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粟叶甲幼虫饲养以及生物学特性观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6087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一种粟叶甲幼虫饲养以及生物学特性观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昆虫幼虫饲养观察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粟叶甲幼虫饲养以及生物学特性观察装置。



背景技术:

粟叶甲(Oulema tristis Herbst)又名谷子负泥虫,属鞘翅目(Coleoptera)、负泥虫科(董立等,2010年)。粟叶甲主要危害谷子,也危害糜黍、小麦、玉米和多种禾本科杂草。上世纪五十年代已有其危害的记录(繁峙县代堡大队科研组,1975),但一直零星发生,从本世纪初开始,其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李崇德等,2012年),上升为谷子、黍子的主要害虫。在田间,粟叶甲幼虫以谷子心叶为食,幼虫共四龄,发育历期12-30天(随温度升高发育历期缩短),老熟后先爬到叶尖然后入土做茧化蛹,茧被泥土包裹,很难与土粒分辨。为准确掌握粟叶甲幼虫的生物学特性,需进行人工饲养观察,应用《粟叶甲幼虫饲养观测装置》(赵飞等,申请号:201420710290.4 ),存在观测时间长、试验误差大等缺点。在饲养过程中偶然发现,除了谷子心叶,谷子的其他叶片也可以饲养粟叶甲幼虫。

现有技术一的技术方案:4月中旬播种谷子,上面搭小拱棚,盖防虫网,防止粟叶甲在谷苗上产卵,按照株距10cm,行距15cm间苗、定苗,在谷苗旁插竹竿。在谷苗茎基部用棉花裹一圈,用细绳适度扎紧(以棉花不下滑为标准)做成一个棉花圈,棉花圈宽4-5厘米,厚0.5-1厘米。用软毛笔取初孵幼虫一头,接入谷苗心叶内,把防虫网袋套在谷苗上,下口围住棉花圈用细绳扎紧(以袋口与谷子茎之间密实,但不伤害谷子茎为标准),上口也用细绳扎紧,同时系在旁边的竹竿上,防止被风吹倒。每日定时打开网袋上口,观测记载幼虫发育、存活状况。当谷子叶片顶住网袋上口时,解开绑扎网袋下口及棉花圈上的细绳,把棉花圈往上提一段重新用细绳把棉花圈和网袋下口扎紧,棉花圈上谷子叶片保持2-3片即可。当幼虫达到4龄后,将网袋下口细绳解开,把网袋揭去,棉花圈上谷叶用细线扎拢,共扎2-3道,塑料袋底部一角用剪刀剪去,成为直径1.5-2厘米的小孔,穿过小孔套在谷苗上,底部至棉花圈,用细绳与棉花圈扎紧。饮料瓶去底,拧去瓶口盖子,扎拢的谷苗从瓶口伸入,瓶口用塑料袋套上,用细绳扎紧,解开扎拢谷苗的细绳。砂壤土过筛子,放在塑料盆内,倒水搅拌,捞去漂浮物,静置,待大部分土沉淀后,把上面的水倒掉,晾晒,当土壤含水量达到60-70%时,再过一边筛子,筛下的细土倒入饮料瓶,土深约15厘米左右,露出谷心10-15厘米。把防虫网套在饮料瓶上,用细绳与饮料瓶扎紧,上口用细绳扎住。用细绳把饮料瓶与谷苗旁的竹竿捆在一起,共2-3道,使谷苗不至被压弯或者被风吹倒。每日继续定时打开防虫网袋上口,捻开谷心,检查幼虫生长状况,当发现幼虫开始往叶尖上爬,然后消失不见,即表示幼虫入土化蛹开始,记载该日期,作为幼虫发育终日。3-5日后,幼虫已化蛹,解开绑在饮料瓶和竹竿上的细绳,用剪刀从棉花圈下把谷苗剪断,将整个装置取下,解开网袋下口细绳,揭去网袋,把饮料瓶中的砂壤土倒在塑料盆内,加水搅拌,静置2-3分钟,即可看到飘浮在水面上的粟叶甲蛹,如果幼虫未化蛹,其死亡的虫体也会漂浮在水面上。根据幼虫初孵日期及发育终日,利用当地气象局逐日气温资料,计算幼虫发育历期、发育期间平均温度及发育积温。根据接入初孵幼虫总数和最后化蛹数,计算幼虫化蛹率。

上述方法存在以下缺点:谷苗利用率低,试验用地面积大,租地费用高;影响谷苗生长,造成谷苗发育不良,甚至死亡;观察不方便,观察时间长;容易对幼虫造成伤害,甚至死亡;试验误差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粟叶甲饲养观察装置使得谷苗利用率低,影响谷苗生长、造成谷苗发育不良,甚至死亡,观察不方便、观察时间长,容易对幼虫造成伤害、甚至死亡,试验误差大等问题,提供了一种粟叶甲幼虫饲养以及生物学特性观察装置。

本实用新型由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粟叶甲幼虫饲养以及生物学特性观察装置,包括幼虫4龄前的饲养观测装置和幼虫4龄后的饲养观测装置,所述幼虫4龄前的饲养观测装置为笼盖与笼底套接的饲养笼,所述笼盖包括顶部布设防虫网I、外侧安设卡箍的箍筋I,箍筋I内外壁包裹防虫网层I,防虫网层I外侧包裹棉布层I,所述卡箍内外壁设棉布层II,卡箍顶部与箍筋I顶部平齐;所述笼底包括底部布设防虫网II的箍筋II,箍筋II内外壁包裹防虫网层II,防虫网层II外侧包裹棉布层III;所述卡箍与箍筋II端部连接吊绳;幼虫4龄后的饲养观测装置为顶部设有防虫网袋,内部设沙壤土的饲养瓶,所述饲养瓶底端开有窄口,窄口处固定连接塑料挡板,塑料挡板上间隔布设通孔;饲养瓶顶端开有宽口,宽口处设谷苗,谷苗叶片通过宽口深入到饲养瓶内,饲养瓶宽口顶部套有防虫网袋,防虫网袋由细绳扎紧,饲养瓶通过细绳与谷苗旁的竹竿垂直连接。

所述卡箍顶部与箍筋I顶部平齐;所述笼底套接于笼盖外侧,笼底的箍筋II布设于笼盖的卡箍底部。所述饲养瓶为透明塑料瓶,所述饲养瓶底端与塑料挡板螺纹连接。所述箍筋I为内径6cm、外径6.2cm、宽1cm的塑料环;所述卡箍为内径6.4cm、外径6.6cm、宽0.2cm的塑料环;所述箍筋II为内径6.4cm、外径6.6cm、宽0.8cm的塑料环。所述防虫网和防虫网袋为100目;防虫网袋两头开口,顶部开口由细绳扎紧。所述饲养瓶内沙壤土含水量为60-70%;土深12-18cm。所述谷苗株距为10cm,行距为15cm。

本实用新型所述粟叶甲幼虫饲养以及生物学特性观察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提高谷苗利用率,减少了试验占地,间接降低了租地费用。本实用新型所述谷苗上的每个叶片至少可以饲养一头幼虫,单株谷子可以生长15-20片叶子,可以饲养15-20头粟叶甲幼虫,用背景技术中所述现有技术一,1株谷苗只可以饲养1头粟叶甲幼虫,本实用新型1株谷苗可以饲养的粟叶甲幼虫数量是现有技术一的15-20倍,租地成本是现有技术一的5-7%。

2.避免对谷苗的伤害,保持谷苗生长健壮。采用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现有技术一,幼虫4龄后,谷苗茎干至少15厘米长的一段会被土埋住,部分叶片也会被埋在土中,谷苗常因缺乏阳光和氧气而死亡,必须更换另外一株生长正常的谷苗,同时重新绑扎安装整个装置,方可完成整个幼虫阶段的饲养,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增加试验用地;幼虫入土后,必须剪短谷苗,才能用水漂洗瓶内土,判断是否化蛹,谷苗因此而报废,不能利用。

本实用新型中,幼虫1-3龄饲养阶段,由于棉布具有一定弹性,处在饲养笼盖与饲养笼底间隙的一段谷子叶片不会被挤伤,可保证饲养笼内谷叶正常生长,为饲养笼内粟叶甲幼虫提供持续稳定充足的食料,同时对饲养笼外的谷苗几乎没有影响;幼虫4龄后,谷苗上其中1个叶片的一部分伸入饲养瓶,这个叶片需要的光照、空气与自然状态差异不大,依然可以正常生长,而且对谷苗没有影响;幼虫入土后,把伸入饲养瓶中的叶片抽出,即可将整个饲养装置取下进行后续化蛹检查,对伸入饲养瓶中的叶片影响不大,对整个谷苗更没有影响,仍然可以用生长正常的一段或者其他整个叶片继续饲养幼虫。

3.方便观察,缩短观察时间。采用背景技术中所述的现有技术一,防虫网袋内谷子叶片始终保持3-5片,幼虫躲藏的地方可能是每个叶片的正反面及饲养装置的内表面,而且观察时还需要捻开心叶查看,每次观察用时长;在1到3龄阶段,每次观察需先解开防虫网袋的上口,观察后再用细棉线扎好,解开扎好需要较长时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粟叶甲幼虫无论在饲养笼中,还是在饲养瓶内,里面除了粟叶甲幼虫,就是3-5厘米长的一段谷子叶片,打开饲养笼或者饲养瓶,只要观察里面谷子叶片的正反面及饲养笼或者饲养瓶的内表面,即可观察到幼虫的生长状态,每次观察所用的时间是现有技术一的1/8到1/10;在1到3龄阶段幼虫生长在饲养笼中,由于棉布之间有一定摩擦力,饲养笼盖与饲养笼底对正稍用力即可合上,而且比较紧实不易脱开,打开时稍用力即可实现,打开关上的时间是现有技术一解开扎好防虫网袋所用时间的1/3。

4.减小了试验误差。采用背景技术中所述的现有技术一,幼虫躲藏的地方多,常因未被发现误判为入土化蛹;部分谷苗被土掩埋,影响谷苗生长,幼虫饲料质量不稳定,影响幼虫的生长发育存活,造成试验条件不一致。

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幼虫躲藏的地方明显少于现有技术一,很少发生幼虫未入土而没有找到的情况,幼虫食用的谷子叶片始终与自然生长的叶片差异不显著,可为饲养笼内粟叶甲幼虫提供持续稳定充足的食料,保证了试验条件的一致性,减小了试验误差。

5.减小对幼虫的伤害。采用背景技术中所述的现有技术一,观察时需要捻开心叶查看,由于不能准确判断幼虫所在位置,在捻叶子的时候,容易伤害到幼虫,造成机械伤亡,该头幼虫的观察试验就此终止,以前观察得到数据作废。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无论在饲养笼中,还是在饲养瓶内,粟叶甲幼虫处在谷子叶片的正反面及饲养笼或者饲养瓶的内表面,打开即可观察到幼虫,很少对幼虫造成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幼虫4龄前的饲养观测装置饲养笼笼盖结构示意图;图2为幼虫4龄前的饲养观测装置饲养笼笼底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幼虫4龄前的饲养观测装置饲养笼结构示意图;图4为幼虫4龄后的饲养观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防虫网I;2-箍筋I;2.1-防虫网层I;2.2-棉布层I;3-卡箍;3.1-棉布层II;4-防虫网II;5-箍筋II;5.1-防虫网层II;5.2-棉布层III;6-吊绳;7-防虫网袋;8-饲养瓶;8.1-窄口;8.2-塑料挡板;8.3-通孔;8.4-宽口;9-谷苗叶片;10-细绳;11-竹竿;12-壤土。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粟叶甲幼虫饲养以及生物学特性观察装置,包括幼虫4龄前的饲养观测装置和幼虫4龄后的饲养观测装置,所述幼虫4龄前的饲养观测装置为笼盖与笼底套接的饲养笼,所述笼盖包括顶部布设防虫网I 1、外侧安设卡箍3的箍筋I 2,箍筋I 2内外壁包裹防虫网层I 2.1,防虫网层I 2.1外侧包裹棉布层I 2.2,所述卡箍3内外壁设棉布层II 3.1,卡箍3顶部与箍筋I 2顶部平齐;所述笼底包括底部布设防虫网II 4的箍筋II 5,箍筋II 5内外壁包裹防虫网层II 5.1,防虫网层II 5.1外侧包裹棉布层III 5.2;所述卡箍3与箍筋II 5端部连接吊绳6;幼虫4龄后的饲养观测装置为顶部设有防虫网袋7,内部设沙壤土12的饲养瓶8,所述饲养瓶8底端开有窄口8.1,窄口处固定连接塑料挡板8.2,塑料挡板8.2上间隔布设通孔8.3;饲养瓶顶端开有宽口8.4,宽口处设谷苗,谷苗叶片9通过宽口8.4深入到饲养瓶8内,饲养瓶8宽口8.4顶部套有防虫网袋7,防虫网袋7由细绳扎紧,饲养瓶8通过细绳10与谷苗旁的竹竿11垂直连接。

所述卡箍顶部与箍筋I顶部平齐;所述笼底套接于笼盖外侧,笼底的箍筋II布设于笼盖的卡箍底部。

所述饲养瓶为透明塑料瓶,所述饲养瓶底端与塑料挡板螺纹连接。所述箍筋I为内径6cm、外径6.2cm、宽1cm的塑料环;所述卡箍为内径6.4cm、外径6.6cm、宽0.2cm的塑料环;所述箍筋II为内径6.4cm、外径6.6cm、宽0.8cm的塑料环。所述防虫网和防虫网袋为100目;防虫网袋两头开口,顶部开口由细绳扎紧。所述饲养瓶内沙壤土含水量为60-70%;土深12-18cm。所述谷苗株距为10cm,行距为15cm。

具体制作以及观测方法为:

(1)培育谷苗:4月中旬播种谷子,按照株距10厘米,行距15厘米间苗、定苗,在谷苗旁插竹竿,待谷苗长至20-100cm时备用。

(2)饲养笼盖制作:箍筋I居中放在一块防虫网下,箍筋I外防虫网顺箍筋I外壁向下绕过箍筋I底再向上顺箍筋I内壁折返与顶部相交处的防虫网重合包住箍筋I,用普通棉线缝合。棉布条对折由箍筋I底分别顺箍筋I内外壁向上在顶部重合包住箍筋I,用普通棉线缝合。卡箍内外壁用棉布条包住,用普通棉线缝合,然后套在箍筋I上,卡箍上边与箍筋I上边齐平,卡箍与箍筋I用普通棉线缝合固定,做成饲养笼盖。

(3)饲养笼底制作:箍筋II居中放在一块防虫网上,箍筋II外防虫网顺箍筋II的外壁向上绕过顶部再向下顺内壁折返与底部相交处的防虫网重合包住箍筋II,用普通棉线缝合。棉布条对折由箍筋II顶分别顺箍筋II内外壁向下在底部重合包住箍筋II,用普通棉线缝合,做成饲养笼底。

(4)吊绳固定。卡箍与箍筋II端部用吊绳连接固定。

(5)饲养瓶制作。采用透明饮料瓶作为饲养瓶,饮料瓶去底作为饲养瓶上口,原来瓶口盖上通孔,作为饲养瓶下口。砂壤土过10目筛子,放在塑料盆内,倒水搅拌,捞去漂浮物,静置,待大部分土沉淀后,把上面的水倒掉,晾晒,当土壤含水量达到60-70%时,再过10目筛子,筛下的细土从上口倒入饮料瓶,土深为12-18cm。防虫网袋套在饮料瓶上口,用细绳子与饮料瓶扎紧,防虫网袋上口用细绳子扎住。用细绳子把饮料瓶与谷苗旁的竹竿垂直捆在一起,共2-3道。

(6)接种粟叶甲幼虫:用软毛笔取初孵幼虫一头,放到饲养笼底内,同时选一片无虫无卵的谷子叶片也放到饲养笼底内供幼虫取食,盖上饲养笼盖,吊绳挂在预先设在谷苗上方的铁丝上,使放在饲养笼内的叶片伸展角度与自然生长状态接近。每日定时打开饲养笼盖观察,记录幼虫生长状况。

粟叶甲幼虫4龄后,打开饲养瓶上防虫网袋上口,将粟叶甲幼虫放入,谷苗上的一个叶片同时由防虫网袋上口伸入防虫网袋内供幼虫取食,同时用细绳子把防虫网袋上口扎住。

(7)观测:每日继续定时打开防虫网袋上口,观察幼虫生长状况,当发现幼虫消失不见,即表示幼虫入土化蛹开始,记载该日期,作为幼虫发育终日。3-5日后,幼虫已化蛹,解开绑在饲养瓶和竹杆上的细绳,抽出伸入防虫网袋内的谷子叶片,将整个装置取下,解开防虫网袋下口细绳,揭去防虫网袋,把饲养瓶中的砂壤土倒在塑料盆内,加水搅拌,静置2-3分钟,即可看到飘浮在水面上的粟叶甲蛹,如果幼虫未化蛹,其死亡的虫体也会漂浮在水面上。根据幼虫初孵日期及发育终日,利用当地气象局逐日气温资料,计算幼虫发育历期、发育期间平均温度及发育积温。根据接入初孵幼虫总数和最后化蛹数,计算幼虫化蛹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