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力触发自动钓鱼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16438阅读:1336来源:国知局
磁力触发自动钓鱼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钓鱼渔具,具体是一种磁力触发自动钓鱼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钓鱼渔具往往需要垂钓者长时间、聚精会神地观察鱼漂的状态,以便于把握好拉杆的时机。

为了使垂钓者能够在一个相对安逸的状态下垂钓,从长时间、聚精会神地观察鱼漂的状态,以便于把握好拉杆的时机的现状中解脱出来,自动钓鱼器应运而生。目前,大多数的自动钓鱼器均是采用杠杆原理来制作自动钓鱼器的触发开关,通过鱼儿吃饵给自动钓鱼器的触发开关施加一个触发力来触发自动钓鱼器触发开关动作,从而带动整个自动钓鱼器发生一系列的连锁动作,不仅实现了垂钓者无需去把握垂钓中的拉杆时机,而且还能够实现给自动钓鱼器的鱼钩上上好鱼饵投入水中,等待鱼儿自动上钩并钩牢鱼儿的目的。但是,合理的设置这种采用杠杆原理制作的自动钓鱼器触发开关的灵敏性是一个难题。触发开关的触发力设置过大,鱼儿触发不了触发开关,容易惊了鱼儿,导致鱼儿再次吃饵时警惕性增大。触发开关的触发力设置过小,容易在吃饵前就误触发了触发开关,达不到自动垂钓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高灵敏性,且不易误触发的磁力触发自动钓鱼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磁力触发自动钓鱼器,包括鱼钩和连接在鱼钩钩尾的鱼线,所述钓鱼器还包括触发机构和扩张机构,所述触发机构主要由浮力球、上磁铁、下磁铁、触发杠杆、上弹簧圈和连接杆组成,所述浮力球为上磁铁提供浮在水中的浮力;所述扩张机构主要由套设在鱼线上的上筒体、导向筒、下筒体和压缩弹簧组成,所述下磁铁固定在上筒体顶部,所述上筒体、下筒体分别对应具有第一限位孔、第二限位孔,所述上筒体和下筒体通过非导磁材料制成的触发杠杆、连接杆和上弹簧圈一起来锁合,依序将上筒体、导向筒和下筒体组装在一起,且该导向筒外表面上套设有压缩弹簧;所述触发杠杆杆身通过上弹簧圈铰接在上筒体上,该触发杠杆的触发端置于下磁铁顶面内,该触发杠杆的触发端与下磁铁顶面存在有通过上磁铁和下磁铁吸合来完成触发动作的触发高度,该触发杠杆的连接端与固定连接在下筒体上的连接杆扣合;沿鱼钩方向的鱼线上依序固定有浮力球、上磁铁、限位原件,所述下磁铁和上筒体均套设在上磁铁和限位原件之间的鱼线上,并且该下磁铁和上筒体的整体通过上筒体的第一限位孔被限制并滑动套设在上磁铁和限位原件之间的鱼线上;当咬住鱼钩的鱼儿拉动鱼线从下筒体第二限位孔拉出,使触发机构的上磁铁与下磁铁吸合时,触发机构触发触发杠杆的连接端与固定连接在下筒体上的连接杆断开,再在压缩弹簧的推动下,使下筒体沿鱼钩侧的鱼线方向弹出并由下筒体的第二限位孔抵挡并限制在鱼钩的钩尾处。

所述限位原件为八字环或太空豆。

所述上筒体的下段设置有下弹簧圈,所述连接杆穿过下弹簧圈扣合在触发杠杆的连接端。

所述导向筒外表面上套设的压缩弹簧的一端与上筒体底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下筒体顶端固定连接。

所述上筒体顶面上设置有固定镶嵌下磁铁的凹槽。

所述导向筒的底端插入下筒体内,并抵接在第二限位孔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触发机构和扩张机构的配合动作,实现自动钓鱼器具有高灵敏性的同时不易误触发。

2.本实用新型只需要给自动钓鱼器的鱼钩上上好鱼饵投入水中,无需观察鱼漂,只要鱼儿去吃饵,通过触发机构和扩张机构的配合动作,鱼钩就会自动钩往它,提高钓鱼的舒适性和效率。

3.本实用新型中,浮力球为上磁铁提供一个浮在水中的浮力,以保证上磁铁和下磁铁之间存在安全间距,避免自动钓鱼器的触发机构误动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待击状态的透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释放状态的透视图。

图中代号含义:1—鱼钩;2—鱼线;3—浮力球;4—上磁铁;5—下磁铁; 6—上筒体;7—导向筒;8—下筒体;9—压缩弹簧;10—触发杠杆;11—上弹簧圈;12—下弹簧圈;13—触发端;14—连接端;15—连接杆;16—限位原件;17—第一限位孔;18—第二限位孔;19—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磁力触发自动钓鱼器,包括鱼钩1和连接在鱼钩1钩尾的鱼线2,所述钓鱼器还包括触发机构和扩张机构。

所述触发机构主要由浮力球3、上磁铁4、下磁铁5、触发杠杆10、上弹簧圈11和连接杆15组成,所述浮力球3为上磁铁4提供浮在水中的浮力;其中,该浮力球3提供向上的浮力与该上磁铁4的重力相等,或者浮力球3的浮力略大于上磁铁4的重力,保证自动钓鱼器的扩张机构潜入水底后,上磁铁4能够浮在水中,与下磁铁5保持不会彼此吸合的状态,同时也保证鱼儿能够顺利的拉动鱼线2使触发机构的上磁铁4和下磁铁5完成吸合这个动作。

所述扩张机构主要由套设在鱼线2上的上筒体6、导向筒7、下筒体8和压缩弹簧组成,所述下磁铁5固定连接在上筒体6顶部(优选的,所述上筒体6顶面上设置有固定镶嵌下磁铁5的凹槽,然后,将下磁铁5固定镶嵌在上筒体6顶面的凹槽内。),所述上筒体6(优选的,所述上筒体6由非导磁材料制成)、下筒体8分别对应具有第一限位孔17、第二限位孔18(本实施例中,通过限位杆19径向贯穿下筒体8的圆心,该限位杆19上设置有与下筒体8空心通孔开口方向一致的第二限位孔18,该第二限位孔18用于抵挡并限制鱼钩1钩尾通过。避免鱼钩1通过下筒体8进入扩张机构,避免给下次上饵带来不便),所述上筒体6和下筒体8通过非导磁材料制成的触发杠杆10、上弹簧圈11和连接杆15一起来锁合,依序将上筒体6、导向筒7和下筒体8组装在一起,且该导向筒7外表面上套设有压缩弹簧9。锁合的状态下,该压缩弹簧9是保持压缩状态的。其中,导向筒7的底端可以是插入下筒体8内,并抵接在第二限位孔18处,也可以是导向筒7的底端与下筒体8的顶面口沿处抵接。

上述触发杠杆10杆身通过上弹簧圈11铰接在上筒体6上,该触发杠杆10的触发端13置于下磁铁5顶面内,该触发杠杆10的触发端13与下磁铁5顶面存在有通过上磁铁4和下磁铁5吸合来触发动作的触发高度(所述触发杠杆10的触发端13与下磁铁5顶面之间存在的通过上磁铁4和下磁铁5吸合来触发动作的触发高度,这个触发高度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的,只要满足上磁铁4和下磁铁5吸合这个动作能够触发触发杠杆10的触发端13动作,带动触发杠杆10的连接端14与固定连接在下筒体8上的连接杆15断开即可),该触发杠杆10的连接端14与固定连接在下筒体8上的连接杆15扣合(该连接杆15的固定端可以与下筒体8螺纹连接,也可以与下筒体8铆接连接,亦可以与下筒体8焊接连接等,本实施例采用的是与限位杆19连接);沿鱼钩1方向的鱼线2上依序固定有浮力球3、上磁铁4、限位原件16,所述下磁铁和上筒体6均套设在上磁铁4和限位原件16之间的鱼线2上,并且该下磁铁5和上筒体6的整体通过上筒体6的第一限位孔17被限制且套设在在上磁铁4和限位原件16之间的鱼线2上。

当咬住鱼钩1的鱼儿拉动鱼线2从下筒体8第二限位孔18拉出,使触发机构的上磁铁4与下磁铁5吸合时,触发机构中的触发杠杆10的连接端14与固定连接在下筒体8上的连接杆15断开,再在压缩弹簧9的推动下,使下筒体8沿鱼钩1侧的鱼线2方向弹出并由下筒体8的第二限位孔18抵挡并限制在鱼钩1的钩尾处。

上述限位原件16为八字环或太空豆。一方面是作为限制上筒体6和下筒体8的移动范围的作用;另一方面,当限位原件16采用八字环时,鱼线2就由母鱼线和子鱼线两部分组成,向鱼竿一侧的鱼线为母鱼线,向鱼钩一侧的鱼线为子鱼线。当鱼儿无法被钓起时,提拉鱼线2,子鱼线率先断裂,子线2断裂后,母线上的渔具部件能够保留下来。这样仅损失了子线和鱼钩。另外通过八字环将鱼线2分成母线和子线两部分,方便了子线2的更换。

另外,所述导向筒7外表面上套设的压缩弹簧9的一端与上筒体6底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下筒体8顶端固定连接;所述上筒体6的下段设置有下弹簧圈12,所述连接杆15穿过下弹簧圈12扣合在触发杠杆10的连接端14。以避免连接杆15的晃动影响触发机构的开启,起到稳固的作用。

工作过程:

将自动钓鱼器调整至图1所示状态,上好鱼饵后抛入或没入水中,使整个自动钓鱼器沉入水底,或者在自动钓鱼器的扩张机构上加入一个大鱼漂,为扩张机构提供一个浮在水中的浮力,使鱼儿吃钩后鱼儿能够拖动鱼线2移动。当鱼儿咬住吃钩后,鱼儿拉动鱼线2从下筒体8第二限位孔18拉出,带动固定连接在鱼线2上的浮力球3和上磁铁4向鱼钩侧移动,使触发机构的上磁铁4与下磁铁5吸合时,触发机构触发触发杠杆10的连接端14与固定连接在下筒体8上的连接杆15断开,再在压缩弹簧9的推动下,使下筒体8沿鱼钩1侧的鱼线2方向弹出并由下筒体8的第二限位孔18抵挡并限制在鱼钩1的钩尾处,致使鱼钩1钩牢鱼儿。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下筒体底端具有向下延伸的环形沿边,用于在下筒体沿鱼钩侧的鱼线方向弹出并由下筒体的第二限位孔抵挡并限制在鱼钩的钩尾处时,扣住鱼儿鱼嘴。优选的,该环形沿边呈喇叭状向外开口。

以上具体技术方案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具体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上述具体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