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粘鼠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24914阅读:88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粘鼠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捕鼠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粘鼠板。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一种粘鼠板包括两板体,两板体顶面分别涂覆有粘胶层,两板体的结合部位安装有开合元件,并在两板体顶面的侧边位置设置连接该两板体的弹性元件,以及在两板体底面设置复数个支点。当老鼠踩到其中一板体的粘胶层时,老鼠为了摆脱粘鼠板会进行挣扎,使得两板体会在开合元件、支点、弹性元件的共同作用下快速强力闭合,从而将老鼠夹击在两板体之间,并且两板体上的粘胶层均牢牢粘住老鼠,使老鼠无法逃窜。这种粘鼠板虽然相比传统的粘鼠板捕鼠效果较佳,但其成本较高、结构较为复杂。现有技术还有一种粘鼠板是直接采用可折合的两板体,并配置弹性元件,将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板体的相对外侧,以及在两板体底面设置复数个支点。这种粘鼠板成本有所下降,但由于两板体折合时,弹性元件处于自然伸长和可摆动状态,使整体外观不简洁,有的甚至会被粘胶层粘住而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粘鼠板,其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粘鼠板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粘鼠板,包括基板,该基板中部设有折叠部,将基板分隔为能折合在一起的两板体,两板体的顶面分别涂覆有粘胶层;还包括弹性筋,该弹性筋设在两板体上,并呈封闭状,两板体展开时,弹性筋张紧,且该弹性筋一部分位于两板体上侧,并未与粘胶层接触,弹性筋一部分位于两板体下侧。

进一步的,所述两板体上分别设有定位部,弹性筋穿过或挂靠在两板体的定位部。

进一步的,所述两板体的定位部相对设置,且两板体的定位部与折叠部的间距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部为上下贯通的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板体外周具有与折叠部相对的外边部,以及位于该外边部和折叠部之间的两侧边部,侧边部未涂覆粘胶层,所述通孔位于所述板体的两侧边部之间;两板体的顶面对应两板体的通孔之间的部位设有未涂覆粘胶层的隔离区,两板体展开时,所述弹性筋位于两板体上侧的一部分配合在该隔离区。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设有鸡眼扣。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与折叠部的间距大于或等于板体外边部与折叠部间距的1/10。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远离所述板体的两侧边部,和/或,所述通孔位于板体的两侧边部之间的中心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板体的外边部上未涂覆粘胶层,且外边部顶面、侧边部顶面分别高于所述粘胶层。

进一步的,所述板体的外边部、侧边部分别通过板体的相应边向内折叠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折叠部为折叠线或折叠缝或折叠槽。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包括基板,该基板中部设有折叠部,将基板分隔为能折合在一起的两板体,并包括所述弹性筋,使得本实用新型无需用到开合元件、支点,整体成本低、结构更为简单,且两板体的闭合力更大,对老鼠的夹持效果更佳;另外,两板体折合时,弹性筋大部分跨在两板体外,只有一点点位于两板体之间,弹性筋不会摇晃,使整体外观简洁,且不会被粘胶层粘住。

2、由于通孔未设在所述板体的两侧边部,且作为一种优选,通孔远离板体的两侧边部,因而弹性筋可以远离两板体的侧板部,使得老鼠从板体侧板部进入板体的粘胶层区域时,老鼠不会被弹性筋弹开,从中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粘鼠板因弹性元件位于两板体侧边部而容易弹开老鼠的问题。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粘鼠板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在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一(顶面朝上);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二(底面朝上);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两板体闭合一定角度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在图3状态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粘鼠板,包括基板,该基板中部设有折叠部11,将基板分隔为能折合在一起的两板体1,两板体1的顶面分别涂覆有粘胶层2。还包括弹性筋3,弹性筋3设在两板体上1,且该弹性筋3两端连接在一起,使弹性筋3形成封闭状。两板体1展开时,弹性筋3张紧,且该弹性筋3的一部分31位于两板体1上侧,并横跨折叠部11正面及未与粘胶层2接触,弹性筋3的一部分32位于两板体1下侧,并横跨折叠部11背面。所述折叠部11具体为折叠线,但不局限于此,例如所述折叠部也可以是折叠缝或折叠槽等。所述弹性筋3的材质可以是橡胶等,并具有一定的弹性。所述弹性筋3的数量具体为一条,但不局限于一条,例如,可以为若干条,且并列设置。

本实施例中,两板体1上分别设有定位部,该两板体1的定位部相对设置,且两板体1的定位部与折叠部11的间距相等。弹性筋3依次穿过或挂靠在两板体1的定位部。

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为上下贯通的通孔12。所述板体1外周具有与折叠部11相对的外边部13,以及位于该外边部13和折叠部11之间的两侧边部14,外边部13、侧边部14均未涂覆粘胶层,所述通孔12位于所述板体1的两侧边部14之间,并远离两侧边部14。两板体1的顶面对应两板体1的通孔12之间的部位设有未涂覆粘胶层的隔离区15,两板体1展开时,所述弹性筋3位于两板体1上侧的一部分31配合在该隔离区15,避免弹性筋3被粘胶层2粘住。

本实施例中,所述通孔12与折叠部11的间距大于或等于板体1外边部与折叠部11间距的1/10。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通孔12位于板体1的两侧边部14之间的中心位置,但不局限于此方式。所述通孔12设有鸡眼扣4,通过鸡眼扣4增加通孔12所在部位的强度,并使弹性筋3滑动更顺畅。

本实施例中,所述板体1的外边部顶面、侧边部顶面分别高于所述粘胶层2,使两板体1对折在一起时,彼此的粘胶层不会粘在一起。具体,所述板体1的外边部、两侧边部分别由板体1的相应边向内折叠而成。

本实用新型在折合状态时,弹性筋3大部分跨在两板体1外,只有一点点位于两板体1之间。

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展开成如图1所示的状态,此时,两板体1处于展开状态,弹性筋3处于张紧状态,且弹性筋3位于两板体1上侧的一部分31和位于两板体1下侧的一部分32长度相等或基本相等,两板体1保持展开状态。当老鼠踩到该粘鼠板并被粘胶层2粘住时,老鼠为了摆脱粘鼠板会挣扎而带起粘鼠板,从而使弹性筋3位于两板体1上侧的一部分31快速收缩,从而带动两板体1快速朝折合的方向运动,而将老鼠夹持在两板体1之间,同时,两板体1的粘胶层2分别牢牢粘住老鼠,使老鼠无法逃窜。

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筋设在两板体的外边部,且作为一种优选,两板体的两外边部可设置供弹性筋穿过或挂靠的定位部,该定位部可以是通孔或凹槽等。

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粘鼠板,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