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肥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7715阅读:4077来源:国知局
施肥枪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生产设备领域,涉及一种施肥工具,尤其涉及一种施肥枪。



背景技术:

农业生产中化肥是不可缺少的好帮手,有了化肥,农作物可以从化肥中获得不可或缺的养分,以生长的更加茂盛,然而给农作物施肥确十分麻烦,传统施肥存在劳动强度大、资源浪费、效果差等技术问题。肥料一般分为固体颗粒化肥(如传统的尿素、磷肥、钾肥等)以及液体化肥(如叶面肥、菌肥等)等;固体颗粒化肥施完后需尽快浇水使化肥渗入土壤中,时间过长会挥发失效,为方便农民施肥,施肥枪应运而生。现有的施肥枪包括上粗下细型的枪体,枪体底部开有液体通孔,液体肥料通过液体通孔输出,枪体上设置有脚踏用于将施肥枪置于土壤中,枪体顶部设置有肥料启动开关。现有的施肥枪在使用时,由于液体通孔设置在枪体底部或下部,在枪体进入土壤过程中,底部容易发生拥堵,造成液肥无法通畅的进入需要施肥区域;另外,枪体在深入土壤后,深度不能控制,在同一片施肥区域,施肥的深浅不一,影响了肥料的肥力,不能满足肥量及均匀分布施肥效果;第三,由于现有的施肥枪只有一根枪体,施肥点单一,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有效避免泥土拥堵以及高效率施肥的施肥枪。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施肥枪,包括锥形外筒、手柄、开启阀、脚踏板以及输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施肥枪还包括锥形内筒;所述锥形外筒上开设有外筒液体通孔;所述锥形内筒上开设有内筒液体通孔;所述锥形外筒套装在锥形内筒外部;所述手柄设置在锥形外筒的顶部;所述脚踏板套装在锥形外筒外部;所述输肥管通过开启阀与锥形内筒相贯通;所述内筒液体通孔与外筒液体通孔相贯通。

上述外筒液体通孔以及内筒液体通孔均包括多个孔道;多个外筒液体通孔螺旋布置在锥形外筒上;多个内筒液体通孔螺旋布置在锥形内筒上。

上述锥形外筒上设置有外筒通孔;所述锥形内筒上设置有内筒通孔;所述施肥枪还包括设置在锥形内筒内并与锥形内筒相贯通的支管以及设置在锥形外筒上的支管驱动装置;所述内筒通孔与外筒通孔相贯通并形成支管通道;所述支管驱动装置与支管相连并驱动支管沿支管通道中伸出或收回;所述支管上设置有支管液体通孔;所述支管整体呈圆弧形。

上述支管驱动装置包括支管驱动踏板以及支管驱动齿轮;所述支管驱动踏板与支管驱动齿轮相连并通过管驱动齿轮带动支管转动。

上述支管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支管驱动齿轮相啮合的齿;所述支管驱动踏板通过管驱动齿轮以及支管的侧壁上的齿带动支管转动。

上述支管是一个、两个、三个或四个;所述支管是两个、三个或四个时,支管共同设置在锥形内筒中;所述支管通道与支管的数量相对应,所述支管通道均布设置在锥形外筒以及锥形内筒的侧壁上。

上述脚踏板包括踏板以及踏板加固垫;所述踏板以及踏板加固垫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在一起;所述踏板加固垫的截面整体呈T型;所述踏板以及踏板加固垫共同设置在锥形外筒外部;所述踏板整体呈矩形。

上述锥形外筒的外部设置有螺纹;所述踏板以及踏板加固垫通过螺纹设置在锥形外筒外部。

上述螺纹从锥形外筒的底部向锥形外筒的顶部延伸并止于距离锥形外筒的底部10-30cm处。

上述锥形外筒的外壁上设置有刻度;所述刻度的零刻度置于锥形外筒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施肥枪,包括锥形外筒、手柄、开启阀、脚踏板、输肥管以及锥形内筒;锥形外筒上开设有外筒液体通孔;锥形内筒上开设有内筒液体通孔;锥形外筒套装在锥形内筒外部;手柄设置在锥形外筒的顶部;脚踏板套装在锥形外筒外部;输肥管通过开启阀与锥形内筒相贯通;内筒液体通孔与外筒液体通孔相贯通。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脚踏板将锥形外筒直接踏入待施肥土层中,通过旋转输肥管带动锥形内筒转动,手握手柄后同时开启开启阀,施肥泵通过输肥管、开启阀以及锥形内筒后,将待施肥液体从内筒液体通孔中喷出,直至外筒液体通孔并最终传递至待施肥土层中,完成施肥过程。传统的施肥枪在进入待施肥土层中时,由于土壤挤压作用,锥形外筒上的外筒液体通孔或多或少都被拥堵或部分被拥堵,而使得施肥不顺畅,影响施肥效率。本实用新型采用内外两层筒体(锥形外筒以及锥形内筒)的设置,内外两层筒体上均设置有液体通道(内筒液体通孔以及外筒液体通孔),即在肥液通道上多了一个选择,肥液在到达外筒液体通孔时,有多方向的合力作用,带有压力的肥液通过内筒液体通孔直接冲击外筒液体通孔,促使拥堵在外筒液体通孔上的泥土被瞬间冲开,进而自由的进入待施肥土层中,很好的解决了因泥土拥堵而延误施肥的技术问题,提升了施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施肥枪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施肥支管在伸出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施肥支管在伸出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外筒通孔在拥堵泥土时的受力分析示意图;

其中:

1-锥形外筒;2-锥形内筒;3-外筒通孔;4-内筒通孔;5-支管通道;6-支管;7-支管液体通孔;8-支管驱动齿轮;9-支管驱动踏板;10-外筒液体通孔;11-内筒液体通孔;12-脚踏板;13-刻度;14-踏板加固垫;15-手柄;16-开启阀;17-输肥管。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施肥枪,包括锥形外筒1、手柄15、开启阀16、脚踏板12、输肥管17以及锥形内筒2;锥形外筒1上开设有外筒液体通孔10;锥形内筒2上开设有内筒液体通孔11;锥形外筒1套装在锥形内筒2外部;手柄15设置在锥形外筒1的顶部;脚踏板12套装在锥形外筒1外部;输肥管17通过开启阀16与锥形内筒2相贯通;内筒液体通孔11与外筒液体通孔10相贯通。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脚踏板12将锥形外筒1直接踏入待施肥土层中,通过旋转输肥管17带动锥形内筒2转动,手握手柄15后同时开启开启阀16,施肥泵通过输肥管17、开启阀16以及锥形内筒2后,将待施肥液体从内筒液体通孔11中喷出,直至外筒液体通孔10并最终传递至待施肥土层中,完成施肥过程。传统的施肥枪在进入待施肥土层中时,由于土壤挤压作用,锥形外筒1上的外筒液体通孔10或多或少都被拥堵或部分被拥堵,而使得施肥过程不顺畅,影响施肥效率。本实用新型采用内外两层筒体(锥形外筒1以及锥形内筒2)的设置,内外两层筒体上均设置有液体通道(内筒液体通孔11以及外筒液体通孔10),即在肥液通道上多了一个选择,肥液在到达外筒液体通孔10时,有多方向的合力作用(参见图4),带有压力的肥液通过内筒液体通孔11直接冲击外筒液体通孔10,促使拥堵在外筒液体通孔10上的泥土被瞬间冲开,进而自由的进入待施肥土层中,很好的解决了因泥土拥堵而延误施肥的技术问题,提升了施肥效率。

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施肥效率,本实用新型在外筒液体通孔10以及内筒液体通孔11均包括多个孔道;多个外筒液体通孔10螺旋布置在锥形外筒1上;多个内筒液体通孔11螺旋布置在锥形内筒2上。

另外,为了再次提升施肥效率,本实用新型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

参见图2以及图3,锥形外筒1上设置有外筒通孔3;锥形内筒2上设置有内筒通孔4;施肥枪还包括设置在锥形内筒2内并与锥形内筒2相贯通的支管6以及设置在锥形外筒1上的支管驱动装置;内筒通孔4与外筒通孔3相贯通并形成支管通道5;支管驱动装置与支管6相连并驱动支管6沿支管通道5中伸出或收回;支管6上设置有支管液体通孔7;支管6整体呈圆弧形。支管驱动装置驱动圆弧形的支管6从支管通道5中伸出,即在原有的施肥通道中额外增加左翼或右翼,如同翅膀一样,在一次进入待施肥土层中后,分列三个或多个施肥管直接作用,是原来施肥效率的倍数关系,进一步提升了施肥效率。由于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支管6呈圆弧形且置于锥形内筒2中,支管驱动装置驱动在驱动支管6伸出前,始终处于锥形内筒2内且不影响锥形外筒1进驻待施肥土层中,待施肥完成后,再次通过支管驱动装置驱动在驱动支管6回收至锥形内筒2内,不影响锥形外筒1从已经施肥土层中拔出,使用非常的便利。

支管驱动装置包括支管驱动踏板9以及支管驱动齿轮8;支管驱动踏板9与支管驱动齿轮8相连并通过管驱动齿轮8带动支管6转动。支管6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支管驱动齿轮8相啮合的齿;支管驱动踏板9通过管驱动齿轮8以及支管6的侧壁上的齿带动支管6转动。支管6是一个、两个、三个或四个;支管6是两个、三个或四个时,支管6共同设置在锥形内筒2中;支管通道5与支管6的数量相对应,支管通道5均布设置在锥形外筒1以及锥形内筒2的侧壁上。

传统的脚踏板12直接呈杆状,在脚踩时,操作人员脚底不舒服;同时当遇到坚硬或较为坚硬的土层中,锥形外筒1不易进入;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脚踏板12包括踏板以及踏板加固垫14;踏板以及踏板加固垫14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在一起;踏板加固垫14的截面整体呈T型;踏板以及踏板加固垫14共同设置在锥形外筒1外部;踏板的截面整体呈矩形;踏板加固垫14对踏板是很好的支撑,避免踏板发生形变而影响锥形外筒1进入待施肥土层中,进而影响施肥效率。

同时,为了使得脚踏板12能够有效的固定在锥形外筒1外部,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锥形外筒1的外部设置有螺纹;踏板以及踏板加固垫14通过螺纹设置在锥形外筒1外部。螺纹从锥形外筒1的底部向锥形外筒1的顶部延伸并止于距离锥形外筒1的底部10-30cm处。

锥形外筒1的外壁上设置有刻度13;刻度13的零刻度置于锥形外筒1的顶部,脚踏板12从锥形外筒1的底部旋入锥形外筒1外部时,可以通过锥形外筒1外部的刻度13判断脚踏板12的位置,当脚踩脚踏板12至于地表时,即证明锥形外筒1伸入待施肥土层中的深度,确保了施肥的同等性,确保了肥料的肥力,能满足肥量及均匀分布施肥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