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摘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98886发布日期:2018-06-05 18:14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摘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摘用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摘车。



背景技术:

果树种植时大多排列成行,中间留出光照距离;果实成熟时,如果不能对其进行快速采摘,就会错过最佳的时令水果的上市时间。而传统采用人工采摘的方式,采摘效率慢,且劳动成本较高。人工采摘在对果树上方的果实无法进行高效的采摘,即便是使用手持采摘器也需要借助于梯子才能实现,增加了劳动危险性,降低了劳动效率。为此,市面上出现了采摘车,但是,现有的采摘车一般采用升降式底座结构,不仅成本高,而且存在放置不稳,易侧翻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摘车,其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采摘车,所述采摘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的左右两侧横向对称设置有若干层支撑杆,其中一层所述支撑杆上可拆卸连接有采摘平台;车架的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辊轮以及采摘车的支撑机构。

进一步,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套接在所述底座的下端面四角的安装柱上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可绕所述安装柱旋转,支撑杆的支撑段设置有与支撑杆螺纹连接的丝杠;所述丝杠的上端设置有操作杆,下端铰接有支撑盘。

进一步,所述支撑盘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倒锥形的触角。

进一步,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铰接在所述底座底部配电箱上的限位片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的限位柱。

进一步,所述采摘平台与所述支撑杆卡接连接,采摘平台与支撑杆的连接处设置有与支撑杆的外径相适配的卡槽,所述卡槽内设置有卡珠。

进一步,所述车架前后两侧的顶部设置有栏杆。

进一步,所述车架前后两侧均设置有“X”形固定架。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车体结构简单、造价低,设置支撑杆可防止车辆侧翻;卡槽及卡珠可以防止车辆在运动过程中由于颠簸使采摘平台脱落;支撑盘底部的触角可加强支撑杆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采摘平台与支撑杆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杆使用状态与底座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说明,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本实用新型可以体现为多种不同形式,并不应理解为局限于这里叙述的示例性实施例。而是,提供这些实施例,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全面和完整,并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全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采摘车,该采摘车包括车架2,车架2的左右两侧横向对称设置有若干层支撑杆21,其中一层支撑杆21上可拆卸连接有采摘平台3;车架2的底部设置有底座1,底座1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辊轮以及采摘车的支撑机构。

支撑机构包括套接在底座的下端面四角的安装柱上的支撑杆5,支撑杆5可绕安装柱旋转1a,支撑杆5的支撑段设置有与支撑杆5螺纹连接的丝杠6,支撑杆5的支撑段设置有带有内螺纹的套筒51;丝杠6与套筒51螺接;丝杠6的上端设置有操作杆8,下端铰接有支撑盘7。通过操作杆8转动丝杠6,以调整支撑盘7的高度。丝杠6的下端设置有凸块6a,支撑盘7顶部设置有与凸块6a相适配的凹槽7a,丝杠6与支撑盘7通过凸块6a、凹槽7a实现铰接连接。

支撑盘7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倒锥形的触角71。触角71的设置可加强支撑杆5的稳定性。

支撑机构还包括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铰接在底座1底部配电箱101上的限位片10以及设置在支撑杆5上的限位柱52。当采摘车在移动状态或者非使用状态,支撑杆5收起在底座1的底部,通过限位片10以及限位柱52实现对支撑杆5的固定,防止支撑杆5自由转动,使用时,将限位片10顺时针旋转,将支撑杆5旋转拉出即可(即图5所示的状态)。

采摘平台3与支撑杆21卡接连接,采摘平台3与支撑杆21的连接处设置有与支撑杆21的外径相适配的卡槽31,卡槽31内设置有卡珠31a。卡槽31与卡珠31a的设置可以防止车辆在运动过程中由于颠簸使采摘平台3脱落;增强了采摘平台3与支撑杆21连接的稳定性。支撑杆21即起到固定采摘平台3的作用,也为使用者登上采摘平台3提供了踏板。

车架2前后两侧的顶部设置有栏杆22;栏杆22一方面可以保证站台采摘平台3上人员的安全,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扶手。

车架2前后两侧均设置有“X”形固定架23。固定架23可提高车架2的强度及稳定性。

底座1上还设置有转向杆4,通过转向杆4可调整采摘车的运行方向,转向杆4的顶部设置有照明灯9。

上面所述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应该理解为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符合本实用新型思想的各种变通形式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