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禽诱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63870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家禽诱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家禽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家禽诱捕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对于各类食物,也有了不同的要求。比如鸡、鸭、鹅等家禽,传统的养殖中为了经济效果都是放置于养殖笼中并用饲料喂养,以达到最短的出栏时间。但是随着思想观念的转变,人们开始追求更加健康的养殖方式。家禽在不断跑动的过程中可以使肉质更好,且除了喂以饲料外还可令家禽自由捕食,因而越来越多地采用自由放养的养殖方式。但是自由放养的养殖方式使得家禽动作更加灵活和迅速,在达到出栏要求时难以捕捉,同时人工捕捉也容易对家禽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自动诱捕家禽的家禽诱捕装置。

本发明采用如下方案实现:

一种家禽诱捕装置,包括诱捕箱,设置于诱捕箱上端面一侧用于盛放饲料的料盒、用于存放家禽的笼子,以及连接诱捕箱与笼子的连接通道;所述诱捕箱上端面相对料盒的另一侧设置有朝向诱捕箱内侧打开的第一单向回弹门,定义诱捕箱上端面设置有料盒的一侧为固定部,在固定部的下端可转动连接有用于锁紧第一单向回弹门的卡件;所述卡件在设置于固定部下端的驱动件实现转动;所述第一单向回弹门上设置有用于感应家禽的感应器。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通道连接于诱捕箱的其中一侧面,且所述侧面设置有朝向连接通道一侧打开的第二单向回弹门。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通道和笼子之间设置有朝向笼子内侧打开的第三单向回弹门。

进一步的,所述卡件和驱动件经由设置于卡件的第一齿轮和设于驱动件上的第二齿轮实现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件为电机,所述第二齿轮设置于电机的转轴上。

进一步的,所述感应器为红外线感应器。

对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多道单向回弹门,可一步步将家禽引诱到笼子之中,不必再用人工进行抓捕,节省了人力成本同时也提高了抓捕效率。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引导家禽自身走向笼子之中,避免了对家禽产生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家禽诱捕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施例的工作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家禽诱捕装置,可用于诱捕放养的鸡、鸭、鹅等家禽,包括诱捕箱1、设置在诱捕箱1上端面一侧用于盛放饲料的料盒2、用于存放诱捕到的家禽的笼子3以及用于连接诱捕箱1和笼子3的通道4。将诱捕箱1上端面设置有料盒2的一侧定义为固定部11,在相对固定部11的另一侧设置有只可朝向诱捕箱1内侧打开的第一单向回弹门5,该第一单向回弹门5在打开后会自动回弹关闭。同时,在第一单向回弹门5上还设置有用于感应家禽的感应器51,本实施例中的感应器51为红外线感应器。

在固定部11的下端可转动连接有用于锁紧第一单向回弹门5的卡件12,同时卡件12可在同样设置于固定部11下端的驱动件13驱动下实现转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13为电机,电机与卡件之间通过分别设置于卡件上的第一齿轮14和设于电机转轴上的第二齿轮15实现连接。当驱动件13驱动卡件12转动时可实现第一单向回弹门的锁紧和松开。当感应器51感应到家禽处于第一单向回弹门5上方时,驱动件驱动卡件转动,松开锁紧的第一单向回弹门,家禽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会使第一单向回弹门5打开落入诱捕箱1中。

连接通道4连接在诱捕箱的其中一个侧面上,具体连接在固定部11一侧的侧面上,且在连接通道4和诱捕箱1之间设置有只可朝向连接通道4打开的第二单向回弹门6。在连接通道4和笼子3之间,设置有只可朝向笼子3一侧打开的第三单向回弹门7。第二单向回弹门6和第三单向回弹门7在打开后均会自动回弹关闭。

具体工作时,首先将诱捕箱1放置到家禽的放养地处,往料盒2中放入饲料。当家禽被饲料吸引到诱捕箱1上端面的第一单向回弹门5处时,感应器51感应到家禽所处的位置,后驱动件13驱动卡件12转动,松开被锁紧的第一单向回弹门5。第一单向回弹门5被松开后,家禽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坠入诱捕箱中。随后第一单向回弹门5回弹关闭,驱动件13驱动卡件12转动,再度锁紧第一单向回弹门5。家禽在诱捕箱1中通过第二单向回弹门6走入到连接通道4中后,第二单向回弹门6自动回弹关闭,家禽无法再走回诱捕箱1。同理,家禽从第三单向回弹门7走入笼子3后亦无法走回连接通道中。在具体实施时,可设置较长的连接通道通向笼子,以避免其他的家禽见到被捕家禽产生恐慌。同时,诱捕箱也可以埋设于地面中,使诱捕过程更加隐蔽。

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多道单向回弹门,可一步步将家禽引诱到笼子之中,不必再用人工进行抓捕,节省了人力成本同时也提高了抓捕效率。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引导家禽自身走向笼子之中,避免了对家禽产生伤害。

虽然对本发明的描述是结合以上具体实施例进行的,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能够根据上述的内容进行许多替换、修改和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所有这样的替代、改进和变化都包括在附后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