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生境下的分区定量浇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53792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盆栽生境下的植物试验相关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水液分区定量注入的盆栽浇水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在做水分控制的盆栽试验时,补浇的水液容易滞留在表层无法下渗,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造成试验处理参数的不精准。另外,在植物生长期,给植物根系接种菌种或者进行局部根系盐碱等外源物质处理时,上述外源物质亦不能精确到达目标区域,定量试验数据的精确度收到较大的影响。因此亟需一种可以在不破坏盆土的情况下对目标区域分区、定量浇灌水液、提高试验处理精度和效率的盆栽生境下的分区域水液浇灌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种种不足,提供一种盆栽生境下的分区定量浇水装置,能够在不破坏盆土的情况下对目标区域分区、定量浇灌水液,提高试验处理精度和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盆栽生境下的分区定量浇水装置,其结构中包括吊挂式水液容器、连通于水液容器下出水口的第一水液管路、通过转接卡口与第一水液管路连通的第二水液管路以及与第二水液管路末端连通的水液渗流器;所述水液渗流器包括适用于纵向分区处理的竖直渗流器和适用于横向分层处理的水平渗流器;所述竖直渗流器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渗流腔和设置在渗流腔上的若干组渗流孔;所述水平渗流器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渗流腔和设置在渗流腔上的若干组渗流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水液容器上设置有注液口和容积刻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水液管路和/或第二水液管路上设置有滚轮式流速控制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接卡口包括设置在第一水液管路末端的上转接卡口和设置在第二水液管路始端的下转接卡口,上转接卡口和下转接卡口之间套接连接,且在二者接触面上设置有密封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水液管路末端分支为若干组分别带有上转接卡口的分支水液管路,每组分支水液管路上均设置有滚轮式流速控制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水液管路和/或第二水液管路的始端设置有过滤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渗流孔的孔口处设置有80目以上的细纱网。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盆栽生境下的分区定量浇水装置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在补水试验及根系菌液侵染、定量水肥等植物生理病理试验中,能够在不破坏盆土的情况下对目标区域分区、定量浇灌水液,提高试验处理精度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水液容器1; 注液口2; 第一水液管路3; 流速控制器4; 转接卡口56; 上转接卡口5; 下转接卡口6; 第二水液管路7; 水液渗流器8; 渗流孔9。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试验装置的优化构造。

参看附图,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中包括吊挂式水液容器1,此水液容器1上设置有注液口2和容积刻度,在水液容器1下端出口处连通有第一水液管路3,后者的管路上设置有滚轮式流速控制器4,第一水液管路3通过可插拔式转接卡口56与第二水液管路7相连通,具体的,转接卡口56包括设置在第一水液管路3末端的上转接卡口5和设置在第二水液管路7始端的下转接卡口6,上转接卡口5和下转接卡口6之间套接连接,且在二者接触面上设置有密封圈;在第一水液管路3末端分支为若干组分别带有上转接卡口的分支水液管路,不同的分支水液管路均设置有滚轮式流速控制器4,且可与不同的第二水液管路7接通;第二水液管路7的始端设置有过滤网,第二水液管路7末端连通有水液渗流器8;水液渗流器8包括适用于纵向分区处理的竖直渗流器和适用于横向分层处理的水平渗流器,二者的腔体上均设置有诸多的渗流孔9,且在渗流孔9的孔口处设置有80目以上的细纱网;竖直渗流器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渗流腔和设置在渗流腔上的若干组渗流孔9;水平渗流器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渗流腔和设置在渗流腔上的若干组渗流孔9。

实施例2、试验装置的工作原理。

参看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吊挂式水液容器1,便于利用重力进行水液灌溉;水液容器1上设置有容积刻度,便于水液输入量的精准控制;在第一水液管路3上设置滚轮式流速控制器4,根据需要可以手动控制水液输入速率;在第一水液管路3末端分支为若干组分别带有上转接卡口的分支水液管路,不同的分支水液管路可与不同的第二水液管路7接通,能够实现“一瓶多灌”,提升效率;第一水液管路3与第二水液管路7之间通过可插拔式转接卡口56与相连通,这种分体式设置便于随时开展、中止、终止试验,具有较高的操作灵活性和广泛的适应性;水液渗流器8包括竖直渗流器和水平渗流器,竖直渗流器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渗流腔和设置在渗流腔上的若干组渗流孔9;水平渗流器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渗流腔和设置在渗流腔上的若干组渗流孔9,这样,就可以根据试验的具体需求合理安排渗流器的种类和个数,可以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

上述描述仅作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技术方案提出,不作为对其技术方案本身的单一限制条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