,13、卡制导槽,14、储水槽道,15、外螺纹,2、封盖,21、注入口,22、塞子,23、承接孔,24、安装缺口,25、止动块,26、内螺纹,3、育植棉,4、管束夹,40、孔槽,41、 第一管壁,42、第二管壁,43、第一凸块,44、第二凸块,45、定位块,5、填充物,6、吸水体,7、定位座,71、倒鈎件,72、座孔,73、扣合部,731、凹槽,8、培养液盒,81、吸水芯,9、辅助盖,91、叶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植物栽种盆,包括培养盆1、封盖2、育植棉3、管束夹4、填充物5、吸水体6和定位座7,培养盆1内包括有底板11,且底板11具有至少一个底孔12,育植棉3安置于管束夹4内,管束夹4具有至少一个孔槽40,且孔槽40供植物的须根延伸至管外,管束夹4为可开合式,且管束夹4包括第一管壁41及第二管壁42,两者形状相对且能相互扣合或开启,第一管壁41对应侧内缘具有至少一个孔槽40,第二管壁42对应内缘具有至少一个卡钩,当第一管壁41及第二管壁42相互对合后,卡钩是卡制于孔槽40,定位座7具有至少一个座孔72,且定位座7固定于培养盆1的底板11上,底板11上的底孔12与定位座7上的座孔72相连通,定位座7包括倒钩件71,且倒钩件71呈环状分布于定位座7底面,定位座7固定于培养盆1内,倒钩件71是经底孔12卡制于培养盆1底面,定位座7还包括扣合部73,且扣合部73呈轴向向上延伸,定位座7是由扣合部73扣接于管束夹4底部,进而固定两者的位置,管束夹4固定于定位座7上,扣合部73是的内缘形成至少一个凹槽731,管束夹4对应处的管外壁则具有定位块45管束夹4固定于定位座7上,定位块45是卡制于凹槽 731内,吸水体6被限制于管束夹4与定位座7相接处,吸水体6与育植棉3接触,且吸水体6的部份区段延伸至座孔72及底孔12内,封盖2套接于管束夹4外围,填充物5分布在培养盆1、封盖2和管束夹4三者之间所形成的区域内,封盖2具有贯穿的注入口21,且封盖2包括塞子22安装于注入口21,封盖2中央形成承接孔23,承接孔23形状是配合管束夹4外形,封盖2于承接孔23的孔壁形成至少一个安装缺口24,另外管束夹4外壁不同高度分别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凸块43及至少一个第二凸块44,第一凸块43所在位置较第二凸块44高且不在同一轴线上,封盖2套置于管束夹4外,第一凸块43及第二凸块44分别处于封盖2上下两侧,管束夹4位于承接孔中,封盖2虽套置于管束夹4外围但两者之间并不固定,封盖2与培养盆1两者通过内螺纹26和外螺纹15配合固定。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8-10,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剖面图和分解图,在本实施例中主要是增加辅助盖9,辅助盖9为具弹性的橡胶件,辅助盖9安装于管束夹4的顶端,辅助盖9中央形成著呈数个叶瓣91,叶瓣91合围后中央区域并未封闭,在组装时,辅助盖9是安装于管束夹4顶端,与管内的育植棉3之间存在空间。此实施例主要是供种子栽种。在栽种该类种子或包覆该种子介质是放置于育植棉3顶面及辅助盖9之间的空间,在种子发芽发根后,根系有找水特性是朝育植棉3内生长,叶茎部有向光特性则向上撑开叶瓣91向上生长。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 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