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豆排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61134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豆排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豆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豆排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水平圆盘式排种器都是由种子箱、排种器壳体、传动轴、排种盘、刮种器和推种器等零件组成,工作时种子箱内的种子靠自重填充到旋转着的排种盘的容种孔中,当转到刮种器部位时被刮种器刮掉多余的种子,保留在容种孔内的种子转到排种器落种口时,种子在重力和推种器的作用下从落种口排出,现有的水平圆盘式排种器只能单行播种,播种效率低,想要多行播种就需要设置多个排种器,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水平圆盘式排种器不能多行播种的缺点,提供一种可以多行播种、结构简单的大豆排种装置。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大豆排种装置,其组成包括:排种器壳体,所述的排种器壳体内设置水平排种盘和分种器,所述的分种器位于所述的水平排种盘的上部,所述的水平排种盘的下部与传动轴固定连接,所述的传动轴与所述的排种器壳体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的水平排种盘包括第一排种盘,第二排种盘设置在所述的第一排种盘的固定槽内,所述的排种器壳体的底面上从左至右等距布置有四个落种口,所述的第一排种盘和所述的第二排种盘上都设置有均匀布置的四个容种孔,所述的第一排种盘的容种孔与所述的第二排种盘的容种孔位置正对。

所述的一种大豆排种装置,所述的第二排种盘为圆环式结构,所述的第二排种盘的侧面设置有均匀布置的四个圆槽,销柱的一端位于所述的第一排种盘的凹槽内,所述的销柱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的第二排种盘的圆槽位于所述的第二排种盘的内部,所述的销柱上套有弹簧,所述的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的销柱固定连接,所述的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二排种盘的圆槽内部固定连接。

所述的一种大豆排种装置,所述的分种器包括同心设置的第一圆环腔和第二圆环腔,所述的第一圆环腔与所述的第二圆环腔之间通过第一肋板连接,所述的第一圆环腔的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二肋板,所述的第二肋板位于所述的排种器壳体两端的凹槽内。

所述的一种大豆排种装置,所述的排种器壳体底部与所述的水平排种盘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1-3mm,所述的水平排种盘的上部与所述的分种器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1-3mm。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传动轴与动力装置连接提供动力,第一圆环腔与第二圆环腔之间和第一圆环腔与排种器壳体之间填充大豆种子,传动轴带动水平排种盘转动,第一排种盘和第二排种盘同速旋转,第一排种盘和第二排种盘上的容种孔位置相对,可以保持同时落种。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排种盘和第二排种盘的结构,可以保证四行同时播种,解决了排种器不能多行播种的问题,提高了播种的效率,节约了成本。

3.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排种盘和第二排种盘可以拆分也可以同时使用,第一排种盘和第二排种盘同时使用时可以四行播种,第二排种盘拆卸时可以双行播种,满足不同的播种要求。

4.本实用新型排种器壳体底部与水平排种盘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1-3mm,水平排种盘的上部与分种器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1-3mm,可以同时保证大豆种子不进入到缝隙中,保证大豆种子不受磨损。

5.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分种器可以保证第一排种盘和第二排种盘内同时填充种子,保证种子的充足,保证播种的持续性。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水平排种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容种孔;2、销柱;3、第二肋板;4、第一圆环腔;5、弹簧;6、分种器;7、第二圆环腔;8、第一肋板;10、排种器壳体;11、水平排种盘;12、落种口;13、第二排种盘;14、传动轴;15、圆槽;16、第一排种盘;17、凹槽;18、固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一种大豆排种装置,其组成包括:排种器壳体10,所述的排种器壳体内设置水平排种盘11和分种器6,所述的分种器位于所述的水平排种盘的上部,所述的水平排种盘的下部与传动轴14固定连接,所述的传动轴与所述的排种器壳体通过轴承连接,传动轴与动力装置连接,动力装置可以是电机或者是车轮轴,所述的水平排种盘包括第一排种盘16,第二排种盘13设置在所述的第一排种盘的固定槽18内,所述的排种器壳体的底面上从左至右等距布置有四个落种口12,所述的第一排种盘和所述的第二排种盘上都设置有均匀布置的四个容种孔1,所述的第一排种盘的容种孔与所述的第二排种盘的容种孔位置正对,第一排种盘上的各个容种孔之间的角度和第二排种盘上的各个容种孔之间的角度都为90度,保证四行同时落种,保证株距的统一,第一圆环腔和第二圆环腔之间的两端和第一圆环腔和排种器壳体之间的两端都设置有刮种器和推种器,刮种器(未图示)和推种器(未图示)为常规设置。

实施例2:

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大豆排种装置,所述的第二排种盘为圆环式结构,所述的第二排种盘的侧面设置有均匀布置的四个圆槽15,销柱2的一端位于所述的第一排种盘的凹槽内,所述的销柱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的第二排种盘的圆槽位于所述的第二排种盘的内部,所述的销柱上套有弹簧5,所述的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的销柱固定连接,所述的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二排种盘的圆槽内部固定连接。

实施例3:

根据实施例1或2所述的一种大豆排种装置,所述的分种器包括同心设置的第一圆环腔4和第二圆环腔7,所述的第一圆环腔与所述的第二圆环腔之间通过第一肋板8连接,所述的第一圆环腔的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二肋板3,所述的第二肋板位于所述的排种器壳体两端的凹槽17内,排种器壳体和分种器都为透明塑料材质,方便观看排种。

实施例4:

根据实施例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大豆排种装置,所述的排种器壳体底部与所述的水平排种盘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1-3mm,所述的水平排种盘的上部与所述的分种器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1-3mm。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