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面生态修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42371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坡面生态修复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土保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坡面生态修复结构。



背景技术:

生态恢复技术,就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把现代化技术与传统的方法通过合理的投入和时空的巧妙结合,使生态系统保持良性的物质、能量循环,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的恢复治理技术。生态恢复技术分为土壤改造技术、植被的恢复与重建技术、防治土地退化技术、小流域综合整治技术、土地复垦技术等五类。

生态恢复主要针对建设项目扰动土地或正在发展的退化土地,根据不同尺度、不同目标、不同生境及不同气候等,发展了不同的生态恢复技术和管理策略。

目前,针对裸露土壤(非岩石)进行生态恢复时,通常采用的土壤改良及植被重建技术措施为直接撒播草籽,但是由于土壤未经过改良,径流冲刷比较大,又由于坡面的重力作用,草籽很容易随雨水流到坡底,坡面的草籽成活率低。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坡面生态修复结构,能够更好的固定草籽,尽量避免草籽随水流被冲走。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坡面生态修复结构,包括预埋入坡面上的容器,容器上开设有放置种子的开口和可盛装种子的容纳腔。

将种子放置在容纳腔内,容器可以很好的保护种子,尽量避免种子随水流被冲走,容纳腔内也可以积存一部分水分,利于种子的生长;容器一部分埋入坡面内,安装的更加稳固,能够更好的保护种子;

开口方便种子的放置,操作更加简便,也方便雨水和浇灌水的进入,利于种子的生长;

将种子放入容纳腔内,能够更好的控制植物种植的疏密程度,不容易造成种子被雨水或风沙聚集到一起造成坡面一部分没有植物生长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容器设置有露出坡面的阻挡部。

阻挡部露出坡面更有利于将更多的雨水和浇灌水引导入容纳腔内,更充分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同时阻挡部对容器附近的土壤也有一定的固定作用,进而稳固种子在坡面的位置。种子刚刚发芽的时候比较脆弱,阻挡部还能对刚刚破土而出的幼苗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可设计植物的生长方向,更加美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开口设置于阻挡部朝向坡面高处的一侧。

开口设置在阻挡部朝向坡面高处的一侧更容易接收从坡面高处流下的雨水或浇灌水,更利于充分利用水资源,而且种子也不容易从开口处流出,对种子的保护作用更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容器包括埋入坡面内的稳固部和与稳固部连接盛装种子的盛装部,稳固部与盛装部连接处平行于坡面的表面积大于盛装部平行于坡面的表面积。

稳固部与盛装部连接处平行于坡面的表面积大于盛装部平行于坡面的表面积,更不容易将容器从坡面上拔出,容器在坡面上更加稳固,即使有些小动物的碰撞,也不容易从坡面上滑出,稳固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稳固部上开设有若干个开孔。

开孔增大了稳固部与坡面内土壤的接触面积,使容器在坡面上插入的更加稳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稳固部内开设有与容纳腔相连通的空腔,空腔内填充有给种子提供养分的营养剂。

一般需要进行生态修复的坡面土壤都相对贫瘠,营养剂有利于给种子和幼苗提供养分,当植物生长到一定的程度后,生命力相对比较顽强就更容易存活率,提高了种子的成活率;将营养剂填充到空腔内,便于缓慢持续的给种子或幼苗提供养分,更利于植物的健康成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稳固部底部设有阻挡营养剂自动掉出的保护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护膜能够防止营养剂自动掉出,造成浪费;同时前期施工的过程也更加简单。保护膜容易刺破,当植物生长到一定的程度后,可以顶破保护膜继续生长,不容易限制植物的生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稳固部和盛装部可拆卸插接连接。

当植物生长到一定的程度后,可以将盛装部拿掉,即实现了回收利用,更加节约材料,又不容易束缚植物的生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容器设置为透明的容器。

容器设置成透明的,更方便前期观察容器内种子的情况;而且也不会阻挡植物吸收阳光。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容器交错分布于坡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容器交错分布,更利于对雨水和浇灌水的充分利用,而且防风固土的作用更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通过容器对种子进行保护,尽量避免雨水冲刷将种子冲走,也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其他动物吃掉种子,提高种子的成活率。

其二,稳固部进一步稳固容器的安装,对种子的保护作用更好。

其三,透明的容器、营养剂都进一步为种子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进一步促进种子的生长。

附图说明

图1为容器插入坡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容器插入坡面内的细节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容器的细节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容器;11、阻挡部;111、接水口;112、开口;113、插接槽;114、卡接孔;115、容纳腔;12、盛装部;13、稳固部;131、固定端;1311、开孔;132、连接部;133、弹性卡珠;134、空腔;14、保护膜;2、坡面;3、种子;4、土壤;5、营养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坡面生态修复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预埋入坡面2上的透明材料制成的容器1。更方便前期观察容器1内种子3的情况;而且也不会阻挡植物吸收阳光。容器1在坡面2上交错分布,更利于对雨水和浇灌水的充分利用,而且防风固土的作用更好。还可以设计植物的排布,拼出一些图案或文字,提高观赏性。

如图2所示,容器1包括露出坡面2的圆柱形阻挡部11,与阻挡部11一体成型盛装种子3的圆柱形盛装部12以及与盛装部12插接埋入坡面2内的稳固部13。

阻挡部11和盛装部12中间为中空设置,中空位置形成盛装种子3的容纳腔115,阻挡部11顶部开设有接雨水或浇灌水的接水口111,阻挡部11朝向坡面2高处的一侧以及垂直于坡面2高处的两侧都开设有放置种子3的开口112,当然接水口111也可以放置种子3,同样三个开口112都可以承接雨水或浇灌水。

接水口111主要是承接从空中掉落的雨水或浇灌水,朝向坡面2高处的一侧的开口112主要是承接从坡面2高处流下的雨水或浇灌水,垂直于坡面2高处两侧的开口112除了承接水之外,当雨水较大时还有利于快速排出雨水,减小雨水对阻挡部11的冲击力。

稳固部13包括与盛装部12连接的圆柱形连接部132和截面积大于连接部132的圆柱形固定端131,而且固定端131平行于坡面2的表面积大于盛装部12平行于坡面2的表面积。更不容易将容器1从坡面2上拔出,容器1在坡面2上更加稳固,即使有些小动物的碰撞,也不容易从坡面2上滑出,稳固效果更好,对种子3的保护效果也更好。

如图3所示,盛装部12靠近连接部132的一端开设有环形的插接槽113和连通插接槽113上部的半圆形卡接孔114,连接部132上部可以插入插接槽113内,同时连接部132外壁上热熔成型的半圆形的弹性卡珠133卡接到卡接孔114内实现了连接部132和盛装部12的可拆卸插接,方便运输,同时也可以后期对盛装部12进行回收利用,节约材料,同时尽量避免后期限制植物的生长。

稳固部13中间也设置为中空形成空腔134,且空腔134与容纳腔115相连通,连接部132内的空腔134内填充有土壤4,不仅给种子3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又利于稳固种子3和容器1,固定端131的空腔134内填充有给种子3提供养分的颗粒状的营养剂5,促进种子3尽快发芽生长;稳固部13热熔有阻挡营养剂5自动掉出的可降解的保护膜14,不仅方便植物成长到一定程度后刺破保护膜14,还可以给植物提供一定的养分。固定端131外壁上还开设有开孔1311。开孔1311一方面增大了稳固部13与坡面2内土壤4的接触面积,使容器1在坡面2上插入的更加稳固,另一方面水分通过土壤4渗透到营养剂5上,营养剂5溶解有利于给种子3或植物缓慢而持续的提供养分。

施工方法:根据规划,先在坡面2上挖出一个个坑,将提前盛装好营养剂5的稳固部13放入坑内,并在稳固部13外围添加一些土壤4进行预固定,将盛装部12插接到连接部132上,添加一部分土壤4将连接部132添满,向容纳腔115内填充一定的土壤4,土壤4的高度在开口112以下,从开口112或接水口111处添加种子3,再在种子3上面添加一些土壤4,将种子3淹没;最后将坑填好即可。操作简便,适于推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