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池塘养殖智能投料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10062阅读:5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池塘养殖智能投料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鱼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池塘养殖智能投料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多,人们对生活中的必需品要求越来越多,人们对食物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渔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得到重视,而现有的养鱼作业中,需要人为的去补料,且都是根据经验控制鱼料的量的控制,为此,提出一种池塘养殖智能投料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池塘养殖智能投料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池塘养殖智能投料机,包括漂浮板,所述漂浮板上方设置投料装置,所述投料装置包括投料电机,所述投料电机下方设置投料机平衡块,且投料电机固定连接在投料机平衡块上,所述投料机平衡块的底端固定连接在漂浮板的上端面,所述投料电机外设有圆台电机保护罩,所述圆台电机保护罩为梯形,所述圆台电机保护罩较大端与漂浮板固定连接,所述圆台电机保护罩的上端边沿固定有盛料筒支撑架的一端,所述盛料筒支撑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盛料筒的底端边沿处,所述盛料筒的底端内壁固定有环形底盘,所述环形底盘的上端面边沿处固定有第一螺钉,所述环形底盘的上端设有出料盘,所述出料盘的边沿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一螺钉在滑槽内滑动连接,所述出料盘的边沿出铰接有连接杆的一端,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扇形盘的边沿,所述出料盘的中间孔的边沿出固定连接有第二螺钉,所述第二螺钉转动连接在扇形盘同侧远离连接杆的一端,所述出料盘的外边沿固定有拨动杆的一端,所述拨动杆与投料电机的L型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出料盘的中间孔底端固定连接投料管道的一端,所述投料管道的另一端贯穿环形底盘固定连接在圆台电机保护罩的边沿。

优选的,所述漂浮板为圆形。

优选的,所述漂浮板的底端固定有超声波感应器。

当超声波感应器感应到鱼群的密集程度,会自动进行分析,此时根据分析的结果来调节投料电机,使得投料电机往复运动,从而带动拨动杆,此时扇形盘就会有频率的打开或关闭,进而智能控制鱼料的量的投喂。

优选的,所述投料机平衡块为圆台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此池塘养殖智能投料机结构简单,通过加入漂浮板、投料管道、投料电机和扇形盘,当超声波感应器感应到鱼群的密集程度,会自动进行分析,此时根据分析的结果来调节投料电机,使得投料电机往复运动,从而带动拨动杆,此时扇形盘就会有频率的打开或关闭。进而把饲料投放到鱼塘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面剖视图;

图3为A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中:漂浮板1、盛料筒2、投料管道3、盛料筒支撑架4、环形底盘5、投料电机6、圆台电机保护罩7、投料机平衡块8、动力电机9、滑槽10、第一螺钉11、连接杆12、扇形盘13、拨动杆14、出料盘15、第二螺钉16、超声波感应器1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池塘养殖智能投料机,包括漂浮板1,漂浮板1上方设置投料装置,投料装置包括投料电机6,投料电机6下方设置投料机平衡块8,且投料电机6固定连接在投料机平衡块8上,投料机平衡块8的底端固定连接在漂浮板1的上端面,投料电机6外设有圆台电机保护罩7,圆台电机保护罩7为梯形,圆台电机保护罩7较大端与漂浮板1固定连接,圆台电机保护罩7的上端边沿固定有盛料筒支撑架4的一端,盛料筒支撑架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盛料筒2的底端边沿处,盛料筒2的底端内壁固定有环形底盘5,环形底盘5的上端面边沿处固定有第一螺钉11,环形底盘5的上端设有出料盘15,出料盘15的边沿开设有滑槽10,第一螺钉11在滑槽10内滑动连接,出料盘15的边沿出铰接有连接杆12的一端,连接杆12的另一端铰接在扇形盘13的边沿,出料盘15的中间孔的边沿出固定连接有第二螺钉16,第二螺钉16转动连接在扇形盘13同侧远离连接杆12的一端,出料盘15的外边沿固定有拨动杆14的一端,拨动杆14与投料电机6的L型输出轴固定连接,出料盘15的中间孔底端固定连接投料管道3的一端,投料管道3的另一端贯穿环形底盘5固定连接在圆台电机保护罩7的边沿,漂浮板1为圆形,漂浮板1的底端固定有超声波感应器17,投料机平衡块8为圆台形。

当超声波感应器17感应到鱼群的密集程度,会自动进行分析,此时根据分析的结果来调节投料电机6,使得投料电机6往复运动,从而带动拨动杆14,此时扇形盘13就会有频率的打开或关闭。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