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粮库LED灯杀虫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30380发布日期:2018-06-19 19:26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一种粮库LED灯杀虫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技术,具体是一种粮库LED灯杀虫传感器。



背景技术:

测虫传感器在农业生产及贮藏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其目的是不仅仅是检测所在区域内害虫的数量而对粮食做防护工作,而且在检测的同时对检测到的害虫进行消灭。根据昆虫具有趋光性的特征,目前在生产中通常是利用灯光对害虫进行诱捕,然后通过触击高压电网使其死亡,经过重量称取计算出害虫的大概数量。在粮食贮藏中通常采用的是杆状传感器,插进粮堆当中利用幼虫爱钻孔的习性,对害虫进行诱捕和检测。

粮库中贮藏的虫害信息检测的技术方案有很多种类,但是通常小型粮仓只设置有1个传感器,中型粮仓则设置有2—3个传感器,大型粮仓设置有5个传感器,而捕获方式也主要是被动的等待害虫爬入,其效果低下,同时现在虫传感器内都是活的害虫,可能会从捕获孔逃出,也会影响检测准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在粮库中的虫传感器工作效率较低、害虫可逃离捕虫传感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粮库LED灯杀虫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粮库LED灯杀虫传感器,包括传感器壳体、设置在壳体下方的集虫杯和传感器壳体上方可拆卸的设置有安装盖,安装盖表面设置有开关、安装盖内设有电源装置,传感器壳体为圆筒状壳体,传感器壳体内套设有圆筒状电击装置,传感器壳体和圆筒状电击装置之间存在间隙,圆筒状电击装置内设置有LED灯,圆筒状电击装置和LED灯上端均与电源装置电性连接,在传感器壳体内设置有传感器,传感器位于电击装置和集虫杯中间。

具体地,所述安装盖与传感器壳体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具体地,所述电击装置,由高频振荡电路、倍压整流电路和高压电击网DW三部分组成,所述高压电击网由金属丝纵横交错排列形成的网状结构。

网状结构可以使LED灯光照无遮蔽

通电后,电击装置中的高频振荡器得电工作,将直流电变成交流电,经过加倍装置将电流增加,使电网上形成高压电路,两高压电网之间形成电场有较强的吸附力,当害虫接近电网时,能将它们吸入电网间,同时造成短路电流将其电毙。

具体地,传感器壳体上与圆筒状电击装置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若干通孔。

具体地,传感器壳体和圆筒状电击装置之间相距2~5mm。

具体地,所述传感器壳体表面分布若干通孔,所述通孔的大小为1~2.5mm。保证作物不会掉进通孔,害虫可以进入分大小之内。

具体地,所述传感器为红外线传感器。通过红外线感应检测落入集虫杯内的害虫数量,并可以通过检测,当害虫达到一定数量时,通知清空集虫杯,减少通过人为随时检查、清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害虫不仅有钻孔的习性而且也有向光性,在捕虫传感器中加入LED灯,可以增加诱捕的害虫的数量,进一步减少虫害对粮库中作物贮藏的破坏。

2.不同发害虫的吸光性不同,根据粮库贮藏的不同的作物,选择不同颜色、波长的LED灯,对诱捕害虫效果更好,而且本新型使用的是蓄电池,不仅可以增加电池的使用时间而且环保。

3.通过高压电网电击害虫,不仅检测的数据更准确,而且降低害虫对作物的危害,同时减去了人为除虫的过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盖子结构图;

附图标记:1-安装盖;1-1开关;1-2安装盖外壳;1-3蓄电池;2-LED灯;3-振荡器;4-传感器壳体;5-通孔;6-传感器;7-集虫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粮库LED灯杀虫传感器,包括传感器壳体4、设置在传感器壳体4下方的集虫杯7和设置在传感器壳体4上方可拆卸的安装盖1,安装盖1表面设置有开关1-1、安装盖1内设有电源装置1-3,传感器壳体4为圆筒状壳体,传感器壳体4内套设有圆筒状电击装置3,传感器壳体4和圆筒状电击装置3之间存在间隙,圆筒状电击装置3内设置有LED灯2,圆筒状电击装置3和LED灯2上端均与电源装置1-3电性连接,在传感器壳体4内设置有传感器6,传感器6位于电击装置3和集虫杯7中间。

所述安装盖1与传感器壳体4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所述电击装置3,由高频振荡电路、倍压整流电路和高压电击网DW三部分组成,所述高压电击网由金属丝纵横交错排列形成的网状结构。

传感器壳体4上与圆筒状电击装置3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若干通孔5,通孔5的大小为1.5mm。

传感器壳体4和圆筒状电击装置3之间相距2mm。

所述传感器6为红外线传感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