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抛竿背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53889阅读:59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钓鱼用具领域,具体涉及新式抛竿背袋。



背景技术:

淡水路亚越来越流行,路亚跟手竿钓不同,路亚为走钓,主动找鱼,鱼情不好,时时要转换钓点,更换寻找新的钓场,半天可行走十几里路途,摩托车骑行作钓半天探行几十公里也是常事,但适合背负这种钓具的装备不多。

目前市面上大致有5种可竿轮组收纳背负的装置:竿筒、大肚竿包、大肚竿袋,一种多功能路亚背包,一种束竿背带,它们分别有以下不足。

竿筒,本体笔直坚硬,有着1.2米以上的长度,只能收竿不能收轮,有的路亚竿筒外挂轮包,将竿轮分开后分别收纳,收竿时先摘鱼耳再收鱼线,然后拆轮放入轮包内,最后拔竿节合竿放入筒内收竿完毕,出竿时再将上述动作反向操作一遍,耗时较长很不方便,且出竿后空筒背负起来碍事,会成为出钓后的累赘。

大肚竿包,能竿轮一并收纳,但一样存在现场不好存放,包体不能折叠,背负又成累赘的问题。

大肚竿袋,能竿轮一并收纳,但其结构过于单薄,不能背负,仅起防尘防磨的作用。

一种多功能路亚背包,背包附挂的水壶袋与背包带上设置的一个滑扣套环相结合组成的背竿装置,缺点是必须事先将竿组捆绑好了再进行收纳。由于背包内杂物有重量牵扯导致背竿不能横向背负,过树林等障碍不强。

一种路亚背带,由一条背带两头各有一个松紧束绑带组成,缺点是竿组的重量完全由两个束绑带来承担,一旦束绑带疲劳松驰就容易出现掉竿的危害。多竿组收纳时单独取竿麻烦,必须全解散后摘取。

本实用新型是上一代ZL201520066651.0抛竿简易背袋的改进版,比上一代结构更简单,收放竿组时比上一代ZL201520066651.0少一步拉合上袋的操作步骤,收放竿的速度会更快。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不足而提供的新式抛竿背袋。

本实用新型由下袋筒、上带、背带、滑扣、下束带和上带束组成;下袋筒上端是敞口的,上带下端与下袋筒相连,背带下端与下袋筒相连,上带上端与背带上端相连, 下束带安装在下袋筒上部,上带束安装在上带上部。

下束带和上带束为松紧魔术粘带。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袋体轻结实,由布料缝合而成制造便宜可多重折叠收纳空间小,使出钓后不留累赘,其上带为带条结构比上一代ZL201520066651.0抛竿简易背袋的上袋更简单。简化了原ZL201520066651.0抛竿简易背袋的上袋开合式结构,取消了原ZL201520066651.0抛竿简易背袋的下袋筒筒口内兜结构,本袋整体更简洁。

背负方便灵活,可任意改变背竿竿尖的朝向过树林障碍性很强,负重能力强,能竿轮一体式背负,能多竿组同时收纳背负且可靠性强,多竿组背负时任意取竿比较方便。

适用范围广:海矾钓伐约,路亚钓等都能适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新式抛竿背袋,新式抛竿背袋,它由下袋筒5、上带2、背带3、滑扣4、下束带1和上带束6组成;下袋筒5上端是敞口的,上带2下端与下袋筒5相连,背带3下端与下袋筒5相连,上带2上端与背带3上端相连, 下束带1安装在下袋筒5上部,上带束6安装在上带2上部。

下束带1和上带束6为松紧魔术粘带。

工作方式:以淡水路亚双节竿为例,收纳前事先要根据竿长对上带2中部的滑扣4进行调节,使上带2的长度适合上带2上的上束带6可以束绑住竿稍的最佳位置。

(1)空竿收纳:将双节路亚竿拔出插节,竿稍与竿柄并列,将竿柄插入下袋筒5内,此时竿柄触底再将竿稍部分与上带2合并,用上束带6将竿稍和上带2一起绑紧,即完成整个竿组的收纳工作。这时整个竿组的重量则完全由下袋筒5的袋底来承担,上束带6下束带1仅起横向紧固的作用。出竿时解开上束带6和下束带1即可出竿。

(2)竿轮一体式收纳:事先将渔轮收线摘饵处理,渔轮留在竿柄上。再将竿节拔出与竿柄并列,将竿柄插入下袋筒5内:

(1)若竿柄长度大于下袋筒5的袋深,则竿柄触底,再将竿稍同上带2合并,束紧上束带6下束带1即完成收纳,此时渔轮与下袋筒5的筒口有一定距离,下袋筒5的袋底承担着整个竿组的重量,上下束带6.1仅起横向紧固作用。

(2)若竿柄短于下袋筒5的袋深,则渔轮会挂在下袋筒5的筒口。竿柄会离底,束紧上束带6,下束带1即完成收纳工作,此时竿组的重量则由下袋筒5的筒口来承担。上下束带仅起横向紧固的作用。

在出竿时解开上、下束带即可取出竿组,空背袋则多重折叠后放入裤兜或随身的背包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