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诱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87793阅读:529来源:国知局
一种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诱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昆虫捕捉装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诱捕装置。



背景技术:

小绿叶蝉是我国茶树的首要害虫,主要以成虫、若虫刺吸茶叶,使受害新梢节间缩短,芽叶萎缩,芽梢生长缓慢或停止,严重时芽叶及新叶焦枯脱落,甚至新叶全部脱落,从而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由于此类害虫繁殖能力强,缺乏有效天敌,近些年来一直是我国头号茶树害虫,通常危害,可造成茶叶减产10%以上,严重时可造成30%-50%的减产。

目前我国小绿叶蝉的防治主要依赖化学农药,但长期使用化学农药使害虫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逐年减弱。随着我国对茶叶农药残留的严格控制,人们大力提倡采用绿色防治手段防治小绿叶蝉害虫等茶园害虫。相关的专利有:中国发明专利《一种有机生态茶园防治假眼小绿叶蝉若虫的方法》(申请号:20141000563.8,公开日:2015-09-09,公开号:CN103734117B),主要是利用喷灌清水防治茶园假眼小绿叶蝉若虫;中国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的生物组合物》(申请号:201410591213.6,公开日:2015-03-11,公开号:CN104397037A),提供了一种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的生物组合物,再利用粘虫板进行诱捕;中国发明专利《一种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方法》(申请号:201510558496.9,公开日:2015-12-09,公开号:CN105123356A),采用混合杀虫剂对茶小绿叶蝉进行靶向防治和专项治理;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小绿叶蝉诱捕器》(申请号:201520592826.1,公开日:2016-01-06,公告号:CN204930070U),公开了一种包括诱捕箱体、引诱组件及诱捕顶罩的小绿叶蝉诱捕器。以上多种方法都没有结合假眼小绿叶蝉的体态(成虫体长在2到3mm之间,个体微小)、较弱的飞行能力(平均飞行距离4.7m)、飞行高度(略高于茶树枝梢),以及对单色光(420nm)特别敏感的特性,不管是粘虫板,还是高压电网击杀,诱捕效果都不尽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诱捕装置,能有效诱捕茶树的主要害虫假眼小绿叶蝉。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诱捕装置,包括上半椭球体,上半椭球体的球面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下半椭球体,上半椭球体与下半椭球体相互呈对称且球面相背,上半椭球体球面上均匀设置有LED诱虫灯,贯穿下半椭球体设置有收缩喷管,收缩喷管的中心轴与下半椭球体的中心轴重合,收缩喷管远离上半椭球体的一端连接有集虫盒,集虫盒的下方安装有轴流风机,LED诱虫灯和轴流风机分别通过导线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通过导线连接有电源。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上半椭球体上还连接有固定杆,固定杆固定连接有伸缩支架,伸缩支架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底座,控制器固定在伸缩支架上,电源固定设置在底座上。

收缩喷管由收缩喷管本体、入口及出口组成,入口位于下半椭球体的球面上,出口位于远离上半椭球体,出口处连接有集虫盒,收缩喷管本体的截面直径由入口至出口逐渐缩小,入口的截面直径为出口的截面直径的4倍。

控制器包括光控制处理器和时间控制处理器,光控制处理器和时间控制处理器均通过导线分别连接LED诱虫灯和轴流风机。

集虫盒侧壁上均匀开设有直径为5mm的通风孔,集虫盒璧上设置有一层120目紫铜网。

集虫盒上与出口连接处设置有卡口结构,方便集虫盒的取出和安装。

LED诱虫灯设置为波长为420nm的单色光LED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诱捕装置主要根据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体态特征、飞行能力和趋光特性而专门设计的,通过第一气流加速通道和第二气流加速通道的气流加速,极大地提高了对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捕获能力,而对茶园益虫的诱杀较少,有益于维护茶园的生态平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诱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诱捕装置集虫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诱捕装置收缩喷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诱捕装置的气流加速效果示意图;

图5是一种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诱捕装置应用实验效果图。

图1中,1.上半椭球体,2.下半椭球体,3.LED诱虫灯,4.连接杆,5.入口,6.收缩喷管,7.集虫盒,8.轴流风机,9.固定杆,10.控制器,11.电源,12.伸缩支架,13.底座;

61.收缩喷管本体,62.出口;

71.卡块,72.紫铜网,73.通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诱捕装置,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上半椭球体1,上半椭球体1的球面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杆4,连接杆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下半椭球体2,上半椭球体1与下半椭球体2相互呈对称且球面相背,上半椭球体1球面上均匀设置有LED诱虫灯3,贯穿下半椭球体2设置有收缩喷管6,收缩喷管6的中心轴与下半椭球体2的中心轴重合,收缩喷管6远离上半椭球体1的一端连接有集虫盒7,集虫盒7的下方安装有轴流风机8,LED诱虫灯3和轴流风机8分别通过导线连接有控制器10,控制器10通过导线连接有电源11。

上半椭球体1上还连接有固定杆9,固定杆固定连接有伸缩支架12,伸缩支架12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底座13,控制器10固定在伸缩支架12上,电源11固定设置在底座13上。

控制器10通过导线分别连接LED诱虫灯3和轴流风机8。

如图2所示,集虫盒7侧壁上均匀开设有直径为5mm的通风孔73,集虫盒7璧上设置有一层120目紫铜网72。

LED诱虫灯3设置为波长为420nm的单色光LED灯。

集虫盒上与出口连接处设置有卡口结构,即集虫盒7上与出口62连接处设置有卡块71,所述收缩喷管的出口62处与卡块71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卡槽,方便集虫盒7的取出与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半椭球体1的球面上通过连接杆4连接,如图4所示,上半椭球体1与下半椭球体2相互呈对称且球面相背,使得上半椭球体1与下半椭球体2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一气流加速通道,贯穿下半椭球体2的收缩喷管6的内部构成了第二气流加速通道,且两个气流加速通道之间气流是流通的,工作时,打开轴流风机8和LED诱虫灯3,当被LED诱虫灯3诱近的假眼小绿叶蝉上跃接近第一气流加速通道时,强气流将其吸入第一气流加速通道,当捕获的假眼小绿叶蝉接近第二加速通道时,由于轴流风机8的作用,使得假眼小绿叶蝉又被加速的气流裹挟快速进入集虫盒7内。这样,趋近LED灯的假眼小绿叶蝉等小型茶树害虫,由于二级气流加速装置的强力吸入,诱捕效率大为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LED诱虫灯3,设置的成波长为假眼小绿叶蝉最敏感的420nm的单色光LED灯,且在上半椭球体1球面上均匀布置,使得发光角覆盖360°,可以全方位诱虫。

本实用新型的上半椭球体1与下半椭球体2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一气流加速通道,由于通道为椭球面的设置,因此,第一气流加速通道入口处,即就是两椭球面的最外缘处的距离大于两椭球面中心处的距离,因此,从两椭球面边缘间隙到上下半椭球体中心处的间隙是呈收缩变化的,使得气流通过通道后被不断加速,上下半椭球体中心处的气流速度远大于两椭球面边缘处的气流。

本实用新型的收缩喷管6贯穿下半椭球体2,收缩喷管6的中心轴与下半椭球体2的中心轴重合,且其入口5的截面直径为出口截面直径的2倍,这进一步使所诱捕的假眼小绿叶蝉快速流向集虫器7,而强大的吸力也使假眼小绿叶蝉类小型茶树害虫无法逃逸。

本实用新型的轴流风机5安装在集虫盒7下方,轴流风机8为第二级气流加速通道,即假眼小绿叶蝉的吸入提供动力。

本实用新型的集虫盒7与收缩喷管通过卡口安装,使得集虫盒7卸取方便,且集虫盒侧面开有直径5mm的通风孔,壁上还衬有120目铜网,保证气流通过,而收集的假眼小绿叶蝉等小型茶树害虫不能通过。

本实用新型的电源11可以是太阳能电池、可充电蓄电池或农网交流动力电源。

本实用新型控制器10内置有光控制器和时间控制器,当夜晚时,可根据光敏传感器信号指令或根据时间控制器设定的指令开启轴流风机8和LED诱虫灯3。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诱捕装置在福建泉州某铁观音茶园开展假眼小绿叶蝉捕获:试验区选择了两块互相独立的各1hm2的山坡茶园,每个实验区安装6台本实用新型的假眼小绿叶蝉捕获装置,临近的对比参照区与实验区间隔保持在300米,实验区和参照对比区各设置36个采样点,利用扫网采集法采集假眼小绿叶蝉若虫和成虫。使用的捕虫网口径为30cm,于上午10:00左右,每采样点扫集茶蓬面5次。捕虫网的拂动范围约1.5m,扫集的叶蝉标本倒入塑料袋中,并用少量酒精浸杀,带回室内分别记数统计数量和分析。实验区与参照对比区的统计结果如图5所示,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假眼小绿叶蝉捕获装置对茶园主要虫害具有良好的捕获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