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式便携配种围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84643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组装式便携配种围栏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牲畜围栏的技术领域,是一种组装式便携配种围栏。



背景技术:

目前,牲畜人工配种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兽医人员到农牧民牲畜养殖地,一只一只的捕捉牲畜,然后一只一只的人工配种,其缺点在于捕捉牲畜困难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而且时有“漏配”现象的发生,特别是放牧于空旷辽阔草原上的牲畜,捕捉的难度就更大了。另一种是农牧民将牲畜集中赶至畜牧兽医站建立的固定围栏中,进行人工配种,其缺点是农牧民居住分散,将牲畜集中赶到固定的牲畜围栏中,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增加成本,同时还存在途中丢失牲畜的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装式便携配种围栏,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人们对散养牲畜进行人工配种时效率低下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游牧民为了给牲畜进行人工配种,将牲畜赶到固定防疫站的过程中,耗时、不方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组装式便携配种围栏包括预配种区、配种区、已配种区,预配种区、配种区、已配种区从左至右依次分布,预配种区、配种区、已配种区都是由多个片状的栅栏单元相互铰接而成,预配种区是一个三面由栅栏单元围绕且左端开口的半封闭区域,已配种区是一个三面由栅栏单元围绕且右端开口的半封闭区域,配种区为连通预配种区和已配种区的牲畜通道,配种区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配种区与预配种区的连接端为牲畜入口,配种区与已配种区的连接端为牲畜出口,牲畜入口上铰接有左栅栏门,牲畜出口上铰接有右栅栏门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栅栏单元的下部固定安装有三角形的支腿,配种区的栅栏单元上设置有多个挂钩。

上述右栅栏门上设置有上、下两组不同高度的夹棍,每组夹棍为两根可以活动的竖棒,夹棍的中间部分为弧形段。

上述配种区为狭长的牲畜通道,配种区的宽度与左栅栏门、右栅栏门的宽度相同。

上述配种区的数量为一个。

上述配种区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通过在牧场或野外搭建起由栅栏单元拼装与围起的预配种区、配种区、已配种区,加快了防疫与人工配种的效率,由于各个功能区域都是由活动连接的栅栏单元相互铰接而成,能够方便地拆卸与运输,灵活自如,也可以随时搭建,省去了牧民赶着牲畜到固定卫生站的麻烦,方便了牧民的生产生活。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一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二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左栅栏门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右栅栏门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栅栏单元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栅栏单元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带挂钩的栅栏单元左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预配种区,2为配种区,3为已配种区,4为栅栏单元,5为左栅栏门,6为右栅栏门,7为夹棍,8为挂钩,9为支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2所示,该组装式便携配种围栏包括预配种区1、配种区2、已配种区3,预配种区1、配种区2、已配种区3从左至右依次分布,预配种区1、配种区2、已配种区3都是由多个片状的栅栏单元4相互铰接而成,预配种区1是一个三面由栅栏单元4围绕且左端开口的半封闭区域,已配种区3是一个三面由栅栏单元4围绕且右端开口的半封闭区域,配种区2为连通预配种区1和已配种区3的牲畜通道,配种区2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配种区2与预配种区1的连接端为牲畜入口,配种区2与已配种区3的连接端为牲畜出口,牲畜入口上铰接有左栅栏门5,牲畜出口上铰接有右栅栏门6。预配种区1、配种区2、已配种区3的栅栏围墙都是由多个片状的栅栏单元4相互铰接而成,如销轴连接、挂钩8连接等,这种模块化的组装方式,可根据牲畜的数量添加或减少栅栏单元4的数量,从而扩大或缩小预配种区1、配种区2、已配种区3的面积,预配种区1的栅栏围墙是围三面留一面,这样方便将牲畜赶入到预配种区1内,当需要配种的牲畜进入到配种区2的栅栏内后,便不能随意转身,配种工作人员可以趁牲畜活动受限的这段时间,快速完成人工配种操作,当人工配种结束后,可以将预配种区1、配种区2、已配种区3的栅栏围墙拆解成一个一个的栅栏单元4,方便转移与下次的再次组装,也便于工作人员辗转于各个牧民之间,极大地方便了牧民对牲畜人工配种的需求,而且工作效率也大大地提高了。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组装式便携配种围栏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如附图1、2所示,栅栏单元4的下部固定安装有三角形的支腿9,配种区2的栅栏单元4上设置有多个挂钩8。三角形的支腿9便于栅栏单元4在相互铰接之后能够稳定地立在地面上,挂钩8的设置可以方便工作人员在人工配种时悬挂工作仪器、药品。

如附图1、2所示,右栅栏门6上设置有上、下两组不同高度的夹棍7,每组夹棍7为两根可以活动的竖棒,夹棍7的中间部分为弧形段。在右栅栏门6上设置上、下两组高度不同的夹棍7,是为了满足大、小牲畜的不同需求,如山羊这种牲畜,体型较小,就可以使用位置较低的夹棍7来固定脑袋,使它不乱动,方便人工配种,像牛这种体型较为高大的牲畜来说,使用位置较高的夹棍7卡住牲畜的脖子比较合适,防止牲畜乱动而导致配种失败。

如附图1、2所示,配种区2为狭长的牲畜通道,配种区2的宽度与左栅栏门5、右栅栏门6的宽度相同。狭长的牲畜通道有利于卡住牲畜的身位,使牲畜进入到配种区2后就不能转身、乱动,限制了牲畜的移动,这样既可以避免牲畜受到惊吓而意外受伤,也可以使人工配种的过程更加顺利高效。

实施例一:如附图1所示,配种区2的数量为一个。当牲畜的数量较少时,设置一个配种区2就可以满足工作需要。

实施例二:如附图2所示,配种区2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当牲畜的数量较多时,就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两个、三个,甚至更多的配种区2,以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使用过程:

将需要人工配种的牛羊等牲畜,赶到用栅栏单元4围成的预配种区1,预配种区1为三面围绕而一面开口的特定区域,这样方便牲畜的进入,牲畜进入后,再将开口区域铰接起来,把预配种区1围成一个封闭的区域,防止牲畜四处乱跑,难以捕捉,以羊的人工配种为例,打开左栅栏门5,将羊带过左栅栏门5后,关闭左栅栏门5,再将羊头卡在右栅栏门6上位置较低的夹棍7内,这样可以避免羊的乱动,有利于人工配种快速、顺利地完成,配种结束后,用颜料给羊的身体上打上标记,将羊头从夹棍7内取出,最后打开右栅栏门6,将羊牵入到已配种区3,至此就完成了一只羊整个人工配种的过程;其本实用新型也可以用来牲畜的打针防疫,其过程与人工配种的过程完全相同,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够很好地对牲畜进行管理与控制,即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不会出现“漏针”、“漏配”的现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