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合高杆作物的简便害虫诱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85087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合高杆作物的简便害虫诱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适合高杆作物的简便害虫诱集装置,属于害虫防治技术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农作物中害虫的防治一直是困扰农业发展的重大问题,现有的害虫防治装置中诱集装置不能很好的适用于不同高度的作物;同时诱集装置通常只能诱集一种害虫,不能针对多种害虫进行防治。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目前急需一种适合高杆农作物使用并能诱集多种害虫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合高杆农作物使用并能诱集多种害虫的适合高杆作物的简便害虫诱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一种适合高杆作物的简便害虫诱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诱集桶和长杆,诱集桶和长杆之间设置高度调节机构,诱集桶包括防雨顶和桶壁,防雨顶设置在桶壁上侧,桶壁底端连接诱芯放置盘,诱芯放置盘上间隔设置多种诱芯并开设进虫口。

优选的,所述的高度调节机构包括纤绳、定滑轮和固定把手,长杆固定在地面上,定滑轮设置在长杆的顶端,纤绳与定滑轮相配合,长杆上底端设置固定把手,纤绳一端与固定把手连接,另一端与诱集桶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桶壁外侧上下间隔设置两个纤绳固定扣,纤绳上对应间隔设置两个纤绳固定环,纤绳固定扣与纤绳固定环相配合将桶壁与纤绳固定。

优选的,所述的诱芯放置盘包括诱芯放置板和连接环,诱芯放置板设置两块,垂直设置在连接环内部,诱芯放置板与连接环之间的空隙为进虫口,诱芯放置板上间隔设置多个诱芯放置孔,每个诱芯放置孔内设置一种诱芯,连接环与桶壁底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诱芯放置盘侧面设置诱芯盘卡槽,桶壁底部外侧设置与诱芯盘卡槽对应的诱集桶卡销,诱集桶卡销与诱芯盘卡槽相配合将诱芯放置盘固定在桶壁底端。

优选的,所述的桶壁内侧覆盖粘虫板。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通过设置高度调节机构调节诱集桶相对于长杆的高度,适用于不同高度农作物的使用,在诱集桶底端设置诱芯放置盘,诱芯放置盘上设置进虫口和多种诱芯,方便诱集多种害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一种适合高杆作物的简便害虫诱集装置,具有适合高杆农作物使用并能诱集多种害虫的有益效果。

2、本实用新型中设置可调节高度的诱集桶,适合玉米等高杆作物及果树使用。

3、本实用新型可设置多种诱芯,一次安装能够有效控制多种害虫。

4、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粘虫板,粘虫板覆盖在桶壁内侧,将进入诱集桶内的害虫粘在桶壁上,解决了桶内害虫难以死亡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诱芯放置盘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诱芯放置盘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诱集桶的俯视图。

其中:1、固定把手 2、纤绳 3、长杆 4、连接环 5、桶壁 6、防雨顶 7、定滑轮 8、纤绳固定环 9、诱集桶卡销 10、诱芯盘卡槽 11、诱芯放置孔 12、纤绳固定扣 13、诱芯放置板。

具体实施方式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包括诱集桶和长杆3,诱集桶和长杆3之间设置高度调节机构,诱集桶包括防雨顶6和桶壁5,防雨顶6设置在桶壁5上侧,桶壁5底端连接诱芯放置盘,诱芯放置盘上间隔设置多种诱芯并开设进虫口。

本实施例中高度调节机构包括纤绳2、定滑轮7和固定把手1,长杆3固定在地面上,定滑轮7设置在长杆3的顶端,纤绳2与定滑轮7相配合,长杆3上底端设置固定把手1,纤绳2一端与固定把手1连接,另一端与诱集桶连接。

桶壁5外侧上下间隔设置两个纤绳固定扣12,纤绳2上对应间隔设置两个纤绳固定环8,纤绳固定扣12与纤绳固定环8相配合将桶壁5与纤绳2固定。

如图2所示,诱芯放置盘包括诱芯放置板13和连接环4,诱芯放置板13设置两块,垂直设置在连接环4内部,诱芯放置板13与连接环4之间的空隙为进虫口,诱芯放置板13上间隔设置多个诱芯放置孔11,每个诱芯放置孔11内设置一种诱芯,连接环4与桶壁5底端连接。设置多种诱芯,一次安装能够有效控制多种害虫。

如图3~4所示,诱芯放置盘侧面设置诱芯盘卡槽10,桶壁5底部外侧设置与诱芯盘卡槽10对应的诱集桶卡销9,诱集桶卡销9与诱芯盘卡槽10相配合将诱芯放置盘固定在桶壁5底端。本实施例中桶壁5内侧覆盖粘虫板。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

在诱芯放置板13中放置多种诱芯,将诱芯放置板13与连接环4固定,连接环4与桶壁5连接,在桶壁5内侧覆盖粘虫板,并在桶壁5上方安装防雨顶6。将桶壁5与纤绳2固定,调节纤绳2与长杆3的相对位置,使诱集桶的高度与所适用的农作物的高度相一致,将纤绳2的另一端固定在长杆3的固定把手1上。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