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园用带施肥装置的中耕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83796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茶园用带施肥装置的中耕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园中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茶园用带施肥装置的中耕设备。



背景技术:

茶叶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和具有传统优势的出口创汇农产品,为了提高茶园的茶叶产量及茶叶质量,对茶园加强培育管理极为重要,而茶园耕作是茶园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茶园在生产季经过劳动者的踩踏,园地变得板结,硬化严重,生产季结束后,若不对茶园进行中耕,园地土壤的通透性差,肥料利用率不高;而经过中耕的茶园,由于耕作层有了相当的空隙度,土壤变得疏松,通透性和保肥保水能力提高,有利于肥料利用率的提高和持效性的增加。

目前,对于茶园耕作用的中耕设备只具备翻耕功能,也就是说,在茶园培育管理中,先对茶园地进行表面施肥,再通过耕种设备对茶园地进行中耕,使肥料混入土壤中,提高土壤对肥料的吸收率,但是,对于大面积的茶园,因施肥和中耕单次操作,中间存在一定的时间间隔,施肥后肥料易挥发,从而降低了肥料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茶园用带施肥装置的中耕设备,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肥料易挥发、降低肥料利用率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茶园用带施肥装置的中耕设备,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发动机,控制组件,两个轮子和旋耕装置,还包括施肥装置,所述施肥装置包括施肥框,所述施肥框通过支撑架固定于所述机架上,并位于所述发动机的后方,所述施肥框的底面设置有下料口,所述下料口上旋转连接一下料管,所述下料管的上端内部横设一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一端穿过所述下料管的内壁并部分落在下料管的外侧,所述旋转轴上焊接一控料板和摇臂,所述控料板位于所述下料管内部并沿着下料管的内壁翻转,所述摇臂位于所述下料管的外部并带动旋转轴转动,所述下料管的外壁上焊接一固定臂,所述固定臂与所述摇臂通过弹簧连接,所述旋耕装置位于所述施肥装置的后方,所述施肥装置由所述控制组件通过开关拉线控制。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施肥框的内底面向所述下料口处下凹倾斜。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下料管的下端口向内部弯折倾斜。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下料管的外侧还设置有一抱箍,所述抱箍的两端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施肥框上还设置有箱盖。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旋耕装置包括垂直设置的旋耕组件,螺旋组件和外壳,所述旋耕组件和螺旋组件通过锥齿轮啮合同步控制。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发动机的外侧设置有一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前端凸出呈尖头,所述防护罩通过支撑架与发动机安装板固定。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防护罩上设置有提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中耕设备上加设施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实现了中耕和施肥的同步进行,可第一时间对施肥的土壤进行中耕,保证肥料的有效利用率;同时,施肥装置因包括控料板、旋转轴等配件,通过控制组件即可灵活控制下料管的施肥量,保证土壤对肥料的有效吸收,也可减少肥料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施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下料管及其连接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旋耕组件和螺旋组件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4所示,一种茶园用带施肥装置的中耕设备,包括机架1,机架1上设置有发动机2,控制组件,两个轮子3和旋耕装置4,还包括施肥装置,施肥装置包括施肥框5,施肥框5通过支撑架固定于机架1上,并位于发动机2的后方,施肥框5的底面设置有下料口,下料口上旋转连接一下料管6,下料管6的上端内部横设一旋转轴7,旋转轴7的一端穿过下料管6的内壁并部分落在下料管6的外侧,旋转轴7上焊接一控料板8和摇臂9,控料板8位于下料管6内部并沿着下料管6的内壁翻转,摇臂9位于下料管6的外部并带动旋转轴7转动,下料管6的外壁上焊接一固定臂10,固定臂10与摇臂9通过弹簧11连接,旋耕装置4位于施肥装置的后方,施肥装置由所述控制组件通过开关拉线控制,施肥框5上还设置有箱盖13。使用时,通过控制组件和开关拉线,控制摇臂9和固定臂10之间的拉锯,使旋转轴7进行转动,从而调整控料板8的翻转角度,以此控制施肥框5下到下料管6的施肥量,无需施肥时,只需将控料板8翻转至控料板8与下料管6内壁吻合即可。在中耕设备上加设施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实现了中耕和施肥的同步进行,可第一时间对施肥的土壤进行中耕,保证肥料的有效利用率;同时,施肥装置因包括控料板8、旋转轴7等配件,通过控制组件即可灵活控制下料管6的施肥量,保证土壤对肥料的有效吸收,也可减少肥料的浪费。

施肥框5的内底面向下料口处下凹倾斜。上述设计,可使肥料集中于下料口处,可使施肥框5中的肥料全部用完,减少浪费。

下料管6的下端口向内部弯折倾斜。上述设计,在下料过程中会产生一缓冲力,可使肥料有效地落于土壤表面,同时还可使肥料施于设备中间,通过旋耕装置4,使肥料均匀混合于设备两侧的土壤。

下料管6的外侧还设置有一抱箍12,抱箍12的两端与机架1固定连接。加设抱箍12,可加固下料管6的使用稳定性,防止在使用过程中下料管6与施肥框5的连接处断裂。

旋耕装置4包括垂直设置的旋耕组件14,螺旋组件15和外壳,旋耕组件14和螺旋组件15通过锥齿轮啮合同步控制。上述旋耕装置4,可达到全方面的中耕,解决了漏耕现象,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发动机2的外侧设置有一防护罩16,防护罩16的前端凸出呈尖头,防护罩16通过支撑架与发动机安装板固定,防护罩16上设置有提手17。加设防护罩16,可对发动机2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发动机2受茶枝的干扰,同时防护罩16的前端因呈尖头设计,有利于中耕设备在茶园中通行。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