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幼虫捕捉装置的单向限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85110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蝉幼虫捕捉装置的单向限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蝉幼虫捕捉装置的单向限位机构。



背景技术:

蝉幼虫又称幼蝉猴,学名蝉若虫,也叫“爬拉猴”或者称为“爬嚓”,多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寒带较少见。蝉猴性寒、味香,具有解热定惊等功能。蝉猴营养丰富,味道可口,成为时髦的美味佳肴。采用人工养殖蝉猴技术简单,投资极少,见效较快。以吸食树根汁生长,当年夏季产卵入土,生长两年后出土;它全身是宝,若虫含有大量的高蛋白,可食用,蝉壳是中药的明目药材;若虫夏季收购后,装入冰柜冷冻保鲜,可全年食用。常见的人工养殖的蝉猴的采收多通过人工方式,采收期一般在每年的夏至,采用人工方式在离地30厘米的树干上围捆一圈光滑的塑料薄膜,使蝉猴不能继续往树上爬行,等到蝉猴聚集到一定数量然后通过人工采集,这种方式需要人工多次进行收集,收集效果差,劳动强度大,收集效率低。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蝉的若虫捕捉器[申请号:201110165494.5],该蝉的若虫捕捉器,其特征是:两端为圆台状中间为圆柱形的捕捉器主筒,下圆台侧壁上有取虫孔,取虫孔上装有带有转动轴的封盖,捕捉器主筒底部由螺钉固定着丁字形杆的横杆,丁字形杆的竖杆与长杆螺栓连接。

上述方案中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人工收集蝉幼虫效果差的问题,但是由于该方案需要人工对蝉幼虫进行捕捉,收集效率低,不能满足大规模捕捉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防止蝉幼虫逃脱的蝉幼虫捕捉装置的单向限位机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蝉幼虫捕捉装置的单向限位机构,包括由两个相互对应设置的弧形块相互对接而成且上端连接有网兜体的锥形限位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弧形块通过可调式连接结构相连,所述的弧形块内侧分别通过若干连接柱设有当两个弧形块相互对接时能相互对接形成与锥形限位筒体同心设置的环形束缚圈的弧形束缚片,所述的弧形束缚片由弹性材料制成且两个弧形束缚片端部相互交错设置,所述的锥形限位筒体周向内侧和环形束缚圈之间形成环形通道,所述的环形通道上端周向具有若干单向限位组件。显然,两个弧形块通过可调式连接结构相连的同时能将弧形束缚片束紧在树木上,也就是说安装时,弧形束缚片相互合围形成将树木抱紧的环形束缚圈,当蝉幼虫由下向上爬时通过环形通道时单向限位组件能实现蝉幼虫的单向限位,防止其向下爬,当蝉幼虫通过环形通道后自动进行设置在锥形限位筒体上端的网兜体内。

在上述的蝉幼虫捕捉装置的单向限位机构中,所述的单向限位组件包括若干活动设置在锥形限位筒体周向内侧的弧形限位片,每一个弧形限位片的下端均铰接设置在锥形限位筒体的周向内侧,所述的弧形限位片的上端倾斜向上延伸且抵靠在环形束缚圈的周向外侧。显然,当蝉幼虫由下向上顶开抵靠在环形束缚圈上的弧形限位块后即可通过环形通道,通过环形通道内弧形限位片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倾斜并重新抵靠在环形束缚圈上从而防止蝉幼虫由上向下运动,从而实现单向限位。

在上述的蝉幼虫捕捉装置的单向限位机构中,所述的弧形限位片周向依次分布且弧形限位片侧部相互拼接形成圆锥筒状结构。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环形通道内留下限位的死角。

在上述的蝉幼虫捕捉装置的单向限位机构中,所述的可调式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两个弧形块中任意一个一端和剩余一个弧形块的一端之间的可拆卸组件,所述的弧形块另一端和剩余一个弧形块的另一端之间设有可调式连接组件。

在上述的蝉幼虫捕捉装置的单向限位机构中,所述的可拆卸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两个弧形块相互对应的一端的安装座,所述的安装座上分别设有相互贯穿的安装孔,所述的安装孔内穿设有安装螺栓,且两个安装座通过安装螺栓固定。

在上述的蝉幼虫捕捉装置的单向限位机构中,所述的可调式连接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两个弧形块远离具有安装座一端的连接座,所述的连接座上分别设有相互贯穿的连接孔,一根调节杆分别穿过连接孔,且所述的调节杆和连接座之间设有当调节杆周向转动时能驱动两个连接座相互靠近或远离的调节结构。

在上述的蝉幼虫捕捉装置的单向限位机构中,所述的调节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调节杆上的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两个连接座中的任意一个内的连接孔和第一螺纹段螺纹相连,剩余一个连接座内的连接孔和第二螺纹段螺纹相连,且所述的第一螺纹段的螺纹方向和第二螺纹段的螺纹方向相反。

在上述的蝉幼虫捕捉装置的单向限位机构中,所述的锥形限位筒体下端具有光滑面,且所述的光滑面呈水平设置或所述的光滑面靠近环形通道的周向内侧至周向外侧倾斜向下延伸设置。光滑面可以有效地防止蝉幼虫绕开或越过锥形限位筒体,使其只能从环形通道内通过。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蝉幼虫捕捉装置的单向限位机构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通过单向限位机构配合网兜实现蝉幼虫的自动捕捉,捕捉效果好,效率高,可以有效地防止蝉幼虫的逃脱,无需人工看守,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配合特制的可调式连接结构能适应各种不同的树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锥形限位筒体1、弧形块11、连接柱12、光滑面13、可调式连接结构2、安装座21、安装孔22、安装螺栓23、连接座24、连接孔25、调节杆26、第一螺纹段261、第二螺纹段262、环形束缚圈3、弧形束缚片31、环形通道4、单向限位组件5、弧形限位片5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如图1-2所示,本蝉幼虫捕捉装置的单向限位机构,包括由两个相互对应设置的弧形块11相互对接而成且上端连接有网兜体的锥形限位筒体1,弧形块11通过可调式连接结构2相连,弧形块11内侧分别通过若干连接柱12设有当两个弧形块11相互对接时能相互对接形成与锥形限位筒体1同心设置的环形束缚圈3的弧形束缚片31,弧形束缚片31由弹性材料制成且两个弧形束缚片31端部相互交错设置,锥形限位筒体1周向内侧和环形束缚圈3之间形成环形通道4,环形通道4上端周向具有若干单向限位组件5。这里的锥形限位筒体1下端具有光滑面13,且光滑面13呈水平设置或光滑面13靠近环形通道4的周向内侧至周向外侧倾斜向下延伸设置,光滑面13可以有效地防止蝉幼虫绕开或越过锥形限位筒体1,使其只能从环形通道4内通过,当两个弧形块11通过可调式连接结构2相连的同时能将弧形束缚片31束紧在树木上,也就是说安装时,弧形束缚片31相互合围形成将树木抱紧的环形束缚圈3,蝉幼虫向上爬行时始终沿环形束缚圈3内侧爬行,这里的环形束缚圈3内壁应该采用非光滑材料,当蝉幼虫由下向上爬时通过环形通道4时单向限位组件5能实现蝉幼虫的单向限位,防止其向下爬,当蝉幼虫通过环形通道4后自动进入设置在锥形限位筒体1上端的网兜体内。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单向限位组件5包括若干活动设置在锥形限位筒体1周向内侧的弧形限位片51,每一个弧形限位片51的下端均铰接设置在锥形限位筒体1的周向内侧,弧形限位片51的上端倾斜向上延伸且抵靠在环形束缚圈3的周向外侧,当蝉幼虫由下向上顶开抵靠在环形束缚圈3上的弧形限位块51后即可通过环形通道4,通过环形通道4内弧形限位片51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倾斜并重新抵靠在环形束缚圈3上从而防止蝉幼虫由上向下运动,从而实现单向限位。为了防止环形通道4内留下限位的死角,这里的弧形限位片51周向依次分布且弧形限位片51侧部相互拼接形成圆锥筒状结构。

进一步地,这里的可调式连接结构2包括设置在两个弧形块11中任意一个一端和剩余一个弧形块11的一端之间的可拆卸组件,弧形块11另一端和剩余一个弧形块11的另一端之间设有可调式连接组件。

优选地,这里的可拆卸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两个弧形块11相互对应的一端的安装座21,安装座21上分别设有相互贯穿的安装孔22,安装孔22内穿设有安装螺栓23,且两个安装座21通过安装螺栓23固定。

这里的可调式连接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两个弧形块11远离具有安装座21一端的连接座24,连接座24上分别设有相互贯穿的连接孔25,一根调节杆26分别穿过连接孔25,且调节杆26和连接座24之间设有当调节杆26周向转动时能驱动两个连接座24相互靠近或远离的调节结构。例如,这里的调节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调节杆26上的第一螺纹段261和第二螺纹段262,两个连接座24中的任意一个内的连接孔25和第一螺纹段261螺纹相连,剩余一个连接座24内的连接孔25和第二螺纹段262螺纹相连,且第一螺纹段261的螺纹方向和第二螺纹段262的螺纹方向相反。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锥形限位筒体1、弧形块11、连接柱12、光滑面13、可调式连接结构2、安装座21、安装孔22、安装螺栓23、连接座24、连接孔25、调节杆26、第一螺纹段261、第二螺纹段262、环形束缚圈3、弧形束缚片31、环形通道4、单向限位组件5、弧形限位片51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